簡體版

「諸位,我的計劃是,不用理會韃子大軍在何處,更不必去找他們。我們只需大軍往北行進,抵達黃河岸邊,封鎖黃河渡口便可。」張延齡伸手沿著粗粗的黑線往上移動,一直移動到幾字彎頂端。

眾人驚愕的看著張延齡,腦子里一片混沌。護國公這個想法,和之前二十萬邊軍的冒險突進有何區別?這不是深入敵軍月復地之中的危險舉動麼?身後糧草物資如何供應,豈不是要被全部被切斷?

「韃子目前在東套的重要支點有兩處。一處是前套土默特草原,一處是後套的巴彥綽爾草原。這兩處也是河套草原水草豐美物產豐富之地。韃子兵馬在東套的糧食物資戰馬的補給就在這兩處。黃河以北的物資糧草也有賴于東西兩座渡口。我們只需佔領巴彥綽爾草原和土默特草原,控制住這兩處渡口,便等于扼住了東套地區所有韃子兵馬的喉嚨。諸位可明白本人的戰術意圖?」

張延齡這一番解釋,頓時讓所有人茅塞頓開。本來一片混亂的思緒豁然開朗。護國公這番話,一下子提綱挈領,抓住了要點。控制住韃子的後勤補給之地,阻斷黃河渡口。那是釜底抽薪之策。

「妙啊。那樣的話,根本不用我們去找韃子作戰,他們自己便會來找我們。他們的命根子被攥在咱們手里,面臨困死河套之地的危險,他們便無法藏匿,必然現身。」許泰激動的大聲叫道。

「沒錯,許泰將軍說的很是。我們的目的,不光是要控制土地,最重要的是,要消滅韃子的有生力量,殲滅他們的兵馬。有人會以為地盤最重要,但其實人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只要手里還有兵馬,隨時能夠佔領土地,擴張地盤。所以,逼得他們不得不決戰,這才是這一階段的最終目的。唯有戰斗,才能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進而達到北征的目的。奪其支點,佔其渡口,便是斷其後路。逼其來戰。化被動為主動。韃子騎兵機動靈活,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們去找他們,很容易遭其算計。但只要抓住韁繩,他們便會被我們牽著鼻子走。」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絕妙,絕妙啊。」

「護國公明鑒。此方略精妙絕倫。」

眾將紛紛點頭,贊嘆不已。

「護國公,您的計劃末將甚為贊同,這是高明的方略。不過卑職有幾點疑問,不知可否明言。」一片贊嘆之中,有一人起身拱手道。

眾人轉頭看去,卻是外四軍第三營指揮使吳浩。

張延齡點頭道︰「吳將軍請說。」

吳浩躬身道︰「多謝護國公。卑職的疑問有三點。其一,我大軍北上抵達黃河岸邊,便是要深入八百余里。然則我大軍的後勤補給當如何解決?從延綏補給的話,補給線還要延長三四百里。白城子固然可以重新奪下,作為中轉補給之地。但白城子也非堅守之地。就算韃子不攻白城子,這麼長的補給線,韃子騎兵可輕松切斷任何一處。要是從大同鎮補給的話,所有物資都要渡河才能運抵軍中,這更是不可能的。韃子只需控制黃河西岸,無需太多兵馬便可輕松切斷補給線。這是否會重蹈之前邊軍進攻河套被困斷糧的覆轍?」

眾人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這其實也是許多將領心中的疑惑,眾人都看著張延齡,靜等答案。補給問題不解決,什麼都是空的。

但听張延齡笑道︰「吳浩將軍這個擔憂不無道理。打仗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中斷糧,將士們怎麼打仗?不過,這一次,我們不必為此擔心。我大軍北上,攻的是土默特和巴彥淖爾兩處韃子部落。韃靼人產糧之地便在東套,東套產糧之地,便在土默特和巴彥綽爾兩處草原部落。攻克其中一處,便有大量糧草食物的補給。當然了,不能完全指望著從韃子部落手中搶奪。我們自己也要帶足干糧。我個人的想法是,帶足糧草物資,起碼得備兩個月的糧食。反正我們是步兵,無非隊伍里多些隨行的糧車罷了。我從大同鎮征集了大車五百輛,可裝載五十萬斤糧草。十一萬將士每人背負十斤的糧袋。便可解決這個問題。之後兩個月,將不再有後勤物資的補給。沒有補給線,便不用擔心什麼後勤補給線給抄。」

眾人微微點頭,雖然這個解決的辦法並不令人滿意,屬于比較激進的做法。兩個月的糧草隨軍,萬一兩個月到了,沒能達到目的,豈非要陷入絕境。

讀者身份證-563743675

「諸位,打仗不是光看自己的困難,也要考慮對方。你們想一想,韃子的補給能撐多久?我們佔據了前套後套兩處草原,韃子數萬騎兵能撐多久?韃子兵馬也要吃喝,鄂爾多斯草原部落供得起六萬韃子騎兵的消耗麼?他們絕對比我們更擔心後勤的問題。所以,他們會很快采取行動。」張延齡道。

英國公張侖在旁也道︰「我覺得可行,無非隊伍龐大一些,行動慢一些。糧草多帶一些罷了。」

吳浩拱手道︰「末將也認為可行。擺月兌後勤補給的制約,反而是件好事。末將的第二個問題是,如果韃子反其道而行之,他們不攻我大軍,轉而南下攻擊為延綏邊鎮,那該如何是好?我們困住了他們,他們可不是兔子綿羊,而是野狼。他們若擊中兵力南下攻我邊鎮,豈非要糟糕?」

眾將一片嗡然,這種可能性絕對有。韃子騎兵若南下進攻寧夏或者延綏,一旦突破,豈不是弄巧成拙?

張侖看著張延齡,心道︰老弟,你這個計劃有漏洞啊,而且還不小啊。

卻听張延齡笑道︰「吳將軍,這種擔心根本不必有。韃子南下攻我邊鎮的可能性極低。原因很簡單,韃子沒有物資糧草攻城器械的保障,他們不會這麼干。本來韃子以騎兵兵力見長,他們最擅長的便是正面交戰,沖鋒襲擾。去攻邊鎮寨堡?攻我大明城池?豈非以己之短攻人之長?況且延綏寧夏邊鎮雖然此次兵力損失慘重,但卻並未無兵可守。寧夏鎮尚有四萬兵馬,延綏鎮邊鎮沿線有三萬多守軍。陝西行都司有五衛兵馬隨時支援。現如今各地邊鎮已經全部保持最高警戒狀態。也不怕他們進攻。」

眾人沉默不語,有的皺眉,有的微微點頭。

「諸位站在韃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一旦他們攻邊鎮受阻,那便再也回不了頭,真正的被困死東套之地了。換作是你們,你們會冒這個險?草原上進攻深入月復地的敵軍,而且是以最擅長的野戰方式對戰,會有極大的勝算。卻跑去攻對方長城寨堡等防御設施完備的邊鎮?他們豈會自陷絕境之中?我敢斷言,韃子不會南下,他們只會來攻我們,這是他們最為明智,勝算最大,也是唯一的選擇。」張延齡道。

眾將紛紛點頭。護國公的話完全在理。換作自己,也不會這麼干。韃子又非完全走投無路,不必孤注一擲將自己的後路完全斷絕。

吳浩沉聲道︰「末將愚鈍,國公爺言之有理。這種可能性確實很小。」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張延齡笑道︰「你能提出來這種擔心,說明你考慮的還是很細的。你是在真正的思考動腦子,光是這一點,便值得褒獎。」

吳浩道︰「國公爺謬贊。那麼末將還有最後一個疑問。國公爺的意圖是讓韃子主動進攻我大軍,國公爺也說了,韃子騎兵擅長野戰。眼下河套韃子兵馬起碼有六萬騎兵。我大軍深入黃河南岸之後,韃子必來攻我。甚至可能北岸的韃子兵馬也會渡河而擊。南北夾擊之下,那麼我們有勝算麼?我們無險可守,決戰之時,如何保證必勝?如若不能保證必勝,屆時豈非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將自己完全送入狼口,尸骨無存?」

眾將有些驚訝,這個吳浩可真是膽大,這最後一個疑問,才是重點。他是在質疑張延齡的計劃的合理性。質疑張延齡的領軍能力。這是對張延齡的冒犯。

陳式一霍世鑒等人已經準備開口呵斥吳浩了。這廝怕是昏了頭了。居然說出這種話來。

張延齡卻神色未變,微笑道︰「吳將軍,打仗的事情,誰能保證必勝?你問我能否保證必勝,我只能回答你,天曉得會是怎樣的結果。除非有未卜先知之能,否則我沒法回答你的問題。我們能做的便是,做好一切的準備,做好一切的謀劃,積極備戰,要有堅定的必勝信念,頑強的作戰意志,絕不退縮的勇氣。做好一切我們該做的事情便可。當然了,就我個人而言,我自然是有信心戰勝韃子的。否則,我們為何北征?來找死麼?我知道,你們中的許多人對韃子畏之如虎,我能理解你們的擔憂。但對我張延齡而言,他們絕不比佛郎機人難纏。我會重視他們,但卻不會畏懼他們。我給包括吳將軍在內的所有人的忠告便是,做好你們份內該做的,不畏敵,不輕敵。還有,相信我和英國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