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6章︰高山學堂

安平鎮山水宜人,土地肥沃,物質更豐富些,所以人們生活條件也更好。

要說方舉人在這地界應該不難過活才是,只是怪就怪在這丁憂一事上。

方家也是一般家庭,多年來為供養方舉人讀書科考,花了不知多少心血。

所謂近臭遠香,方舉人大哥一家一邊供養弟弟讀書,一邊要照顧老母親。

母親去世前卻心心念念的都是弟弟,這多少讓哥哥人心中有怨。

因著弟弟一家回來,卻又不知農事,不能為官,一下子生活重擔都壓在哥哥身上,這不,矛盾就這樣爆發了。

方舉人也嘗試去找事情做,但學堂早就有了先生,抄書寫字也沒有多少入賬。

便是去做賬房,他一時也做不來,還要靠媳婦刺繡才能有些進賬。

所以當知道有人找教書先生時,方舉人便遞了話頭上去。

實在也不好再叫哥哥養活了,這明明是兄弟,卻好像是借宿在人家家里的感覺真是太令人窒息了。

只是方舉人怎麼也沒想到,來人竟是周勤。

周勤忙上前拱手致意︰「方舉人,好久不見。」

方舉人吃驚道︰「周兄弟,怎麼是你?這也太巧了吧。」

「是啊,我也沒想到竟是方舉人您吶,倒是一場緣分。」

熟人好說話但不好提要求,方舉人和周勤寒暄了大半天。

先是了解學堂附近村落的風土人情和村民的反應,再說明丁憂過後他有心往上考試做官的情況。

最後表示他雖為舉人,但畢竟第一次教書育人,恐誤人子弟雲雲。

各方面細節都了解個清楚,愣是沒有開口問其它的情況。

周勤心知讀書人清高,自尊心也高,便主動說明了。

一年十二兩,另外方舉人一家住的和吃的都包了,四季有衣裳,學生給的束脩節禮都算他自己的。

鄉下孩子束脩節禮不會很高,周勤心里有底,所以在修金這一塊直接補上,到時房子周邊再開些土地出來種菜吃,他們願意再養些雞鴨也差不多了。

方舉人略微推辭了一下便同意了,其實真正的先生,很多人是不要修金的,只收學生的束脩和節禮,但神仙也要吃飯,先生也要養家活口。

方舉人一家人收拾妥當,次日便跟著周勤回了家。

徐丹出門歡迎,「方舉人,方大嫂,歡迎你們。」

方舉人一家忙行禮問好,「周家娘子好。」

方娘子對周勤一家印象頗好,此時更覺親切,「妹子,原道是你家,說來我們真是有緣分,要叨擾你一段時間了。」

徐丹道︰「哪里,快進來坐,先喝杯茶。」

「我還是先把行禮拿進去吧。」方娘子回頭,見大全和小義早就把他們的行禮拿到屋里去了。

大全和小義听說來了個舉人老爺,心里那叫一個佩服啊,沒活都要主動找活干。

徐丹笑道︰「房間我給你們打掃干淨了,先安心住著就是。」

說完又叫幾個孩子過來一一介紹,叫他們去玩。

方舉人兩個兒子大些了,一個十三歲,一個十一歲,女兒八歲。

兩個男孩看都是女孩子,便主動避嫌了,倒是小女孩家家的能玩到一起去。

其實他們在周勤家也住不了幾天,因為大家熱情似火,恨不得一夜之間學堂便建好。

況且各村都有壯丁前來幫忙,不過兩天,那學堂都有影了。

因著方舉人一家要住,便起三間房間,帶個小院的房子。

學堂先起兩間,到時看個人接受程度分開教學。

學堂地址便選在黃家莊子附近,是周勤家去鎮里會路過的地方,清淨但不算偏僻。

反正是周勤出的錢,學堂他願意建在哪里就建在哪,別人也不敢反對。

不然誰都想建得離自己家近的地方,那還得了。

況且這學堂說是村塾嘛,又是周勤一人張羅下來的。

但周勤沒掛自己名頭,在志遠學藝那打了一塊「高山學堂」的木牌匾掛上。

高山,也不單指周圍這高聳入雲的大山,而是取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希望這片土地上的孩子,接受教育後都能有崇高的德行和品行。

木桌子也干脆在志遠學藝的店里訂制,這可把那家師傅樂壞了。

村民們紛紛主動請願要幫忙做竹椅,還沒等周勤拒絕,村民們已經連夜趕制,隔日都拿到學堂空地上擺著了。

因著這幾天是秋收,學堂建好後也不急著說上課的事。

周勤便給方舉人提了個建議。

「周勤弟是說讓那些人半大孩子來上課?」

「沒錯,秋收之後大家伙兒便有些空閑了,我想著明年再讓孩子們進學。先讓年輕人學些東西,不拘什麼,主要是會學自己名字,認些簡單的字,學些兄友弟恭和為人子女的孝道。」

「好。」方舉人也不是那迂腐古板之人,少年人多認些字也有不少好處。

秋風瑟瑟秋雨寒。

天氣一夜之間突然起了變化,大家都感嘆幸好收了稻谷,不然可麻煩了。

對農民來說,保住收成是最重要的。但今年最重要的事卻發生了變化,因為學堂建好了,明天便要揭牌啦。

大家奔走相告,激動萬分。

孩子們被家中大人抓來從頭到尾洗刷一番,就怕明天被舉人先生看到不潔淨會不喜。

大人們也穿上做好的衣服,各家約好要一起前去觀看。

次日周勤一家、韋公、劉家和各村村正便聚在學堂前舉行了落成揭牌儀式。

炮竹聲,鼓掌,歡呼聲不斷響起。

人人臉上都洋溢笑容,眼神里充滿著希望。

大韋村村正喊出了聲︰「什麼?讓年輕人來讀書認字?」

韋公輩分比大韋村村正還高,連忙說道︰「一驚一乍做什麼,仔細在方先生面前失禮。年輕人讀書不好嗎?免得以後是睜個眼瞎,成家了孩子不會教,婆娘管不了的。」

「不是,我是激動的。」大韋村村正搓搓手,在韋公面前顯得憨厚又老實。

小韋村歷來以大韋村馬首是瞻,所以沒說話。

石頭村和牛頭村離這有些遠,可兩村村正也來了。

榕樹村听說周勤要建學堂一事後,連夜召集全村開會換村正,實在是他們太害怕周勤一看到老村正就想起以前種種事情來。

如今已經是阿鋒的爸爸當村正了,他剛上任,只管先看別人如何行事便成。

還有幾個附近村落的村正也來了,平時沒什麼交流,這會他們哪里敢開口呢。

方舉人示意周勤來詳細說明,他自己則去抄書寫字了。

因著買新書花費太大,周勤便決定買手抄本。

方舉人和兩個兒子知道後便說他們可以抄書,周勤便把這事情交由他們父子去做了。

周勤徐徐開口︰「韋公說得不錯,年輕人讀書認字便是為了成親後能更好成為家中的頂梁柱。方先生精力有限,當然不能一下子教這麼多人,請各村村正現在數數村里十六歲以上未成家的大小伙有多少人,我們先緊著快成家的來,然後再教往下教。」

周勤補充道︰「對了,這些個年輕人不要他們交束脩,給方先生添些米糧或過冬的柴火便成。」

村正們還沒開口,村民們便先提問起來︰「我兒子剛定下的,算不算在里面啊?」

「哎呀,我兒子過年剛成親,這是不是不算了,能不能通融一下?」

「那十六歲以下的怎麼辦呢?」

周勤抬手壓了壓,眾人立馬停下了聲音。

這時村正們也數清楚了村里即將要成家的大小伙有多少人,紛紛開始報數。

周勤沉吟,想著還是每兩三個村輪著來比較好,不然一下子真教不了那麼多人。

不過既然是教寫名字和認簡單的字,其實方先生的兩個兒子也可以幫忙。

周勤又叫他們數一下符合年齡里剛成親或成親了還沒有娃的。

「嗯,大韋村人數較多,明日先過來,連學三日。下一個是……」

不僅村正,連圍觀的村民個個都緊張得不敢呼吸了。

「石頭村和牛頭村吧,你們人不多,兩村合在一起。」

「接著是小韋村和青山村,你們自己數著日子啊,別提前來,也別忘了,對先生不尊重。」

榕樹村村民急得直跺腳,怎麼他們村排這麼後面啊?

他們生怕周勤心中還有不快,于自家小孩後輩將來有礙,但他們此時恨的卻是周二順一家和小義大伯石家。

「再來是葉家村和榕樹村,最後是……」

榕樹村村民們松了一口氣,排後面好過沒有。

周勤一一安排清楚,並說這是自願的,想來就來,不來也不勉強。

反正臨到臘月也就還有兩個來月的時間,到時候方舉人要放假回鄉的。

此番一是有益村民;二事能給方舉人練練手,找找感覺,豈不兩方都有利。

村民們都忙不迭的說願意來,生怕聲音小了周勤沒听著,震天的喊話嚇得山林間的鳥兒們都撲稜的飛散躲避。

事情安排好,周勤便叫大家散了,別都圍在這,沒看方舉人一家都不好出來走動了嘛。

村民們都邁不開步子,又的是一步三回頭,小孩子們得了喜糖,正玩得高興也不想走呢。

大韋村的孩子和周勤熟,壯著膽子上前打招呼,周勤不過陪他們說了幾句話,竟引得別村的心癢不止,恨不得自己是大韋村的村民。

周勤去方舉人住的小院坐了一會,大全小義幫他們把村民自發送來的柴火劈成合適的大小,幫他們提水灌滿水缸。

徐丹因著有孕在身沒來,雀兒也在家相陪。

其他人包括蜜蜜都過來了,只說給方舉人一家暖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