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章 守株待兔

第二天,周羽如約前來拜訪宋志。

當然,拜訪是假,前來尋找線索才是真的。

縣衙里的人都知道,周羽雖然只是個小小秀才,但這次救災幫了不少難民,所以深得大人器重並不奇怪。

轉了一圈,周羽終于發現了根源……

原來,宋志的父親去年過世了,他身為朝廷命官,總不可能一直呆在老家守孝吧?

于是便將父親的牌位帶了回來,專門騰一間屋子供奉著,每日里上香磕拜。

結果,周羽發現有人在供桌上動了手動。

這樣的行徑,差不多就相當于是破壞人祖墳的風水,用心歹毒。

得知原因之後,宋志既驚怕又氣憤。

畢竟,對方這樣的做法不僅僅是害他一個人,連他的子孫後代也得遭殃。

「宋大人,據我觀察,對方的手法並不高明,應該只是略懂毛皮。

而且,這個布置並非永久性的,有時候打掃衛生難免會挪動一些東西,那就得重新擺布一次……」

宋志也不傻,一听此話便猜到了周羽的言下之意。

「你的意思是說,那個人就在衙門里的人,有機會經常進入這里?」

周羽點了點頭︰「沒錯!如果對方真的是個高人,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折。

再說了,有那樣的本事,想要潛入縣衙輕而易舉。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那個人一直就在大人身邊……」

「 ……」

宋志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一條看不見的毒蛇天天都在盯著他,隨時都有可能咬他一口。

「那……那怎麼辦?」

此時,宋志對周羽可以說得上是心服口服,不再有一絲猜疑。

「想揪出這個人其實也不難,大人可以假意派下人打掃衛生。打掃完了,對方一定會找機會潛進去重新布置……」

一听此話,宋志眼神一亮︰「明白了,多謝多謝!」

「不客氣……」

為了不引起對方的懷疑,宋志倒也沒有急著派人打掃。

過了兩天,他假意在上香時「不小心」將桌上的香爐打翻,這才吩咐下人打掃。

第二天上午時分,一個小廝打扮的男子在後院中轉了一圈,不久後,悄然溜進了供奉靈牌的那間屋子里。

進去之後將門掩上,隨之匆匆走到供桌邊擺弄了一番。

擺弄完,走到門口,先在門縫里看了看,確認外面沒人,這才開門走了出來……

哪知,剛一出門便有一張繩網當頭罩了下來。

「你們做什麼呀?快放開我……」

那家伙嚇得大聲叫了起來。

「沒想到是你小子!」

縣衙里的趙捕頭一臉冷色怒喝。

這家伙,乃是廚房里打雜的伙計阿柱,平日里老實巴交,給人的印象就是個老好人。

要不是抓了個現行,恐怕誰也不會懷疑到他頭上。

「趙捕頭,你在說什麼啊?你們怎麼抓我?」

「為什麼抓你?你心里沒數?」

「王八蛋,還敢裝?」

另一個衙役一怒之下,上前照準阿柱拳打腳踢。

「好了,省點力氣,先綁起來,一會留著讓大人來審。」

「我去稟報大人……」

不久後,周羽也來到了縣衙,與宋志一起審問阿柱。

一開始這家伙還拼命地狡辯,說什麼他是進去給老太爺上香的。

宋志心里本來就憋著一團滔天怒火,一听這家伙居然鬼扯,說什麼去上香?

「來人,用刑!」

「是!」

幾個衙役如虎似狼,拖著阿柱開始輪番上刑。

沒想到,那小子嘴硬,熬了三輪刑居然還在一個勁地叫屈。

這時,周羽終于出面了。

他沒動手,只是虛空在阿柱身上點了一下,接下來便見那家伙像發羊癲瘋一樣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口吐白沫,直翻白眼。

其實,周羽想要這家伙開口太容易了,根本用不著用刑,只需要一點小小手段便能讓這家伙說真話。

只是,這種人,得多受點罪才行。

「我招……我招……」

阿柱終于承受不住了,大聲嚷嚷起來。

「說,再敢狡辯,本官定讓你生不如死!」

「是是是,我招,我招……」

阿柱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一五一十交代起來。

沒想到,這一交代,竟然扯上了宋志之前斷過的一樁轟動一時的奇案。

那天一大早便有百姓跑到縣衙報案,說是智華庵的兩個尼姑都被人殺了。

智華庵位于東里鎮附近,距離縣城大約三十余里,規模很小,只有一師一徒兩個尼姑。

師父法號妙淨,弟子法號明空。

按理說,出家之人與世無爭,是誰如此喪心病狂殺害了她們?

宋志帶著一眾手下來到智華庵一查現場,方才發現情況遠比想像的還要復雜。

不僅僅是師徒二人被殺害,另外還有兩個在此留宿的香客也被人殺了。

四個死者明顯被人玷污過,身上值錢的東西都不見了,庵里也被翻得亂七八糟……

看完現場,宋志初步分析這是一樁劫財又劫色的案子,凶手可能不止一個人,多半是流匪所干。

如果是流匪的話,這案子怕是就得成為一樁無頭案。

為此,宋志很是傷腦筋,畢竟四條人命,而且其中還有兩個是出家人,此案一定會引起百姓的關注,乃至于上級的關注。

果然不出所料,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引起了一片轟動。

不僅僅是錢塘縣,就連周鄰的幾個縣也在傳這樁案子。

很快,另外兩個死者的身份也查明了,一個叫卓氏,乃是東里鎮一大戶人家的夫人,另一個是卓氏的丫鬟。

卓氏的丈夫名叫常文山,舉人功名,其父親當年官至四品。

總之,常家的家世不簡單,乃名門望族,一方鄉紳,這就更加令得宋志壓力山大。

因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破此案,常文山必定不會罷休,搞不好到時候上級也會追責。

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尋找一切線索破獲此案。

宋志多次親自前往智華庵尋找線索,結果卻一無所獲。

直到有一天,他再次帶人在庵里尋找一切蛛絲螞跡時,一個外地行商來到庵里,一見有衙門里的人在,不由臉色一驚,匆匆忙忙轉身離開。

衙差眼見此人神色慌張,便將之攔了下來,並去稟報宋志。

結果,那人一听說庵里發生了凶殺案,嚇得一頭冷汗,一個勁地叫屈,說自己只是路過。

宋志可不管這麼多,先將人押回縣衙慢慢審問。

那個行商嚇到了,生怕將殺人的罪行栽到他頭上,便如實交代了他為何到庵里的原因。

听完此人的交代,宋志不由一臉震驚……

他萬萬沒有想到小小的智華庵竟然還藏著這麼大的隱密。

原來,妙淨、明空師徒二人根本就不是什麼正經的出家人。

表面上是出家人,暗地里卻干著一些不可描述之事。

只不過,師徒二人做的相當隱密,本地百姓根本不知她們暗地里的勾當。

這個外地行商便是師徒二人的一個老相好,每次到錢塘縣來都會到庵里一趟,有時候還要在那里過夜。

當然,可不是白吃白喝,銀子還是要花的。

听到行商的一番交代,宋志終于解開了心里的一個疑惑。

當初在搜尋房間時,手下從師徒二人的房內搜出了一些花花綠綠的小衣。

只不過,宋志當時也沒有在意,認為對方雖然是尼姑,但終究也是女人,愛美之心嘛。

現在憶起來,方知沒那麼簡單。

經再三審問,宋志確認那個行商的確只是偶然到來,與凶殺案無關。

只不過,他並沒有立即放人,畢竟這是一個難得的突破點。

于是,宋志派手下秘密盯著智華庵,凡有人進去就帶回衙門問審。

畢竟本地百姓都知道了這案子,不可能去,去的很可能就是以前那些個老主顧。

別說,這守株待兔的法子還真是管用,沒幾天又逮到了兩個,果然還是外地人。

一審問,二人的回答與之前那個行商差不多,那就更加坐實了妙淨師徒二人的勾當。

而且這一次還另有收獲。

其中一個人交代說,他上次去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庵里有一個年輕婦人,衣著華貴,冰肌玉骨,風姿卓越,令人一眼難忘。

心癢之際,便去找妙淨打听那少婦的底細。

結果妙淨卻笑著說,勸他不要打主意,說那是別人的盤中餐。

宋志細細詢問了一番,最終確認那個年輕婦人正是卓氏。

案情,終于開始有點眉目了。

于是,宋志喚來師爺一起商議。

「大人可是找到線索了?」

宋志微笑著點了點頭︰「有些進展了……」

接下來先將那二人交代的情況講了講,最後道︰「根據那人所說的話,本官大膽推測,妙淨所說的別人的盤中餐,那個別人應該指的不是常文山。」

一听此話,師爺不由心里一驚︰「不會吧?咱們的人打听過,說卓氏一向守規矩的。」

卓氏當年嫁給常文山的時候,曾讓常文山的一眾同窗好友艷羨不已,都羨慕他能娶到如此美貌的妻子。

的確,卓氏不僅貌美,身段與氣韻也少有女人能及,眼饞她的男人可不少。

只不過,常家高門大院,而且卓氏與丈夫一向恩恩愛愛,從沒听說過她有什麼逾禮的傳聞。

也因此,師爺有些不太敢相信。

宋志嘆了一聲道︰「休說你,本官也不信。只不過,世上有些事是很難說的。

比如妙淨師徒,要不是我們無意中找到線索,又怎敢去猜想她師徒二人的勾當?」

師爺點了點頭︰「這倒也是。」

「目前,我們沒有其它的線索,也只能做出一些大膽的假設,再順著這個假設去查,總好過束手無策。」

師爺趕緊道︰「是是是,大人言之有理。」

「不過切記,這件事不能外傳。畢竟這只是本官的假設,萬一傳出去了,到時候可不好收場。」

「小的明白。」

師爺趕緊點頭。

「這樣,為了保密起見,本官就不派其他人了,你想辦法打听一下卓氏死前的行蹤,以及與什麼人接觸過……

記住,一定要低調,小心,不能讓人知道我們在查卓氏。」

師爺連連點頭︰「嗯嗯,小的一定會小心的。」

為了不辜負大人的厚望,師爺盡心盡力,喬裝打扮在東里鎮呆了四五天,終于打听到了一些線索。

回去後,便向宋志稟報。

「大人,經過小的打探,關于卓氏的情況倒沒有什麼特別的。

一來,她難得上街一次,二來,就算上街也是隨身跟著丫鬟,從不單獨與男人接觸。

不過,小的還打听到了一些疑點……」

宋志精神一振︰「哦?快講!」

「據小的打听,卓氏喜歡禮佛,基本每個月都要去一趟智華庵上香,或是捐點香油錢什麼的。

但,以前從來沒有在庵里過夜。

大約從半年前開始,她卻時不時的在庵里過夜,有時候還要呆上兩天,說是在庵里戒齋。

本來,這也沒什麼可疑的,戒齋也算是一件正常的事,不少禮佛之人都有這樣的舉止。

只不過,小人又無意中听到了另外一個消息。

說是常文山一個遠在關中的表弟前來江南游學,在常家呆過幾天。

他的表弟名叫齊川,據說長得一表人才,風流倜儻,剛一來便引得鎮里不少姑娘芳心暗動,甚至還有媒婆前去做媒。

齊川呆了幾天之後便離開了。

本來,這也沒什麼可疑的,畢竟遠親來訪也是一件正常之事。

但是小的左思右想,這前後的時間一對照……未免有點巧合。

所以大人,你覺得這二者之間會不會有什麼關聯?」

听完這通話,宋志仔細品味了一番,不由抬手拍了拍師爺的肩,一臉欣慰道︰「不錯,你所說的這些情況都很重要,說不定就是破解此案的關鍵。」

師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連聲道︰「小的也是跟大人學了一點皮毛罷了。」

「哈哈哈,不用謙虛了,按你剛才所說的情況,齊川離開之後,卓氏多年的習慣便有了變化,如果不是巧合,那就一定是關鍵的線索。

雖然死者為大,本官也不想懷疑卓氏,但事關重大,涉及到四條人命,本官也只能追查到底。

如果最終卓氏是清白的,本官一定給她上香,賠罪認錯。」

師爺趕緊一臉討好地說︰「大人言重了,大人這麼做也是想抓到凶手,替無辜受害的人報仇,給百姓一個交代。」

宋志滿意地點了點頭:「呵呵,沒錯,就是這樣。」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