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90章 廣州為什麼不能建都?(求月票、求訂閱)

「啪啪啪」

三聲淨鞭響過,廣州城內監國府的九間殿時隔多日,終于再一次叫起了大朝會!

這廣州的新大明朝廷雖然還沒有皇上,但是也已經定了朝制。不過新大明的朝制可沒有前明的朝制那麼折騰人不用一大清早就爬起來上早朝,也沒有御門听政的規矩。一般情況下就是在九間殿內「開小會」,幾個原儒大學士和六部九卿的大官聚一聚就行了。

只有在一些特別的日子,譬如每月的初一、十五,或者有重大事項要宣布的時候,才會舉行「御門大朝」,讓身在廣州的從七品及以上文武官員都到九間殿外的大院子里面,依著官職大小排列整齊,听朱和、朱慈炯,還有幾個大學士或大官說話。

一般就演說或是訓話,極少會當眾議政——這是因為前明末年的政治常常議而不決,七嘴八舌議論的人很多,到了該拍板做決定的時候,卻個個都想著推卸責任。

而且提出反對意見的人,永遠都比提出解決方案的人要多

所以吸取教訓的新大明朝廷,雖然有大學士議政的原則,但是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其實是相當集權的。

而今兒,這個相當集權的朝廷,要正式更換主人了——雖然朱和就任監國的大詔早就頒布了。但因為他和朱天王一直在江西前線,無法回廣州主持朝會,所以朱和從沒有以監國的名義接受眾臣的朝拜參覲。

這一次他趕回廣州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正式接過監國的位子從而成為名至實歸的新大明之君主。

而為了恭賀朱和接任監國,十一個原儒大學士今兒到了九個,三大總督(兩廣邱輝、兩江諸葛三和、福建鄭經)到了兩個。

廣府、潮州、閩南的幾個商會,還有澳門洋人商會的代表,還有海珠大學、黃埔軍學、廣府一二三書院,還有潮州的兩大書院的頭頭腦腦,都一並到齊。

各路人物,齊集一堂,就等著朱大監國出現!

「監國聖人駕到!」隨著朱和的「大弟子」顏元(他其實不是最早入門的,但卻是年紀最大的)的一聲吶喊,新大明各方面的頭頭腦腦們全都山呼萬歲而拜。然後就听見腳步聲響,接著便是朱和掩不住笑意的聲音︰「平身,平身!」

大家伙兒連忙爬起身,抬頭打量朱大監國。就看見朱和一身黃袍,頭扎黃巾,懸長劍,掛「空錘」,坐在御座上面兒——朱和的「原儒朝廷」現在雖然挺有錢的,但是艱苦樸素的精神不能忘!所以不流行華麗的官服,大家還是穿「孔子服」,而且寶劍和手榴錘也不能丟。不過上朝的時候不許帶「實錘」,免得發生「事故」,只能攜帶「空錘」。

看見群臣都已經爬起來就位,朱和笑道︰「今日請諸位前來,為的是三件大事兒。

第一件自然是孤家就任監國,孤家的父王不願意為俗務所擾,要全心全意投入報仇復國的大事業中,所以就把監國的位子讓給孤家了。

第二件大事兒是關于北伐的,現在諸葛丞相率領的大軍已經打到了安慶,目前正在圍攻安慶。不過安慶城池比較堅固,急切難下。因此孤家才返回廣州,準備再召集一支大軍,走福建、浙江北上南京不破南京,孤家誓不班師!」

班師?

啥意思?

破了南京難道不該還都嗎?怎麼還回廣州?

底下的臣子們都是一愣,抬頭望著朱大監國,有點迷茫了。

朱和接著道︰「而第三件大事就是升廣州府為承天府並使之為大明海京!」

海京是什麼意思?

「聖人,」馬上就有人發問了,「您的意思是要把廣州府和南京應天府並列為大明之兩京嗎?」

「正是!」朱和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而底下則是一片輕聲的嘩然。

廣州成為京城實在是有點出乎大家的想象了雖然廣州現在就是新大明的京師。

朱和笑著自設一問道︰「廣州為什麼不能建都呢?」

他接著又說︰「廣州多好啊,南天一城,工商繁盛,物產豐饒,氣候溫暖而且還有海珠大學、黃埔軍學、廣府一二三書院,里面個個都是人才,連說話的口音都好听,難道不是建都立業的好地方?」

朱和可是超喜歡廣州的,根本不想去南京,更別說冷得要死的北京城了現在可是小冰河期,而且還沒有空調,北京的冬天多冷呢?

「監國,」又有人道,「廣州的位置太偏了,不適合為天子之居。」

「偏?」朱和笑道,「那是你的心偏吧?廣州固然在天下之南,可是北京不也在天下之北嗎?南京其實天下之東,西安則在天下之西而且這個天下,其實是不全面的,只有咱們華夏漢土,並不包括草原、西域、東洋、南洋。這不是孤家心目天下,孤家心目中的天下,至少因為包括南洋列國、東洋日本、海東朝鮮、蒙古草原、西域的漢唐之故土。

而南洋遼闊,列國富饒,又是通商西方之要沖,重要程度猶在東洋、蒙古、西域之上啊難道不應該在廣州設立一京,用來開拓和掌控南洋嗎?」

朱和的這套觀點,要擱在前明,那是沒有什麼市場的,康熙那邊肯定也不會有什麼人贊同。但是廣州朝廷的三大支柱就是潮州幫、廣州幫、閩南幫都是「南下派」,特別是潮州人和閩南人,向來是華人下南洋的主力。

他們當然是支持大明要掌控南洋的!

「監國聖人,」位列原儒大學士的陳永華這時出班開口道,「臣贊成拓土南洋,昔日延平武王在位時,就想要遠征呂宋,只是天不假年,以致大業未成。不過如今北伐在即若是過早窺視南洋,只怕將南洋的西夷都推到清妖一邊。」

延平王鄭經也道︰「監國聖人,最近寧波、定海一帶就有許多西夷戰船受雇于清妖浙江總督範承謨,恐怕會對我北伐大軍構成阻礙,臣與之交涉多日,尚未有結果。若朝廷再公然窺視南洋,只怕」

鄭經說的是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戰船,大約有二三十條大小戰船,現在正在浙江沿海和長江口活動。

當然了,他們並不是以東印度公司或西班牙菲律賓總督府的名義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而是以自由商船的名義受雇清廷,充當海上雇佣軍這樣既可以避免和新大明朝廷完全撕破臉,又能通過幫助清廷作戰的方式遏制新大明的崛起。

而荷蘭人、西班牙人之所以會采取這樣的立場,當然是和「滕王閣會晤」有關——朱和毫不掩飾自己對南洋的企圖,自然引起了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反彈。

所以他們現在也聯手起來,還和清廷勾結,一起反對新大明。

朱和笑道︰「孤家不需要掩飾什麼,因為荷蘭、西班牙已經落伍了,現在他們才是井底之蛙!

我大明如今擁有全天下最強的火器,而且還將擁有全天下最好的鐵器有了這兩樣東西,我大明的水師戰船必然能勝過荷蘭、西班牙,況且我中華距離荷蘭、西班牙本土何止萬里?他們的水師主力也不敢傾巢而來。以區區偏師就敢阻擋我大明北伐,實在是狂妄之極,自尋死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