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霜天曉角 一二、雲物高寒易得秋

一二、雲物高寒易得秋

太宗曾說過︰「計算機普及要從女圭女圭抓起。」

其實,愛國主義灌輸也要從女圭女圭抓起。雖然這四個留日學生已經不是女圭女圭了,可亡羊補牢,猶時未晚。故而孫元起決定在他們啟程去日本之前,好好地給他們惡補一番。

當然,除了愛國愛民思想,培訓內容還包括日本風俗習慣、基本日語對話等。這幾個學生在高等學堂學的外語都是英語,貿貿然把他們扔到日本去,肯定就跟掉進雞窩的鴨子一樣,無法溝通,舉步維艱,短時間內很難融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好在學校本來就有西郡宗這樣專門教授日語的老師,毋庸假手他人。另外,圖書館長王國維也在日本留學過一段時間,由這位過來人親口講述中日習俗差異,那絕對是切中肯綮。

在工作余暇,孫元起也會特意找這四個學生聊聊,內容總是有意無意地朝未來的國內外形勢上引。一方面是想听听他們的高見,盡早糾正他們認識上出現的偏差;另一方面則是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未來走勢說出來,希望他們能從中了解歷史的進程,從而少走一些彎路。

熙熙攘攘中,學校正式開學,學生們上課的上課、軍訓的軍訓。孫元起見一切走上正軌,才想起叔祖父、王文韶中堂都一再向自己囑咐的話︰隔著十天半個月的,記得去上翰林院一回,便是喝茶看書也行,總不能不去。

「油浸枇杷核子」的話可以不听,叔祖大人的話卻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擇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孫元起別別扭扭地穿上工作套裝,叫過老趙,準備進城。

老趙逮眼看見孫元起穿著從四品的官服,戴著紅纓花翎的涼帽,干淨利落地打了個千︰「給老爺請安」

「去、去、去」孫元起不耐煩地揮揮手,「老趙,咱們都認識這麼些年了,哪來那麼多的虛文假禮您也奔五十了,這麼一跪,不是折我的壽麼?」

老趙這才起身,嘴里兀自辯解道︰「老爺,您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小的給您磕頭,怎麼會折您的壽呢?再說,這官袍乃是皇上御賜的,沾了皇家龍氣,尋常鬼神都不得近身,普通人見了哪能不磕頭?不磕頭才是折小的壽呢」

孫元起心想︰首先,我是時刻穿越,不是文曲星下凡;其次,這身官服是學校每年招兩百個留學生,替老太太省了一百萬兩白銀換來的。即便說是「賜」,那也是慈禧良心發現,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皇上?皇上在瀛台數星星玩呢,哪里會知道世界上還有我這麼一號人?

當下卻懶得反駁老趙的話,只是吩咐道︰「老趙,你去收拾一下,再叫輛馬車。我們今天先去廉子胡同,明天早上還要去衙門上班,可能要在城里住一夜呢」

听說老爺要去衙門,老趙又利索地打了個千,才一溜煙跑出門去。

在孫元起印象里,即便是在城里住一夜,老趙似乎沒啥東西要收拾的,小包袱卷兒一打,分分鐘就好。誰成想過了半個時辰,也沒見老趙出現。心中疑惑,這時代卻又沒有手機、沒有QQ來聯絡,只好走出門瞻望。

說來也巧,出門就望見老趙和七八個穿著制服的保安一塊兒,牽著馬車遠遠地走過來。近到跟前,才發現車上的帷幕換了,以前是半新不舊的藍布,如今卻是嶄新的青氈子。孫元起有些奇怪︰「老趙,你怎麼去了這麼久?還有,這車上的布什麼時候換啦?」

老趙作勢打了自己一耳光︰「小的沒有侍奉過大老爺,剛才差點誤了大事」

「怎麼啦?」孫元起很是疑惑。

「俺單以為老爺去衙門,只要帶足長隨便是了。剛才遇到老鄭,听他說了才明白,原來老爺坐的這馬車和轎子都大有講究。老爺您是四品大官,自然要用青布,藍色是五品以下用的。為了換這車上的布,四處尋模,才耽擱至今。好在遇到老鄭,才沒釀成大禍」說罷,老趙還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樣子。

孫元起拍拍腦袋︰這老鄭又小題大做了,嚇唬老趙是個鄉下人不是?

既然老趙辛辛苦苦地忙到現在,自然不能說些見怪的話,只有默認事實,卻對那八個保安說道︰「這回去城里沒什麼事兒,你們就不用去了。」

老趙聞言,立馬擺出比干、魏征忠心苦諫的架勢︰「老爺,這可使不得您平日在學校隨便些倒也罷了,如今去衙門,那可是講規矩、講排場的地方,怎麼能隨便呢?萬萬使不得呀,老爺」

「……好吧」孫元起屈服了。

一路無話,進城到了廉子胡同。門房自然認識這位佷孫少爺,早有人上來請安,不待通報,便把自己往院子里讓。

在看到孫元起的時候,已有人進院子報告老大人。他坐在正廳沒多久,老大人便一身官服走了出來。祖孫兩人的官服大體倒是一致,不過老大人官服上補子繡的是仙鶴,孫元起的卻是雲雁。

話說這身官服,好比領導的車牌,確實很有些威懾效果。剛才從德勝門進城,午後時分城門附近有些擁堵,孫元起便下車透了透氣。結果把門的兵丁抬眼瞟見孫元起,見他這麼年青,猜想肯定不是什麼大官,便晃晃悠悠地走過來看看究竟。等走近前時,看清官服上的補子是雲雁,走的立馬變成跑的。打千請安之後,兵丁起身幾聲吆喝,喧鬧的城門洞里就閃出一條路來。

孫元起跪拜問安後,老大人說道︰「百熙,你這回進城,是準備去衙門應卯吧?」

「是的,叔祖父。」孫元起恭敬地答道。

老大人贊許地點點頭,說道︰「之前,王中堂和老夫說了,說你去拜見他時甚是恭謹端重。這非常好。想來你也去拜會榮尚書了,怎麼樣,他沒難為你吧?」

孫元起能從話語中感受到老大人的拳拳愛護之意,當下愈發恭敬︰「榮尚書絲毫沒有難為我。去的時候,袁宮保也在那里,和他們說了會兒話,我便告辭了。」

老大人微微頜首︰「袁項城倒是個人物,你可以和他認識一下。」

旋即老大人道︰「百熙,你這次去應卯,難免會遇上同僚。那些侍讀、侍講,多是靠資歷熬上去的,年齡大些,見你這麼年輕便是侍講學士,再加上你是洋進士,不免會倚老賣老、言語刻薄些;而那些修撰、編修,則多是科舉第一甲出身,不是狀元,就是榜眼、探花,見你位居自己之上,難免會有自炫之態、嫉妒之心。他們言高語低,你且冷眼看他、笑語答他,不可因為一時意氣,傷了顏面。」

感情我這個官帽,只能在平頭百姓面前橫橫,那些科舉正途出生的官僚都看不起我啊那我還去上班干什麼勁兒?找虐受氣麼?

孫元起有心想找理由不去,卻見老大人目光炯炯地盯著自己,只好應道︰「是」

「對了,你知道翰林院在哪兒?」老大人問。

「……」

這問題真把孫元起問住了。老佟在庚子國變的時候,就是在翰林院門口沒了的。對于這個位于皇城以南的翰林院,孫元起還是知道的。可這翰林院被「回族杰出將領」董福祥帶領「英勇的」回族士兵一把火給燒了,剩余部分也被英國使館佔用。如今翰林院自然不能在那里。

以前看《申報》,里面提到過,翰林院掌院學士昆岡昆中堂在翰林院大部份燒成廢墟一年之久後的1901年6月,曾上奏朝廷,報告翰林院被毀情況,並請求朝廷撥款興修,順便也把翰林院焚毀之罪責歸于八國聯軍。可是這奏折內容不知怎麼就讓各國公使知道了,于是給朝廷在京全權大臣發出正式照會,要求立即澄清事實,更正錯誤。鬧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糾紛。

其實清廷對內、對外滿腦門子官司剛有眉目,未必會認真對待奏折上對洋兵焚毀翰林院的指證。只是外國人自己一出來正式照會,清廷官員就不便再假裝糊涂,當即傳遞消息,疏通情況。而肇事的昆中堂聞訊而動,即刻做了更正和聲明。

至于以後,翰林院搬到了哪里、朝廷是否撥款興修,孫元起就不得而知了。

老大人不待孫元起回答,便自己說道︰「原來翰林院,已經大半毀于庚子國變時的戰火,余下部分也被英吉利使館所佔用。現今翰林院衙門已經搬到了中南海對面的府南街,你可別走錯了」

連自己工作單位在哪兒都不知道,這說出去確實有些丟人。孫元起一臉羞赧地答道︰「謝謝叔祖父提醒」

老大人端起茶碗︰「那你去吧記得明天早上去早些。」。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