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霜天曉角 九十九、這回斷送老頭皮

九十九、這回斷送老頭皮

孫元起這回大致明白了︰這大清縣處級是正七品,廳局級是正五品,副部級是從二品以下,省部級(各部尚書)是從一品。正七品以下,只能算是普通公務員,或許有些小官職,但算不上領導。正五品以下,大小算個領導,可是還是土老帽,接觸不到高層機密,算不得搞政治的。自己現在的地位是略高于市長(知府)的高官,官職類似團中央副書記,勉強算是高層。嗯,小高層

可惜自己知道大清沒幾天活頭了,具體點說,還有六年多。可不能因為搭上這艘破船而害了自己啊況且自己既沒有從政能力,志向也不在仕途上,只希望能建設好經世大學,培育出更多的學生,為國家培養元氣。當下,孫元起便說道︰「侍講學士什麼的雖然前途很好,可是、可是我不是當官的料啊」

老大人笑了笑︰「這普天下,有誰生下來就是當官的料?隋唐以前,做官的多半是門閥世家子弟,家里自打小是會培養從政之術。可自五代以後,這做官的漸漸變成寒門子弟,從小只知道讀書趕考,等中了舉之後便牧民一方,天下不是照樣穩穩當當的麼?也沒見出什麼大亂子只要你想學,為官之道不比你那物理學更難」

孫元起還是有些抵觸︰「但有人和我說過,做官需要一定的個人能力,尤其是對政治的濃厚興趣和對政局的極度敏感。我有自知之明,自覺沒有這些能力。」

老大人不置可否地搖搖頭︰「讓老夫猜猜,和你說這話的人是何方神聖︰他要麼沒做過官,要麼非我中土人士。我說的是也不是?」

孫元起頓時瞪大雙眼︰這也忒神了您老該不會是孔明轉世、劉基重生吧?不錯,和自己說這話的伯格曼先生確實沒做過官,而且還是個美籍猶太人。可老大人您是如何知道的?

老大人看孫元起那副表情,就知道自己猜得八九不離十,不待他發問,便先解釋了因由︰「在別處或別的行當,要想有立足之地,說最重要就是能力,這自然沒錯。可在我中華官場上卻並非如此要想巋然不倒,除了能力,必須還要有崇高的名望才行。有時候,名望甚至比能力還重要些。你想想,九州大地數萬萬人中,有能力的車載斗量,只要不是呆傻蠢笨之人,誰沒個一絲半點的能力?可要說到有名望的,卻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

「名望這東西,最為飄渺無形,卻也最是難得,故而最為人看重。比如張良讓漢盈帝請商山四皓,你可見那四位老者有何能力?只不過名望驚人,便讓一代英主息了更換太子之心。故而古往今來,很多人為了名望無所不用其極。那諸葛孔明自然胸中有丘壑,隱居南陽,偏要天天唱那《梁父吟》,還自比于管仲、樂毅,不就是想自抬身價麼?那些高人隱士采薇煉丹、嘯傲山林,又有幾個是真心想甘老林泉的?不過是養望的手段罷了。國家自然也需要有名望的人立于朝堂之上,一是彰顯朝廷用人之當,二是為天下人樹立楷模。韓非子說,‘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甲冑之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歇了一口氣,老大人繼續說道︰「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同樣是儒學宗師,為什麼孔、孟、程、朱獨擅大名,而荀、鄭、陸、王卻下人一等?不就是前者著述為後人必讀之經典,而後者不是麼現今全國上下民情洶涌,爭言廢科舉、辦新學,罷除科舉已經迫在眉睫了。科舉一廢,則孔孟程朱隨之亦廢矣在隨之而起的新學中,必然有人乘勢而起名震四方,盡管比不了孔孟這類聖賢的尊崇,可依靠這名望立于朝廷之中,卻是綽綽有余裕的。

「老夫听人說,現在全國的新式學堂大半都是用你編寫的教科書。由此看來,你聲名鵲起就在未來十年間。現今你已是侍講學士,只要不為非作歹自毀前程,哪怕你再不通時務,也會被人推著往上走的,而且不會人不識趣地加以阻攔。假以時日,便如熊賜履、李光地一般,侍郎自然易如拾芥,只怕尚書、大學士也是不難的」

太陽已經西沉,書房了昏黑一片,是以老大人看不清孫元起臉上的神色。他繼續往下說︰「老夫兄弟五人,當年‘一門三進士,五子四登科’,科甲鼎盛,轟動一時。可惜祖上數輩積德,被老夫一輩用盡,子孫再無登第之人,只能操工商之業,謀口月復之食。唉,老夫沒幾年好活了,趁著現在還能動彈,還能說上幾句話,讓百熙你仕途順利些。老夫浮沉宦海四十余年,自忖是正身直行,但也難免有些仇敵。只希望老夫身死之後,百熙看在同姓同宗的份上,照顧你的叔伯、兄弟一把,避免覆巢之禍。老夫便感激不禁啦」

听著老大人猶如托孤一樣的話語,想起他這麼多年對自己無私的照顧,孫元起哪里還有什麼辭官的想法,只有噗通跪倒︰「敢不從命」

「呵呵,起來吧起來吧」老大人連聲說道,「對了,明天你寫個謝恩折子,老夫給你遞進去。」

「謝恩折子?」剛站起來的孫元起一愣,「皇太後只讓我寫個留學生章程的折子。」

「哈哈哈哈,那太後賜你進士出身,超升你為翰林院侍講學士,你難道不要寫個感謝天恩的折子麼?」老大人知道這個佷孫對于官場上的事情一竅不通,只好掰碎揉爛了解釋。

「哦,這樣啊。」孫元起表示明白,隨後又試探著問︰「可是我不會寫啊,能不能不寫?」

「不會寫也要寫」老大人威嚴起來,孫元起立馬感到了上位者的氣勢,「先跟老夫出去吃飯。飯後,老夫自會教你如何寫謝恩折子」

「這……好吧。」

「對了,你磕頭的樣子太難看了,一會兒讓人教教你,你也要好好學」

「……」

老大人「盛情」挽留,孫元起只好在廉子胡同住了兩三日。在老大人諄諄教誨下,先給我們萬壽「無疆」的老佛爺上了一份花團錦簇的謝恩折子,當然絕大多數都是老大人口述,孫元起手書——嗯,只有年月日和「臣孫元起謹具本恭謝」是自己寫的。

即便如此,也把孫元起給折騰得夠戧,「伏念臣以一介腐儒,歷任太學,守淡泊,曾無寸長。謬蒙特達之知,簡授翰林之職。今茲陛見,親覲音容。幸抒仰聖之微忱,欣遂瞻天之夙願。詎荷睿慈,過承寵眷……」之類的話,讓心里直抽抽︰這不是自己糟踐自己麼?

看著滿紙亂爬、稀奇古怪的字跡,老大人也是直抽抽︰百熙佷孫,你現在怎麼著也是翰林院侍講學士,書法不行已經舉世罕見,這一篇謝恩疏里面怎麼還有好幾個錯別字啊?你這不是成心要丟我孫家的臉面麼當下提筆改過來,然孫元起工工整整再謄寫一遍。

孫元起在老大人的注視下,本來就歪歪扭扭的字,寫得那叫一個奇形怪狀,別說別人,估計過一會兒連自己都認不識。老大人黑著臉,叫了個師爺過來,替孫元起重抄一遍了事。

接下來的《大清國東西洋來華游學生管理章程》就好寫多了,孫元起早吩咐老趙回去取來自己的鋼筆。老趙听說孫府門人說,自家老爺現在的官職比知府還大,回去又多帶了倆隨從過來。用老趙的話說,這叫「多大廟住多大神,多大官跟多大人」,不能少了排場。只是給太後、皇上上折子時不能用鋼筆寫,否則哪用看老大人的臉色?

如今擬定章程,孫元起在紙上寫好,自有一旁的師爺謄抄,節省不少時間。孫元起心想︰這就是有秘書的好處,等回了京師大學堂,少不得也要請幾個師爺幫忙

寫章程,孫元起算是輕車熟路︰以前和張百熙一起編《欽定大學堂章程》,後來還給自己學校的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大學預科、大學堂、研究院先後擬定各種章程,工多藝熟以前寫章程,那是規範學生;現在擬章程,少不得難為難為那些洋學生,知道咱中國的水有多深。痛快

章程第一部分,循例是《綱領》,是些高調調的東西,比如要求游學生要五講四美三熱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遵紀守法,樂觀向上,尊重老師,熱愛同學,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反正都做到了,死後進天堂當鳥人是沒問題。

第二部分是《入學》,哈哈,雖然現在大清國的簽證很好拿,可咱有別的歪招︰游學生需要具有高等中學及以上學歷,並通過大清國游學生入學資格考試。這考試科目除了專業知識,還要加考一門中文能力等級測試,文言文版考生入學時,須提供生源國戶口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財產能力證明、教育部推薦證明、遵守大清法律法規陳諾書等等等等,總之,怎麼麻煩怎麼來,非得惡心到你不可。

第三部分是《功課》。你們不是眼巴巴地來經世大學麼,我們學校除了物理學、化學、電子學、化學工程、核工程這類的理工科,還有國文、哲學、歷史學、中醫這些本土學科呢。看哪個國家不順眼,就把這些學科分配給他。比如小日本,給他15個名額,其中國文、哲學、歷史、中醫各3人,然後給物理、化學、醫藥各1人。至于電子、核工程這些高精尖學科,你做夢去吧

第四部分是《考核》,每學期考核一次,一次考核不合格者警告,兩次不合格者退學,並取消該游學生名額。嗯,我們中華是禮儀之邦,不能太殘忍,每年的淘汰率就定為百分之十吧。大學本科階段學制四年,研究生階段都是三年,幾年下來,呵呵,不死也得讓你月兌層皮。

第五部分是《畢業》,沒有修滿規定課程並取得相應學分者不能畢業,在規定學制內沒有畢業的學生予以勸退,並取消該游學生名額。畢業者完成學業論文,頒給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學位論文不合格或者未完成者,給予畢業證書。

第六部分是《名額》,這才是要點。目前是美利堅、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俄羅斯、日本、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十一個國家,大致是︰美利堅、英吉利、法蘭西平均是30人,德意志、俄羅斯是每國25人,日本、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則分別是15人。至于各個學科,總體上是文科多,理科少;理科多,工科少。

洋洋灑灑地寫了近萬字,抄寫後遞進宮里。以後就不用孫元起瞎操心,自有外務部去和各國公使館交涉磨嘴皮去。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