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霜天曉角 第八十九章 又挾風雷作遠游

重生之大科學家第八十九章又挾風雷作遠游

如果讓大家說出著名的國際科學大獎,可能會因為專業不同而列出許多︰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京都獎、邵逸夫獎、格拉芙獎、乃至中國杰出女科學家屠呦呦最近剛獲得的拉斯克獎

但要說是世界有名的科技大獎,那麼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諾貝爾獎絕對不做第二人想!

什麼?菲爾茲獎?同學,你是學數學的!

科學家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已經是牛人中的好運牛了︰這不僅需要成績突出,而且你所在的國家也要讓瑞典人看得順眼,此外,你還得足夠長壽才行。

獲得兩次?哇!你不僅需要夠牛、夠好運,還需要具備所有優良的科研素質和靈巧的交際能力!要知道,連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同志也只獲得過1次。在一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四人2次獲得該獎。這四個人分別是︰

波蘭裔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瑪麗.居里,即大家俗稱的居里夫人,因「發現放謝性元素鐳」獲得1903年物理學獎與丈夫皮埃爾.居里、貝克爾分享、「發現鐳和釙、並分離出鐳「獲1911年化學獎。

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因」發明晶體管及對晶體管效應的研究「獲得1956年物理學獎與布拉頓、肖克利分享、」創立B超導微觀理該「菲爾茲獎1972年物理學獎與庫珀、施里弗分享。

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因「研究化學鍵的性質和復雜分子結構」獲得1954年化學獎,「聯合美國及其它49個國家的科學家呼吁停止核武器試驗」獲1962年和平獎。

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因「確定胰島素分子結構「獲195年化學獎,」建立月兌氧核糖核酸結構的化學和生物分析法」獲得190年化學獎與伯格、吉爾伯特分享。

即便有四個人獲得2次,中間都是相隔好長一段時間,短的如居里夫人和鮑林,都是年;至桑格則相隔達到22年!

自己能在一屆內獲得兩次?瑞典人會這麼慷慨?孫元起驚喜中帶著疑惑,從那人手中接過紙張。

原來,那張紙是封很簡短的電報,孫元起先看落款,看見面寫著的幾個單詞,頓時一愣︰「英國皇家學會?居然不是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應該是由瑞典皇家科學院來評選,這一點孫元起還是知道的。

周圍的人都不解地望著孫元起,還有人好心提醒道︰「約翰遜教授,瑞典的諾貝爾獎除了獎金多些,在科學界並沒有多大名聲的!怎比得英國皇家學會設立的獎項歷史悠久、聲名遠播?「

難道所有的榮光,都需要悠久歷史的積澱?

孫元起顧不多想,開始從頭閱讀起來︰

IT轉揚克.約翰遜教授,

非常榮幸地通知您,經英國皇家學會理事會評定,您因闡明光電效應原理以及發現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榮獲1904年度科普利獎章。

又根據英國皇家學會戴維獎評選委員會的推行結果,您因對化學反應原理的杰出貢獻,榮獲1904年度戴維爾獎章。

頒獎儀式將于本年11月31日在倫敦皮卡迪里的舉行,望您準時光臨。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威廉姆.哈根爵士敬

「科普利獎!戴維獎?」自信對科學界還是小有了解的孫元起,貌似從來沒有听說世界還有這兩個獎項。可是孫元起沒听過,不代表其他人沒有听過。听孫元起這一嘀咕,周圍的同事頓時大聲歡呼起來︰

「哇!是科普利獎啊!「」還有戴維獎!「」快!快!快點找香檳酒來!「

這一刻,孫元起發覺自己真的是小白了。隨手抓住身邊的某個人,低聲問道︰「這兩個獎都是什麼來頭?」

某人似乎很樂意為孫元起解答這個問題,滔滔不絕地解釋道︰「先說戴維獎。他是以無機化學之父漢弗里.戴維的名字來命名的,由英國皇家學會設立,以表彰那些在任一化學分支下有卓越、重要新發現的科學家。自從177年首次頒發以來,每年頒發一次,從未間斷過。這個獎項是現今化學界的最諾貝爾獎榮譽,好像去年的獲獎者是居里夫婦呢!「

它居然是化學屆的最高榮譽?難道化學界的最高榮譽不是諾貝爾化學獎?孫元起開始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慚愧。

事實,戴維獎確實是化學界的一面旗幟,很多獲獎者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門捷列夫,比如面剛提到的兩次諾貝爾獎者居里夫人、鮑林。除此之外,還有數十位是諾貝爾獎的得主。在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的前四十年里,更是一大半得主都曾獲得過戴維獎!

那人繼續說道︰「如果說戴維獎還只是局限在化學領域,那麼科普利獎就是所有科學成就的最諾貝爾獎榮譽獎!要知道,科普利獎章可是世界最古老的科學獎之一!它是以皇家學會的高級會員戈弗里•科普利爵士的遺贈設立的,在1731年首次頒發,以後每年頒發一次,授予那些在科學研究有杰出成就或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不論任何學科。它對獲獎者的國籍種族、獲獎項目完成的時間都沒有限制,並且同一學者可以因不同成果而多次獲獎。以約翰遜教授您的成績,沒準兒以後還能再獲得幾次!「

孫元起連忙對他的褒揚表示感謝。

比諾貝爾獎早170年的科普利獎,在二十世紀初的赫赫聲名絕對是無與倫比、無人可及。在他的獲獎者中,諾貝爾獎得主已經不算什麼稀奇了,因為牛人實在是一抓一大把,像達爾文、焦耳、赫胥黎、愛因斯坦、卡文迪許,以及時下享譽全球的殘疾人科學家-霍金。

既然臨時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兒,孫元起的回國計劃自然湯。只有讓薇拉等人先行回去,自己到英國,再取道地中海、印度洋,等到家的時候,恐怕都得是元旦了。

長話短說。在1904年十月旬,孫元起從波士頓出發,二十天後抵達了倫敦,英國皇家學會自有人在碼頭等待。隨後,學會在旅館舉行了一個簡單而熱烈的歡迎會。已經有八十諾貝爾獎齡的學會會長哈根斯爵士親臨會場,這讓孫元起倍感榮幸。

因為中國在清末還沒有正式的科學組織,自然無法和英國皇家學會簽署互訪協議。在這種情況下,按照皇家學會的規定,他們會資助來訪科學家的生活費,但研究訪問的時間不能少于14天,也不得超過3個月。席間,這位天體光譜學的奠基人就向孫元起鄭重建議,希望回國後,積極促成中國政府成立相應的機構,使得雙方學者以後的交流更加順暢便利。

孫元起有些心動︰在中國成立一個這樣的組織,確實可以拉近國內同行的距離,也便于國內外科學界的交流,對提升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推進作用。現在叔祖孫家鼐大人是學務大臣,掌管教育這一塊,這個大好良機如果不加以利用,那就實在太可惜了!

見孫元啟同意,哈根斯又詳細介紹了英國關于研究人員互訪、交換留學生的一些做法,供孫元起參考,以便將來接軌時不出現問題。

說了一會,又談起未來一段時間的安排。既然是定義為研究訪問,孫元起自然要到各個大學、研究所、實驗室走走。此外,還要應英國皇家學會之邀,做一場學術報告。

做什麼內容的報告呢?這讓孫元起花費了一番心思。

化學反應原理?這些知識已經寫進大學教材,變得眾所周知,自己拿來炒冷飯,似乎有些不厚道!

原子結構?光電效應?這些東西很多都沒有被學界承認,在保守的英倫大庭廣眾地宣傳,似乎不太合適宜!

量子力學?別說听懂听不懂,就是看到這個名字,估計人家都不願來。

相對論?回旋粒子加速器?算了,別激發他們靈感,讓造出大殺器來!

想來想去,終于圈定一個題目︰反物質。

這個概念孫元起和張貽惠剛提出不久,很有新意。其次,在宇宙射線中很容易就發現正電子,而人類現在認識到的三種粒子正好就有其余兩個和光這樣,就會給反物質的說法帶來有力的佐證。第三,這可以為質能方程提供一個「用武之地」,當然,前提是找到反物質。最後一點,就是可以讓英國部分核物理方向的科學家把興趣轉向尋找反物質,避免他們心思偏向不該偏的方向。要知道,在一百年後,大家還沒能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反物質的任何跡象!

就在孫元起在旅館精心準備這場報告會的時候,門房遞來一張中文拜貼。

在遙遠的英倫忽然看到熟悉的方塊字,心里頓時生出「他鄉遇故知「的欣喜,連忙打開看,只見落款寫著︰

後學李復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