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三章 都江堰

都江堰和青城山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

早于十年前的時候,顧淼就來過,那個時候,小妹子的媽媽還幫他倆以權謀私了一下,

不要票就可以進去,

碧綠的岷江水在鵝卵石岸旁嘩啦啦的流淌著,小妹子指著江岸旁的一截鐵鏈,笑著說︰「我一直覺得我前世是一條龍,那個鐵鏈就是用來鎖我的,還被我媽嘲笑過。」

剛好也在中二期的顧淼當時正沉迷《河圖洛書》,興高采烈的還背了一段,

後來008年,二王廟被完全震塌,近兩千歲的張松銀杏依舊昂然挺立著,

那些陳年歲月所造就的樹瘤看起來像是百歲仙人臉上的皺褶。

張松銀杏據說是老版《西游記》里人參果樹的原型,而時至今日依舊會結出銀杏果。

走上伏龍觀,可以眺望寶瓶口,而整座觀就坐落在離堆之上。

離堆原本和對面山體是一整塊山岩,後來為了鑿出內江引流成都平原,所以將山體鑿開,因為離了母體山崖,故名離堆。

傳說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制服岷江孽龍,將其鎖于離堆下伏龍潭中,後人依此立祠祭祀;

北宋初改名伏龍觀,始以道士掌管香火。

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像造于東漢靈帝初年。

飛沙堰過去便是金剛堤,而金剛堤最前方便是魚嘴。

這是一個水利工程的整體。

雖然道理都懂,但是親眼看到之後,顧淼還是要對古人感到欽佩,

不僅僅是李冰父子,李冰父子是在鱉靈的舊日水利工程的基礎上繼續修的。

一條布滿鵝卵石的斜坡,斜斜的向下伸入岷江里,

再簡單不過的分水魚嘴,將岷江來水「六四分」,

不僅是泄洪,連排沙也想到了。

李冰的物理學、水文學……都相當到位,

中國在很久很久以前,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就很到位了,可惜,卻沒有更進一步,

在北宋攻南唐的時候,也有一位特牛逼的水文觀察者,

是南唐的一位死活考不上公務員的倒霉孩子,

考不上就整天在長江上打魚,打魚也不好好打,劃來劃去的瞎琢磨,

後來這個人就不見了,

再後來,北宋攻金陵,只會寫詞作曲玩小姨子氣死老婆的李煜以為有長江天險,不用怕,

結果宋軍偏偏是在水勢最急的地方過來了,

想來少不那位考不上公務員的小哥的功勞,

千萬不要看不起考公失敗的人啊,

雖比不得圖書館管理員,

但說不定就是蒲松齡、黃巢、和珅,還有能崩國的人物……

從金剛堤到對岸山上要經過安瀾索橋。

安瀾索橋是我國五大古橋之一,又名「夫妻橋」,是古代川西與阿壩之間的商業要道,

之所以叫夫妻橋是因為明末毀于戰火,後邑人何先德倡建索橋時其妻楊氏出力不少,所以還叫愛情橋。

過安瀾索橋後沿堤岸前行不久就到了二王廟。

地震完,又修好,

該廟是為紀念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

二王廟初建于南北朝,山門「二王廟」三個大字是馮玉祥手筆。

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後人關于治水的格。

後殿右側有張大千、徐悲鴻等人的碑刻。

不過二王廟里最先拜見的卻是二郎真君。

殿門口右邊是哮天犬銅像,左邊是三叉戟銅像。

那只狗……雖然,道理顧淼都懂,二郎神身邊的肯定是中華田園犬,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二郎神應該牽一只德國黑背,

或者哈士奇,

想想孫悟空與二郎神斗法,一只哈士奇甩著口水撲上去,把大聖身上帶的各種零碎全都給撕開甩一地,也挺有意思。

岷江的水一如許多年前來看的那樣,不透明的碧綠色,襯著兩岸的青山,

真如《長恨歌》中的「蜀江水碧蜀山青」。

靈官樓,屬于都江堰城隍廟的一部分。

是一個小坡地段,有很長的台階,台階兩側建有屋角夸張的建築,感覺有點陰曹地府的感覺。

靈官樓外有棵奇怪的古木,看似人型,手里還拿只筆。這個家伙叫「魁星」,是棵千年烏木,

牌子上說是天雕地刻自然形成的,但怎麼看怎麼覺得是人工雕刻。

這個魁星在傳說中是主宰文運的,魁星點斗、獨佔鰲頭說的都是他。所以好多學子都來拜魁星,求個高中。

好了,那麼問題來了,

魁星管文運?

那麼文昌星呢?

文昌帝君呢?

他們分管不同的業務,還是要搶生意?

據說他們屬于不同的體系,

魁星的人設,哦不,神設出現的時間最早,

文昌要靠後很多,

大概就像泰山府君、十殿閻羅、地藏菩薩的關系一樣吧,

如果不帶腦子來都江堰呢,大概的感覺就是︰「山好綠、水好綠,那個插在中間的奇怪人工建築很奇怪。」

不會有更多特別的感觸,

以前還有一處沒有去過——

藥王山,

就是歷史課本上要背的,藥王孫思邈的那個藥王。

太平廣場上有藥王孫思邈的塑像,站在場口,就可以看見遠處一座小山青翠潑墨,奇峰聳立,密林幽幽。綠蔭間粉牆碧瓦點點,映入藍天碧空,格外醒目,那就是名聞遐邇的孫思邈藥王道觀了。

藥王山間,生長著許多草藥,

以顧淼的博聞強識,也只能認出幾樣來,

沿著斜斜的青苔石階一路向上,有一個長得好像碉堡一樣的儲水池上,用鮮紅如血的油漆刷著「青城」二字,

時間久了,紅油漆被濕潤的空氣弄化,詭異的流淌下來,

好在那兩個字是機噴上去的,不是手寫,

不然就跟電視劇里寫的「殺!」「還錢!」之類的氣勢一樣了,

藥王孫思邈之墓,很簡單,簡單到甚至不知道這是真的墓,還是衣冠冢。

中國的成神體系比起西方來,有出息很多,只要是做過的好事足夠多,就可以直接被拜為神、菩薩。

比起西方的神、魔、人,界限分明的相比,

顯然還是這種階級沒有固化的令人愉快很多,

人人均可以為神。

不得不說,大佬們,除了在各自研究領域能研究出東西來之外,寫文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的。

比如︰

老子要過函谷關,史上催更第一人尹喜,搓著手手就催出了一篇《道德經》

再比如孫思邈,晚年才到這里,發現此山的藥財非常多,覺得自己以前寫的《千金要方》不夠厲害,

立馬就來了一篇《千金要方》的番外篇︰《千金翼方》

順便還做過後世蒲松齡干過的活︰

蒲松齡是在家門口擺免費的茶水,喝茶的人隨便喝,講個鬼故事就能走。

孫思邈是幫人看病,藥到病除,也不收人錢財,不收人東西,

只希望這些人能介紹一些草藥和偏方,然後,他就給寫在了《千金翼方》里,

熟悉不?

跟《深夜書屋》也差不多嘛,斷章肥龍對此供認不諱。

最有傳奇色彩的當數孫思邈發現川芎的故事。有一天,孫思邈和徒弟一起在青城山采藥,發現一只斷了腿的仙鶴命懸一線,後來仙鶴用一種神奇的植物把自己治好了。

那藥就是川芎,

吃起來有點芹菜味,

新加坡肉骨茶里有一股奇怪的氣味,就是源于它。

藥王廟的房子很新,

大殿一排三間,均為空屋,垂花柱上都有太極圖案,

沿藥王廟前的石梯而上,山門前有一塊「壽」字牆,回望先前看到的大殿二層,有描金彩繪的雙龍壁畫,飛檐陡峭,屋脊上有彩色瑞獸和標識道家吉祥的花草花瓶。

藥王廟始建于唐朝,明末清初,毀于戰火。19年始發現遺址,僅存殘柱一截和斷瓦殘磚寥寥。

現在的是199年新修的,時不時還要新刷一層,

藥王殿是整個廟宇的主殿,屬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內正中供奉藥王孫思邈金身塑像,左邊供奉的是明代名醫李時珍,右邊供奉的是漢代藥王張仲景,這正是藥王山的特色之一,標志著我國古代的中醫藥醫學醫藥的淵源深厚,前僕後繼。

扁鵲和華佗早于孫思邈,

就沒有姓名了,

以及……

顧淼看見了大殿的左右兩邊,供奉有財神和送子觀音。

這兩位,永永遠遠的不會缺少出場機會,

據說,每年的四月二十八「藥王會」香客聚至千人,人們紛紛來到藥王山,

他們認為在這個時候,隨便采一把藥草,也是最靈的時候。

從藥王山下來,顧淼找了一輛三輪車,要去雙橋飯店,

車夫想了半天,反問顧淼雙橋飯店在哪里。

這就很尷尬了,

顧淼之所以知道這個飯店的名字,是當初小妹子說要帶他到這里來吃最正宗的宮保雞丁,

但是來了之後,店家卻說沒有宮保雞丁,只有宮保肉丁,

勉強將就了肉丁之後的來年,就是008年十一月,

沒有吃到宮保雞丁的執念泛濫,非常想去,卻發現雙橋飯店已經不在了,說飯店原址在地震中受到很嚴重的影響,所以暫時不開了,以後找新址再去,

車夫問了好幾個路過同行,最終還是顧淼自己在網上通過蛛絲馬跡查到,

現在雙橋飯店已經改名叫橋頭飯店,

但是地址在網上卻能搜出不同的幾家來。

顧淼隨便找了一家離得近的趙氏橋頭飯店,

人很多,且不論到底是不是正宗,至少應該還不至于難吃的讓人想跑,

菜單里有宮保雞丁,顧淼猶豫了一下,沒有點,

最終點了臊子蒸蛋、土豆泥,回鍋魚片,

臊子蒸蛋與顧淼常吃的蒸雞蛋不一樣,在上面覆著一層醬油肉臊,略咸一些。

土豆泥細膩爽滑,帶著肉臊的香味兒,與肯德基的做法不一樣,挺下飯。

不過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覺得土豆泥里的汁水太多,

回鍋魚片跟回鍋肉沒有什麼關系,是魚片裹上粉炸過之後,再像回鍋肉那樣再爆炒一樣,這個著實不是太美好,裹的面糊有點多,油也有點多。

等顧淼吃完回頭,發現門口已經等了不少人,

他對這家的評價是︰在不排隊的前提下,做為順路來一趟的話,還是很具有性價比的。

能讓他一念十年,不是菜,而是在細雨紛飛的初冬下午的回憶而已。(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