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381章 药厂狂发年终奖

今天已经是农历廿九了。

陈夏来到了庆丰药厂里,顺便把陈春和外婆也送回了家里。

庆丰药厂的事情,陈夏除了提供“秘方”外,其他完全不管事了。

主要原因是陈巧姑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了,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经理人,并且药厂规模不大,她的管理能力足够了。

关键现在越州医药公司已经把庆丰分厂当成了宝贝,以前是有个工作人员长期驻守,每天收药。现在是有整整一个工作组蹲守在庆丰分厂里。

药材原料缺了有人送、机器坏了有人修、产品品控有人管,每天个车间都有越州制药厂的老师傅亲自把关,所以无论是三六胃泰的质量,还是产量都上升了几个台阶。

现在药厂每天能生产15000粒胃药丸,大多数是供出口香江用,小部分要提供给国内各个医药公司和医院。

总之医药公司这一年是赚得盆满钵满,年底福利发放更是直线上升,甚至非常贴心得给庆丰分厂每一个员工都发放了一份。

现在庆丰分厂职工是57人,越州医药公司来了20个老师傅,陈夏给他们的待遇反正都是一样的,老师傅经验足,可庆丰村的工人还都是亲戚呢。

等陈夏到的时候,所有职工全部都等在了药厂里,等陈夏下车都乐呵呵地围了过来。

尽管明面上陈夏跟这厂子一点关系都没有,但现在全厂上下谁不知道这药厂就是陈夏个人开的?谁是真正的老板,他们认得清。

陈夏跟工人们寒暄过后,马上让陈国庆安排发放年终奖。

是的,没看错,就是年终奖,这个可在越州地区算是头一份了,也让药厂的职工们激动不己。

陈夏定的标准绝对惊掉所有人眼球,每一个庆丰村的职工,每人年终奖是200元,相当于年底多发4个月工资。

一个农民一年工资800元,这工资水平超过了越州地区全部国营厂,甚至跟陈夏一年的工资也差不多了,他一年也就900多元,而他还是正科级干部。

反正据四爷爷说,现在庆丰村的姑娘特别好嫁,庆丰村的小伙子娶妻都要挑挑选选了。

大家都知道,庆丰分厂扩产是必然的,按陈夏当初的承诺,只要踏实肯干的庆丰村人,将来都有机会进入药厂工作。

而且庆丰村村民还有另外一个福利,让周边村庄人羡慕不已。

陈夏一年交给村里10000元承包费,陈亦根早就宣布,庆丰村的子弟读书学费全部报销,哪怕读到大学就行,只要女圭女圭有本事。

不但报销,只要考到全班前三的,另外还有奖学金拿,这让家长纷纷主动督促孩子用功学习。

幸亏现在也没有培训班,否则来庆丰村办一个,绝对能发财。

这个奖励机制这一下子让庆丰村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教育为本不是说说的,是要真金白银投入的。

而陈亦根一个更狠的绝招,愿意来庆丰村小学教书的老师,每一位老师村里每月额外补贴20元。

这下好了,公社中心小学里面教学水平最好的老师现在都在庆丰村里,名额在学校内部都抢破了头。

乖乖,一个月多20元,这在八十年代初绝对是一笔巨款了,相当于一个临时工的收入了,那还不得用心教学,免得名额不保。

老师也是要恰饭的,谁不想收入能高一点?

所以不要道德绑架老师,要他们甘于奉献。应该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安心教书才是根本。

此时,会计陈国庆坐在桌子后面,桌上放着一刀人民币。

陈巧姑报名字,报到名字的人就上前,陈夏亲自将200元现现金交到工人手上。

尽管他是个懒人,但又不是蠢人,“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他亲自把钱交给工人,就是要让工人们知道他们在吃谁的饭。

工人们拿到钱,脸上的笑容那是要多开心就有多开心,瞬间就变身为村中长辈了:

“小夏呀,过年来三嫂家做客呀。”

“对呀,小夏,过年我们家准备了扣肉,你来家里,让你五哥跟你喝几杯。”

陈夏笑呵呵,“过年有空我一定来,今年你们都辛苦了,明年只要干得好,我保证年终奖加倍。”

“好~~~~”

工人们纷纷鼓起掌来。

等工人们离开后,陈夏又亲自将一个个红包发给了厂子里的“中层干部”们,陈亦根和陈巧姑最多,每人发了1000元。

当然陈夏悄悄给了陈巧姑一个5000元的超级大红包,这个谁也没有告诉,这是让小姑娘攒私房钱呢。

另外每个组长,包括陈国庆一人是500元,副组长是400元,这个数字皆大欢喜。

每个人对明年的工作更是充满了信心,打定主意,陈夏既然让他们赚到了这辈子最多的钱,那他们这辈子也将紧紧抱住他这条超级大腿了。

药厂里发完工资,陈夏又来到了隔壁的玉器作坊。

同样是发了一圈福利,因为玉器作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利润,但陈夏也不想亏待他们,人家千里迢迢从南云省赶到越州来打工是为什么?

因为爱吗?

当然是因为钱喽,现在一个月工资是100元,这个可是天价工资了。

陈夏另外给老师傅们发了500元年终奖,小工们一人200元,当然玉大炮一家就多了。

现在玉器作坊包吃包住,还有电视看,收音机听,对这些边疆少数民族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玉器作坊已经雕刻出了足够多的产品,陈夏的空间里已经全部收好了,等过完年他还要去一趟香江,将所有的翡翠制品全部带过去。

翡翠店估计马上就可以开张了。

为了将“彩云之南”一炮而红,这第一批制作的首饰,全部都是用了高冰种,少数玻璃种,颜色就丰富多了。

这种气派,这种大手笔,相信哪怕是香江这种繁华的大都市,也没有哪一家珠宝行能比拟的。

至于如何包装就是陈淑琴的事情了,陈夏看过后世的珠宝行,精美的盒子里一放,灯光一照,亮瞎狗眼。

当然经过这么一包装,价格也翻着跟斗似地往上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