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378章 郑和海图(第一更,求订阅)

决定做出了,就是执行。

作为“内卫司”主事的石磊,在平虏大将军府中一直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很多数时候,外人甚至会忽视他,不过他却是少数每天不需通报就能在第一时间见到世子爷的人。

任何一个现代人都明白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情报工作甚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这正是朱国强重视情报工作的原因。当然,情报机构不仅可以用来搜集情报,也可以完成一些其它的任务。

搜寻郑和宝船以及海图的任务就落在了“内卫司”的身上。不过只过了三天,京城那边的情报站就收到了命令。

收到命令后,一直潜伏在京城的李三倒也不担心,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罢了。

和往常一样,近晌午的时候,李三便提着食盒进了兵部衙门,给衙门里的大老爷们送饭,这送饭菜也分先后,先送位高的,然后再送位低的。

“宋老爷,您定的饭菜。”

看着桌上的饭菜,宋玉笑道。

“李三啊,今个的饭菜瞧着卖相不错,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给大老爷们的饭菜,当然得用心。”

李三笑着问道。

“宋老爷,听说您管着兵部库房?”

宋玉笑道:

“嗯,就是一闲差,这库房既没的兵器子药能拿出去卖,也没有典籍秘藏供人抄写,就是藏着些文书老档,实在是清闲的很。”

因为识字率高,大明的出版业极为发达,书坊无所不印,印书不愁销路,就是缺书稿,尤其是好稿子。在缺书稿的情况下,为了书商就把盯上了藏书众多的官府,尤其是文渊阁,虽然那里不对百姓开放,可有钱能使鬼推磨,书商们自然有办法。

京官清贫,书商有钱,于是高价请官员代抄,再加以刊印,早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的产业链。甚至,这都成了一些京官们谋生的本钱。

不过,这种事显然与宋玉无关,库房就是的档案馆,谁会需要那些文书老档?

李三说道。

“宋老爷,前几天,我们酒楼里来了个浙江那边的人,说是想在兵部库房这边抄些东西,那人说要是事成必有重谢。”

“哦?是吗?”

“那人说愿意出五百两银子。”

当天下午,宋玉先翻阅了一些资料后,便一个人去了库房。

库吏见过礼后,便问道。

“不知宋主事要寻什么文书?”

宋玉笑道:

“三宝太监的航海图,就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再加上《宝船营造纪要》。”

库吏疑惑了好一会,才说道。

“主事稍等,让我寻寻。”

成化年间,有太监建议仿效永乐,下西洋获取珍宝钱财。谁知兵部尚书项忠率人翻了几天几夜,所寻资料却丝毫不见踪影。一番调查之后发现,原来是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将这些资料藏起来了。对此,刘大夏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案虽在,亦当毁之……”

这话是说,就算航海图还在,也应该毁掉。

可传着传着就成了“取而焚之”,说刘大夏把航海图给烧了,刘大夏因此成为后世互联网上的民族罪人。

其实烧个毛啊。按大明律,焚毁制书那要掉脑袋重罪,借刘大夏八个胆子都不敢私自销毁,顶多也就是一时藏起来而已。

郑和航海图,至少在崇祯年间还好好的呆在库房里。茅元仪编写《武备志》,就将其将录入其中,足足录了几十页!

即便航海图被毁掉,也是在满清焚毁和文渊阁里几百万册藏书一同烧毁的。

库吏按照索引寻了一会,很快就把航海图找到。除了全名为《自宝船厂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之外,还有几百册类似航海日志的文字资料,记录沿途各国风土人情以及各国的特产等内容。

宋玉直接叫来几个书吏,将这些资料全文抄摹,航海图也临摹一份下来。

几天后,当宋玉命把抄摹的海图和书册送到酒楼里,拿到银子时,瞧着白花花的银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五百两银子,这海商可真是阔气啊!不过,这海图又有什么和?”

……

“爷,有了这些海图,我保准能到达海图的每一个地方,爷,你看这里……”

盯着桌子上的海图,李惠美显得有些激动。

其实,这阵子她一直在学习怎么用六分仪以及钟表测经纬度,不过那些都需要计算,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这可不是几个月就能学会的,况且仅仅只懂得测量经纬度,并不意味着就能航海,毕竟,海上航行还需要面对包括洋流风向在内的各种问题。

而郑和海图的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以后世人看来让人模不着头脑的海图,恰恰是此时大明的船主们所熟悉的。

朱国强带来的19世纪初技术水平的航海技术或许先进,但是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都不一定能够普及,眼下这些海图是进行东南亚殖民最合适的选择。

“惠美,你不用亲自过去,这个月,先试着用这个海图指引去一趟河口那边,先在当地开辟一个据点,然后再慢慢的把移民送过去,可惜了……”

朱国强摇头长叹道。

“营造纪要居然焚毁了,要不然就能造出大宝船了,这样运移民也就能多运一些过去。”

尽管海图在京城,可是宝船的营造纪要却一直存放于南京的龙江船厂,早就和船厂一起毁于历史之中,这着实让人感觉可惜,毕竟,那可是传说中的“万吨巨船”啊。

“大宝船?”

李惠美反问道。

“其实船小运的人也不一定少到那去,就是二十多丈长的封舟,顶多也就是坐上五六百人,船大了看似运的人多了些,可船上的水手也多,操纵起来更不灵活,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也是得不尝失,毕竟船上运的都是人……”

听着李惠美在那解释着大船与小船之间的利弊,朱国强只是笑了笑然后说道。

“船大船小,眼下无所谓,不过对于海军来说,重炮巨舰才是未来,至于眼下,最重要的是运人!”

手指在海图上画了一条线,最后落到台湾的位置上,他又说道。

“我们要把人送到这里,把几十万、上百万的百姓安置到这里,然后再从这里扩散到整个南洋……”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现恐怕是最适合殖民台湾的时代,受小冰河期的影响,现在的台湾倒不算是处于亚热带地区,鸡笼的冬天会下大雪,至于大员,也就是后世的台南那,那里的冬天仍然需在穿厚衣服。

这也难怪,毕竟海南都下大雪啊!

这样类似于温带的气侯减少了许多热带疾病,这无疑更有利于移民的拓殖。

“我们可以先从这里开始,然后就是河口,”

手指在地图上划着,一直划到后世湄公河三角洲的位置,然后又划遍了南洋各地。

这些地方都应该是自古以来就属于华夏的地方,毕竟,华夏最早发现这些地区。

不过,现在让别人抢了先,不过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只要抓紧时间,这些地区还是会成为大明新的鱼米之乡。

当然,想要实现这一切,必须要先解决一件事——荷兰!

除了荷兰之外,还有郑家,因为他们是在这个道路上不可能回避的力量。如果成为敌人,一定会给移民的路上增加很多的风险。

“哎,还是要谈判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