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崛起之路 第五十一章 陆军行动

吴鹏在开战之初就一直等着这场战争的消息,不过仅仅三个小时就传回了消息,中国海军歼灭俄国主力舰队,而在傍晚的时候追击的巡洋舰队也传回了消息,俄国无一艘军舰漏网,全部被击沉!

至此在朝鲜京城湾仁川外海进行的这场海战正式落幕,以中国的完胜而告终。

而且吴鹏并没有将消息封锁,这种大海战封锁也是封不住的,现在就有不少人知道了,在宣传部的授意下,报纸开始大肆渲染起来,不过现在卖的最多的不是报纸而是地图,大批的地图被印制了出来,上面标明了俄国从中国抢占的土地,当然是说明这是一场复仇战。

欧洲主流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刊载了中俄海战的消息,不过大多数都存在疑问,中国真的把俄国打败了吗?还有几家报纸带着戏谑的口气说这是中国皇帝做的一个美好的梦而已。

这也难怪,中国报纸在报道中并没有细说海战的细节,也没有说明具体的双方战损数字,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双方一定是在仁川外海打了一场海战。

海战的结束终于让吴鹏有机会把精力转到陆战上来了,虽然计划是想让海军打响第一枪,但若是仔细对比一下时间的话,陆军比海军动手更早,李忠派出的一个师早在潜艇发动偷袭的几分钟前就已经越过边境,首先与边境巡逻的俄国士兵开了枪。并且急行军在当天夜里沿着绥芬河来到了双城子下,并发起了进攻。

双城子自从被俄国侵占之后,这里移民巨增,不过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哥萨克一直是双城子的移民主体。而守城的也有不少的哥萨克人。

与海军不同的是,俄军陆军似乎作战很是勇猛,不过作战方式却很原始,面对着攻城的中国士兵,不是在阵地后坚守,而是出了阵地反向中国军队发起冲锋。虽然中国指挥官已经足够了解俄国士兵了,但还是小小的吃了一惊,不过在中国军队强大的火力面前,特别是还有几十挺轻机枪的情况下这种冲锋有些像送死。

这一时期的俄国陆军虽多,但装备却很差,使用的步枪为莫辛·纳甘式步枪,本来步枪的设计是不错的,也是俄国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是用来代替老式伯丹单发步枪的。虽然此枪早已定型,但俄国兵工厂却没有足够能力立即投入生产,因此首批产品是次年由法国夏特洛尔国营武器工厂制造的,在本国投产则已是1894年。不过生产量一直没有提上来,直至现在也没有足够新枪来全面替换伯丹单发步枪,两种武器仍在混合装备。莫辛·纳甘式步枪的枪身比较长,枪身前段有一段自然的收窄,使用非常舒适,而且还有配备三梭锥形刺刀套在枪管上,非常有利于刺杀。如果被其冲到阵地前进行白刃战的话,中国军队还真未必是其敌手,俄国人身高马大,而且中国军人虽然也有刺杀练习,但并非是主攻科目,俄国人平常实弹练习很少,刺刀这种不花费钱的方式便成了首先。之前俄国陆军司令说一个俄国人顶三个中国人从这一方面说也是有道理的。

冲锋的俄国人很快便被击退了,由于兵力占优,双城子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量拿下来,在拿下了双城子之后,部队迅速设置防御阵地,把这里当成是进军下一站的基础。李忠可没想着一下子攻下海参崴,当然这也是不现实的。

而东线军队也在老将郭茂盛的指挥下对于自己防御的各点加紧巡视,现在不是他出击的时候,只要坚守就可以,北线的杨志也是一样,现在也只能看着李忠在海参崴一线建功立业。

双城子战略地位还是很重要的,不仅仅因为他是进攻海参崴的门户,而且还有两条铁路通过这里,1897年双城子与伯力之间的铁路开通。再加上西伯利亚铁路的东段,这里也算是一个铁路交汇处,占领双城子也就切断了海参崴与伯力的联系。只不过这么重要的据点,俄国人竟只派了不到五千人驻守,被李忠打了个措手不急。

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直到第二天,也就是海战结束的时候才知道中国发动战争了,他并不知道此时海军已经覆灭,而是通过从双城子逃回来的士兵口中得知的。

阿列克塞耶夫在听到消息后先是一愣,感觉这不像是真的,不过时间不长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一直被自己看不起的中国人果然发动战争了,现在他想起昨天马卡洛夫也来过一封电报,似乎很是担心中国舰队,在仁川的太平洋舰队不会有什么事情吧!

中国军队占领了双城子,让阿列克塞耶夫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坚守海参崴城,另一个出击,主动将中国军队赶出去。

过了双城子沿着铁路线还可以到达一个叫虾蟆塘的地方,在双城子败退回来的俄军大多集中到了这里,同时这里也驻扎着俄国的东西伯利亚第1步兵师、东西伯利亚第9步兵师,另外还有两个骑兵旅。同时阿列克塞耶夫在得到消息后,又临时加派了五千人。这些军队短时间内绝对够用,甚至俄国指挥官有魄力的话,能够直接反攻双城子。不过平时很看不起中国人的阿列克塞耶夫此时却惧怕起来,这种人就是这样,越是不反抗越是欺压,你一旦反抗了,他就怕了。

虾蟆塘守将比利杰尔林格上将正在部署着防御阵地,此时中国军队的前哨已经到达了,而且双方还小规模的小战了一场,本来对于双城子被夜袭败退还有几分疑惑的他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对方根本不是像司令说的那样,虽然只有一小规模的千人级别的小战斗,但也能看的出来,对方顶多是侦察兵,但不管从枪法还是战术素养上,均不比自己的军队差,特别是枪法,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自己军队的损伤竟比对方多的多,这不禁让他收起了轻视之心。

李忠的指挥部也前移到了双城子,此时指挥部里正在热烈的讨论着。

“军长,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再执行原来的计划已经不可能了,我们之前对于俄国人判断有误,俄国人经双城子一战有些吓破胆了,他们是不会再冒险反攻了,诱敌之计不能再用……”李忠坐在最上首,正面一个军官站起来道。本来李忠打算以双城子为突破口,双方在此激战,最后再根据情况选择诱敌,但战士们打的太过于激进了,竟然直接把双城子占领了,即是一个惊喜,又是一个小小的烦恼。

“可是总指挥,我们是根据之前的计划制定的后期保障,弹药多在三岔口以及宁古塔,如果放弃计划的话,还要转运。而且计划也是报总参批准的……”另一人又道。

“这都不是问题,这么近的距离还有铁路,转运容易,而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不能用自己给自己绑住手脚,一切计划都要根据战事来定!”李忠道,现在他是东线总指挥,在称呼上他自己带的士兵还是通常喊他军长。

“报告!”通信兵从外面进来,递给李忠一则消息。

“最新情报,俄国人又向虾蟆塘增兵了,而且派了大约三千名左右的骑兵来,这说明什么……说明阿列克塞耶夫已经决定要守虾蟆塘了,要把我们堵在虾蟆塘之外!”李忠自问自答道。

“总指挥,我们是不是虾蟆塘只是一个小镇,虽然有些工事,但毕竟地方太小,俄国人守这里还不如全军退守海参崴呢!”有军官发言道。

“其实这也不能算作是个败笔,他这么做也有几分道理,从虾蟆塘到海参有六十公里,快速行军都用不到一天,而且还有铁路相通,也算是一个前沿阵地了,俄国人其实并不想固守虾蟆塘,而是从虾蟆塘到海参崴都变成战场,有些边打边退的想法,另外就是俄国人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若是固守海参崴,这去骑兵可就埋没了,在现代战争中虽然炮火压制越来越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骑兵的机动性还是能给我们很大的威胁,俄国人不是傻子,不会放着这么一支利器而不用的!”李忠道。

“现在虾蟆塘这个小地方已经集中了俄国近三万人的部队,而且以后必定还是要增加的,这股俄军决不能让他们再回到海参崴!”

**********************************

(芷文一整天都在单位,刚刚赶回来,幸亏昨天就已经写出来了,否则真的耽误大家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