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崛起之路 第九章 英国帮助

吴鹏在辽宁大建设,北京学子等着发榜之时,德国政府也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德国首相霍亨洛早在对中日战争之前就对德皇威廉二世奏称:“我们的政策,在一方面,对于只有利于他国的行动,固不应早期加入,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参加此类行动之权利,则当预为保留。盖此项行动能使欧洲列强之东亚势力分配,为之消长变动故也。”

也就是说德国在战争之前一直是以战争的结果和等待欧洲列强一起行动,不过在与吴鹏达成以钱买海港之后,德国又迅速调整了政策。

此时德国人在远东的力量过于弱小,得到朝鲜后,德国为了不引起俄国人的误会,还派大使专门出使了一趟俄国。

俄国早在陆上战争结束之时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方案。在战前谁都不看好的中国皇帝异军突起,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击溃日军,特别是中国皇帝的陆军在此次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战斗力让俄国人想迅速占领东北的野心受到不小的冲击。为此俄国在中日之战后举行了一个针对远东方略的会议。

不过会上文武大臣分歧很大,主要是很多人对于中国皇帝的崛起嗤之以鼻,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皇帝把日本军队击溃根本体现不出中国皇帝军队的强悍,在他们心里日本人与中国人是一类,都是软弱的。而且俄国在战前的远东政策对于中国的防范程度远高于日本,大多数俄国人认为中国的战力本就强于日本,所以能够击败日本并非是中国皇帝军队的强大所致。

不过以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和财政大臣维特为首的一部分人还是看的清形势的,特别是维特的发言一针见血,他认为此战中中国虽然胜了,但却也暴露出中国的软弱,今后的几年里,列强对于中国的瓜分争夺的越来越激烈,中日战争之前,在中国主要是英国与俄国对抗,而战争之后,有可能形成列强争食的局面,德国人买下朝鲜就是明证,而在这场盛宴中唯一碍事的就是快速崛起的中国皇帝,并且在西伯利来铁路竣工之前,俄国人在陆地上对于远东战事并无把握,这也是俄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皇帝把朝鲜卖给德国人的原因,虽然只是一个港湾,但都知道,朝鲜已经是德国人的势力范围了。

虽然现在中国皇帝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与皇太后夺权,包括放任俄国人在东北修建铁路,把朝鲜卖给德国等,但帝国真的要把中国东北作为俄国的势力范围的话,很难说中国皇帝不会反脸……维特所说的一个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把远东主要的目标转到中国皇帝身上。

这次会议以维特的发言作为主要的论调,几天之后,维特又在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前又作了详细发言而且他的意见获得了沙皇的大力支持。

不管从以后对于东北的占领还是对于中国皇帝在此战中的表现,都应将中国皇帝确立为远东第一敌手。相应虽然德国占据了朝鲜,但其对德政策由对抗变为了联合。因此德使来俄就使得双方的联合顺理成章了。

德国本就有联俄之心,不过刚刚买下朝鲜一港湾,此时来俄是为了避免俄国误会的,但探听到俄国人口风似乎没有因为自己的举动让俄国人火大,于是德国正式向俄国政府提出了联合的建议。

德国提议与俄国联合,是对其对外政策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德国之所以做出此项决定,不外乎以下数种原因:第一,借此机会与俄国接近,并使俄法之亲密关系为之松懈,以摆月兑德国的孤立处境;第二,俄国在东亚现有真正强大的铁甲舰队,与俄国联合起来,可以“转移俄国的视线于东方,既使德国在亚洲的利益得到保证,又可缓和德国的东陲情势;第三,和俄国联合干涉,有可能从中国获取更大的利益。基于这些原因,德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才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突然转变。沙皇俄国的传统政策,就是扩张远东势力,进而称霸亚洲。尼古拉二世登基伊始,继承其先皇之衣钵,以遂其征服亚洲的野心。

而俄国同意联合原因也很简单,在西伯利亚铁路修通之前,自己在远东力量不足以控制局势,而且自己也没有干涉德国人行动的能力,不如与之联合。另外俄国人还有另外一个担心,虽然中日战争爆发时,俄国的派遣了一支目前为止远东最为强大的舰队,一时之间成为了远东第一海上存在,但俄国人始终担心着他的老对手——大英帝国。有了德国人,英国的对俄政策也不会太过于强硬。而俄法本就是同盟,因此在远东地区可暂时形成多国对英国的局面。这些事情吴鹏自然是不清楚的,他的情报系统还没有强到这种地步。不过他得不到不代表别人得不到,在德俄联合之后不久,英国公使朱尔典就来到了鞍山,把这份材料递给了吴鹏。

吴鹏看着暗骂德国人白眼狼,自己帮助德国人在朝鲜得到一个港湾,德国人竟然如此对自己,不过想想,卖给德国人也是有目的的。吴鹏毫不怀疑就份文件的真实性,因为后世本来就有一个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德俄法三国联合是有基础条件的。

吴鹏把朝鲜卖给德国人也有破坏这个潜在的联合的意思,德国人在朝鲜既能挡一挡英国人,也能与俄国人形成矛盾,而吴鹏自己也能得到一笔钱,不过现在看来,起码在与俄国人形成矛盾一事上还是失败的。各国领导人物都不是傻子,在现在的东亚想不注意到自己都难。

“皇帝陛下想必是把德国人安排在朝鲜借此以对抗俄国吧!看来皇帝陛下的这一计策失败了!”朱尔典以看热闹的口吻笑道。

“大使阁下见笑了,朕确有此意,没想到俄国人竟能放弃朝鲜,这是朕想不到的!”吴鹏自嘲一笑道。

“德国与俄国还有一个协议,德国人承诺永久不越过鸭绿江,把贵国东北三省让于俄国,而俄国人则支持德国占领山东江苏等地!”朱尔典又道。

“原来是这样,看来德国人还是没有放弃山东呀!”吴鹏长叹一声,虽然这不能说是他的政策失当,但也让他有些始料未及,特别是俄德的联合已经是各国列强明确的划分势力范围了。

“公使先生今天来想必还有别的事情吧!不会仅仅是让朕看这份情报的吧!”吴鹏沉思片刻笑道,德俄联合看似是针对自己,但对于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受益者英国来说也是一个冲击,本来英国也有让德国与俄国在朝鲜产生矛盾的想法,但两国一联合,让英国人在北方面临着两国的冲击,南部还有一个法国,这是英国不想看到的。

“陛下说对了,我这次来就是告诉陛下,在俄德两国对于陛下的行动中,大英帝国会全力支持陛下!”朱尔典显的很诚恳地说道。

“贵国如何支持我呢!不会仅仅是口头上的吧!”吴鹏也笑道,朱尔典的回答在吴鹏的预料之中,英国一贯的均势思想不会让这三国联合在一起的,本来英国是支持大清对抗俄的,但发现大清扶不起之后,又想把目标转到日本身上,经战争检验目前发现中国皇帝不管是实力还是所处的位置都非常适合帮助大英帝国阻击德俄,因此英国人这一次助吴鹏却是实实在在的。

“陛下需要什么帮助!”朱尔典反问道。

“我还想在贵国买几艘军舰,另外已购军舰价格太高了,需要适当的减少,而且在大连建设的船厂,需要贵国提供人力援助,最后请求贵国一千万英镑无息借款。”吴鹏没有怎么考虑就全盘说出,这些都在他脑子里装着了。

吴鹏也想建立一支“六六舰队”,所谓的六六舰队,就是由六艘战列舰,六艘装甲巡洋舰,同时加上一些轻型巡洋舰及其它舰船。像吴鹏刚刚从英国订购的两艘威严级战列舰以及接收的日本在英国造两艘战舰都属六艘战列舰之列,而像“定远”舰,就算作装甲巡洋舰。

战列舰舰与装甲巡洋舰目前中国是不能自己制造的,以中国的造船能力,造个三四千吨级的轻型巡洋舰是没有问题的,或许在整合了江南造船厂以及福州造船厂之后有机会制造装甲巡洋舰,但战列舰则必须外购,所以吴鹏借这个机会与英国人合作。

“陛下所做的似乎都在加强海军,难道陛下不担心俄德两人从陆上夹击陛下吗?”朱尔典眉头一皱问道。

“担心,不过相对于陆军我更担心海军,贵国海军虽然强大,但肯定不会为了我与三国开战吧!因此贵国只有帮助我尽快的建立一支能够防御德俄两人在远东舰队的一去海军,我才能安心的备战。”吴鹏摇摇头道。

“前面几件事情包括建设船厂都好办,但陛下所说的一千万英镑无息借款恐怕不行,一是数额太大,二是无息太难了,我可以帮陛下请求获得低息借款,而且数额不会这么多!”朱尔典道。

“那就有劳公使阁下了!”吴鹏笑道。

双方都没有说关于同盟的事情,也没有签署任何条约,不过由于形势所逼,双方的合作也是各得其利。

几天后,朱尔典回话了,吴鹏所买两艘军舰各减十万英镑,同时建设船厂的设备与工人也会配合,另外借款给吴鹏五百万英镑,年息一厘半,分二十年偿付。

*********************************************

(略晚了点,周末似乎事情更多,各位书友久等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