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598章 能力不足!

正如胖子所说的那样,随着乐队在唱片业版图的扩张,越来越多在音乐创作和演出之外的事情,渐渐开始侵占乐队的时间。

经营一家大型公司,远远不是聘请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就能够放手不管的。

更何况,在两家唱片公司之外,乐队还在好莱坞有着为数不少的投资项目。

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比较少,暂且不提。

当前这个阶段,除了新专辑《披头士》的发行筹备之外,对于整个【量子音乐】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过去几年,总计五张专辑的海外发行。

【荆棘EMI】集团没有在百代唱片的收购案中做什么手脚,百代的发行体系保存相对完好。

在目前的全球唱片业,单论发行体系的完善程度,除了三大巨头之外,百代可以说是最强的一家。

用百代唱片总裁罗杰-法克森的话来说,在全世界任何一个有唱片机的地方,都可以购买到百代唱片发行的CD唱片!

短短一个月的整合过后,除了已经发行过的北美,以及少数几个英语区国家以外,从《郊区的耶稣》到《迷途之家》,五张专辑外加一张单曲专辑,同时登陆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唱片市场。

当然,考虑到语言、受众、以及盗版冲击等方面的问题,这一次的全球发行,最主要的目标还是放在了欧洲和东亚两大块,其次则是拉丁美洲地区。

至于其它国家和地区,扣除成本以及各层渠道的层层分成之后,加起来也贡献不了多少利润,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由于有些专辑北美地区的发行时间已经过去比较长的缘故,许多歌迷已经购买了数字版本,或者干脆成了盗版的受益者。

为了尽可能多地增加销量,百代唱片的发行部门在做过市场调查之后,提出了一个建议:将五张专辑打包,做成一个限期发售的促销套装,以六折或者更低的价格出售。

在如今这个年代,远东的CD大规模灌录,单张成本已经下跌到不足五十美分。

相较于北美单张超过三美元、南美洲单张超过八十美分的价格而言,即使算上运费,远东地区的成本仍然是最为低廉的。

至于盗版……咳咳,南美洲也没好到哪去,反正只要盗版不会大规模流入主要市场,在低廉的成本面前,这点缺陷也不是不能忍受的。

对于零售价高达每套二十多美元的《摇滚圣经》系列而言,即使是打上一个六折,仍旧可以称得上是暴利。

这项提议被提交到管理层,卢西恩-格兰奇召集百代唱片的高层慎重讨论,并向罗杰做过汇报之后,很快做出了批复。

打折是不可能打折的,谁再提打折就给他打骨折。

但却可以以“白金限量版”或者其它什么名义发行,在包装内附赠乐队的签名海报或者其它什么赠品,本质上还是促销那一套,但却不会因为“打折”两个字而拉低《摇滚圣经》系列的逼格。

这套限量的五合一套装仅仅只发行半年,半年之后就立刻收回所有未售出的唱片进行集中销毁。

这也是唱片业内比较常见的促销方式之一,往往会有很多铁杆的粉丝,为了收集而去购买,也能贡献出不少的销量。

至于说以后,如果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再发行诸如“黄金限量版”、“钻石典藏版”等等。

只要有利可图,唱片公司才不会在乎一张专辑被重复发行多少次。

比如说罗杰前世就有一位朋友,是个极度狂热的齐柏林飞艇乐队的粉丝,仅仅只是《》这张专辑,就购买了近百种不同的版本收藏,其中不乏高价从二手市场买来的各种限期发行的版本。

(PS:真事。多少版重发行版本不清楚,我一朋友确实收藏了大几十套不同版本的这张专辑。光CD就不下30种。)

只要能赚钱,乐队也不在乎炒自己的“冷饭”。

唯一可惜的是,更早发行的《摇滚圣经》系列,乃至于乐队早期的专辑,海外发行权,甚至是二十世纪娱乐时期那些专辑的北美发行权,都不在乐队手中。

要不然的话,把乐队过去的所有专辑打包起来,弄出一个什么“超级限量礼包”之类的东西,绝对可以捞上一波。

以前那些专辑的发行权,也没什么办法。

唱片业自有一个行业的规则,放出去的发行权,想要收回来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更何况,乐队以前的那些专辑,发行权都是集中在环球和华纳两家,或者它们的子公司手中。

后者还稍微好说一点,从进入二十一世纪起,华纳唱片的内部动荡就持续不断,在未来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长期动荡的华纳,未必没有让人钻空子的机会。

而环球……

就算现在环球的母公司维旺迪的财务状况不算太好,但对环球的影响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只要安然渡过这一段动荡期,未来的环球只会更加的强大。

在罗杰的记忆中,再过上十年,环球唱片在很多地区的市场份额甚至都徘徊在当地反垄断法允许的极限边缘,不得不将旗下的部分厂牌拆分出售。

想要从这样一家巨头手中拿回自己的专辑发行权,除非付出远远超出其价值的利益,否则根本不可能做到。

但若是付出的代价太大,那又成了一笔亏本的买卖。

罗杰只是动了一下念头,就将这件事放到一边,将注意力放在海外发行的工作上。

MAD唱片的发行部门已经完全并入了百代,并且还扩招了一批员工。

这给百代相对稳定的发行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却是必须要进行的一步。

大量新鲜血液的补充,不但可以激发百代自身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也是乐队在百代唱片中安插进去的“钉子”,是乐队逐步掌握百代唱片真正权利的开始。

现在的乐队,确实握有百代唱片的绝对控股权,但要说真正彻底地掌握了这家公司,却还差得远。

从MAD唱片加入的这批人,原本从事的就是发行方面的工作,在融入到百代的发行体系之后,只需要一定时间的熟悉,与现有的渠道合作方建立起联系,有能力单独稳定住发行渠道畅通之后,乐队对于百代唱片的改革就可以逐步进行。

到了那个时候,若是有不听话的,裁撤掉就是了。

但这需要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罗杰几人的计划之中,能够用一到两年完成这一步,就已经算是十分的成功。

在伦敦呆了一段时间之后,罗杰再次匆匆忙忙地返回北美。

“让人和空客公司联系一下,催促一下进度。”

从机场出来,罗杰对身边的助理抱怨道:“北美欧洲来回飞来飞去,再没有一架公务机,我迟早会疯掉!”

这个疯掉,当然不是因为航班的问题。

而是租赁大型飞机的费用。

无论任何产业,如果经常使用的话,长远来看,租赁的价格都要远远超出直接购买。

航程高达一万多公里的大型飞机,租赁的价格要远远超出只能在北美境内飞行的中型飞机。

单单只是最近两个月内,为了在伦敦和洛杉矶之间往返,乐队花在飞机租赁、机组薪酬以及燃料等开支方面的钱,加起来就高达上千万美元。

“我会尽快和空客沟通。”

惠特尼在备忘录上记了下来,又提醒道:“按照空客公司过去的记录来看,他们极少会提前交付订单。”

在下飞机订单的时候,罗杰就关注过这方面的问题,自然清楚这一点,只是点了点头,随口道:“催一下就行,不用强求,还是以质量为主。”

飞机毕竟不是其它的东西,质量、安全,永远是第一要素。

罗杰可不希望空客为了赶订单,而导致飞机的质量出现什么问题。

这关系到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好在,空客公司在这方面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比同等级的波音要强出太多。

说了几句,罗杰就收住这个话题,看向依耶塔-哈森,问道:“你之前电话里说的,具体是什么情况?”

这一次返回北美,除了要处理一下乐队在好莱坞的投资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乐队的前助理,现【量子音乐】的代理CEO,依耶塔-哈森向罗杰递交了一份报告。

“关于【量子音乐】和【量子娱乐集团】的未来。”

依耶塔-哈森很坦然:“经过过去几个月的工作,我发现我的能力不足以执掌一家集团公司,哪怕只是小型集团公司,我的经验和能力也严重不足。现在暂时只是代理,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你们应该早做打算。”

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尤其是在权利、地位以及实际利益的诱惑之下,能够主动提出这件事,已经充分说明了依耶塔-哈森的品质。

当然,除了职业道德之外,依耶塔-哈森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既然没有那个能力,与其强行留在现在的位置上,未来出现什么巨大的工作失误被扫地出门,倒不如主动要求降职,换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上锻炼上几年,等到能力提升了,有着过去的情分,以及现在给罗杰等人留下的好印象在,想要再寻求升职也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但要做到却并不简单,依耶塔-哈森足足思考了大半个月,才向乐队递交了正式的申请。

“能力不足?”

罗杰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我给你充分锻炼的机会”之类的话。

无论是【量子音乐】,还是更高一级的【量子娱乐集团】,涉及到的都不是集团公司的本身,而是下面大大小小的各个子公司。

若是执掌集团的人能力不够出色,很容易导致乐队在某一个大产业上,例如整个唱片业的布局出现巨大的疏漏。

就算罗杰再怎么信任依耶塔-哈森,也不会在这么大的决策上感情用事。

原本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暂时让依耶塔-哈森顶替一段时间。

既然她自己都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就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麻烦。

前世的时候,那些大型的娱乐集团,掌舵者都是谁来着?

罗杰在记忆里搜刮了半天,也没有找出一个印象深刻的名字来。

唯一记得的,就是漫威影业的凯文-费奇,就这还是因为那部银河尬舞团系列的缘故。

但凯文-费奇执掌的毕竟只是一家小公司,无论漫威大法再怎么掀起一阵风潮,影响力和能量也远远比不上好莱坞的巨头,最终被迪士尼并购就是最好的证据。

而且凯文-费奇终归是好莱坞的人,而对于【量子娱乐】来说,或许总的集团公司暂时不用去管,但唱片业的“小集团公司”,掌舵人这个位置却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

罗杰在前世对于流行音乐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明星,最多再加上幕后的制作人身上,但对于这些唱片公司的高层,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也没有几个歌迷会去在乎自己喜欢的乐队签约的唱片公司CEO是谁,做过什么大手笔的动作,对唱片业起到了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

“委托猎头公司寻找合适的目标吧。”

罗杰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刚刚说完,又想起一件事,补充道:“不要和海德思哲合作,我怕他们转手就会把我们卖了。”

猎头公司也并非完全可靠,这一点,任何一个在商业圈子里混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清楚。

之前针对MAD唱片和百代的大规模挖角,不管幕后的人是谁,明面上的操作者就是海德思哲,罗杰自然不可能送上门去给对方留下一个挖坑的机会。

说到海德思哲,罗杰又忍不住问道:“之前那件事,查清楚了吗?”

“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

接话的是惠特尼:“但理查森雇佣的私家侦探表示,从MAD唱片和百代离职的员工,有超过百分之六十都进入了【德意志唱片公司】。”

似乎是怕罗杰不清楚情况,惠特尼又补充了一句:“【德意志唱片公司】于1998年随着宝丽金一起被环球收购,现在是环球音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