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372章 看对眼(求订阅推荐)

一个导演对一个演员看对眼的感觉很微妙。

如果正好是适婚男女的话,或许还能扯出一段吧啦吧啦能说上三天三夜的爱情故事。

只可惜,克里斯蒂安-贝尔是男的。

那就单纯的只剩下合适。

或许在诺兰脑海里对于布鲁斯-韦恩的形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的一个设定,恰巧,遇到一个演员也正符合。

而在这部戏,最重要的就是男主。

这样,反而掺沙子的情况却没那么严重。

也就是说,角色的分量太重,乃至于华纳的人根本不敢收受人情,把某个演员推入最终的试镜。

他们很有分寸,且谨慎。

他们也知道,一般的配角给了也就给了,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或者说选择没什么区别的情况下,用选角的权力换点好处是没事的。

华纳很强大,但不代表他们这些人就对华纳非常的需要。

如果是的,他们也不会全程进入这个剧组,忙死累活。

正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拎得清自己的地位,对于蝙蝠侠这样的选角反而多了重重顾虑。

所以,能在华纳这种体量的公司留下一席之地的,个个都是人精。

于是他们在稻草人的选角上,推了一个叫希里安-墨菲的爱尔兰影视演员,却在布鲁斯-韦恩的选角上,不闻不问,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克里斯蒂安-贝尔在这场试镜中,排在第二,与他竞争的有艾什顿-库彻、大卫-伯伦纳兹以及休-丹西。

前者是《蝴蝶效应》的男主,也是今年美国青少年观众票选的最受欢迎男演员(类似于大学电影节的那种),身材高大,面孔硬朗,是传统的美式帅哥;大卫也是美国的影视演员,电视剧方面的成就比电影来的要强,能让他来参与试镜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也很帅。

布鲁斯-韦恩必须要要有魅力,这是应该的。

那除了气质,看脸肯定是观众的第一印象。

最后的休-丹西也是类似的帅,但其实他们几个帅的各有特点。

按理来说,从一群帅的人里选出一个更有魅力的人是件难事。

可是吧,试镜的时候却没发生太多的波折。

当克里斯蒂安-贝尔换上装扮走进试镜室的时候,诺兰一眼就相中了他。比帅,他肯定稍逊于其他几位,至少艾什顿-库彻那颜值可太能打了。但论符合角色的气质这一块,其他几位就得往后稍稍,都是弟弟。

但诺兰还是默默的看完四个人所有的表现,才再第一时间推举了克里斯蒂安-贝尔出演蝙蝠侠。

这时候,谁的主意正,反倒成了突出点。

莱曼自然是支持诺兰的选择的,其他三位虽然略有些犹豫,但承诺着会把试镜结果和录像递交给华纳高层时,把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以显示他们的选择倾向。

毕竟,未来的好几个月,他们还得一起共事,没必要把关系闹得太僵。

小心思是小心思,在整个的大势面前,还是能分得清轻重的。

一时间,大家达成了某种默契。

然后,就由华纳制片人这边递交试镜结果。

再然后,华纳的高层就会发现,剧组的选角问题还是挺讲究的,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果不其然,那些高层尊重了试镜的选角结果,并通知他们尽快跟演员签订演出合同。

事情到了这一步,剧组众人都是各有所得。

莱曼和诺兰争取到了戏里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三位制片人那边得到了最多的配角,差不多戏份比龙套多点,能露脸的角色都被他们当做人情“捐”了出去;华纳方面也是得到一份老戏骨压阵、人气演员带动粉丝的,要流量有流量、要演技有演技的完美演出阵容。

可谓皆大欢喜。

至于签约,没哪个演员会放弃出演一线大作,还是人气题材《蝙蝠侠》的机会。

在这种被动的心态下,关于薪资的谈判虽有波折,但都很快的达成统一。

且连续集合约也一并签了。

华纳是不可能留出让人坐地起价的机会。

或者说,如果电影成功,涨薪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分,得在一个有所界限的范围内。

资本家吗,未雨绸缪。

且在很多人的心里未免没有想要复制《蜘蛛侠》的那种大爆市场的上映情况大家都是超英电影,蝙蝠侠的受众比蜘蛛侠也不遑多让。

至于复制失败的《绿巨人》,却是让人下意识的给忽略了。

“莱曼总裁,你看。”

布莱克-科尔拿过克里斯蒂安-贝尔签约的详细合同递交给他。

两人之间还算熟悉,仔细的看了一遍出演合约也是微微点头。

大致跟他预料的一样。

克里斯蒂安-贝尔不缺资历,在独立小众的文艺电影圈磨炼过很久。

出演《纽约行》的时候,片酬在三百万美金左右,外加一部分的票房激励分成。

至于现在吗,片酬却是上涨到了七百万美金,外加北美票房能过三亿,自动获得两百万的票房奖金;过四亿,能拿差不多三百五十万。五亿封顶。

能到这么多,自然是因为签订了三部片约的缘故。

不然的话,能争取到五百万就顶天了。

但因为连续签订三部戏约,每部戏约的增长空间也不大,所幸,他的经纪人坚持在基础片酬上多拿一点。

这倒也正常,续集电影吗,片酬增长速度是所有类型电影里最快的。

也不能按照一般的市场计算规则去划分。

比如《加勒比海盗》,德普船长那薪酬高的,你放其他的电影,他压根模不到。

这里,就又牵扯到一个需求问题。

毕竟续集电影一般很少更换主演阵容,资方也不敢承受更换演员所带来的观众流失和好不容易打出来的电影市场。

这样一来,演员方面也是有恃无恐,那还不趁着这时候多捞一点片酬,什么时候捞呢?

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不都全是为了利益吗。

既然如此,可不就是各凭手段。

华纳还是考虑的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