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燕王对外称自己病的快要死了, 但是做了一个梦, 魂都到了黄泉路上, 亲爹高祖皇帝带着岳父大人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昭靖王沐英等等配享太庙的大明开国大将, 一路冲杀过来, 将他救起。

高祖皇帝托梦给燕王,说如今大明朝廷被奸臣所误, 建文帝被奸臣蒙蔽, 奸臣罗织罪名, 囚禁五位皇叔、逼死湘王一家,大明皇室怨声载道,山河摇摆, 要他回去锄奸臣, 匡扶正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是封建社会的主流, 燕王要反,不能剑指建文帝,就得拿建文帝的身边的人开刀。

燕王自称梦醒之后, 立刻腰不痛了, 腿不瘸了,口鼻也不歪斜了, 一口气连吃三大碗干饭了!

谁是奸臣呢?第一个当然是摇旗呐喊一定要削藩的黄子澄和方孝孺等文臣,其次, 就是罗织罪名、囚禁皇叔、逼死湘王一家子的曹国公李景隆。

所以燕王打出来的旗号是清君侧,铲除君王身边的奸臣,解救被蒙蔽的侄儿建文帝, 所以叫做“奉天靖难”。

建文帝:我谢谢您了!

建文一年,七月初六,燕王府开始起事,先是砍了建文帝的内应葛诚,然后燕王手下大将张玉、朱能在半夜突然分别进攻北平的九道城门——藩国城池由朝廷军队镇守,燕王府府兵只负责保护王府。

天快亮时,燕王府的府兵夺下八道城门,唯有东直门仍旧负隅顽抗。

正胶着时,老将唐云卸剑解甲,单枪匹马进城门,对东直门的守将说:”皇上已经允许藩王各制一方,汝等速速退下!”

守将见老将军都归顺了燕王府,山穷水尽,天高皇帝远,没有救援,所以顺着台阶下,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归于燕王府。

于是,天亮的时候,北平的九道城门皆被燕王府所控制,北平城的百姓一夜醒来,这个曾经是前朝都城的古老城市已经变了主人。

不过,对于北平百姓而言,天高皇帝远,燕王在北方深耕多年,他们把税收交给了皇帝,但是他们却把心给了燕王府。

第二天早上,巷子口支起了早点摊子,炸出第一锅油条,蒸出第一笼包子,用卤水点出第一锅豆腐脑,人们起床倒夜壶、买早点,和平时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

为何?

因为燕王府在燕地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

北平虽是元朝的都城,且开平王徐达——也就是燕王妃徐氏之父当年第一次北伐攻城之时,元朝皇帝对常胜将军徐达的威名闻风丧胆,居然对都城都没有设防,直接带着后宫嫔妃,文武百官弃城逃跑,奔向草原,真是从那里来,到那里去。

而且在逃跑途中把太子买的里八刺给弄丢了,被大明俘虏,一直到洪武十一年元帝驾崩,洪武帝才把北元太子放回去,和一群皇叔争夺帝位。洪武帝还真是会调/教人,这个回归的太子绝地求生、一路逆袭诸位皇叔,居然真的杀出重围,夺到了帝位,成为北元皇帝。直到北元内讧,他被同胞所杀,成吉思汗建立的赫赫有名的黄金家族失去了统治权,从崛起到衰亡,也不足百年时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且说徐达攻城,元帝弃城逃跑,徐达不费一兵一卒攻下元朝都城,元朝在徐达手里覆灭。都城大都因而免于战火,保持了原状。

且徐达进城,约法三章,三项纪律八项主意要牢记,手下北伐军秋毫无犯,违令者斩,爱惜百姓,因而深得北平人民爱戴。

徐达真正实现了兵法中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洪武十三年,燕王带着燕王妃就藩北平,深得北平百姓欢迎,主要原因是燕王妃徐氏乃徐达的嫡长女。她的父亲曾经善待这个城市,百姓认为徐达的女儿也会给这个城市谋福祉。

可是,当燕王夫妻来到这座前朝都城时,这座昔日的都城已经破败不堪了,早就没有当年的气象。

每个国家的都城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当然也是财富的中心,由于大明的都城设在南方的应天府,前朝都城一下子丧失了天然优势,城市gdp急转而下,加上北元总是扰变,骚扰百姓,掠夺人口和家财,财富得不到保障,有钱人大量南迁,这个城市濒临崩盘。

北平百姓迫切期望燕王府能够让这座城市起死回生。

所谓饿了三天的橘猫还是胖,烂船还有三斤钉,燕王府没有辜负百姓的期待,将北平城恢复了生机。

燕王首先是练兵,守护边境长城,阻拦北元越境骚扰,抢夺财富。

燕王和岳父徐达一样,军纪严明,严禁骚扰百姓,若在训练府兵时伤害田地,都会给予翻倍的补偿。

燕王军纪严明到什么地步?曾经有上官贪墨军士军饷,被举报后,燕王扔给被贪墨军饷的普通士兵一人一把刀,然后又给贪腐的上官一把刀,要他们“公平决斗”,用实力把自己的军饷夺回来。

结局当然是上官死在愤怒军士的乱刀之下,开膛破肚,场面甚是震撼。有了底层军士的支持,燕王府府兵简直铁板一块,燕王指哪打哪,眼中只有燕王,不晓得朝廷是何物。

军粮不够,燕王也不加赋,将粮食问题转移到百姓身上,他亲自月兑下盔甲,挽起裤脚,挥着锄头和军队一起开垦荒地,进行屯田,自给自足。倘若开到肥沃的土地,还会把良田让给周围百姓,带着军队去荒地再行开垦,不与民争利。

燕王府府兵就这样成了铁军,燕王带领军队数次北伐,转守为攻,终于在洪武二十年取得“金山之役”的胜利,逼盘踞东北的北元大将纳哈出投降,燕地边关从此得到安宁。以前为了逃避战乱的百姓也纷纷回到故土,重新开始生活。

有了和平,燕地gdp开始回温,逐年上升,加上以前的根基,这块被南方成为苦寒之地的东北方有着不输江南的繁荣。

无能的君王各有不同,换着花样的败家,贤明的统治者各个相似。比如都擅长搞水利建设。沐春治理云南的时候大兴水利,修桥铺路和水渠,这些功绩让他虽死尢生,云南百姓为他建了祠堂,把他当做神灵膜拜供奉。

燕王和沐春一样,燕地最重要的河流滦河的河道狭窄,蓄水差,旱季干到冒烟,颗粒无收,一到雨季就成了大海,淹没庄稼和房屋,两岸百姓靠着滦河活着,也深受滦河之苦,这条母亲河就像得了失心疯,好的时候对子女甚是宠爱,一旦发疯,不是旱就是涝,任由子女活活饿死。

燕王对这条母亲河“对症下药”,治理滦河,从拓宽河道开始。

燕王拿出了屯田开荒耕地的架势,再次身先士卒,光着双腿踏进滦河的淤泥,挥起铁锹就开挖,河底的淤泥是最好的肥料,军队把淤泥挖上岸后,百姓自发拉到自家田地里,甚至不少百姓自带干粮,下河帮助军队扩宽河道。

军民齐心,滦河这个“疯母”被治愈了,变得温柔起来,两岸变沃野,受益者甚众。

就这样,燕王府没有辜负燕地百姓的期盼,为燕地谋福祉,镇守大明边关的九个藩地,燕地无论经济财力军力,还是凝聚力向心力都是最强大的。

而且,更要命的是,燕王府还有一个大杀器般的隐藏人物:道衍禅师,一个和尚。

这个和尚还是胡善围一直崇拜的诗人,他的《独庵集》里的诗词,胡善围倒背如流。常遇春屠杀苏州城时,成千上万的难民朝着卧佛寺奔逃,唯有这个和尚逆流而行,打开寺门营救百姓,也是这个和尚扶起了背着女儿倒地的胡荣,要他去寺庙里躲避。

史载:“苏州城破日,常遇春入齐门,所过屠戮殆尽。徐达入阊门,不杀一人。至卧佛寺,两帅相遇,达始戒遇春勿杀。”

正因这个和尚,七岁的胡善围才能活下去。

各位看官还记得孝慈皇后下葬孝陵之时,突然风雨大作,道路难行,眼看要误了下葬的吉时,高祖皇帝气得要杀人,送葬队伍里的高僧宗泐灵机一动,说了四句偈语:“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齐送马如来”的往事吗?

偈语过后,宗泐带领手下八大高僧一起念经祈福,也是神了,一通经书过后,雨止云开,送葬队伍继续前行。

高祖皇帝由此平息了怒火,觉得妻子有上天庇佑,便将念经的八个高僧分别指给八个藩王,要他们跟着藩王们回到藩地,建立寺庙,为孝慈皇后祈福。

这其中就有道衍禅师,他被分给了燕王……缘,妙不可言。

道衍禅师就这样开始了他神奇的从政之路,在跟着燕王启程去燕地的时候,道衍禅师踌躇满志,他写了一首诗《十月一日金陵发船之北平》:

石头城下水茫茫,独上官船去远方。食宿自怜同卫士,衣钵谁笑杂军装

夜深多橹声摇月,晓冷孤桅影带霜。历尽风波难苦际,无愁应只为宾王。

道衍禅师得到了燕王礼遇,这位和尚很少和燕王谈经书,他更擅长搞政治,燕王佩服得五体投地,将道衍禅师封为上宾,是燕王府智囊团的核心人物。

建文一年,七月初七。燕王朱棣召开了“奉天靖难”誓师大会,慷慨激昂的念着道衍禅师操刀的讨伐檄文:

“我,□□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之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分守法,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臣,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黄天后土,实所共鉴。”

燕王一下子把自己说成了孝慈皇后的儿子,这也不算错,反正从礼法上,所有儿子都是孝慈皇后的儿子。

意思是说,分封诸子,建立藩国是高祖皇帝立的规矩,可是现在奸臣要削藩,这是违背了高祖皇帝的意愿啊。皇上被奸臣给蒙蔽了。

“《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

道衍禅师把《皇明祖训》都搬出来了,造反造的有理有据。一下子从伦理上把造反变成了讨伐奸臣。

讨伐檄文念完了,三军挥着兵器欢呼,刀枪剑戟震天响,乐极生悲,震动了头顶的瓦片,只听见哐当一声,瓦片落地,正好砸在了燕王的脚边!

这个……此乃不吉之天象啊!

就当燕王尴尬之时,道衍禅师跑出来鼓掌,“吉兆啊吉兆!我通天道,是老天欲燕王殿下要换下象征亲王的绿瓦片,而改换使用天子的黄瓦片啊!”

按照大明的规制,太子府还有亲王府都用绿瓦,只有皇帝住的地方才能用黄色琉璃瓦。

道衍禅师此言一出,说的很有道理,方才震惊的三军重振旗鼓,又开始欢呼,大叫“必胜!必胜!”

然而,一片欢呼声后,突然刮起一阵妖风,原本晴好的天气立刻黑云压城城欲摧!眼瞅着要下大雨了!

燕王:贼老天!你他妈玩我!

刚刚鼓起的士气顿时再次跌落,道衍禅师又挥着双手哈哈大笑道:“吉兆!大大的吉兆啊!飞龙在天!真龙即将出世!”

也是神了,话音刚落,乌云大开,太阳重新钻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哈哈,终于把以前的线都串起来了

大家周末愉快,今晚送100个红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