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浪潮涌(二十三)

卫婷儿风光八面,让余香倍感压力。示范片的产业体系,还没有成型,生态产品不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小打小闹地挤占周边市场并不是长久之计。

她心里暗暗着急,也多多少少对何大海有些怨气。

“老公,你别忘了你还兼着鲜家嘴的第一书记,还是鲜家嘴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你总得想到办法把示范片撬动起来啊!”

何大海原本翘着二郎腿,心里暗自得意。但听了她的话,连忙放下了腿,苦笑地摇了摇头道,余香,林县的路子跟示范片不一样。他们有产业特质,我们这边没有啊!现在能做的还是只有把文农林旅融合之路走出来,不能贪大求全,得一步一步的来!

其实以李太沟村和鲜家嘴村为主体的泥鳅深加工产业,已经逐步走进了h国和r国的市场,但因为规模太小,产量供给不足,只能说是勉强进入了周边市场。像欧美国家这样的市场,泥鳅深加工产品并不受待见,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原因。人家吃的都是鱼子酱,连泥鳅酱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会喜欢泥鳅那种黑不溜秋的土腥味产品。想要闯进国际市场,根本没戏。示范片的生猪产品供给周边市场和深加工企业都不够,甜橙和藤椒也仅仅是满足周边区域的需要,也还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余香的苦恼,何大海心里很清楚。但他实在是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事情,还是只能把鲜家嘴集团公司的产业形态丰富起来,把现有的泥鳅深加工、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建筑产业、康养产业逐步地壮大起来,尽可能地实现多条腿走路。

余香着急,何大山也不能安生。村里的康养产业,只能做精做细,不能在扩大规模。“小而全,精而美,舒而康”,这是鲜家嘴周边环境所决定的。一旦贪大求全,周边市场只有这么大的脓血,根本吃不下。除非等高铁修起,把梓县真正融入到大城市圈或环城市群,否则是吸引不来大城市的老年人的。

村里过得最乐活里活的,反倒是何晓敏俩口子的婚庆产业。

示范片逐步形成的文旅融合趋势,让他们的露天摄影地遍布都是,因山就势,因水造景,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给他们创造了很多奇思妙想的创意空间。俩口子找到何大海和何大山,打起了建立影视基地的主意。“集团公司可否商量一下,找一家影视公司来投资,拍摄几部新农村题材的连续剧,把我们这里搞成网红影视基地!”

何大海和何大山俩人面面相觑,他们不是搞这么方面的专家,还是第一次触及这样的命题。“怎么搞?你们能拿出章程来吗?”

何晓敏自打当上了村主任助理,并学精了。俩人刚刚有点想法,他便准备好创意策划案。何晓敏的想法,是先请一批文化大家来集中创作几部文学作品,根据文学作品来塑造人物和景点,等到时机成熟,再来找影视公司投资拍摄!他们小两口打的主意,是借助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把示范片打造成影视观光基地。

村里的报告送到余香的案头,余香皱着眉头,细细地翻阅了他的创意方案。“还别说,这家伙的想法还有点名堂。”传统的文旅融合之路,不外乎就是看看花,观观景,吃点美食,度度假,买点土特产,大都属于大型农家乐的路子。但何晓敏这个点子,就有了点江南地带的做法的影子。“文化才是经久不衰的生产力!搞影视观光基地,打的就是文化的牌子,挖掘历史文化,塑造乡土人物,打造乡村景点,有影视就有舞台剧目,有舞台剧目,就有文化产品的衍化。”

余香思索了良久,这跟当初吉娜搞旅游的想法,又大相径庭。“这是两条不同的路子,马塔桥村走的是稀缺路线,而他们这种想法走的文化创意路线!该怎么办呢?”

何大海见她一时拿不定主意,当即建议道,要不这样,我们先请文艺界的人来试一试,看能不能写点有名堂的东西来,试一试就能检验得出来能不能产生效果!如果能够产生影响,我们就闯一闯!如果不能,我们就暂缓。

余香顿时茅塞顿开,乐呵呵地答应了下来。“那就这么办!反正县里也再搞文化产业振兴,有文学创作奖励资金!可以现行用这笔资金来试一试!我去跟吕书记争取一下,把省市作协的会员都请来,集中搞一段时间的采风创作!

吕书记倒是很赞同这种想法,他高兴地点着一支烟说道,我们虽然是历史文化名城,但这些年写当下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嘛,也并不出彩!跟我们这个名声在外的文化大县比起来,名不副实啊!如果能够趁机推出一批优秀作品!那也是好事!”

采访活动由县文联牵头组织,余香亲自出席了启动仪式。但与这些作协会员进行了座谈,希望他们能够沉下心来,在示范片呆上几个月,多到有历史文化传承、有时代变化的村社走走看看,把这些深藏在群众身边的故事都挖掘出来,争取成为了示范片的名片。

何晓敏俩口子得知这个消息,乐呵呵地表示,他们将组织人员长期跟拍采风过程,到时候这些素材都是他们搞影视观光基地的影视资料。

白水河钓庄,因为采风活动再次被火了一把。

省市作协的会员们很喜欢白水河钓庄的文化氛围,何老六无心收藏的古书、古本,成了他们不忍释手的宝贝。白日里去各村转一转,与村里的老年人和年轻人摆摆龙门阵,回到白水河钓庄泡一壶川北老茶,守着一间间老木屋,静心下来翻翻这些孤本,文思泉涌写上一两章,写累了到白水河边散散心,时不时地钓钓鱼,跟养老社区的老年人下几盘棋,倒也挺悠哉乐哉的。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白水河钓庄隐隐成了文人墨客的创作基地。

何老六和李金香闻着墨香,挣着欢喜钱,每天的日子比唱着歌,还要高兴。这些平常只在报刊杂志上才能见到的名人,竞相来到白水河钓庄,日久熏陶,他们也隐隐地把自个当成了文化人自居。何老六的木工老手艺,在这些文化人的指点下,日进千里,很快成了村里文化产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