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五十五

秋末下了一场雨,第二天早晨结了一层薄冰。刘屯的场院显得空荡,刚刚月兑完粒的高粱堆孤零零地堆在地中央。为了怕糟损,粮堆上用草帘盖着,还派了两个护场人昼夜看护。

分粮要在工作组的监督下进行,各小队排号。刘屯打得粮食少,轮到最后。

吴有金围着粮堆转,一袋接一袋地抽着蛤蟆烟,家里外头的事搅得他心烦。

他后悔让吴小兰进城,更后悔没按兰正的要求把吴小兰接回来。

接吴小兰进城的男人是吴小兰的姨表哥,而马向勇和马文都在村里散布是她的对象。吴有金听了这些话,心里阵阵酸痛。

吴小兰的表姨通过关系把她安排到街道缝纫组上班,每月挣十八块钱,又张罗给她找对象。吴小兰勉强看了几个,都说没相中。

吴小兰在城里处不成对象,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她心里丢不下刘强。尽管她要刻意忘掉,越这样刘强的影子越鲜活。经过一段痛苦的冷静后,她清楚地知道不再有可能和刘强走到一起,同时也知道自己的心里不能没有他。

还有一个原因,是那些看中吴小兰的城里人的确不出色,条件好的青年都不愿娶乡下姑娘。

虽然政府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和干群差距,但现实中,这两种差距仍然很大。处对象特别看重政治身份、职业、家庭和社会地位,择偶的排列顺序是先干部,后工人,再选择军人。按理说军人比工人有前途,而很多提不上干的士兵退伍后仍然吃不上商品粮,不得不排在城里的工人之后。农村的好姑娘都往城里奔,城里的小伙因稀缺而变得高傲。吴小兰没有城市户口,比城里的姑娘矮半截。

不过这叫吴小兰挺顺心,没有男人干扰,她可以平静地生活,还可以回忆和刘强在一起的那段幸福时光,尽管这种幸福很苦涩,也给她带来好多欢乐。

在城里,成年人的口粮是二十七斤半,只够糊口,无法再养活别人。吴小兰的口粮只能靠家里送,今年粮食打得少,让吴有金很为难。

还有一个为难事,是因为马向东。马向东让姨父吴有金给杨敬祖施加压力,如果杨秀华再不嫁过来,就把她家赶出刘屯。

马向东能够撵走杨家,是因为杨敬祖迟迟没落户。

在落户的问题上,刘奇和吴有金持不同意见。刘奇觉得杨敬祖好歹是投奔他来的,一家人也本本份份,又答应把两个女儿嫁到刘屯,应该落户。吴有金偏向马向东,主张督促杨敬祖在落户前先把闺女嫁出去。在争取贫下中农意见时,说法不一,马文这样理解兰正制定的落户政策:“这屁事儿明摆着,只要杨秀华不嫁到我家,就让杨敬祖领着闺女滚蛋!”吴有金把刘奇、马文和广大社员的意见呈报给兰正,兰正抓了一阵头发,皱了几次眉,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原来落户政策的基础上,又采取了个别人个别对待的方针,写个条子让吴有金带回去。吴有金把条子交给刘仁,刘仁念道:“杨敬祖的两个女儿必须嫁给刘屯小伙,如不同意,让他搬走。但是,嫁人的事不能草莽,应该给他时间,如果杨敬祖能写个让二女嫁到刘屯的字据,征得全体社员的同意,也可落户。”

在马家的强大压力下,杨敬祖答应把闺女嫁给马向东,并保证做通杨秀华的工作。又费了一番周折,从公社治安助理那取得准迁证。

杨敬祖回河北老家起户口还没回来,此时正面临分粮。

今年粮食少,肯定不够分,按马荣的说法是狼多肉少。他主张:“贫雇农先得实惠,成份差些的少分,看杨敬祖家的态度,如果杨秀华搬到马家去住,杨家就和贫雇农一样,否则一粒也不给。”

吴有金是队长,他必须按政策办事,上级没有这样的指示,他不能这样做。吴有金到看场的小屋坐一会,从看场人王显有的烟笸箩里装了一袋蛤蟆烟,在火绳上点着后,不紧不慢地出了场院。在门口,他碰上马向勇。

马向勇挺高兴,脸上的笑也比以前自然,他告诉吴有金:“杨敬祖的户口起来了。”

“起来就起来呗!”这是吴有金预料中的事,他说:“起过来更好,省得分粮把他落下。”

“你说这个自称是忠良后代的杨敬祖是啥成份?”

吴有金看一眼马向勇,心想:“他啥成份和你有什么关系?这个瘸子真多事。”

马向勇脸上的笑开始变样,他说:“杨敬祖是个地主。”

听了这话,吴有金也发愣:“这杨敬祖口口声声说他是中农,怎么就成了地主呢?看来姓杨的是个骗子,他不但骗了刘屯广大社员,更是骗了马文父子俩。马向东恨不得立刻把杨秀华娶到家,知道杨秀华是地主成份,他会怎样对待?”

吴有金看不惯马向勇幸灾乐祸的样子,大声问:“杨敬祖是地主,你乐啥?”

马向勇说:“咋不乐?多个地主比多个贫农强。斗争多个陪绑的,喊开会多个打锣的,最起码少一个和我们争好处的。”

“你可要知道,杨秀华是地主,将来马向东要受牵连。”

马向勇收住了笑,很正经地对吴有金说:“你觉得杨秀华能同意嫁给向东吗?绝对不能,那只是向东的一厢情愿。杨秀华让刘强迷住了,她的心和刘强贴得近。刘强穿的蓝棉袄,保证不是他妈做的,李淑芝没那么巧,准是小妖精送的。”

“杨敬祖答应了这门亲事,还送来他闺女编的苇席。”

“答应不顶用,从进村那一天他就说同意,管用吗?他管不了闺女。村里也不能硬逼,咱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嫁给刘强。如果杨敬祖是贫农,刘强就有了阳棒的理由,老天爷有眼,偏让杨秀华是地主,看他刘强怎么办?”

在吴有金的神经中,刘强是锋利的刺,提起来就扎痛他的心,特别是刘强感情方面的事,更让他疼得受不了。吴有金气愤地说:“早知道杨敬祖是地主,就不该把他留在刘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杨敬祖暴露了地主身份,还没忘强调自己是忠良后代,不过他不敢在公开场合讲。但是,他比别的外来户幸运,享受到先落户后嫁女的待遇,马文也不像以前那样纠缠他。

起初,马向东坚持要娶杨秀华,把马文逼急了,大声训斥他:“养了你这个没用的,屁事儿也挺不起,一个地主的丫头就把你迷住了,真是八辈子没见过女人!”

马向东也不退让,他顶撞父亲:“你好,肖艳华是个骚老娘们儿,她就把你唬得团团转,还不觉呢,让村里人说闲话。”

“放狗屁!”马文抡起巴掌要打,觉得理亏,又把手缩回来。他瞪圆眼睛数落儿子:“看看你这屁德行,还怨好姑娘看不上你?你才多大,非得忙着娶媳妇?杨秀华是地主,娶了她,你就变成坏人,跟黄志城一个样,谁还看得起你?你愿意被一个女人拖累一辈子?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

看到父亲举起的手又落下,马向东的胆量大了起来,送给他爹的话更刻薄:“别说我德行不好,你也不咋样,人家肖艳华有爷们,你凭啥搂着?让村里人讲究,看你都不是好眼神儿,上次那个姑娘,就因为这才不肯嫁过来。”

马文把手拍在炕沿上,震起一层灰。他大声吼:“小王八犊子,狗屁不是,我看你想女人想疯了!为了一个骚侉子就这样对待你爹,你给我滚!”

马向东哭着离开家,到晚上又回家睡觉,父子俩之间的矛盾不化而解。他还放出风声,说像杨秀华这样的丫头,白给他也不要!

寒冬已经降临,刘屯又变成了冰雪世界。队里活少,出工时间短,又兴起串门子。社员们聚一起玩小牌,讲一些闲话,打发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年轻人结伙到甸子里打野兔、药野鸡,幸运的还能打到狍子。茅草被水淹过,牲口不愿吃,村民们割回来烧炕。队里放弃了小南河旁边的芦苇塘,社员们随便割。

刘强家的院子里堆满苇草,这些草有杨家的,也有刘强自己家的。刘强帮杨家弄来一个石磙子,用人拉可以把苇草压扁,杨秀华提高了编席效率。

杨秀华教会刘强编席,刘强利用收工后的时间编,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必须天天出工。

杨家和刘屯人一样分得了口粮,又有杨秀华编席换些粮食,生活显得挺宽裕。

杨秀华白天编席,晚上做些针线,也喜欢坐在院子里看刘强编席。刘强以天气冷为由往屋里撵她,她不走,唱一些她家乡的歌曲给刘强听。

刘强在一次刨粪的劳动中出了汗,月兑掉棉袄受了凉,得了重感冒,浑身无力,出不了工,趴在热炕上捂汗。母亲到黄岭去抓药,两个弟弟都上了学,腰痛腿酸的刘强耐着寂寞,蒙着头装睡觉。

朦胧中他觉得有人在头前走动:“吴小兰!”刘强想坐起来,觉得被一座山压住身子,挣扎不出来。他想喊,喊不出声。刘强心里明白,自己被魇住,平静一下就可以醒过来。但他不想醒,他希望梦再长一些,让吴小兰多留一会儿。然而,他头上的棉袄被杨秀华轻轻掀开,一只柔软的小手轻轻地放在他的脑门儿上,惊讶地说:“唉呀!太热了。”然后心疼地问候他:“刘强哥,你能挺得住吗?”

刘强想坐起,被杨秀华轻轻摁住,她说:“你烧得这样高,还是卧床休息好,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说完把一小盆白面汤端到刘强头前,用小勺盛了一碗让刘强吃。

白面汤上漂着油花,里面有葱和姜末,碗中还有两个卧熟的鸡蛋。

在刘屯,发烧病人常用姜汤发汗,但做得这么精细的并不多。

刘强推开碗,对杨秀华说:“我吃不下,你端回去。”

杨秀华拿来热毛巾,敷在在刘强额头上,等到面汤不是那么热了,她用手托着刘强的头,想扶他坐起来。

刘强拿开她的手,态度生硬地说:“你把汤端到你家去,我不想吃。”

受到两次抢白,让杨秀华很难为情,她含着泪说:“这汤是刘大娘让我做的,你把它都喝了,出了汗,病就会好。”

刘强“呼”地坐起身,瞪着眼看杨秀华,杨秀华低着头,悄悄地抹眼泪。刘强把目光移到面汤盆上,很清楚这盆热汤的含义:“既然是母亲让她做的,就说明杨秀华在感情问题上和母亲有了默契和沟通。今天做汤,也许是母亲的刻意安排,也有可能是杨秀华自作多情。”刘强把碗里的面汤倒回盆里,非常严肃地对杨秀华说:“是我妈让你做的我也不喝,我心里发堵,你回你的屋里吧,我想再躺一会儿。”

杨秀华不愿离开,用两只手互相掰着手指,喃喃自语:“本来出于好心,人家还不领情,刘屯人的心,真是不容易猜透。”

看到杨秀华的尴尬模样,刘强也觉得不近人情。他让态度平和下来,诚恳地说:“我没有别的意思,是怕喝了汤会让你想得太多。”

“是你想得太多。”杨秀华突然变得强硬起来,说出的话也干脆:“咱俩家对门住着,你生了病,我帮你做碗汤有啥了不起?我没啥可想的,只是看得起你。”

杨秀华的态度突然改变,让刘强有些不知所措,他拉长眼睛,话中带刺儿:“看不出来,你这小姑娘挺厉害呀!亏得马向东不想要你,不然嫁过去还不把那混小子凶死。”

这些话比钢针还要刺心,让杨秀华非常难受,她忍住气,没有和生病的刘强发作,而是哭着问:“刘强,我拿你当亲哥哥一样看待,你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刘强也知道自己失言,急忙把话拉回来:“我是和你开玩笑,在刘屯,谁都知道,你是一个手巧贤惠的好姑娘。”

杨秀华仍然很委屈。

为了哄她高兴,刘强又说:“你在我心中还是一只聪明美丽会唱歌的百灵鸟。”

杨秀华痴痴地看着刘强,问一句:“这是你的心里话?”

刘强点点头。

杨秀华把面汤送到刘强嘴边,用大人强迫孩子的口气说:“把这些都吃掉,出了汗,病才能好。”

刘强不想吃。

“吃了、吃了吧。”杨秀华说着,拿过碗,一副往刘强嘴里灌的架势:“吃吧,你不吃,我不好交代。”

刘强没办法,只好把汤喝下去。

看到刘强狼吞虎咽的样子,杨秀华在他旁边“嘁嘁”笑。

喝完热面汤,杨秀华又给刘强两片止痛片,让刘强钻进被窝。她把蓝棉袄盖在刘强头上,把被角拉严,说她回东屋。

不一会儿,刘强大汗淋漓,身上顿感轻松,心情也好了许多。刚才还冷得打牙鼓,现在感到闷热,刘强要拿掉头上的棉袄,被杨秀华摁住手,她柔声说:“不能立刻拿掉,那样会闪着,还会烧上来。”

刘强奇怪:“杨秀华没走,她守在这里干什么?”尽管心里猜疑,却仍然感到一股浓浓的暖流。

杨秀华分步骤地撤掉棉袄,又用毛巾擦干刘强头上的汗,把手背放在他的额头上,轻声说:“烧退了。”刘强想坐起来,杨秀华说:“先躺着吧,还得将养一下,等刘大娘抓来药,你按大夫的要求吃下。晚上,我还给你做面汤。”

刘强心存感激,没有表现出来,他推辞:“不用了,现在白面很紧缺,打浆子都不舍得,给我吃了,我无法报答。”

“谁让你报答了?你帮了我家那么多忙,我都没报答你。”

“唉,我没帮啥,出点力都是应该的。”

杨秀华坐在炕沿上,身子离刘强很近,目光落在刘强脸上。沉默半天儿,她才说话:“刘强哥,你以后还能帮我吗?”

“你咋想起问这些?”

“我家是地主,别人瞧不起我,你也会瞧不起我吗?”

杨秀华简单而又实际的问话,让刘强的心一阵阵缩紧,他仿佛看到一条条捆人的绳索在眼前摆动。这个乐观坚强的青年,也感叹世态的炎凉,他的心灵在陈诉:杨秀华本来是一位非常抢手的好姑娘,一夜间变得白给都没人要了,这就是人的命运!上天向人间抛下“成份”彩绸,根据人们获得的颜色而分成等级,等级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幼,遍及每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人。

人,生下来就打上阶级的烙印,明确地标明奴隶和贵族,这种烙印打得很深,抹掉奴隶的印迹非常不易。刘强也感触自己,一家人随着父亲的波动而沉沉浮浮,没过上几天顺当日子。而现在,父亲被人诬陷成保长,戴上反革命的大帽子,这个家的所有人将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要想在社会中立住脚,必须百倍努力,付出超出常人的代价。

人来到世间,就要走过世间这段路,与其让人赶着走,不如奋勇向前!重负能把人压垮,不能使硬汉弯腰。杨秀华是活泼善良的好姑娘,应该鼓励她坚强起来。刘强说:“你爹是地主,残酷剥削穷人,应该斗争他,改造他。你长在红旗下,没吃剥削饭,接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享受着社会主义的阳光,和广大先进青年是一样的,没有人瞧不起你。”刘强觉得这些话空洞,怕杨秀华不相信,他坐起来说:“不要听马向东那些人的话,他是得不到你,才说你不好,其实刘屯好多青年都愿意娶你。”

“你瞎说,这不是真话。”

“是真话。”刘强显得很激动,他说:“不管别人怎样想,你永远是我心中的百灵鸟。”

杨秀华感动得笑着掉泪,不经意地说一句:“我要是吴小兰该多好,保证让你幸福。”

刘强的表情变得严峻,杨秀华意识到自己失言,赶忙解释:“刘强哥,我说走嘴了,不是故意惹你生气。”

刘强不怪杨秀华,只是无法接受失去吴小兰这个现实。

那次看到吴小兰和男人进城,他认为是吴小兰回避矛盾的权宜之策,她还会回来,学校建成后她一定回来!可学校建成了,还没见到她的影子。还听说,接她进城的人是她男朋友,不久就要结婚。刘强破解心中的疑惑:“难倒她真的以为城里好而忘了家乡吗?不会的。现在城市户口控制极严,她进城只能在街道干个临时工,没有当老师有前途。难倒怕受我牵连而进城吗?也不是,如果那样,她可以离开我,而不必离开家乡,何况她还不知道我父亲被人诬陷的事。吴小兰不会轻率地离开我,一定有隐情。”

刘强的脸上露出苦笑,对杨秀华说:“我不怪你,你也没说错什么,我只是心里发堵,吴小兰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杨秀华看到刘强笑,她也放松了许多,小声说:“我有句话想说,怕你不愿听。”

“说吧。”

“还是不说好,说了惹你生气。”

“今天你说啥我也不生气。”

“那我就说了。我觉得你和吴小兰就像天上的两颗星星,只能对着看,永远也到不了一起。”

刘强显得很冷静:“说说原因。”

“原因我讲不清,只凭感觉。”杨秀华用别样的眼神瞅刘强,声音变得更小:“刘强哥,你要不生气,我想劝你几句。”杨秀华把目光投到窗户上,声音明显提高:“吴小兰是水里的月亮,捞不上来,你别空相思了。把心收回来,看一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关注你,重新找一个吧,别让刘大娘为这事操心。”

刘强没反驳杨秀华的话,只是说:“水中的月亮也是月亮,吴小兰仍然在我心中。我不找对象了,最起码现在不找。”

看到刘强说得挺认真,杨秀华知道这是心里话。她说:“我也不打算找对象,家里再逼我,我就死。”

刘强知道杨秀华有犟脾气,别看她表面温柔和顺,小主意正着呢!刘强劝她:“有男人打一辈子光棍儿的,没听说谁家养姑佬。听我话,马向东那样的咱不嫁,别的小伙还有吧,能找到可心的。”

杨秀华轻轻地摇头。

刘强故意吓唬她:“你爹出了字据,你家落了户,你就得嫁给刘屯人。”

杨秀华好象没在意这个事,她说:“谁说我不打算嫁到刘屯了?但是嫁什么人得我自己做主,不能任他们摆布。反正户口已经落上了,他们对我没办法。”杨秀华想了想:“刘强哥,我被人欺负,你能不能看着不管。”

刘强的话斩钉截铁:“不能!”

杨秀华的声音微细:“刘强,我想……”

刘强盯住杨秀华的眼睛,羞得杨秀华脸通红,她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想,我想给你当妹妹。”

刘强沉思一下,大声说:“我同意,有你这个好妹妹,以后就有人给我做棉袄了。你有我这个哥,谁也不用怕,有人敢动你一根毫毛,我让他跪着扶起来。”

李淑芝推门进来,她说:“发高烧还这样大嗓门儿,也不知养一养。”她见杨秀华从炕沿上抬起身,羞红的脸还没有褪色。又看到炕边放着空盆和碗筷,刘强显得挺精神,这一切仿佛让她明白了什么。李淑芝把药放在刘强身边,瞅着杨秀华故意埋怨:“啥事也不知道背人,大声嚎气得,能惊动半条街。”

杨秀华羞答答地说:“大娘,你别瞎想,我和刘强哥只是说说话。”

李淑芝看着刘强笑,笑得很轻松。她对杨秀华说:“大娘挺佩服你这孩子有主见,不嫁马向东是对的,那小子太混,刚才我在街上听见,马向东大声骂他爹。”

马向东骂马文是有前因的,还得从肖艳华说起。

经过困难时期的煎熬后,何荣普家的状况也一天天好转,没有大的运动,马荣也很少找他的麻烦。女儿小错活泼可爱,也给何家带来很多快乐。

可肖艳华心里总有一结:“这孩子终归不是何家的血脉,是冤家马文撒下的野种。”

小错仿佛是上天安排给她的罪根,长得酷像马文,看来命运非要何家再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了。肖艳华在内心哭诉:“本来,小错的出生并不是小错本人的错,错在哪啊?错在自己,错在自己的命运!”

最初,马文粗暴地把她了,她只能忍,只能从命,没有反抗的能力,也明知反抗也没用。可老天爷为啥这样残忍,为什么让本不该出生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

肖艳华感到愧对丈夫,同时感谢丈夫,感谢丈夫对她的宽容,更感谢丈夫对孩子的宽容。别人认为她的丈夫是个孬种,是个窝囊废。她不这样认为,她觉得丈夫有着超出常人的胸襟,有着男人应该具备的善良,这不但体现在对女儿小错身上,也体现在对儿子大壮的身上。

她知道丈夫背负的压力太大,像一头犁地的牛,被人驱赶着,还要有人骑在脖子上,用钢鞭捶打他的脊骨。

肖艳华有悔恨,也在向自己倾述委屈:“骑在丈夫身上的人是马文,马文不但要欺负他,还要凌辱他的妻子。马文认为这样做不是罪过,理由是为哥哥报仇。丈夫极度忍耐着,忍耐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为了本不是自己骨肉的孩子。忍耐也是为了妻子,尽管妻子不止一次背叛他。对于这样一个好人,马文不应该用滴血的利剑刺杀他!

不应该的事情太多了,丈夫不应该被二倔子的事情牵扯进去,马文不应该让丈夫做胡永泉、刘辉的替罪羊,困难时期也不应该升为地主。而自己也做了很多不应该的事,当初不应该到高粱地去挖野菜,大跃进时也不应该到大食堂去做饭,更不应该把小错生下来。而这些都是自己左右不了的事,也许命运就得让这些不应该的事情发生。虽然这些都成了过去,但自己一直生活阴影之下,马文是摆月兑不了的恶魔。”

肖艳华生活在怨愤、自责和无奈中。

何荣普日子过得谨慎,柴禾备得足。洪水撤走后,柴禾还能烧。肖艳华从柴垛下面掏柴,里面形成了洞。

做完早饭后,肖艳华准备晚上的柴,刚到柴垛边,被马文推倒,马文往洞里拽她,她往洞外挣,逼急了,她向马文提出条件:“你不是想那种事吗,咱俩到你家里去。”

马文先回了家,肖艳华坐在柴垛旁,她心里矛盾重重,不知这样的路该怎样走。

人就是这样,当信仰缺失时,道德的约束变得脆不可击。肖艳华本来痛恨马文,痛恨马文败坏了她的名声,痛恨马文给了她太多的灾难。可渐渐地,她变得任由马文摆布,有时是惧怕和逃月兑不了,有时还主动送上门儿。马文告诉她:“这种屁事儿,世上所兴,人人所好,你屁也不用怕。”肖艳华反驳:“敢情你是大老爷们儿,又没老婆,没人讲究你。我是女人,还有丈夫,丢不起这个脸面。”马文这样说她:“屁脸面!人活着就图个吃穿,女人找男人也就为了这个。你跟我也没亏,吃了我多少大饼子?在大食堂,你专挑细粮吃。”肖艳华感到委屈:“我一个大活人,为了几口吃的就让你祸害,我也太不值钱了!”说道这,肖艳华就流泪。马文可不想同情她:“哭个屁,你这样的女人还讲什么值钱不值钱,想让何荣普给你立贞节碑怎地!村里人都知道咱俩的屁事儿,连小错都是我揍的。”

肖艳华就怕别人提小错,马文提出来更让她伤心,她哭着说:“小错是你的种,可你对她尽到啥了?挨饿时期,大壮和英子都吃不饱,何荣普省下粮一口一口地喂她,才把她喂活。”

“别提何荣普!”马文不爱听别人说何荣普对小错好。在他心目中,小错是他无意中的产物,没搭什么,是不是他的血脉和他没关系。小错既然生在何家,就是何家人,跟何荣普一样,也是他的仇人。他怒气冲冲地说:“拨浪头美不了几天,有机会我就宰了他!”马文的话让肖艳华不寒而栗,软弱得只能哀求:“你二哥的事和他没关系,不要把他当仇人。”马文不理睬这些话,惯用肖艳华的屈辱换取对何荣普的原谅,而这种原谅是暂时的。

马文控制肖艳华的另一个手段,就是用吃的引诱。

时间一长,肖艳华慢慢地对村里人的非议变得麻木,善良的灵魂一步一步地扭曲,渐渐地形成这样一个观念,既然摆月兑不了马文,那么就让他付出代价。这个交易很实际,就是开口向马文要吃的。

肖艳华去了马文家。

她走得慌张,和刘占山擦肩而过。刘占山一阵笑,笑得很阴险。

肖艳华进了马文家,马向东不在屋,小霞在学校上课。

刚进屋,马文就把她扯倒在炕上。肖艳华拒绝马文,沉着脸说:“我还没吃饭。”

马文退到炕下,在屋里寻找吃的,嘴里嘟囔:“我就知道你这娘们儿有这手,省了家里粮,到这混白吃。”马文摘下梁上的白条筐,里面仅剩半个饼子,他埋怨小霞:“这个丫崽子怎么做的饭,让我吃个屁!”马文哄肖艳华:“我家没现成的,你今天将就一下,先陪陪我,完事儿回你自己家吃饭。”说着,要搂肖艳华,肖艳华躲到炕里。

不知是马文自己觉得饿,还是要哄肖艳华高兴,他从柜子里舀出米,忙活着烧火做饭。

蒸气笼罩整个土屋,马文还在往灶里加柴,他兴奋地想着搂到肖艳华的那一刻。

肖艳华缩在炕角,从气雾中嗅尝米饭的甜香,她庆幸马向东不在家,却忘了和刘占山擦肩的那一刻。

看到肖艳华慌张的样子,刘占山察觉到她心里有鬼,错开身后,见她进了马文家。

刘占山笑了笑,在骂马文的同时,琢磨出一个别人很难想到的馊主意。

要是看到别人干这种事,刘占山不但不管,还会帮着促成,刘占山在背后看笑话,让当事人在事后难堪。对马文则不然,刘占山要利用一切机会报复他。

刘占山母亲挨斗时,他虽然没在家,但于杏花把一切都告诉了他。他知道母亲临终时还受着马文一伙人的污辱,这种深仇大恨不报,母亲就不会在地下安宁。弟弟刘占伍当兵时也对着母亲的灵位发誓,说此仇不报,死不瞑目,可见对马文一伙的仇恨之深。

刘占山向马文家扫了两眼,咬着牙骂:“三老狗,活得挺痛快,有一天让你哭不出来!”骂完马文,刘占山急忙跑到甸子上,站在刨树茬子的马向东对面,瞅着他“嘿嘿”笑。马向东想躲他,被刘占山叫住,对他说:“你家出事了。”马向东回他一句:“你家才出事呢!”

为了让马向东重视他的话,也是让在场的社员听见,刘占山亮起嗓门儿:“你这小子不知好歹,还在傻干活,你家出了大事,我亲眼看见的。”

马向东知道“大白话”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又是故意找不愉快。他抡着洋镐干活,想躲过刘占山的纠缠。刘占山拉他一把,装做神秘的样子说:“你知道你为啥处不成对象,都是怨你爹,他在外面搞女人,哪个姑娘能跟你?”

马向东心里很明白,刘占山指的女人是肖艳华,这些事村里都知道,也真有姑娘因这事不愿嫁过来,为这事他对父亲产生过怨恨,而他更恨的是肖艳华,觉得是骚娘们儿把他害了。

看到马向东不吭声,刘占山又说:“你说你爹多损,自己搂着骚女人,让儿子娶不上媳妇,这哪像当爹的,还不如一条活驴。”

“你爹才是驴!”马向东骂刘占山:“你和你弟弟都是驴揍的。”

刘占山好像不在乎马向东的骂,把嘴凑到他的耳边说:“你别骂我,是我好心才来告诉你,头等重要事,杨秀华在你家。”

马向东站起身看着刘占山,刘占山非常认真地说:“我不撒谎,这是真的。”

马向东问:“谁当媒人?”

“啥媒人?自己去的。”

“我不信。”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看得清清楚楚。”

马向东不太相信刘占山的话,又不想在他面前丢份儿,摆起架子说:“那个小娘们儿,以前挺牛,象了不起似的,现在瘪了吧!送上门儿我还得考虑考虑呢,一个地主女儿,比我们贫雇农矮一截。”

刘占山斜着眼看马向东,心里说:“看你那个熊样,你还考虑考虑?也不问问人家能不能看上你!”但刘占山并不想用这话敲打他,而是给他烧足火:“杨秀华可是个小美人,手又巧,我媳妇年轻时,也比不上她。”

马向东心里一阵阵发热,觉得杨秀华确实是个美人,还不是一般的美,杨秀华曾经勾走他的魂。马向东在心里说:“她偏偏是个地主子女,我爹也不像以前那样喜见她了,她要是个贫雇农该多好啊!唉,中农也将就。”

刘占山问他:“杨秀华嫁给你,你想要不想要?”

“你问这个干什么?”马向东对刘占山的话产生反感:“我就是想要她,也不关你的事!”

“我看你小子是和驴亲嘴儿——不知道香臭!”刘占山严肃起来:“我这不是想成全你吗!只要你点个头,杨秀华就是你老婆。”

“你还有那个好心?”

“看看你,狗咬吕洞宾,不认自己人,再这么说,我就不管你的破事了。你说你爹成了什么王八犊子,吃着碗里看着盆里,他自己舒坦了,让儿子打光棍儿。”

马向东想回骂刘占山,又不想在此时闹翻,为了刘占山给他带来的一点希望,马向东把嘴边的话咽下去,忍着气问:“我家到底出了什么事?”

“你爹耍掏耙。”

“**!”马向东被惹怒:“你爹要活着,一定钻于杏花的被窝。”

马向东骂着躲开刘占山。

刘占山长了脸,心里盘算:“马向东一走,刚才的心思都白费了,马文白占肖艳华的便宜,何荣普又干吃哑巴亏。不能放马向东走,必须让他回家闹。”他跑上前拦住马向东:“我不是调理你,真有这码事,不信你回家去看,准把杨秀华堵在家里。”

“滚你妈的蛋!”马向东在刨树的吴殿发身边站下,他心里有了底,敢和刘占山较量。马向东说:“刘大白话,你再跟我扯没用的,别说我不客气!”

刘占山不想让自己的计划告吹,全力发挥他的“大白话”本领:“唉,咱是好心,你当成了驴肝肺。你说杨秀华去你家是干什么,那时找你搞对象,不是看你爹。你说你爹是个什么货,把门关了不让人家走,动手动脚,在门外都能听到动静。你爹还答应,搂完了就让你娶她,这不是耍掏耙是干啥?”

“你放屁!”

“我承认我放屁,说真话的都是放屁。其实别人也看到,只不过不说,谁像我这直肠子,净干得罪人的事。退一步说,你爹搂着杨秀华,没我一点儿事,再扑拉也是他的儿媳妇。”

吴殿发停下手中的活,用胳膊碰一下马向东,意思是刘大白话太过份,咱俩找茬口揍他一顿。

刘占山看出这些,急忙说:“我绝对不是瞎编,咱们六只眼对证,如果马文没在家搂着女人,我趴在地上让你俩打。再不解恨,把我脑袋摘下来让你俩当球踢。”刘占山见马向东和吴殿发两人站到一起怒视他,他又说:“这事如果不是真的,你借我八个胆儿,我也不敢说,就算我不在乎你爹马文,犯不上得罪杨家人。”

“你敢和我俩一同去?”

“当然敢去!”刘占山心里笑,他想:“不让我去我还得去呢,我要亲眼看看这个乱子有多大。”

马文家的门关着,里面没有动静。

马向东和吴殿发向他包抄过来,刘占山心发慌撞在门板上。门在里面闩着,他断定肖艳华没离开。刘占山敞开嗓门儿大声说:“我刘占山虽然叫大白话,但从来没有无中生有,没有坑害别人,没有的事我不说。马文不是在屋里扑拉毛斯,他闩门干什么?”

马向东用力推门,推不开。他大声喊,门还是不开。用脚踹,也不开。气得马向东骂起了自己的父亲。

刘占偷着笑,还把肖艳华的事提出来,给马向东火上浇油。

看到事态严重,吴殿发劝马向东:“哥,别砸门了,姨父有可能在家里睡觉。咱们这么闹,让别人看笑话。”

一个“砸”字提醒了刘占山,他抢过吴殿发手里的洋镐,拼全力向门上拍去。

门开了,一股凉风扑进屋里。

乌云抛下雪花,想用洁白掩盖世间的丑恶,但它扑不灭仇恨的火种。所有的矛盾都在激化,当火山的能量达到极限时,连上帝也阻止不了喷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