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五.延展 皇帝与亲戚 085. 花开两朵

康熙皇帝听明珠提及了自己很熟悉的提督赵良栋的封赏。明珠躬问皇帝,这提督赵良栋原本是外放宁夏的武职,这提督的职衔其实已是从一品阶;因赵良栋在几番大战中,身先士卒、奋勇督战,升一级便是都统,升两级就是将军,然宁夏那处险峻荒僻、地盘又小得很,也摆不下将军和都统这种高衔武官。这其中可能要涉及到,高级职位的人事调动了。

明珠拐弯抹角地意思,康熙很懂,这事还得要皇帝自己拿主意。古代能升到朝廷二品以上的官员,那都相当于现代企业部门负责人、区域经理的职位,再往上升品阶和职衔,皆是十分敏感的事情,尤其是身有功绩、军威显赫的武官。究竟是把他“升级”留在京都做『清贵』的武职堂官,还是“平级”或“降级”,再外放到更要紧的地方上督管军事或者民政,很有说道。

这里之所以使用『清贵』二字,乃因京城军方的『实权』高阶、高衔领导人,百分百那得是皇亲国戚。外姓人、汉军提督、绿营统领……,想要直接入主董事局高层?白日做梦!

论功论爵的臣子,除非他能力强、年纪轻、尚未婚配,皇帝可以把自家适龄的公主、郡主、格格下嫁,封了额驸衔、翁婿关系就亲近多了。如果功臣年纪老迈,家里的嫡子恰好年轻有为正单身,其实也可以考虑考虑,但是儿女亲家的关系就远了那么一小层。目前皇帝、皇亲家里也没有合适的女儿,即使有也轮不到下嫁臣子,一般都是留给蒙古和准葛尔部王公的。

康熙没有即刻答复,要择日而定。

等诸大臣告退后,康熙皇帝从旁边木盒里,拿出一大把三角形小旗帜来。小旗子上面写满了人名、官职,黄色小旗是皇亲国戚,红色小旗是武将,蓝色小旗是文官。小旗帜的旗杆是竹签做的,下头削尖,康熙按照高士奇做的大清官员名册,逐一把各色旗帜插到地舆沙盘上。黑龙江、蒙古、山西、湖南……。

最后,康熙手中剩下一大把,京中堂倌们直接摆在京畿地区……,那里很明显插一只明黄色稍大一圈四方形旗帜。康熙逐个把前线督战的各军将领,彰泰、孙思克、赵良栋、费雅达逐一插到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嗯,好好干,只要接下来一年里,你们别犯错儿,朕就让你们好好地插在那里。次日,康熙皇帝又和吏部、兵部的大员们交了个底,君上意旨里,赵良栋被酌升为云贵总督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征调平藩饷银的钦差大臣汤斌,坐在一辆雇来的轻便马车上,钦差副使纳兰成德带着几名侍卫骑着马匹正加紧赶路。这所谓加紧赶路,因道路颠簸马车速度有限,其实也不甚快。

刚离京城那会儿,汤斌原本骑着一匹皇帝御赐的健马。老汤瞧着清奇矍铄,精神熠熠,身子骨也不见得十分结实,而且他也不惯骑马进行长途跋涉。从前顺治年间,老汤去陕西任上赴职的时候,是和老仆人一同骑着骡子去的(也因为确实很穷)。他们俩人慢悠悠地赶路,走了一个多月才到潼关那里。

前日,大家伙都被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淋到一阵,结果只有汤斌一个人染上风寒、当夜里就病倒了。次日一早,汤大爷还强撑着不肯休息,想要继续赶路,生怕延误行程。

纳兰成德劝了汤斌两句,汤大爷固执不肯听,容若没辄。但是在这随行的队伍里,有一个不著名,无官衔的“实权”级人物,这位年轻小爷发话了:“不行……不行!”

他的脑袋瓜摇得象拨浪鼓儿似地,一本正经说道:

“可千万不能把病给耽搁了,赶紧请大夫来看,多吃三副汤药见好以后再动身也不迟。”

结果大家伙只能休养、调整了一天行程。其实连日赶路,能稍作歇息、放松一下也是好的,容若心中并无疑议,只是觉得很是新奇,有点吃不准、皇上把这名唤作柳全儿的小太监派下来随他们同行,究竟意欲为何?

若是皇帝想让柳全儿行使宦官监察之职,此事甚为蹊跷。因大清要避忌前朝、宦官乱政的弊端,不仅不允许一般小太监识字;但逢有重大的差使,皆是派满汉官员同往理事,并无任用宦官的先例。即使皇帝当真,是有意要任用一名太监来监督钦差官员,理应派个钦差副使的职衔与他,才好方便行事,然而亦没有此项任命。真真是怪哉!容若很纳闷。

[[[::::://./20111/6/]]]

敬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