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三.过程 皇帝与事件 057. 事事烦心

【张原范氏】祖籍山西介休,曾祖范明字琼标,明初自介休城迁居张原村。祖父范永斗,明末时贸易张家口,进出辽东,清入关后,范氏每年向内务府交纳皮张若干,从此走上了皇商之路。父范三拔挟内务府权威,藉清王朝给予之特权和方便,于经营范围上始有较大扩充。四代范氏五兄弟,历经康雍乾三朝之政治、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囊括了巨宗粮食、盐引、洋铜、海外贸易等诸多商项。乾隆四十六年,范氏盛极而衰,终至破产,原籍故迹已不复存。

——上述,乃是皇商范氏的发家、鼎荣、衰落之路。

康熙皇帝并不了解这些,他听得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汇报后,知道了那范三拔因年老体迈、行动不便,一直在河北怀柔附近的温泉庄子荣养,范氏家族名下的所有产业,都已交托给四代五兄弟打理。现蒙皇令御召,今日辰时,范三拔在其三子范毓宾的陪同下赶至京城,此刻也在东华门外随时侯命。

康熙点点头,心知内臣、外臣身份有别,何况那范氏还是没有任何官身的庶民。

康熙问道:“凌普,你可曾问过日本铜料的情形?”

凌普也是个精明人,立刻回答:

“启禀皇上,据范三拔说,那日本国确实盛产铜矿,且价格极低,从前范氏走过日本一趟航路,因所携货物全部售空,是以回程采购大量铜料压船经浪。倘若开通船运以银易之,或者直接市物交换,也是大有可为。”

康熙皇帝想了想又问:

“听说那日本国的倭刀,乃是由精钢所制、刀身坚硬、锋利无比,你可知道这件事?”

凌普闻言一怔,很是讨巧地说:“回皇上,此事奴才倒是头一次听闻。不如让那些商贾行船到了日本,大批量采买刀剑运回来可好?”

康熙笑了,自己这位内务大臣也算有点小聪明,很会揣摩上意,然而……,康熙说道:

“如此千里迢迢地采买那许多兵器,人家肯不肯出卖也不一定,倘若买回来之后万一毁损,无人修理也很是麻烦,况且毕竟数量十分有限……,受之以鱼,倒莫不如授人以渔……。”

凌普登时反应过来:“皇上,奴才晓得了,奴才回去后立刻安排,挑选得用的工匠,随船前往日本去学习那炼刀之法,如果那边有好的工匠,也派人使高价邀请过来咱们天朝授徒……”

康熙笑了:“倘若人家炼刀的法子,乃是秘技承袭,不肯外传该当如何?倘若人家故土难离,不肯随船过来又该如何?”

凌普十分伶俐,献媚一笑答曰:

“皇上尽管放心,奴才自然会多派一些口舌便给的说客、以及功夫高手随船同行,必定安排地妥当周全,不会耽误皇上的大计。”

康熙皇帝很喜欢聪明机灵、一点即通的下属,何况他又能不拘泥于行事手段,遂道:

“既然如此,你便与那范氏父子去说,回去将如何行船补给、贸易运输、考察当地情形等等,大致写个条陈、尽快递上来。另外你再安排一下,寻个稳妥隐秘的机会,把京城几大皇商的家主聚在一处,朕想要微服见上一见。”

凌普连忙应诺,然心中很有些忐忑,不晓得皇帝欲做此白龙鱼服的行径,是为何意?难道皇帝想要亲自监督内务府的买卖不成?其实康熙也正在踌躇,这些古代的商业大亨,却不知与现代那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们,可有得一拼?

到了申时,康熙皇帝正准备用晚膳,忽然有内侍进来禀告,内阁大臣明珠、内阁大臣索额图与总理大臣佛伦有前线战报,均在宫门处请旨入见。因佛伦衔命总理平藩粮饷、且兼理四川粮饷,粮食和工资乃为诸事首重,何况又是牵涉最有战斗力、且容易哗变的前线部队、底层士兵们的口粮和薪饷!!!“皇帝不差饿兵”。康熙急忙宣召,移驾至南书房接见众卿。

康熙十九年,三月初十那一日,康熙皇帝于上朝之时,收到了抚远大将军图海传来的前线战报,言及四路大军进川已渐成合围之势。其实古代天广地远,消息不便,即便是每日八百里加急、昼夜兼程、往返送递京都与前线请答的上谕和奏折,再到兵部转转手延迟一日,其实这个前线的形势判断,或许早就是十日前的旧闻了。

因此,古代打仗的时候,选择一位有见识、会统兵挂帅的大将军十分重要!此人不仅声望要高、能压得住阵脚;而且他还须得具备临场布阵、应对变局、运筹帷幄的能力。当然,最重要地一点是,这位大将军必须得忠心、忠于君王。毕竟在古代的交通和联讯都不方便,高高在上的皇帝想要及时、全面、正确地掌控前线战局,莫不如放权给有能力的前沿大将军统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是这个道理。可惜,真正能够放权、敢于放权,并且完全下放权力给另外一位不是由皇亲国戚担任统兵大将的皇帝,历史上还真没有几个。即使有那出名的几位人物,后来尽皆逃不过功高震主的凋零下场。

南方战局的真正情形是,康熙十九年,三月初七,彰泰、喇布率部攻破了辰龙关,打开了入黔的门户。与此同时,图海所属绿营将领勇略将军、宁夏提督赵良栋、奋威将军平凉提督王进宝等,截至三月十日已陆续攻占了汉中、兴安。

三月十二日午时,内阁大学士明珠、索额图收到彰泰、图海奏报,立刻决定尽快上呈御览,以宽圣心。与此同时,图海所部绿营军的粮饷请折也已递至京师,总理平藩粮饷的大臣佛伦,候在内阁里会同诸位大学士,以及兵部尚书午喀、兵部侍郎焦毓瑞等几位大人深入探讨一番,立刻随同两位身份显赫地首辅大学士一起进宫见驾。

康熙皇帝听奏报说三月十日汉中、兴安已然取下,便长身立在平板雕刻的大清全国舆图旁边审视,索额图陪在皇帝身侧,主动帮皇帝演示几路大军逐日进兵的情形,并推断说倘无意外,成都、保宁、重庆等地也不日既克。

康熙闻言大是欣慰,手指遥点舆图南方道:“四川平,即可纵入云贵,形势大有可为呀。”

康熙又问及佛伦关于前线兵马粮饷之事,佛伦言道:

“因上次拨运粮饷是三月初二,如今战局渐次展开,又接连几场大捷,前线督阵必定加粮加饷酬之,每员每日调涨为六分银子,每月照比往日须多开支九钱银,平藩大军另计拨发三十五万两饷银,可维持至四月二十日。”

康熙皇帝神情凝重,转头去问明珠:“明卿,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明珠赶忙回道:“启禀皇上,战局紧迫当为首重,此事延误不得。不过,倘若薪饷从京畿发运恐怕路途遥远,赶不及日程,可否直接从最近的江南道官平仓调拨?”

康熙皇帝一听,顿觉很合情理,随即颁下圣谕:“嗯,此言甚合朕意,酌内阁草拟谕旨,即日调拨江南道官平仓银钱四十万两,就近供给平藩大军。”

明珠十分谨慎,又追问一句:“皇上,此次征调饷银的钦差,圣意属谁方妥?”

康熙皇帝微微沉吟,忽尔笑道:“命汤斌担任征调平藩饷银的钦差大臣。”

康熙颇有深意地望一眼明珠,突然补充一句:“命纳兰成德担任副使同行,辅佐汤斌。”

[[[::::://./201012/7/]]]

敬谢wx-ad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