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

从正院离开回到自己的院子,有一段不小的路程。这一点时间足够让一个人思考,甚至做出决定。

大格格低着头,几次差一点把自己绊倒,等站在院门口的时候,终于抬头说道:“嫡额娘回来了,该收的就收了,往后就不必做了。”

“可……”旁边的丫鬟一听,着急了。“格格,奴婢哥哥他说一个月也是有一百两银子呢。”格格的月银才二十两,能抵五个月的月银了。

“你怎么不想想,福晋回来了,谁敢明目张胆地去做?”大格格敛下眼眸,那点银子其实她并不放在心上。

虽说一个月有一百两,一年一千两百两,实在不是一笔小数。这些年阿玛、额娘都不在,她手上多了差不多五千两的银子。

这不少,可也不多。

四爷不在京城中,可四福晋断然没有让人委屈了庶子、庶女的道理。宛宜完美地演绎了什么叫有钱任性。

除去府里定例的开销,每个月拔给大格格小院的银子就有两百两,更别说人虽被“禁闭”,可逢年过节宫里下来的赏赐除去不能动用的,也是一股脑的让大格格和弘昐二人均分。这样一算,反而是身边丫鬟的哥哥在采买上做手脚,每个月得的孝敬银子都是小头了。

大格格也不是为了这些银子。

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明白自己的定位,才会越来越想了解外头的情况。正好阿玛、额娘都不在。不闹上一场也是对不起这个好天时地利。

虽然可惜,可她对那个女人还是胆战心惊。

小丫鬟还待说话。

大格格立时沉了脸。

“怎么,你都能做我的主意了?”

“奴婢。奴婢这全是为了格格啊。”丫鬟眼红叫屈,固然有担心少了这么一个敛财渠道后,兄长那边不好交代。

可她更明白唯有哄住了大格格,才是正理。

……

发生在大格格那边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宛宜耳朵里。

宛宜笑道:“我听说那陈嬷嬷有个远房侄儿?”

“是,不过据说是过继给她了。”这种事情对于宫人来说都是常有的,只是有的人运气好。家里人有良心,有的是有了别的心思,但最可怜的是死后无人捧幡。

“几岁了?”

“十四、五岁。有一次在府里门口的时候。瞧过一回,看着是个机灵的。”杨嬷嬷这个时候已经大概猜出福晋的意思来了。

宛宜点点头:“找个人去看看,安排一下,不拘是庄子里还是铺面上。”这些年陈嬷嬷还算尽心尽力。

她相信亲近的人完全可以影响一个懵懂孩童的是非观。

大格格这些年做的事情。不说好。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坏事。谁没有一点自私心态,在可用的条件上让自己掌握主动权也不是什么不好的心思。

这要是换了她,也会有这些举动。

毕竟她不是自己亲生的,若是有一天必须放弃一个,大格格或许首当其冲。这一点,宛宜也从未否认过。

她是做不到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而去关爱别人。

这完全与她的是非观不同。若是在自己身边,自己生的儿子都要比别人收到的待遇差,那么她何必做哪些许多事情呢。

大格格总是要嫁出去。宛宜已经没有了亲近的心思,就像现在不淡不近的关系最好。所以在嫁人前。能让大格格领悟多少生活技能全凭她自己。

说完大格格的事情,宛宜问起弘昐。

“这一次也找一座院子出来,身边放几个人。内外院也不能在像之前一样常来常往,有些规矩还是得守起来。”

杨嬷嬷应是。

这些在福晋没回来的时候,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在准备了。

杨嬷嬷出去做事。

榆嬷嬷就留了下来。

宛宜问了一些京城里的事情,虽说信件往来不断,可有些事情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且也不是书信里面方便说的。

虽说还得进宫一趟,但好好两个人还没有醒,宛宜也舍不得叫醒她们,想这干脆等宫里面结束了早朝再过去。

到时候也就是和四阿哥他们一道了。

她这边算着时间,已经先一步进宫的四阿哥带着弘晖,在梁九功地带领下经过月精门,到了南书房。

南书房里,康熙正在吃着燕窝粥,听到禀报就挥手让人收拾下去。

梁九功带着人进去,自己悄悄地站在一边。

四阿哥领着弘晖跪在地上,不发一言。

康熙堵了一喉咙的气,终究没办法,开口说道:“回来了啊,回来就好。弘晖。”

“皇玛法。”弘晖倒没有四阿哥的情绪,听到叫声就抬起头干干脆脆地又磕了一回头,才眨巴着眼睛看康熙。

三个孩子中,长相是好好最像四阿哥,弘昐的五官反而是比较柔和的那种。两父子在一起,一冷一热,看着不太像父子。

但弘晖打小就在四阿哥的跟前长大。

行事、原则,其实都是受到四阿哥的言传身教,只是他的脾性看着轿温和一些,不像四阿哥那样,一看就是臭烘烘的硬石头。

因此,弘晖喊了一声吼,就没有下文了。

康熙的胸口更闷了。

这要是换了其他孙子,那眼力见肯定不一般,早就打蛇随棍上了。

“这么早过来,用过早膳了没有?”康熙努力和蔼地问道。

弘晖愣愣道:“阿玛不让吃。”

康熙一怔,然后就明白了。

像是官员拜见皇上,为了怕君前失仪。很少吃东西或是基本上不吃的。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这种事情会这么直白地被孙子讲出来。

为了在康熙面前有好的表现,皇子皇孙就算年纪小,其实都被教得很好。有什么话该讲,有什么话不该讲。

这本来不该讲出来的。

但是康熙想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让老四一行人在外面游荡了几年,没有固定的住处,到处走,又怎么能像在京城里有上书房一批的大儒教导学习呢。这本该是雍王府的嫡长子,说不得还是世子。

想到这。康熙的愧疚情绪一点点地滋生起来。

这要是在以往是不能的。

一来,对于四阿哥一家人离京的愧疚这些年并未方家,又有苏麻拉姑的死。三来。康熙到底老了。

年纪一大,有时候会心软糊涂,想万事得过且过。更多的是会情绪化一些,不会时刻想着皇帝的身份。

康熙做不出对儿子的关怀。对于孙子却是能的。

“梁九功。”

梁九功从旁边走了出来。

康熙说道:“去让人送一些吃食过来。你带了弘晖去旁边吃。”

这是寒暄过后,准备讲正事了。

弘晖偷偷看了四阿哥一眼。

四阿哥微微颔首。

弘晖就定了心,笑眯眯地起身跟着梁九功走,一点也不紧张。还在南书房里的父子二人还能听到门外他的声音响起:“……好久没吃到了,我可是馋了。梁公公要让人多送一些吃食过来才好啊。”

“奴才记得,送阿哥喜欢的来,多多地送。”

然后就听到轻快地笑声。

声音一停下来,南书房里的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

“匠人都带进京了?”

“在后一批。有人护送。”

“有几成把握?”

“据说可以更好,但目前的稳定性已经不错。只是不能铺盖太长,过了两丈远就得间隔开。这是目前推测出来最合适的长度。”

康熙脸上欣喜若狂。

虽早早接到密折,上面说的和自己问的也没有什么出入。可有时候就算没有亲眼见到,但也想亲耳听上一句。

配方容易,材料随处可寻,省时省利还省银子。天知道大清朝到处要银子,军饷、维修、赏赐一堆一堆的。

这一次不但省银子,说不定还能赚上一笔。

“在外面这些年,就做了这一件事情?”康熙问道。

四阿哥面色不改:“儿臣愚钝。”

康熙突然觉得这个儿子回来,心情其实也不那么美妙,反而觉得碍眼得厉害了。他愚钝?怎么不见其他人想出来。

康熙突然眯了眯眼睛:“那水泥听说和四福晋有关?”

四阿哥心里一紧,面上不显,说话的语气终于带了一丝情绪,似乎有一点在显摆的意思。“出门在外,许多不便。福晋是找着机会就像教育三个孩子,劳逸结合,不能只读书却不知身边事。”

若是瞒着遮着反而会让皇阿玛怀疑,还不如明亮亮地提出来。

巧合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举不胜数。

四阿哥信了这个“巧合”,自然也得让别人去信。当然在康熙面前,就不必让他自己去想到。

康熙果然不再多说,当时发生的事情,明面上的内容早就躺在他的密折箱里了,所料不差,合情合理,的确是巧合。

至于发生在广州府的事情,四阿哥没瞒,康熙也知道,当然他的几个皇子野心勃勃想插手海运这件事情,康熙大帝还不清楚。

若是知道的话,此时摆在右手边的雕花笔筒就该砸在四阿哥的头上了。

“这水泥的事情就让你来……”

康熙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外面的声音打断。

太子来了。

康熙盯着殿门看,表情上看不出青溪。

四阿哥垂下头,藏住了眼底的骇浪。(未完待续……)

PS:刚下动车回家,先更新这个,昨晚酒店后来又断网,今天又忙了一天。晚上做了3个半小时的动车,又做了40分钟的的士,晕了晕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