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_____《弟子规》

大概现在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对于“封建迷信”和“破四旧”这类词汇都不陌生。那是因为他们都经历过那个火红的年代。又有几人没有写过或者学习过批孔反儒的文章呢?人们在上面的指导下,或照本宣科,或断章取义,有的索性就是七拼八凑地批判着孔孟之道,批判着《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先贤的经典。稀里糊涂地骂了一通我们的老祖宗。殊不知这些经典,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余年而不衰败的根本。纵观历史,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只有我们华夏文明延续至今,并得以发扬光大。1982年,全世界七十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到一起,共同探讨二十一世纪化解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灾难,以及未来人类发展的方向问题,最终,他们得出了一个共同认可的结论——人们要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从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之中寻找答案。这是我们作为华夏子孙既要引以为荣,更是需要认真拜读学习,并加以传承和发扬的。

建国不无感慨地说到:“唉,我们这些人打小就常听大人讲,要积德。你们说什么叫‘德’?”

“‘德’就是做好事呗。”小敏抢着说到。

“‘德’应该是行善吧?”邱月探索着说。

“得,这下可问着了。这个‘德’字我们常说,平时也常见。可真要较着真儿的说起来,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仔细。我看还是你来吧。”曲刚对着建国说到。

“所谓‘德’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张“银行卡”,一张既可以储蓄也可以透支的“银行卡”。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领取了一个户头,于是我们开始运作它,只是这张卡的运作方式与我们日常的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你储蓄的方式,不是向里收,而是往外发,就是因善、因仁、因义的奉献。而你透支的原因却往往是因为往里搂,就是因恶、因私、因贪的索取。这个‘德’就是我们为人处世,立身有为的能源。老人们都叫咱们要积德,那就是要人们积攒生存立命行走于世上的能动力。再说咱们这位女主角吧,在澳大利亚待了两年,回国后遇到的第一个灾难,就是刚一下飞机便被公安部门拘留了。原因是她曾经工作过的那家证券公司的七位老总级人物相继被抓,她作为下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自然也难逃干系,必须要接受审查,而这一审查就是一年零四个月。她怨恨,她气愤,她报怨。却都无济于事。虽说最终证实了她的清白,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遭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打击。她觉得自己很冤,明明是那些人行违法之事,自己只是采取独善其身,或者说是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为什么要遭到如此待遇?记得从事传统文化推广的陈大德老师,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他拿一张纸做比喻,说一张平整的纸,如果长期的,反复的,狠劲儿的揉搓和扭曲,便会出现明显的褶皱甚至是破损,那么离破碎就为时不远了。我们的身体乃至思想,就好比是那张纸,让身体长期的处于不正常运作,让思想不断的处于怨恨与愤怒之中,就等于一次又一次不住的蹂躏损毁他。小张姑娘当时恰恰就处在那个阶段。哥们儿,姐们儿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一次的暴怒、幽怨,悲伤都等于喝上一杯容量为一百毫升,浓度为百分之十的砒霜水呀。”建国把语气加重了。

“有那么严重吗”小敏说到“陈哥,你可别在这儿吓唬我。”

“唉,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大张接过话茬。

“有没有那么严重不敢说,”梁兄不急不慢地说:“据权威人士讲:我们每一次的暴怒,自身所产生的毒素要比平时高上十倍还多。”

“嗯,我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邱月拉起小敏的手。

“嗨,总比信那些诸如2012地球毁灭之类的小道消息要强得多。”一边说着夹起一块水晶皮冻。

“然而,打击并没有因她获得自由而终止。”建国没有回应继续说下去:“接踵而来的是她的老公跟她提出了离婚。这下她暴怒了,‘我被一个大自己一轮的男人抛弃了,这怎么可以呢?只应该是我抛弃你才对呀。’女强人呀,这就是这位自认为是强人中之强者的女人当时的想法。一番打闹之后婚还是离了。可怜的是,灾难并没有停止对她的袭扰,她做股票、期货方面的投资,是做什么赔什么。即便她收手不做了还被骗了十八万。当然,最严重的就是这次要命的癌症。总结到此,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原来落得今天这样的惨状,全是由于她过分透支自身福报的结果。她终于醒悟了,彻彻底底地的醒悟了,跪在父母面前,终于低下了她高昂了三十多年的头,她抱起母亲的脚痛心疾首,泣不成声地忏悔着:‘妈呀我错了。真的我真的知道是我错了!三十多年了’这时她的父母也早已是老泪纵横了,已是满头华发的母亲,抚模着女儿的乌发喃喃地说到:‘女儿呀,你就洗吧,我们不是要让你洗这个脚,我们是为了救你的命啊。’听到这话,小张更是感觉无地自容,从小到大,父母为自己操了了多少心,费了

多少神?如今自己长大了,翅膀变硬了,为父母做点事来回报父母那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父母的注解呢?

捧起父亲的脚——这是一双青筋暴露血管分明的脚。可这曾是一双步履矫健,步伐坚定的脚哇。曾几何时,这双脚为给幼小的自己买退烧药,奔走于大雨滂沱的夜路上。高考时,这双脚蹬着自行车把自己送到考场。可如今,这双脚苍老了,有脚垫了,步履也显出沉重迟缓了。而就是这双苍老的张有脚垫的脚,仍然陪伴着自己,为挽救自己的性命而东奔西走着

再捧起母亲的那双脚——这更是一双起早贪黑,不辞疲劳的脚。每天早晨,家人还在梦乡中,这双脚就已经踏出家门,为我们的早餐以及一天的饭菜做着准备。晚上,这双脚又走到水房,为把我们换下来的衣服洗净而继续辛劳着。记得自己六岁那年的冬天,因惊吓自己有好几天高烧不退,昏睡不醒。邻居李女乃女乃对母亲说,孩子是丢了魂了,得把把魂给招回来。而要想招魂,就得在午夜十二点,拿着孩子的一件衣服,去白云观门口,走上六六三十六圈儿,一边走一边用扫帚扫着衣服,嘴里还要不停地念叨,叫着孩子的名字,说着“咱回家”的话,然后,一路走回家来,再把这件衣服穿到孩子的身上。从她们家到白云观一个来回是二十多公里,用老话讲那可就是将近五十里地呀。母亲愣是凭着这双脚量了一个往返。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