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孤身上路

第三十二章,孤身上路

第二日,郑二郎给郑老三送去了十两银子,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京城,朝堂之上,文宣帝皱着眉看着近来的奏章,各地的旱情非常严重,粮价更是平常的十倍不止,如此下去,灾民会越来越多,容易引起民变。可平时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一众大臣却连个好章程都拿不出来,每天上朝都是讨论再讨论。

最后是徐州刺史高肃(高长恭),拟了个章程,由全国百亩以上之富户,每亩按五两捐银,商户按店铺大小,每户二百两至一千两进行纳捐,朝廷着人去海外和陈国等地购粮,在购粮期间,由各地方官府开粮仓施粥,至少保证每日二次,以防止灾民饿急生变,文宣帝大喜,直赞其为国之栋梁。

当日就下旨,富户们叫苦不堪,灾民却感念皇帝大恩。文宣帝着安德王高延宗,徐州刺史高肃,分别出使陈国和海外购粮。

书房内,“四爷今日之决定,与平日韬光养晦的作风可是大相径庭。而且还接下海外购粮的旨意,这海上可不平静,流寇匪患猖獗。”尚明今日对高肃在朝堂之上的决定,不置可否。

“这几日听到看到的都是灾民的惨况,身为大齐子民,总要为这些人做点事,此事还不至于引起非议。倒是你近来无事,要不要与我一起出海去看看,也可以寻个异族美女回来。”高肃与这个异姓兄弟更为亲近些。

“四爷放过我吧,我对女人没兴趣。不过去海外,还是要去见识一番的。”尚明也很想出去看看。比每天面对朝堂里的老夫子们强多了。

“四爷,风行有事禀报。”风行站在书房门口。

“进来。”

“四爷,是关于郑欣儿的事。”风行看了四爷没吱声,就继续说着,“在这个郑欣儿的提议下,郑家村大部分人家,都保住了三十石粮食,这次的徭役对郑家村的影响非常小。而且在秋收前,郑欣儿已经为家里存了至少三年粮食,院子里种的粮食不但没有损失,一亩地还收上来四石。”

“她是怎么做到的?”斛律尚明听是欣儿的事,本就很感兴趣,现在又听到整个郑家村在这次旱灾中,每户竟还可以交上三十石粮,可见收成比其它地方好了很多。

风行看四爷并没有出声制止,就解释着,“回九爷的话,这郑欣儿放弃了大部分的田地,只专心照顾十亩地,这十亩和往年一样每亩收了三石的粮食,其它的地全旱死了。”

“弃卒保帅,果然只有她能想的到。”尚明听到这法子如此简单,直叹自己怎么没想到,更叹那些朝堂上的大臣,一个一个的都是吃闲饭的。

“这法子虽然简单,可却没有人能想得到。如果早点想到,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如果他能身为男儿身,将救万民于水火。”高肃是真的为欣儿惋惜。

“以她的个性,未必会入朝为官。”尚明觉得欣儿个性洒月兑,不会喜欢朝堂的尔虞我诈。

“就近段日子探子回报,欣儿是只在乎她的家人,就这个法子也是怕家人成为众矢之的,不得已才知会郑家村的里长。”高肃也觉得,欣儿在农家生活,可能会更快乐。

这件事在高肃和尚明的心中一晃而过,两人都没太在意,各自为明日的起程去做准备。

这边欣儿正在为家人能允许她出行,而努力中。

“爹,您就让我去吧,顺着汴水一路乘船就是海州三塘码头,我已经从哥的书上确认过了。一去一回只要十天时间。入冬前一定赶回来。”欣儿已经劝了有一个时辰了,可郑二郎还是不同意。

“不行,现在外面那么乱,要是你出了什么事,让爹娘咋办?你还要一个人去,更不可能。”郑二郎这次是铁了心的拒绝,这个小女儿每次做事,都是为了这个家,但这次真的是太危险了,不能由着她。

“爹,这是老神仙让我去的,因为那个三塘码头有我要的东西,这都是为了明年做准备,我非去不可。”欣儿也是没办法了,只好再搬出神仙,希望郑二郎能同意。

看郑二郎的神色有所松动,欣儿赶紧再劝,“爹,老神仙说了,此行会一切顺利,不会出事的。到时会让我得到想要的东西。”

“真是神仙让你去的。”李氏虽然担心,但如果是神仙的指示,还是要听的。

“是啊,神仙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家,如果我不去,他不高兴了怎么办?”欣儿啊,为了能得到苞谷等东西,你可是什么招都使了出来。

“和儿爹,要不就让欣儿去吧,有神仙护着,应该不会出事。”李氏被说动了。

“爹,我明天一早出发,到时我会换上二哥的衣服,再去乡里买个骡子骑着去徐州,一个白天就能到,然后再搭船去海州。您可别告诉哥哥们,我怕他们不安心去学堂。”

“欣儿啊,要不爹陪你去吧。”郑二郎还是不放心。

“爹,你在家和哥哥姐姐们还有重要的事要做呢,你们要去山里摘枣子,将山里全部的枣子都摘了,然后晒成半干,再用酒泡上一天后再晒成全干的。这些都是重要的药材,我回来以后有大用处的。”欣儿不能让她爹去冒险,只好找点活儿给他做。

“欣儿,你可一定要平安啊!爹等着你回来。”郑二郎不舍的抱着欣儿。

“爹,欣儿向你保证,一定毫发无损的回来。”欣儿高兴的应着。

其实欣儿这次要去海州,是因为以现在情况看,明年应该还是大旱,这旱地的农作物这个朝代是很少的,玉米、土豆、地瓜都是明朝才从美洲经番邦流进来的。

但通过前世的记忆,欣儿知道这时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有船去到印度,也许可以提前发现这些东西,虽然不可能大面积种植,但自家种些来吃,应该还是可以的。所以她必须走这一趟,好找出海的船队,帮着寻找。

也多亏了《齐民要术》和《水径注》才确定海州的三塘码头是出海的必经之路。

这一路去三塘码头,还要查看一下,这次旱情的严重成度,如果其它的地方旱情不重或极重,都可以早点为家里打算。

郑二郎**都没睡好,第二天送儿子们去了学堂后,帮着欣儿买了一匹骡子,看着换了男装的欣儿,郑二郎是万分的不舍,可知道欣儿有她非去不可的理由,只能担心的看着她离开。

徐州是欣儿的第一站,从徐州沿着汴水乘船一路向东行个四日就到海州了。

欣儿刚上路时也非常紧张,手紧紧的握着匕首,这可是她身上唯一防身的东西。

出门时,准备了三百两银票,是前几日去钱庄换的,银票藏起来方便些,身上钱袋里只装了十两的碎银子,抱着的布包里放着一套衣服和一些干粮。

一路上看到很多的灾民,有些灾民看她的眼神,就像再看一块馒头,一点吃食。

甚至中午时,欣儿亭在路边歇息,一个灾民还过来抢她的饼子。吓得欣儿丢了饼子,爬上骡子猛挥鞭子加紧赶路。

欣儿这边刚上路,四爷和尚明就接到了飞鸽传书。

“四爷,郑欣儿今日一早,一人出发去往徐州方向。”风行也觉得这个小姑娘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外面到处是灾民,她还敢一个人出门。

“什么,真是胆大妄为,马上着人暗中保护。不许出一点差错。”高肃心里着急,不知欣儿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出门,而且还是一个人。这外面有多危险她不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她非这么做不可。是要去见什么呢吗?

“她到底去做什么?可有查到。”四爷看着风行。

“回四爷,风一没听见她出行的具体去向和目的,不过已经尾随着进行暗中保护了。”

“我和尚明,明日天亮前进徐州城,你安排队伍随后跟上。”四爷直接打马,和尚明二人一路急驰而去。

风行将队伍安排妥当,也打马向徐州城而去。

“四爷觉得欣儿为什么这个时候出门?”尚明是又气又急。可想不通也没有办法解决。

“我也不知。”四爷二人在驿站吃了点东西,继续赶路。

欣儿不知,如果没有风一的保护,她这匹骡子早就被人杀着吃了,身上的包袱也得被抢。一路上除了那次受惊,都没什么事发生,她还暗自高兴,这齐国还是民风纯朴的,没什么坏人。

如果让风一知道,还不得气到吐血。他这一路,可是打杀了一路。帮着欣儿不知解决了多少人。

直到快关城门前,欣儿终于进了徐州城,这一路只是吃午饭时,歇了一会儿,人早就颠散了,累的只想睡觉。找了一间看上去干净的客栈,连晚饭都没吃就睡下了。

风一看了一下店内的环境,确定没问题,也去休息一下,顺便等四爷的联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