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十章,全国大旱

第三十章,全国大旱

过了端午,夏季也就近了,这段时间以来,欣儿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县城买到了一整块黄花梨木木材,那可是做雕刻最好的材料,在现代已经绝种了。

欣儿将木料分别做了七个首饰盒,首饰盒是按照梅花、木兰、菊花、牡丹、樱花、石榴、葡萄的样式设计的,里面的饰品搭配盒子的花样分别做了两支发簪,一把梳子、二对耳环、一条手环和一条项链。这些做好后,这块木料也所省无几了。将做好的东西装箱藏入了地窖。

首饰盒的制作,花了欣儿一整个月的时间,在这之后,才有空进山,意外的挖到了一些高岭土,虽然数量不多,还是做了两套白瓷茶具。也都藏于地窖中。

家里的事刚忙完,就进ru了盛夏,至进ru盛夏后这兰陵县连着一个月一滴雨都没下。随着皇榜张出,才知不止兰陵一个县如此,齐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下雨,皇上一连三天祭天求雨。

要求所有租官田的农户加紧灌溉,全力保住官田。

欣儿每天上山查看山中水源情况,发现小溪已经干了,水潭的水位也下降了,挖着地下的泥土,一丈有余才见湿润泥土。又观察了一下山里的植被和动物,很确定今年将有大旱。干旱后必有蝗灾,如再不下雨是要颗粒无收的。

郑二郎注意到,这段日子,自己这个小女儿心事重重,饭也吃的极少,明显消瘦了,开始以为是天气太热,但这几日更是早出晚归,就在晚饭时问了一句。

“欣儿,可是有什么心事?”

“爹,这县里已经张皇榜求雨,这齐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都干旱少雨。”欣儿也想借此机会和家人商量一下。

“是啊,这老天真是不开眼啊,今年的收成可怎么办?这还有徭役?”李氏也很是担心。

“娘别担心,这不只我们一家不好,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官府会免徭役的。”其实欣儿也没有把握,记得前世历史书上记载,这位文宣帝刚称帝时还算个好皇帝,后期可成了一名晕君,也不知能否考虑老百姓的死活。但也不想让家人担心,只能假意安慰。

“爹,我们家院子里的粮食一定要保下,明天你和哥哥们在家里打井,不论多深,一定要打出水,一口不行,就打两口,要不然等旱情越来越重时,人吃水都会成问题,还要挖个水窖存水,供牲畜饮用。”欣儿担心家里和田地里的用水。

“这挖井爹会,可这水窖,爹连听都没听过?”郑二郎也知这是大事,可他没干过,也不知如何做。

“等干活时,我再与爹细说。家里有水井、有水窖的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否则真到了无水时,会出现抢水的可能。”

“还有,按现在的情况,这官田想全部都能收上粮食,已经不可能了,我已经让柱子他们先保二十亩的官田,如果再有一个月不下雨,可能保下二十亩也有问题,就只能保十亩,其它的只能放弃了。这样至少保下来的这些,收成会和往年一样,应该够交徭役,就算差些,也不会太多。家里产的全部留下存着自己吃。”欣儿细算过,大面积的灌溉已经不可能了,那一定会减产或绝收,不如保住一部分的粮田,这样将损失降到最小。

“小妹,这要是官府今年仍是和往年一样交徭役,那怎么办?”郑和读了些书,眼界开阔了,也了解了一些朝廷和官府里的事情。

“那么咱就从现在开始存粮,哥哥们明天沐休就和爹一起进乡买粮,不要粳米,只买杂粮、粟米、菽、黍、稷,这粮不能天天买,每隔个几天买上一次,这样才不让人起疑。”欣儿也怕万一院子里的粮保不住,还是先存些保险。

“欣儿,最近的粮食也长了不少。家里的银钱可够用。”李氏近日也常去乡里卖鸡蛋,所以对粮价很是清楚。

家里三十只鸡,六只公鸡,二十四只母鸡,每天都能产蛋二十多枚,这比一般人家的鸡产的多了很多,而且家里产的鸡蛋,个头都很大,特别好卖,一般只要摆出来,半个时辰就能卖光。可光靠这些卖鸡蛋的钱,想买粮还是不够的。

“娘别担心,家里有银钱。爹先拿五十两,明天都用来买粮。”欣儿将事先准备好的银子给了郑二郎。

“爹,这些是我和二妹的。”郑玉、郑琴也拿出平时绣东西攒下的。

“大姐,这个你先收回去,家里所有的开销都已经准备好了,这个留着防身。”欣儿将钱塞回了郑玉、郑琴的怀里。

“小妹,这是我和大姐的心意。”郑琴也想为家里出份力。

“我知道姐姐们都是为了这个家好,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家里真的缺银子时,小妹一定不和姐姐们客气。”欣儿劝了一句。

“还有爹要注意,不要在一家买粮,买好后不要多在外停留,这有了旱情,流民、灾民就会增多,有可能会出现抢粮的,如果真的发生危险,爹千万不要强守,就让他们抢去,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欣儿最担心的就是难民多了,人心就会思变,到时就危险了。

想了想还是只买一次,买个一百两的粮,这样只要担一次风险就好了,而且现在距秋收还有段时日,地里还没绝收,这人心还算稳定。就又给了郑二郎五十两,让他和大哥、二哥一起去,一车不行,就多雇几个车。并嘱咐不要在乡里买,直接进县城,早点去,早点回,免得被一些有心人看到。

“可是这要是下雨了,咱这些粮可咋办?”李氏也担心买的太多,会亏钱。

“娘,不怕,咱自己吃,不行再卖,亏了总比饿肚子强。”

“娘,你明天给姥娘他们销个信儿,让他们一定也存些粮,再把保田的法子告诉他们,这样损失会小的多,不然真的绝收,到时没粮吃是小,交不上徭役,事情就不好解决了。”欣儿给李氏提个醒。

“娘和大姐、二姐现在开始晒菜干,这光有粮,没有菜也不行。所以把能晒成菜干的都晒出来,存在坛子里。鸡蛋也别卖了,都存起来,存菜干和粮食时,往里面放些竹炭。”

“欣儿,我一直想问,你这竹炭不用来烧火,都放在米包,坛子里做什么?”郑林一直都好奇小妹的这个做法,小妹烧了好些竹炭,可都不是用来烧火用的。

“吸湿。这样存的东西不易受潮,就可以存放的久一些。”欣儿觉得这只是个常识,就告诉了郑林。

大家才意识到,欣儿一直以来都让他们去砍竹子,原来是做这个的。细想起来,欣儿每做一件事,都是为了这个家,家人除了感动,能给予最多的就是信任。

“爹还要把咱家保官田的法子向里长说一下。”欣儿可不想秋收时,只他一家有粮收,那样就成众矢之的了。

“这样也算是对村民们有个交待,秋收时就算有人眼红,只要里长帮着,村民们之前也得了信,就不会有人做的太过分。还要去和阿公说一下,让他们也存些粮食。”欣儿是怕郑老三带人来抢粮,先给她爹打个预防针。

郑二郎也知欣儿的意思,只是点了下头。也想到明天买了粮,不能让村里人见到。

这第二天买粮的事一切顺利。粮食买好并藏好后,郑二郎将他保地的法子告诉了里长,并请他向村里人解释一下,这只是他家个人的法子。这得了信儿的村民都到郑二郎家地里看了眼庄嫁,有些人觉得这么种至少还能保住些,有些认为这要是下雨了,那些个放弃的地,就颗粒无收了。

所以村里有像王婶子家和郑二郎家关第好的,就按郑二郎的法子保田种地,而如郑老三那些与郑二郎家关系不好的,直说郑二郎是个败家子,有地也不努力浇水,只想着放弃。

不论村里人怎么看,这事就算解决了,郑二郎家开始挖井。十天后井已经打好了,可水位很低,看样子也撑不了多长时间,水窖也挖好了,水窖口建的很是隐蔽。全家人找了一天夜里,从河里往水窖里担水,这是不想让人知道,家里藏水的事。忙了一个晚上才将水窖注满。欣儿烧了一些草药水倒进了水窖用来消毒。这样可以使水窖里的水供人引用。

眼看着要灌浆了,雨还是没有下,河水明显枯竭的如小溪宽了,这回整个郑家村都乱了,那些按郑二郎的法子种地的人,担着河水保住了十亩官田,没按郑二郎的法子种地的,几乎就要绝收了。

秋收时,曹氏坐在地头上哭,郑老三也急的病在炕上,今年他家可是绝收。像他家这样的,在郑家村并不多,大部分的人都收上来三十石的粮石。

现在只等官府的布告,如果今年能免役,那么这三十石的粮食,不但一家人的生活没问题,就是卖了还能换不少银钱。

这几日郑二郎家起了鱼糖,收了粮,把鱼卖给了县里的“一口斋”得了十二两。收了稻米八石,杂粮十二石,这才将院子里的粮食晒完藏好,官府的政令就公布了。

这政令一出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官府要求每户租官田四十亩以下的,交粮三十石,四十亩至八十亩的,交粮五十石。八十亩以上的,交粮百石。交不出粮的每亩地交银五两。银子交不出者,男丁全部服力役修渠挖井。

政令一公布,郑家村收上粮的,都松了口气,感激郑二郎的法子好。虽然家里交了徭役,就没有存粮了,但不用交银子,不用服力役就好。

可像郑老三这样的人家,只能是哭的晕天黑地。郑老三一家更是把郑二郎一家骂了个遍。他家是即没银子,又没粮。可未了能从郑二郎家得好处,又不敢当着面的骂,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商量怎么能从郑二郎家要出这三十石的粮食,免了力役。

曹氏更是狠心,不但想要粮食,还想要银子。这粮食都交了,没钱买粮过冬,一直商量到天黑,也没想出一个万全的法子,最后还是郑老三决定,明天先去要了粮食,别的再想法子。这才各自回屋歇着。

欣儿这边在得了县里的政令时,就开始安排家里的事了。以她对曹氏的了解,不出明天,曹氏一定会登门抢粮。

“爹你今天就把粮食拿去里长那里交徭役,否则这粮保不住不说还要损失银钱。娘和大姐、二姐、把家里所有的粮食包括你们身上的银钱,也全都藏好。”

“大哥、二哥去趟县里的“一品斋”将家里的鸡全都拿去卖掉。再找个收猪的来家里,这猪是养不到三百斤了,现在也只能先卖掉。今天晚饭前,这些事都要做好。”

“小妹你这是做啥,这鸡、猪都卖了,家里吃啥。”郑家众人都很奇怪,本来以为家里能交上粮食是件喜事,可看小妹的表情,好像家里要遭灾一样。

“大家相信我吧,先去办了,等回来再和你们解释。”看着时候不早了,得马上办好,忙催着众人准备。

天黑前总算是办好了,鸡卖了二两银,猪卖了二头半,七两五百钱。将留下的半扇猪肉,做成了熏肉,藏在了地窖里。

晚饭时,郑二郎一家都围在堂屋等着欣儿解释今天的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