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巧计放粮,金蝉脱壳

第二十六章,巧计放粮,金蝉月兑壳

今天事发突然,此刻静下心来,欣儿才想到这事做得甚为不妥,心中一急,面色也异常凝重。

郑林和大哥郑和聊着等会儿放粮的事,看到小妹神色凝重,“小妹,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众人此时也注意到了欣儿的异样,都紧张了起来。

“大哥,我这心里很是不安。今天这事金家不会就此善罢干休,如果在放粮时金家找人趁乱闹事或有意图不轨之人滋事抢粮,那事情就不是我们五人可以应付的了。介时就怕县令会以“滋事”之罪将我等关押。”以欣儿现在的能力,是无法和官家抗衡的。

这番话说的几人心神惧惊,郑玉、郑琴更是拧紧了衣服,不知如何是好。

“那小妹,咱还是回家吧。”郑玉想着只要离开,事情就会解决了。

“不行。”郑和本也想着离开,但做人不能言而无信,更何况知道这件事的人那么多,逃得了一时,逃不过一世。

“这事儿知道的人太多,就这样离开是不可能的,只能想办法解决。”欣儿知道逃是逃不掉的,并且也想借着这事,看看哥哥们的能力。

郑林犹豫了一下,觉得这银子还是不放在自己手里最好,“小妹,如果把银子送给县令,请他出面呢?”

郑和也觉得可行,但总感觉似有不妥,却又不知哪里不妥。

其实郑林能这样想,已经很难得了,但还是不够全面,“如果县令问起这银钱怎么来的,我们要如何解释。”欣儿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说是从金家人手上赢来的,会不会定我们一个施计抢夺的罪名?”

“那要怎么办?”郑和、郑林都没了主意。

哥哥们还是经历的太少,这办法还是欣儿自己来想吧。

又沉默了一会儿,欣儿心里已有了计较,“大哥,你先去把银票换成九个十两的银锭,再换成九个一两的银粒,再换上一贯钱。这钱要分开使用。”

大哥拿着银票出了“一品斋”,“二哥你去打听一下,这兰陵县城里不是金家的粮店有哪些?”郑林按着欣儿的话去找人打听。

屋子里又静了下来。

隔壁房间,“尚明,你说这个欣儿又打着什么主意?”四爷很是好奇,这个小姑娘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斛律尚明刚还在为欣儿担心,怕放粮时出现意外风险,没想到这么快她就能想到这个问题,也好奇她要如何面对这个困境。

“我也不知道,听听看。”

一柱香的时间,郑和、郑林相继回来了。

“小妹,你是不是有办法了。”郑和将银袋给了欣儿。

“小妹,这兰陵县城不属于金家的粮店共有三家。”郑林也将打听到的事,和欣儿说着。

“大哥,这是九两碎银子,你一会儿去趟县衙,请见县令,就说‘金家今日未时初要在县城门口放粮给流民,这是利民积福之事,特请县令派人出面参与。’县令为了搏一个好名声,一定会派三到五个衙役,介时给他们每人一两银,请他们去放粮,我们则不出面。这事就算是金家想要闹事,也不敢处了县令的霉头。”

“二哥,你带着三辆骡车,去这三家粮行,每家花上三十两分别买上一车杂粮,跟掌柜的说这是积善的好事,请他们每斤少收个一文银钱,并请他们派伙计跟着一起放粮,这样他们也能赚个好名声。而同行是冤家,有了这三家,金家也不会轻举妄动。再发给每个伙计二百个钱,请他们在放粮时多照顾一下老弱妇孺。”

“这样安排,金家、县令、粮店三家都得了名声,而我们亦可全身而退。”欣儿把所有能想到的都想了一遍,确认无有遗漏才向众人解释。

“妙计。以退为进,金蝉月兑壳,此乃大将之材,只可惜是个女儿身。”四爷由衷情的赞了一句,也略带惋惜。

风行跟了四爷五年,从未见他夸赞过谁,虽说这小姑娘有些计谋,但和将材相比,还略显不足,却能得四爷的夸赞,甚是意外。

“也算是个好主意,即保了自身,也没出一两银钱,果然是个守财奴。”斛律尚明听四爷夸欣儿,心里不自在,讽刺的话托口而出。

欣儿这边众人又把细节再仔细的过了一遍,就分头准备了。

这件事,只能郑和郑林去办,她们三个女孩子,都去寄放骡车的地方去等着了,好等事情定下后,能尽快离开。

“风行,跟着,保她们安全到家,再查探一下。”四爷让他的贴身侍卫去保护三个小姑娘。

风行心有不甘,却也知道军令如山,只得领命退去。

“四爷是担心欣儿有甚意外?”斛律尚明对四爷的行为,甚是不解。

“想看看是怎样的人家,养出这么一个心思灵透的女儿。不知这父母是何人?”四爷不只对欣儿好奇,对她的父母更是好奇。

这边再无话,只是坐等回音。

那边郑和、郑林分头办事,中间虽有困难,但只要花点银子,也都办好了。

欣儿去买了十斤粟米,一包点心,就和姐姐们一起等着郑和他们回来。

未时将近,郑和、郑林跑着回来了,众人也没多话,驾了骡车向郑家村出发。

他们都没有注意,一匹黑色战马,跟着他们一路而去。

放粮时果然来了很多流民,一眼望去有千人之众,其中不乏有想借机滋事抢东西的,等到未时初时,却看到衙役赶到,和粮店的伙计一起放粮,衙役明示这次放粮乃县令爱民之行为,所有闹事者,皆将授以鞭刑。想闹事的也歇了心思,暗骂了几句,排队领粮。

县令今天是一文银子没花,还搏了个好名声,乐得进了后衙就去妾氏五姨娘的房间,这五姨娘正是金家庶出的女儿。

“金香啊,你那个弟弟总算是干了件好事,枉我每天给他擦**,总算是知道孝敬了。”县令姓季,已经在兰陵县当了五年多的县令了,如果今年再无政纪,就要归田还乡了。

“老爷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怎么扯到峰儿身上了。”金香颇有些姿色,在众多姨娘中最得宠,因金家是这兰陵县的大户,没少给县令送礼,所以季县令才如此在乎金家。

季县令把今天金峰放粮的事和金香说了,金香也是一楞,这金峰是何样的人品,她又怎会不知,以他的人品,万没有放粮给流民一说,还帮季县令换名声,怎么想怎么不对,但看自家老爷高兴的样子,又不能明说,只得暗中打听。

欣儿兄妹,一路急赶,总算是平安抵达了郑家村,众人都松了口气。

“大哥,你带上这十斤粮,和这包点心去郑二爷爷家还车,将这些东西,当着郑家婶婶的面交到郑家女乃女乃的手中。”这郑二爷爷一家人都不错,只这大儿媳,是个小气爱算计的,早上大哥去借车时,就没少抱怨。

郑和也知是这个理,就带着东西去还骡车。欣儿和二哥、姐姐们先回了家,这家里的牲畜、田地、鱼苗都还没喂呢。一家人也没细说,都各自去忙着。

风行一路行至郑家村,本以为这么大个院子,这家人生活一定很是富裕,等翻墙进去一看,只有一间正房,二间耳房,后院种着粮菜,养着牲畜。家里没见大人。“这一家竟是孩子当家不成。”带着疑问略转了一圈就退出院子,赶着回去复命。

这边郑家婶婶看郑和来还车,本要张嘴抱怨个几句,看到郑和手里提着粮食和点心,马上换了副嘴脸,郑和出门时,还送了几步。

直到入夜,家里的活才算忙完了,兄妹几个晚饭都没做,累的只想睡觉。

风行回到“一品斋”复命,“四爷,这些人住在郑家村村东头,院子很大,但只有正房,家里并没见到大人,不过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这家后院种着水稻,可这稻田里养着鱼,旱地上种着菽等粮食,中间还间种蔬菜,这家人还养蚯蚓喂鸡。属下没能探明原因,请四爷降罪。”

四爷没注意到风行的请罪,满脑子都是刚刚听到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事,稻田里养鱼,蚯蚓喂鸡,这都是怎么回事?

斛律尚明也没想到,这欣儿家没有大人,而且对这些奇奇怪怪的事,也不知如何解释,一时也陷入沉思。

风行见两人都不说话,悄悄退了出去。他这心里也不平静,这是个怎样的人家,这些人到底是些什么人?

四爷想了好久,还是毫无头绪,将风行又唤了进来,“着人去查。”

“是,属下领命。”

欣儿从未想过,她要的平静生活,从此刻开始再无平静,而她命中注定之人,与她擦身而过,她却毫不知情。那些流民心里知道这粮食是那个小姑娘放的,人家不想得此名声,才找了县令,真是个大善人。这些人中有些以后还真是帮了欣儿大忙,只是这些都是后话了。

金家今夜更是灯火通明,金老爷子高兴的将全家人都叫进了厅堂,“峰儿终于长大了,知道为这个家考虑,今儿这事做的好,连县令都谴人送来谢礼。好。”

金峰本来坐在房间中生闷气,今天白天失了面子,正想着如何找回来,被金老爷子叫到厅堂,当着全家人的面夸赞,弄得他一头雾水,不知他爹为什么夸他。但他还算有点小聪明,只想着过后再找人来问问。现在看他爹高兴,不如多要点儿银子才是正经。

这**就在各种人的猜测、愤恨、无知、感激中悄然度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