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六章,新家筹备中

闹了这么一场,差不多也到申时了,娘去准备晚饭,爹也去砍柴了,明天就要开始耕田,到时也没什么时间砍柴了。

等了差不多二刻钟的样子,二哥和大哥回来了。

刚进屋,郑和就跑到小妹身边,模着头问,“妹妹哪里痛?”可能是看我脸色还不太好。

“没有,我好着呢。”可不能让大哥知道我装病。我回答着大哥,还不忘和二哥挤挤眼睛。这是我和二哥的小秘密。二哥心领神会,也眨了下眼。

郑和看小妹是真的没事,喝了点水,就去找爹了。

大姐也去帮娘准备晚饭了。

二哥拿了一百文去村医那儿拿给娘的药,也透个话出去,说小妹的病不看了,看不起,自己在家将养着。

我和二姐把屋子整理一下,顺便把今天买的东**好。

吃晚钣的时候,全家人都没说话。看着饭桌上透着的沉重气压,大家都小心意意的,瞄着爹爹。今天这事对家里其他人是好事,但对爹爹则不同,不论郑老爷子如何对爹,那都是他的爹爹,是生他养他的亲人。

郑二郎也发现了孩子们小心谨慎的样子,但这心里着实堵的茺,怎么都无法强言欢笑。

强挨到晚饭后,郑二郎走到竹屋前,望着老房子的方向出神。‘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亲爹娘,那么不待见他,连怜悯的关心都没有,他到底做错了些什么?’

李氏看着丈夫苦闷的样子,连连叹气。那是她的公公婆婆,是她丈夫的亲生爹娘,再不待见,可也生活了十六年,最后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抛弃。

看着爹娘的样子,知道这事让他们郁结难舒,如果不让爹放下,明天开始耕田挨累,爹娘的身体一定是吃不消的,虽然家里现在三餐都可以吃的饱,但也没什么油水,想把身体养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爹娘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就算我再能赚钱,一个家里如果没有了父母,那这个家也就散了,族里、亲人们都可以踩一脚。甚至可以发卖了我们。一想到这些就不能再让爹消沉痛苦下去。

虽然不能让爹一下子就放下,但总可以让爹排解出来,总好过压抑在心里。

“爹”,我跑到爹的身前,抱着他的腰,轻声劝着,“爹还有娘,还有哥哥姐姐们,还有欣儿,我们都好爱爹爹。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也许是我身体的温度感染了爹,也许是我大胆的说出了我的爱,温暖了爹冰冷的心,爹流着泪,抚模着我的头。

“是啊,他还有相濡以沫的妻子,还有懂事孝顺的儿女,他应该满足了。”可这心里还是痛,放不下啊!

我深知爹的痛是作为儿子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这古代的愚考真是可怕。

“爹,其实阿公阿婆也没什么错,只是家里太穷了,你别担心,将来我们日子过好了,逢年过节的我们再送些年礼,一年来再送些银钱,日子好过了,阿公阿婆就会看到爹的好的。”

给老房子那边送东西、送银钱我是一百个不愿的,但为了让爹能放开心怀,只好顺便孝顺一下他们。

郑二郎低头看着如此懂事的女儿,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是啊,还不是穷日子闹的,以后逢年节的,多孝敬些,也全了孝道。”

也许是哭出来了,也许是心事放下了些,感觉呼吸顺畅了很多,“爹的乖女儿。”抱起女儿,为了爱着他的家人也是要振作起来的。还要弥补对妻儿的亏欠,给妻儿撑起一片天。

人有了目标,有了活下去的方向,心境也就发生了变化,看着爹又面带笑容,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爹,我们回家吧!”

“好,回家。回我们的家。”听爹的语气,知道他是真的放下了。

回到家后,天已经黑了,我找出今天买的油灯,家里的夜晚也不再是黑暗的,点亮油灯时,也好象点亮了全家人心里的希望。

大家都坐在铺好的被子上,围在一起,听我讲话。

娘将装有地契和剩余银钱的盒子递给了我,这个没被阿婆抢走,娘也不易了。

我将铜板拿出给了娘,作为日常家里的花销。把地契藏好。

又坐好后,把接下来的生活和大家说一下。

“爹、娘,明天我要进乡一趟,找人圈院墙、盖房子,还要想办法再赚些银钱。”爹刚要开口打断我,我拍了拍爹的手,继续讲,“爹娘只管相信女儿就好,过多的女儿无法解释,但女儿一定会给家人最好的生活。”

爹娘相互看了一眼,也就没再说什么。

“爹、娘、大姐、二姐、二哥明天都去耕田,我和大哥去乡里找人起屋子,我们家现在只能先把地圈起来,再起一间正房,二间耳房,爹娘您看这样行吗?”这个家爹娘是家长,起屋子对于农民来讲,是一生中最大的事了,所以一定要征询他们的意见。

“行,这样已经很好了,还能起出二间耳房,真是不错的。”爹娘都点头同意。

我又看向了哥哥姐姐们,“我们同意。”“我们听爹娘的。”

看来这件事就算是通过了。只是我还没有讲全,我要起的可不是土坯房,我要建的是青砖瓦房,当然,院墙和耳房还只能是土坯的。这有钱也不能太露富。这个就当是给家人的惊喜吧。

“如果有人问我们哪来的银钱建屋子,大家只需说进山挖野菜时,挖到了一棵人参,虽然人参的年头轻些,但也有20个年头,这药铺也给了三十两银钱。”这样安排,银钱的来处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村里人只会觉得我们家和老房子断了亲,人反而也幸运了起来,有了福气,这样也可以让村里人多帮着我们说些好话,这个时代,如果被邻里不待见,这日子可不会好过。

“因为现在正是农耕时,就不找村民帮着建房子了,大家也没空,给里长、党长家各送100个钱,加一条猪肉。请他们多帮着和村民们解释一下。”这村里建房子,多要同村的帮衬着,一个是借此改善伙食,村民们还能多个收入。

“我们家建屋子、上梁也都暂时先不请客,等着农闲时再一起请过。免得当误了大家的事。爹娘看如何?”这个只是我的想法,对于古代人来说,已经是惊世骇俗的行为了。

“欣儿啊,这起地基、上梁子可都要请神算日子,不能说建就建不是?”爹这一句,直接把我说傻了。

我完全不记得这古代大事小情,都是要请神算日子的。这可怎么办?再不建房子,开茺地,这一年家里的粮食就没着落了。

心思飞转,计上心来,“爹,这建屋子,是老神仙让的,这不就是请神了吗?如果再当误下去,我怕神仙会怪责的。”天上各路神明,小女子不得以借您的名头用用,您可千万莫责难于我,拜托了。

“对,别当误了。到时神仙把欣儿的本事收了去可咋办?”娘一听老神仙会生气,马上支持我的决定。

“娘万岁!”

我这心里还在为娘高呼呢,爹又扔出一颗问题炸弹,“可这如何向村里交待,不请神要是村里有谁有个灾难啥的,可是会怪到我们家的。”

不会吧,我们建房子,碍他们什么事啊,可这也是现实,这古人都信这个啊!

再想想对策,“爹,您看这样成不,我明天先去找人,后天盖,再请一位道士来家里设个坛啥地,然后请他帮着说,我家后天起房子是吉时。明天一早您就去拜访里长、党长。先送二百个钱。肉就等上梁时再送去,您看这样可行。”我的脑细胞转的还算快的。

爹也觉得这样安排最好,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

晚上睡觉时,我听见二姐小声的和娘说,给哥们做衣衫的布不见了。看来还是让曹氏给拿走了。娘说不要声张,以后再想法子。**无话。

第二天,一切就按安排好的进行着。

今天没有集市,去乡里的路上也没遇见村里的人,这样才好,不然我昨天还病的要死,今天就能出门了,任谁非把我当妖怪不可。

到了乡里,我直接找到“知味斋”的钱掌柜。

“钱伯伯,您早啊!”今天可是有求于人,一进店里,看钱掌柜的正站在柜台里算账,我连忙出声,还把这称呼都改了。总要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吧。

“哟,这不是欣儿姑娘嘛,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方子要卖给我啊!”钱掌柜的一看见是那个卖方子的小姑娘,双眼冒光,就像看见了

钱袋子上门一样,这几天靠着东坡肉,店里可是没少赚。

这眼神怎么看怎么奇怪,直让我恶寒。

“我就那么像棵摇钱树,像就像吧,谁让咱有求于人呢!”我在心里小小的叽歪了一下。

“是啊,钱伯伯,我是有了好方子,第一时间就来找您了,不过这个方子我不卖,送给您。”这个方子太简单,虽然味道不错,可我今天是有求于人,就只能用来做人情,不能收钱了。而且有了钱掌柜的在乡里时不时的帮衬一把,以后我这日子才能好过些。能有几个人相信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可以赚钱的。

“不要钱?”这生意人,天生多疑,不要钱反倒不敢应下了。

“是这样的,钱伯伯,我家要盖房子,需要找些工匠,您能帮着给介绍一下呗?”我先把目的说明,这样也可打消对方的疑虑。

“这个简单,一会儿我带你去找,可你也不能不要钱啊,当个介绍人只是举手之劳。”钱掌柜的也觉得这个忙不是啥难事。但方子的钱还是要给的,免得以后有个啥也不好说。

“钱伯伯,我叫您一声伯伯,是真心的把您当亲人的,送个方子给您,是我孝敬您的,您要是不收,我也不好再请您帮忙了。”这人情是一定要送出去的。

“你这闺女,我也喜欢的紧,行啊,我就当多个侄女。咱这就先去找人,一会儿回来,咱再说方子。”钱掌柜的是真心的喜欢这个精明的小女娃子,虽然知道这里面有着利用的关系,但也不计较了。

成了,我和大哥跟着钱掌柜的往乡东头走去,来到一个小院子前,这院子不起眼,但当进了院子,看着眼前的青砖小房,建的还真是不错,这人手艺一定不差。我很是心喜。

“老丁啊,在家吗?”钱掌柜的高声叫着。

看得出二人很是熟念。

屋门拉开,走出一位短衣打扮,面色慈祥,眼露精光的中年汉子,看样子和钱掌柜的年纪差不多。

“哟,是老钱啊,这是啥风把你吹来了,说吧,今儿个又有啥事?”二人热络的打着招呼。

“今儿个还真不是我找你,是我这侄女找你有事。”钱掌柜的将我介绍给丁师傅。

“丁师傅,您好,您叫我欣儿就成,这是我哥哥,郑和。”我先介绍哥哥,这可是男尊的朝代,就算是家里让我当家,在外人看来,还是男人才是一家之主。

看哥哥向丁师傅行了一礼,我才开口,“是我家要圈院子,盖房子,想请您给看着建建。”我大方的上前一步,将来意表明。

丁师傅还真是没想到,刚看到钱掌柜身后的男娃女娃子,也没太在意,以为是店里小伙计,这一听,才知道是生意上门了。

“成啊,即是老钱介绍的,差不了。你想建个啥样的房子啊。”听这小姑娘说话清楚明白,丁师傅也不能把她当个小孩子看,真就摆出一种谈生意的架式。

这样就好,最好把我当成大人才好,这样好办事。

我先没回答丁师傅的话,而是先请钱掌柜的回去,毕竟人家店里还有事忙,我们这一商量,还不知要到几时,等一切定下后,再去找他。

钱掌柜的也觉得好,就告辞离开了。

我和丁师傅讲了一下我要的样式,建青砖瓦房一间,这正房要三间房间,堂屋分成前后间,前间会客,后间做主间,东西各一间。院子要建成泥坯的,前院大门两侧东西各二间泥坯耳房,东间做为厨房和澡房,西间做为仓房和柴房。后院再建个鸡舍、猪圈、牲口棚、外加一间现代版的茅厕(没有冲水马桶的日子已经很难过了,文明社会下的我是真用不惯那种坑上搭块板的古代茅房),另外再挖一间地窖,地窑也要用青砖铺衬,这些都留了尺寸、样式。

“丁师傅,我家人口少,这又是春耕时期,所以没什么人帮衬,您多找些人,这工期您看能不能在清明前赶出来。还有我想包工包料,工人们去干活,吃饭能不能自己带家伙什?我们包一顿午饭。”我也将要求提了出来,丑话要讲在前吗?

丁师傅仔细的算了一下,慎重的承诺,“工期是没问题的,只要不是连着下雨,清明之前一定建好,可是这包料可不便宜啊?”丁师傅还是有疑问的,这小兄妹俩人就能做的了主吗?家里大人能同意?

看着丁师傅疑惑的眼神,想也知道,谁能想到一家之主是个小姑娘啊,反正不管你信不信,我该说的还是要说的,“丁师傅,你说吧,这要多少钱?”

丁师傅看着面前自信的小姑娘,也将信将疑的报了个价,“一共要二十五两白银。”

“还好,手里银子还够。”我还真怕他这一开口是五十两,那可就麻烦了。

“刚刚忘记说了,正屋和耳房的地上可都是要铺青砖的。您看再加多少合适?”这个可不能忘,我这个现代人可不想住全是土的屋子,怎么打扫都不干净。

“再加个五两就够了,其实只是材料费也没这么多,但因为这青砖要到镇里定,来回的运费可也不少钱的。”丁师傅也是觉得这个价怕我们这两个孩子接受不了,就多嘴解释一下。

“给您,三十两。”我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子,这是早上出门前就准备好的。按照我心里的估算,这全下来还真得这个价,所以一早就备下了。

丁师傅也没想到,我一下子能拿出全部的工钱,楞着没敢接。

大哥早在我们商量时,就听傻了,家里有多少家底,大哥心中还是有数的,这突然多出的三十两,是哪儿来的?虽然有着疑问,但当着外人的面也不好开口问。只能用眼神示意我。

“等一下再说。”我先安抚了大哥。

轻轻把钱袋子放在丁师傅手上,“您数数看,如果没问题,您今天下午随我们去认个门,请神祭祀,明天早上咱就可以开工了。您看成吗?”

丁师傅也回过神,数了下银子,满口的答应。

“丁师傅,我还想订些家具,您可有好介绍。”这师傅看起来人不错,也实在,他介绍的人也差不了。

“有啊,你等着,我和你去。”说着先进了里间后,又转了出来。

带着我们一起去找木匠。很快木匠也定下了,两个衣柜,三套书桌,四把太师椅,外加屋子要用的门窗,包工包料共计七两银子,因为不用啥好木料,只是普通的木材,所以价格也相对便宜。还包送货。

这一切都订好,我这手里只剩下不到三两银子了,还要准备些祭品、粮食、肉,再请个道士开坛,这二两多银子也就不剩了。

这钱花可真是快。

回到“知味斋”,钱掌柜的简单问了一下,知道一切已经妥当,也就放心了。

我将“香菇鸡肉粥”的做法告诉了他,就告辞离开去请道士,买祭品了。

这道士是大哥请的,因为村里有人建房子都请他,老道士看上去还有那么几分仙骨,和道士商量好,就说明天是个吉日子,我们明天要开工,多给了道士一百文钱,道士也算了一下,日子还可以,就同意了。全当是花钱免灾吧。一切办妥,带着老道士,买好了祭品,又去找了丁师傅,坐着丁师傅的骡车,一起回了家。

到家时,正好是巳时末,爹娘哥姐们也从地里回来了,请了里长、党长来开坛,祭祀上贡,弄到了午时中才算完。

因在乡里买了不少吃食,娘做了一顿好的,请他们吃了饭,几人油光满面、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这一路上大哥都憋着没说话,一看家里外人都走了,直拉着我就问银子的事。

“这个,大哥我真的不能说,你只要知道这是老神仙教的法子,正当赚来的就好。要是说了,老神仙就会收回教我的法子,到时家里就没法子赚钱了。”家人已经知道有神仙保护我,但也都知道这种事,是不能乱说与人听的,要不然,会招来杀身之祸的。全家人都很有默契的守口如瓶。

大哥知道这银子来的得当,也就不再追问了。

我也松了口气,骗人也好累的。

爹说去里长、党长那里一切顺利,因为现在是春耕,家家都忙,所以觉得我们这个法子也是为了大家考虑。刚在饭桌上时,还都应承会帮着和村民们说和的。

这事情一件件都安排好了,把剩下的一两多点的银钱给了娘,这些日子工匠们的吃食就归娘张罗。

下午爹带着娘和大哥、二哥又下地了。大姐在家准备晚饭,二姐去挖野菜,只有我空闲了下来。

拿了把小柴刀、小铲子,背上竹篓,再拿上个口袋,大山啊,我来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