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堂邑翁主.娇——回眸嫣然(3)

等大家都入座后,景帝看到阿娇,“阿娇,跟舅舅说说,堂邑有什么好玩的?”

听到这个问题,阿娇兴奋起来,目光炯炯地对景帝说:“皇帝舅舅,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阿娇真不知道大汉疆土广阔,暗藏这么多奇山异水!原来堂邑那边有一座茅山,山下有一个叫月湖的地方。那里的水静静的,就像是一面蓝色的镜子,倒影着两岸的绿树就像是给镜子镶了一圈绿边,你站在那里就能听到鸟儿在林间鸣叫,声音婉转婀娜,日夜不休,真像是仙境一般!”阿娇说着,一副神往地表情。

王皇后不禁莞尔,“难怪阿娇不舍得回来了呢!”

刘武在下首说道:“看来阿娇得母后真传,崇尚自然!”窦太后崇尚黄老之术,而道家最崇尚自然为万物之法,刘武这样说正是投其所好!他又对阿娇说:“阿娇,将来你有机会,到小舅舅的封地来赏赏淮南一带的美景,我那里可有中岳嵩山!”

景帝年少时也去过嵩山,见说,便也赞道:“人说‘华山如立,中岳如卧。’我记得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岩幛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少室山亦有三十六峰,山势陡峭峻拔,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确实应该去看看,尤其是男儿家!彻儿,将来有机会一起要去看看!跟阿娇一起去!”

刘彻正回味阿娇说得那番话,想象她在堂邑的生活,冷不防景帝提到自己,还能与阿娇一起游览嵩山,赶忙答应下来,心下更是喜不自禁!

窦太后听孙女说这两年生活得惬意,也很满意,不过她可不希望阿娇再跑了。想当年馆陶十四岁就嫁给了陈午,如今阿娇也有十三岁了,真是岁月蹉跎。

“阿娇,”她嘱咐道,“你可再不许离开阿婆那么长时间了!”

阿娇知道窦太后是真心疼自己,心中一暖,楼着窦太后亲了亲她的脸颊,“阿婆,你放心吧!阿娇也不想再离开您了。”

一句话把窦太后逗得乐呵呵的,看着气氛正佳,馆陶暗地里推了陈午一把,她之前就告诉了陈午窦太后对他颇为不满,此时正好化解去。陈午赶忙恭恭敬敬地说:“阿娇一直陪着儿臣,不能侍奉在母后身边,是儿臣的错,儿臣惶恐!”

窦太后对她这唯一的女婿一直就不待见,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出身并不显赫,又性格懦弱,但碍于馆陶和阿娇也没再说什么。此时又是刘武接过话头说:“父亲有病,女儿陪伴,那是她的孝顺!这一点阿娇真是深肖阿姐呢!”

女儿一向贴心,馆陶对窦太后一向是恭敬有加,极为孝顺,刘武提到阿娇向馆陶一般孝顺,不仅替陈午解了围,更是对阿娇的称赞,对阿娇这么上心,这让馆陶忍不住要想刘武在打什么算盘了。

刘武的话果然有用,窦太后的脸色难得对陈午祥和起来,她问道:“你身体好了吗?阿嫖说你是气血虚,这可是大毛病!”

“是,儿臣好好调理,已经好多了!”陈午答道。

“不能好一点就掉以轻心,以后也要多加保养,不要让大家替你担心。”

“是,儿臣谨记!”陈午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才起身坐下。馆陶见时隔两年,窦太后对阿娇的宠爱不减,于是凑趣说:“母后,阿娇在堂邑拜了个师傅,琴艺大有精进,不如让阿娇弹上一曲,为母后祝寿可好?”

窦太后笑咪咪地点头,她转头看着阿娇,“你最爱的那张琴带了吗?”

“带了!”馆陶给阿娇带了许多她平时用的东西,包括那张琴,就是打算让她陪窦太后住一阵子。

刘彻看阿娇婉转地起身,轻提裙裾,走下高堂,端坐在古琴前面,低眉敛首,徐徐演奏起来。在刘彻看来,她或颦或蹙、或愁或悲、或喜或笑,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勾人心神。

阿娇在堂邑日日受教,这一曲高山流水弹得不仅是熟能生巧,更是余音缭绕,绕梁三日,博得一片喝彩。只有刘彻一个音都没听进去,满心满眼都只是阿娇那美丽的娇颜,妩媚而嫣然!

【作者备注:淮南王刘武的封地淮南是今河南商丘,中岳嵩山就在河南!

西周时嵩山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