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与书
答:我的桌子乱啊,乱得好啊。♀+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你看电视里边,采访人物,只看他的
书架就能说明问题,我看电视里边的书架有两种,是读书的,他那个书架不
同,是乱的;不读书的,是摆给记者看的,那个书架很整齐。
问:整整齐齐的是给记者看的。搞不好还是秘书或佣人给整
理的。
答:我的脑子同我的爱好,都是乱的,从我书架上的那些书看不出是一
个什么专业的人,有古诗词,有书画的,有看相的,七古八杂。
问:看一个人的书架,就能了解这个人的爱好、专业、兴趣,甚
至是思想境界。
答:我的书啊,太多了。我喜欢书,没有钱都要买书。当年我有钱的
时候,订杂志订了二十七份。现在只订了一本,《中国书法》。我的书太多
了,现在是侵略了我儿子、孙子的位置,把他们都搞得没有办法,只好堆起
来了,拿箱子装着。我卧室的书橱,装现在要用的书,我枕头边,床上,桌
子上,放的是正看的书。过去大量的书都已经放在儿子、孙子那儿了。也是
当废纸处理掉了,卖了一些。因为我没有地方放书了。现在大部分书,基本
上都打包装箱放到一边去了。装箱的那些是我舍不得丢的,……我要找东西
难找。
问:您过去买的书、读的书主要都是哪些方面的?
答:我喜欢写字的书、篆刻的书、图画的书,对这些书是爱得很。我没
有钱的时候,想买一本书,跟我爱人商量了又商量后来还是买了。大概
是三块钱吧,叫《世界人体美术全集》,是美国出版的。好贵啊,三块钱够
用一个月了!
问:够一个月的生
活,就相当于现在至少
一千块钱左右。
答:不止。如今一千块
吃不了一个月了。那时候
三块钱是很多钱,能买很
多东西。
书是在大理喜洲买的,
抗日战争胜利了,华中大学
的教授们要搬到汉口去,有
一个教授是教生物的,他
的太太是德国人,是学艺术
的,回去行李太重了,她要
卖了她的那些东西,我就跟
她买了。
问:抗战胜利以后,
很多教授学者离开前把书
在云南就处理掉了。
答:当然最爱的书他还
不是完全处理掉。他们俩都
是很有学问的,在国内国外
都是教授,也有钱。我是跟爱人商量了又商量才去买的她要管家里的吃
的。当时那是一大笔钱。画册是彩色印刷,很好的。我来昆明就放在大理那
个家,是岳父的房子。我岳父家是工商业资本家兼地主,土改的时候我的东
西都被抄家抄走了,只留下一个图章,是一个小女圭女圭在地上捡起来的,除了
这个,别的都没有了,好好丑丑都没有了。
治家有方
问:您光给家里的子女、孙子辈刻的印就有一大批,是不是每一
个孩子都有了?
儿子:连亲戚都有。重孙小五月的都有了。
问:您作为大家长,对每一个孩子都照顾到了。我发现您很多书
法作品也是经常一下写几份,几个孩子一个人留一份,大家长最不好
把握好“不患寡、患不均”的原则,您做到了公平,基本上,您四个
孩子,作品四等分。
答:我还是想过了的。原先我就写给儿子,后来写到孙子,有八个孙子
孙女,接着就有八个对象,这便十六个了,基本上只到他们这一辈,下面的
就顾不过来了。
书法心得
问:对书法艺术研究这么多年,您的
心得是什么?什么叫好字,怎么写好?
答: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难的。我有一个
时候糊涂了,不晓得我走的路对不对。他们写
现代书法,所谓的现代书法就是日本人搞出来
的。我就想,他们在写现代书法,我老是写古
字,有没有出路啊。我有一个老朋友,他的女
儿是专门学美学的,住在我对面,回国以后教
美学、美术史,我就问她,我这么写下去,有
没有出路?她就说,袁伯伯,你不用管他们,
你自己写你的就得了。我那个孙女也在香港大
学学艺术的,我问她我写的字有没有出路,她
说,以前人家不认识中国,以后人家就认识中
国了,她说可以写。我也知道这是鼓励我的,
后来我想通了,写字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
路,互不干扰,我就过来了。♀
我晓得要走自己的路才好,我再接着努力,我欢喜写的字,就是好的
字,我写好了,跟别人不用比,写字就像文章一样,不一定要比,各玩各的
体,各爱各的字。
问:但是前提是必须把传统继承好。
先接受传统再创作
答:写中国的毛笔字是应该先接受传统,再创
作,不要一来就创作,字都不认识胡写,像是抄近
路,其实是走弯路了。
问:中国传统基本上是以楷书入门,就是欧
颜柳赵。
答:这条路是古人总结来的,那时候读书写字
要写到十二三岁才写小楷,才写自己的字,之前都是
临大楷。解放后有人问郭老写字应该怎么写,郭沫若
说,“先要写对,不要缺胳膊少腿,第二要好认,第
三还要美观。”他没有提任何别的。现在要说写字怎
么写法,我还是主张不用学别的国家的,因为毛笔字
是中国的,这里玩了几千年了,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
了,都学不完。
临字不要那么多,只要喜欢什么,选一个范本认
真写。技术关解决了,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晓得字什么叫好,认得这个了,提高了思想过后,再来精益求精,追求自己
的个性风格,形成自己的面目。千万不要学习借鉴古人作品的功夫不到家,
写不像王羲之,却说这就是我自己的面目,那是骗人的话。
书法字体流变
问:您从甲骨文开始,临摹篆隶行草楷各种字体,都下了很大的
功夫。您对汉字字体演变是怎么个看法?
答:我看还是跟社会发展联系的,甲骨文分几个阶段,最初、第二阶段
和第三阶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甲骨文就是线,我们研究甲骨文,有稿子
没有刻的,写了过后才刻的,它是积点
成线。科学地说,线是什么呢?线实际
上就是长的点,甲骨文除了两个直线以
外就是曲线,没有别的。
后来,觉得不够表达了,到了篆
字必须要改变,公文来往太多,照着李
斯的办法写不了了,简单一些就有章草
出现,是为了简便、适用办公,就有了
这些撇捺了,写着写着,新的字体又出
来了,就是草隶,那个字本身又跟美学
结合起来,又改变,后边的改变,都是
这么来的,到了唐朝楷书重法,宋朝写
字重意,随着社会的改变,一下追求一
样,成熟后固定下来,又追求别的方
面,出现不同的别样字体风格。
问:您基本上都系统地临摹过,
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章
草、隶书、草书、楷书。
答:章草写过一下子,但是不喜欢
那个字,现在也还夹着一两笔。
问:历史上好像也很少有写章草写得好的,有时候一两百年出一
个写得好的。
答:写的还是有一些,有专门写汉简的。
问:您不喜欢章草,是不是有点作怪的感觉。
答:它好像是一个漆刷子。要把那个怪样子写出来,一两个还好看,但
是多了不好看。
问:有人把章草的东西结合起来了,比如郑板桥,他的隶书有章
草味道。
答:他写得很好的。
问:对,他有自己的风格。从您的写字经历来说,肯定也是从楷
书起步。
答:楷书写得多。我说过,小的时候写《蚕神碑》。
问:那个碑我查了一下是民国时才立的碑。地方上把写得比较
好的碑,直接拓下来就当书法教材了,就不用买颜真卿、柳公权的
字帖了。
《兰亭序》是后世书法的根
问:《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您觉得它好在什么地方?
答:写《兰亭序》的时候,王羲之他积累了祖辈的字体的长处,他的
老师叫卫夫人,学卫夫人就等于学她爹蔡邕的了,他的字不是他一个人的字
体,他吸收了那些人的字就成了他的字,所以他那个字是历史必然要发生
的,是一大变化,成为后来走向唐代楷书的转折,所以他的字是后人不能离
开的。《兰亭序》是后代中国书法的根。
问:《兰亭序》是根。
苏轼笔法丰富
答:对,后来的书法家都受他影响。到了宋代,苏轼这个人了不起,
文章妙天下,他嫌以前那个呆,又要走新
路,怀素写字用中锋,写得好看,他写了
一辈子的字就是一根线条在那里走,苏轼
说那个叫美吗?那个叫简单。♀他用卧笔侧
锋就出来了,这个出来的线条,千奇百
怪。
问:对,丰富了。
答:他写法变化无穷,所以苏轼的
字,后来很为读书人所喜欢。当然也有写
字的人不喜欢他那个风格。写字的人喜欢
学米芾,读书的人喜欢学苏轼。
问:苏轼的字也有人批评,叫墨猪。
答:看他写的什么字,可能是哪个地
方写胖了一点,他写的字留下来的多了,有
的时候,细到一根线,胖也不到墨猪那个地
步,他就不主张写一样线条。
问:对,一样线条显得单薄、单一。
总的来说,苏轼还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大文
化人,多才多艺,诗、词、文章,还有书
法,据说还有画,都是一代高手,但是现
在好像一张画也没有传下来。
答:他仕途是比较坎坷的。后来到了
湖北黄冈,没有吃的了,去找老朋友,当地
的官划了一片地给他,就是以前驻军的地方
有一个空地,他就自己盖房子种地才有吃
的,他那时候写的字,已经是很好的了。
问:对,他在世的时候,别人对他
的诗、文、词、书法都是已经早就认可
了,名气很大。他的罪名其实是可以致死的。
答:有政敌攻击他,说他写诗伤到皇帝了,把他流放了。
问:皇帝最后还是认为人才难得,所以把他放出去,没有治他死
罪。他先被发配到广东去,他有名的两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
常做岭南人”。发配到广东,那离死就是一步。韩昌黎也是发配到广
东潮州,他写文章给皇帝,说知道自己错了,后来才被调回去。有人
说韩昌黎没有骨气,实际上是唐宋时广东那边生活太差了,气候、民
风也不好,所以像海南、广东过去都是发配的地方,云南也是发配的
地方,到了明代还是,杨升庵不就是发配过来的嘛。
学好一样再学别的
问:学书法,有人强调专一学一家,有人强调博采众长。
答:笔法不一样,肥
瘦不一样,笔走的路大处一
样,小处不一样,这些东西
看着是各不一样。实际上,
对于学书的人还是学到了一
样学好了,再来学别的,比
如说学《兰亭序》学好了,
又学王羲之的十七帖,学别
个的也好,或者写颜字,写
隶书。书法都是在用一个毛
刷刷,用墨在纸上面写字,
有好些东西是相通的,学会
了这一体,再学别的体,事
半功倍,那个功夫没有白
费。我写过康有为,我也读
过他的《广艺舟双楫》,他
那时候当着皇帝的秘书。
问:他是高参了。
答:已经直接跟皇帝
接头了。他忙那个都忙不过
来,哪里有时间写字,写文
章都忙不过来了,甚至于梁
启超那么厉害,写文章、读
书那么了不起,见了康有为
就跟着康有为干起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康有为不是哪一样长,
他是样样都长,所以他有很多写字的理论。
问:重点的说起来,像王羲之、康有为这样,您特别下过功夫
的,还有哪些名家名作呢?
答:毛公鼎我就没有断过写,经常在手边。黄山谷、米字也下过功夫。
祝枝山行草书,我写得多,《洛神赋》我写得很多,后来我又写《梨谷记》
写了很多,可以乱真了,搞了很长时间。
问:苏州博物馆新馆有吴门四家展,我去年参观时发现写得最好
的还是祝枝山,才气横溢,当然文征明、唐伯虎也写得好,还有一个
画画的仇英不大写字,吴门四家,三个写的是好的。
答:仇英主要是画。
不学不行
问:总之,真正好的书法家功夫都是很全面的,大的书法的基
础、修养是很全面的。
答:到后边来也还是要学,不学不行。我也临赵子昂的字。
问:您写了很多种风格面貌,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清代的书法
家,您喜欢的是哪家?
答:清代的我写李瑞清,讲起来有一些关系错综复杂,他教的学生,中
间有邓子琴,我又是邓子琴的好朋友,虽然是朋友,我自己思想上始终把
他放在老大哥、老师的位置上,从他那里受益学知识,他就是学魏碑,写
李瑞清。我临李瑞清,李瑞清主要还是写郑文公碑,……李瑞清是写得很
好的。
问:曾熙也是一个写碑的,他们当时在上海卖字。
答:我写李瑞清的字写了好久。清末民初
习书风气主要是学碑。最近我还临王羲之,前
一阵又写了一百遍《丧乱帖》,因为它还是在
帮着我往上走。
问:您实际上现在达到这个境界了,
就是您那方印的那三个字:“游于艺”,
**是游于艺、宋徽宗是游于艺、董其
昌也是游于艺。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论语》里的话,我老是说。
爨字之谜
问:康有为推崇的是爨宝子。但是很奇怪的是,再也没有和爨体
相似的字体,这个事情好怪。会不会是只有在云南只有那么一个师
父,爨宝子的书法家带了一个徒弟传了若干年又写了爨龙颜……郭沫
若发起兰亭论辩,说南京出土了王羲之时代的墓,里边出土的文物,
字体与兰亭不一样,诸有此类的,他就认定《兰亭序》是伪造的,郭
沫若推断说王羲之写字应该是写得像爨龙颜那样的。
答:说楷字应该是那样。
问:但是同时期的在任何地方,中原、北方没有爨体的碑帖。
答:有人考证过,爨碑跟大理草帽街那个德化碑的关系。
儿子:南诏碑。
答:两个名字,就是一块碑了,德化碑是
南诏宰相郑回所撰,杜光庭书写的,有人说,
有一些字,有爨龙颜的笔法,我就想,錾字的
刀那么一下去,就出那种效果。爨龙颜两头都
是齐的,写别的也是这样子,是拿刀子刻的,
笔是方的。
问:字的结构和别的不一样,章法也
不一样,有的这么大,有的这么小,在一
块碑里边,这种结构布局很不同寻常。只
在云南出了这么两块碑,这个很蹊跷,非
常不可思议。
儿子:当时很多同时的墓碑上都没有这
种字。
问:就是很怪,比它更早的汉碑,要么是隶书,要么是篆字,现
在很多,河南、陕西、山东出土,爨碑却只在云南出了两块。
答:……方笔也有。龙门石刻。
问:但是风格就不同了。二爨您肯定也写过。
答:写得太费力气,写不快,抗战胜利之后叫我去写那块碑,是宋希濂
告诉他的部下王凌云找我写,我就用爨字写,那个刻字的没有读过什么书,
他跟我刻,又赶着任务,当然我写我的,笔划经他一刻就完全走了样,不好
看,残碑还在那里,是一个宝贝了,他们去到那里找到残碑,又拓了。
问:从隶书开始,后来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字体,基本上的笔划
都具备了。篆字其实不一样的,篆字是一根绳,基本上是等线的,笔笔
中峰,到了隶书有了侧峰这些变化。学这几种字体可能窍门也不一样。
笔法快与慢
问:楷书和行书、草书的笔法就不一样了。
答:行书是慢的地方慢,快的地方快一下子,快慢相间,停顿相间,
行书多样。草书要写
得快。
问:但是古人讲,
写草书最花时间。
答:最花时间
还是组织字的时候,
写还是不很慢,我看
林散之写字,他写得
很慢,那个人写的草
字,我看着下笔的。
林散之死了,他写字
的样子我看到了。
问:齐白石写字
好像就很慢。
答:齐白石的功
夫太深了,笔拿过去
就画,我过去看他的
画完全是中锋用笔,他晚年拍电视,留着给后人借鉴的,他就是很慢的,写
得很慢,我们写总要有一个速度才行,他那个线条还是很好看的,就是写得
慢。还有一个女的写的也好。
问:南京过去有位女书法家萧娴,也是康有为的弟子。
答:……也是写得好的,我是望尘莫及了。
“同志”被搞臭了
答:想起来一个事情问问你,儿子告诉我,千万不要再称人同志。
问:这是港台说法,现在内地也都流行了,同志指的是同性恋,
您是老先生没有关系的。
答:这不把同志两个字搞臭了?他们诚心搞的。
刻铜的技法
问:您刻铜也是先打墨稿。
答:用记号笔涂黑了,还是要写稿,拿红的写,写了不合适又再写,写
到满意了,就照着刻了。吴昌硕到死了还要写印稿的。有一些地方,我下笔
慢一点,有一些地方,快一点,快慢相间就有一个接头的关系,这个接头的
关系,如果是圆了就是笔墨的宣纸味。
刻铜要一次到位,刀子离开了,二回去打就不方便了,力量、硬度都不
一样,打出来里边还是一个癞窝窝。最好刻的是铸铜。
完工后要把刻的字迹用颜色填上,你不填它反光不好看,也不卫生,你
刻好了,再用虫胶漆。毛刺,用很细的砂纸比如1200、1500的,做假牙的砂
纸,用平板包顺着把刺刮了,再用硬刷刷,然后再填颜色。
问:中国的青铜时代,是钟鼎文篆字的黄金时代。在会泽那边出
的一种叫斑铜。
儿子:制造方法至今都是保密的,到什么时候扔点锌进去就出来了,
放多少,什么时候放,是
很难掌握的。
答:古代的钟鼎文在青
铜器上不一定是铸上去的,
有的是刻上去的。毛公鼎就
是这样,打的点都还在。过
去我以为是铸上去的,可是
这么小的字都铸在上边,我
觉得很怪,我去广西住的时
候有一个公园,那里就挂着
那么大一口钟,我仔细看,
钟上的字是刻的,不是铸
的,就给我很大的启发。
问:能看出刀法。
答:不止是刀法,它
的长处、短处都在,我一看就懂了,才知道古人的钟鼎铭文,不一定都是铸
的,很多是刻的,这对我启发就大了,刻字水平提高了。邢孝移他们看到我
刻的这个很怪,问你怎么会刻得动,我说我不是刻,我是拿錾子打,我老岳
父教过我一些。
说文部首与《印典》
答:刻篆字,写说文部首是基础,不写那
个,哪一笔是从哪里过去的,都不知道,怎么
刻得出那个味道来,比如快乐的乐字,是这里
刻到这里,这里刻到这里,底下到别处,这个
笔划都不知道怎么来的就刻不好。
问:大康出过一本说文部首。
答:我照着他那个学过,他写的说文部首
是篆刻用的字,他写也写得好,刻也刻得好,
他爱人也帮助他,他的儿子、侄儿子都帮他。
儿子:他的《印典》,我们买了三本,始
终配不齐。
问:回头我去帮着找找。
答:第二本没有。
问:我能找到。
答:问问买一本他卖不卖。
问:没有问题,差一本把它补齐,这
点事情我能办好。
答:那书印得好,他下了大功夫了。
人长寿
问:搞书画、篆刻的极少有谁能活到一百岁,现在在世的没有,
有也没您健康,您一百岁了还能正常创作。
答:我自己**十了,刻了方“人长寿”,还要
想寿比南山。现在我不怕了,我一百零一岁了。我什么
词都入印,刻过一方“高考必中”。还有一位朋友的孙
子,姓“完”,他给取了一个名字叫“完壁”。
问:那最好和姓赵的结婚了。
答:我还刻过“恶人天收”。
问:这是骂人的。
答:我还刻过“其言也善”人之将死其言也
善嘛。
问:这是刻给谁的?
答:刻给我自己的,我自己要走了。
问:您且走不了的。(众笑)
报纸上说,现在科技医疗已经能使很多人活
到一百二十五岁,这还是平均数,您肯定会比平
均数高吧。
答:那是我的梦想了。我这个冬天过去了,
明年就又有一年了,老牛老马难过冬,过了冬就有
一年的希望。我外婆是一百零三岁,我希望活到
一百零五岁。还有一个梦想,听说现在活得最长的
是一百一十七岁,我要是不遇到意外,争取活到
一百一十八。
问:太好了。
答:自己说了开心。
问:您视力现在怎么样,看得见表上的时间吗?
答:(看腕上电子表)2009年10月21日9点26分
27秒。
从现在的身体情况看,我对自己预测,不好的
话这个冬天过不去,好的话,再活三年都有希望,我
的眼睛也有希望再用三年不出问题,我还可以留些东
西,写点东西,我自己是这样鼓励自己的。我想明年
在昆明收三四个徒弟。
问:那我先报一个名不知道我够不够水平。
答:你我一定能教得会。三个月毕业,上课三回,头回教一点点常识,
第二回教练习,第三回毕业作品。收徒弟,已经有人开腔了,一个是希望我
教教,一个是希望我多刻一点留给后人。
问:对,希望就是力量。
【下篇】
说袁思齐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