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他在和于涛花天酒地时,告诫于涛,一定要把矿管委会搞好,还要搞好下面的五道岭煤矿,惟有这样才能保住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可是,最终,于涛还是搞垮了五道岭煤矿。五道岭煤矿倒了,银岭矿管会的元气也就大伤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告于涛贪赃枉法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到了省城有关部门。

柯一平柯英明慌了,说实话,他比于涛还慌。他知道只要整出于涛的问题来,他这个省经贸委的副主任也就当到头了。所以,他才四处为于涛救火,在逢凶化吉时,他审时度势,及时地利用省纪委常务副书记于波的影响,挽回了形势。于涛不但逃月兑了法律的制裁,而且还摇身一变,由矿管会主任调任了银岭矿务局局长。本来要追究于涛的渎职、贪污、行贿等责任的,在柯一平、穆五元等人的精心操作下,于涛非但没有受到一丁点儿的处分,而且还官升一级,由副地级银岭矿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升任为正地级的矿务局局长。♀

这一切,给举报于涛的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们以当头一击:于涛是省里力保的人物,人家的问题上面是不会查的。所以,举报于涛的信件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一次,如果把整个银岭矿区包括矿务局、矿管会,还有利税大户八道岭煤矿等几十家煤矿、企业联合起来,组建成大型集团公司,再打着未来省委书记于波的旗号把于涛推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位子上,岂不是我柯一平为于家人立的奇功一件?

到那个时候,别说于涛了,就连新上任的省委书记于波也会对我刮目相看的。你想想,他不重用我这个有功之臣,还会重用谁呢?

柯一平悠闲地用洒壶给窗台上的一片豆苗洒着水,那一根根白白的戴着绿帽的小豆芽正兴高采烈地跳着舞,争先恐后地往高里窜着。♀

柯一平柯英明看似悠哉游哉,内心实则是十二万分的不平静。也真奇怪,只要他面对这一片绿色,他的思绪就会像这豆苗一样疯狂地长着。每当他做事情毫不顺利时,每当他烦恼时,每当他心情不好时,他总会或站或蹲在一片绿色面前,这时候,他的心境就会意外地好起来。甚至,眼前的绿色会为他指点迷津,他会为之或信心倍增,或一下子就拿定了主意。

今天的柯一平柯英明也是这样。柯英明能不能干出一件在龙江省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来,他心里的确没有把握。面对这一片绿色,他已经胸有成竹了。要想干成这件大事,那就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上下功夫。他瞅准了作为全省利税大户的银岭市八道岭煤矿。

八道岭煤矿这几年在全国劳模、矿长梁庭贤的手里是越干越红火。2001年,这个只有1800名职工的市办煤矿创产值4亿元、利税近亿元。他说啥也不明白,这同样的煤矿同样的人,为什么梁庭贤就能把煤矿办好,而且越办越红火,而于涛就越办越糟呢?于涛进银岭矿务局时,银岭局下属的8个国有煤矿中有5个盈利,虽然盈利不多,但也能维持全局十万多人的吃饭穿衣问题。

可于涛任局长才3年多,下属的煤矿十之**都发不全工资了,有3个矿甚至都停工停产了。

怎么样才能把这个蛋糕做大呢?柯英明打算把市办矿八道岭煤矿等几十家矿和银岭矿务局所属八个矿、银岭市矿管会下属六矿合三为一,成立一个大型煤业集团公司。

可是,这样做显而易见的麻烦也不少。两家地级企业银岭矿务局和银岭矿管会人数最多,有近20万职工,可企业几乎都是亏损。而八道岭煤矿职工人数最少,且级别也最低,仅是个县级级别,可他们效益却最好,年产值达4个亿,利税突破了亿元大关。改革没有错,在wto面前,更要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大型煤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这也没有错。而且这些工作还是他柯英明的主要工作。

令柯英明最头疼的就是人事安排问题。按理讲,这个集团要以八道岭煤矿为主来组建,而梁庭贤肯定是当仁不让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

可是这个梁庭贤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是个不好管的角色。想来想去,他就想到了于涛。于涛是他柯英明这个难得机会的筹码,而于涛的堂哥于波则是他达到爬上经贸委一把手、副省长、甚至省长目的的一座稳妥的靠山。虽然于波两袖清风,可于涛的妈就是于波的婶娘。婶娘对于波可是有养育之恩的。不管咋说,拉住了于涛就是拉住了于波。

这样做最关键之处还在于扛上于波这面大旗。你省长能不看省委书记的面子?你主管企业口的副省长王一凡还不给我柯英明这个面子?你王一凡之所以能当上副省长,也有我柯英明的一份功劳呢。话又说回来了,你王一凡还能不给于波的弟弟于涛一个天大的面子?

面子真是个好东西,柯英明靠面子当上了省经贸委的副主任。可那些面子,说啥也没有省委书记的面子大呀!省委书记一旦认准了你,你就可能是省长、省委副书记。你也有可能有朝一日坐上省委书记的位子。就像陈刚书记,他离任时肯定要推荐于波当省委书记。于波和陈刚是啥关系?于波能当上副省级,这难道不是陈刚的功劳?

`11`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