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有一位妈妈在儿子的床侧挂了一面镜子,小家伙睡觉醒来总会先抬头“照照”镜子,有时候睡醒后还需要翻身才能看到镜子。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后来这位妈妈发现,儿子的翻身、抬头能力明显比同龄的小朋友要强。当然,孩子的视觉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可见,要想培养培养孩子的视力,发展孩子的视觉认知能力的话,镜子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5.让孩子去触模各种形状的东西

在家里,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去接触各种形状的东西,比如,瓶瓶罐罐、餐盘、汤碗、杯子、小勺等,虽然他不会用,也可能拿不住,但让他去触模这些东西,就能集中他的视觉注意力。如果这时,父母再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时,对孩子的视觉认知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如圆形的球、方形的板等等,也是孩子很好的视觉道具。♀

3.色彩:对色彩开始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尝试寻找不同的颜色(3—4岁)

——在生活中给孩子更多的色彩认知机会,诱导孩子多使用颜色绘图

三四岁的孩子开始对色彩产生认知和感觉,他们会被五颜六色的光、各种色彩鲜明的事物强烈地吸引,并感到非常愉悦,而且他们会尝试去寻找不同的颜色,也会把同一种颜色的物品归到一类,还会使用彩色的笔去涂画,等等。这都说明,孩子对色彩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认识色彩的机会,诱导孩子去使用各种颜色去绘图。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把3个孩子都送进了国内著名的艺术院校。她培养孩子有什么秘诀吗?当记者采访这位母亲时,她也说不出来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最后,记者通过询问各种问题才发现,原来孩子们小的时候,父母都忙着干活,只能把孩子都锁在家里玩。3个孩子能玩什么呢?气球!彩色气球!这位母亲在家里放了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气球。于是,这3个孩子在三四岁的年龄里都与这些彩色气球为伴。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就在这些彩色气球的世界里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来了。这就为孩子们长大以后的艺术敏感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孩子对色彩是非常敏感的。

故事2:

4岁的美美开始对色彩感兴趣了。每当她入幼儿园的教室,就会先拿起一块带图形的纸板,把图形画下来后,就非常专心地涂色。从开始剪纸一直到涂色完成作品,全部的过程都是她一个人在做,而且她对色彩的搭配也越来越协调,色彩感知能力明显增强。

星期六,美美没有去幼儿园,而是在家练习涂色。这一次,她的做法跟以前不一样了,她先把色彩板的形状印在纸上,然后就在纸上一点一点地涂抹起来,不知不觉地涂了好几个小时呢!

中午,妈妈喊美美吃饭,美美也不着急,她对妈妈说:“我涂完再吃!”妈妈知道,这是女儿在享受色彩敏感期,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不一会儿,她涂完了,才高高兴兴地去洗手吃饭。

吃完午饭,美美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午睡,而是又跑回涂色的地方开始了新的涂色工作……

敏感期分析

一般来说,孩子在3—4岁时,就进入了色彩敏感期。开始,他先是非常喜欢认识各种色彩,一段时间过后,他就开始进入触模、感知色彩的敏感期,就会涂色。教育专家指出,孩子涂色的过程也是在为以后的书写做准备,通过最开始的乱涂,他以后的书写才会渐渐地趋于规律。

当然,如果父母或老师不去诱导孩子使用色彩的话,孩子基本上不怎么使用色彩。有时候,孩子画一张画甚至只用一种颜色。不过,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对色彩的认识更多地会体现在生活中,比如,他会选择色彩艳丽的玩具,会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等等。

引导小妙招

1.与孩子玩一玩色彩游戏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玩关于色彩的游戏,从而加强孩子对色彩的印象与认知,让孩子顺利地度过对色彩的敏感期。

第一,棱镜七色光游戏。准备一个分光棱镜,放在有阳光照射进来的阳台或窗台上,让七色光都反射在地板上,从而让孩子观察这些丰富的光。父母会发现孩子会被这些美丽的光线吸引。注意,游戏不要玩太长时间,否则孩子也会失去兴趣。

第二,光盘七色光游戏。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说过,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会对光盘很感兴趣。其实在孩子三四岁进入色彩敏感期时,父母还也可以利用光盘与孩子玩七色光的游戏。比如,父母把光盘的背面拿给孩子,变换角度,引导孩子观察,告诉孩子上面有很多颜色,七种呢!当然,父母也可以把光盘将太阳光反射到没有阳光的墙面上,让孩子去抓。注意,在玩这个游戏时,不要把光反射到孩子的眼睛里;也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把光反射到别人的眼睛里。

`11`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