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4.《赋给孩子勇敢和坚强,不让孩子做胆小鬼》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

——德国人,世界知名作曲家兼演奏家,人称“乐圣”,贝多芬

据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研究,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因此,孩子胆小的问题与妈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因为妈妈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急躁,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我不止一次地听见妈妈说孩子胆小的问题,有人说孩子怕人,有人说孩子怕生、怕黑等等。我印象中也有好多胆小的孩子。

贝贝是男孩,已经四岁了,胆子特别小。

出去走亲戚,从不叫人,也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直跟在他妈妈的后面;电视里放的动物世界如果有血腥场面,他马上会说“我不要看这个”;到了动物园,他好像都不感兴趣;看到高大的骆驼他都不敢走过去,嚷着要回家。看到长颈鹿吃树上的树叶,他也害怕。

丁当上小学一年级了。

“你是小学生了,应该自己睡。”开学第一天,丁当的妈妈贾女士就这么跟丁当说。为了让儿子自己睡觉,贾女士还和儿子做“斗争”——不仅给儿子买了他喜欢的带滑梯的儿童床,还按他的要求重新布置了整个房间。

即使如此,“我怕黑!”只要妈妈一说让他独自睡这件事儿,丁当就会硬硬地顶回去。尤其让贾女士苦恼的,是问丁当为什么怕黑,他说黑夜里有许多怪物,会把他捉走。♀而且,告诉丁当“怪物”并不存在,他还不相信。

源源今年7岁,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

但是他特别胆小,家里只要来了客人,无论认识与否,便会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在外边,走路喜欢溜边儿,尤其是靠着墙角走他才会感到安全。有一次,爸爸带他出去散步,正好遇到熟人停下来说话,熟人刚问了一句:“源源学习好不好?”他立刻躲在爸爸的背后,并拖着衣角要求赶快离开。在学校里,源源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和老师交流,而且和老师一说话就脸红。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胆小的例子还有好多,我认为这些胆小的孩子之所以胆小和妈妈对待他们的方式有关。有的妈妈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事事都是妈妈包办代替,这样就让孩子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妈妈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妈妈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妈妈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妈妈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妈妈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妈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但现实中不少妈妈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妈妈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给妈妈的小建议】

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开朗,特别是男孩,如果能像个小男子汉就更好了。要想让孩子像你期望的那样,你就得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负面批评孩子,多引导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还要经常陪伴孩子玩耍,不是做妈妈,而是做孩子的玩伴,平等地对待孩子,做他的朋友。

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带孩子和他熟悉的小伙伴玩耍,孩子在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会感觉放松,给孩子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在和妈妈、熟悉的小伙伴的交往中学会慢慢建立自信。

5.《挫折教育,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孩子早晚都要自己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而许多妈妈却不敢把孩子放出去,怕他们经验不足,怕他们上当受骗,什么都不敢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妈妈们就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不肯让孩子吃一点苦。他们千方百计为孩子打点一切,使孩子生长在非常安逸的环境下,孩子在成长中很少或根本就没遇到过挫折,表面上一帆风顺,其实非常危险。孩子没有机会经历挫折,严重缺乏抗挫的能力和经验,一旦遭遇困境就会引发种种问题……

豆豆是我的远房亲戚家的孩子,7岁的她活泼可爱,由于她的妈妈是她所在幼儿园的教师,所以她在上幼儿园期间一直被老师“特殊照顾”,没有经历一点点挫折。可是当她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小学以后,因为没有了以往的“特殊照顾”,她便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这天,因为她在课堂上和别人说话,老师就批评了她几句,谁知她竟当场大哭了起来,竟闹着不再上学了……

孩子心理分析:

生活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妈妈们便不会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妈妈们就不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系鞋带,学不会洗碗。他们长大后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绕开,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

其实,孩子这种脆弱的心理,与妈妈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养成了胆小和懦弱的个性。

同时,妈妈的纵容娇惯磨灭了孩子的坚强意志。比如孩子摔倒了,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一味地怨天怨地;孩子在学校摔破了皮,有的妈妈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讨个说法”……妈妈的娇惯使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累,什么是挫折,斗志在慢慢消磨,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意志消沉。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作为妈妈,不应该只是竭力帮孩子逃避困难和挫折,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挫折。帮助孩子战胜脆弱,培养坚韧的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是当今家庭教育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所以,妈妈要认识到,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开手脚,留给孩子一个生活自理的空间,让他在摔倒中逐渐增强抗挫的能力;使孩子能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形成执著的品性。经过在逆境中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竞争力,这也是妈妈应为孩子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名人示范榜样】

李嘉诚是香港巨富,他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学习今后立足于社会的本领,而不能依靠妈妈来生活。

李嘉诚在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只有八、九岁时,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一方面让孩子们列席旁听,另一方面让他们就某些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参加董事会,两个孩子不但学会了父亲以诚信取胜的生意经,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段生活为他们今后在事业上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两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对兄弟俩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于是,这两个孩子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他们凭着从小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给妈妈的小建议】

妈妈要让孩子体会到挫折,可以有意设置障碍,培养抗挫折能力,妈妈在平时应有意识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为孩子打下勇于面对困难的预防针,让他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比如妈妈可以让孩子负责去做某件事情等,但要注意,障碍设置难度要适中,否则屡次失败,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但是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妈妈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态度或者指责、谩骂孩子,而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挫折。

因此,妈妈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适时地扶他一把,给予鼓励,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忍受暂时的焦虑与不安,加强对困境和压力的容忍力,并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难。

`11`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