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桃花灿烂。
在这样一个好时节,宁国公程岩却是满心的哀伤。因为他的得力大臣古丞相在这个时节驾鹤西去。程岩七岁丧父,小小年纪就成了一国的国君。程岩的父王在临终前,将自己的遗孤程岩托付给了古丞相。古丞相不辱使命,夙夜在公,为宁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程岩和古丞相虽然是君臣,但是在私底下,古丞相就像是程岩的夫子,亦或者可以称作父亲。
古丞相一生崎岖坎坷,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才娶妻生子。谁想古丞相的妻子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夜撒手人寰,只留下古丞相和刚出生的女儿古淑仪相依为命。古淑仪倒是乖巧可人,坊间都说她富有才情,是才女转世。
古丞相对自己的这个女儿也十分宠爱,从小那是捧在手心里的明珠,呵护备至。古丞相本想看着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只可惜他的身体却不争气,没有等到那一天。
临终前,古丞相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了程岩,他说:“主公,老臣要去了。只是膝下还有一女,无人照顾。老臣从来没什么事求过主公,只是这一回,老臣希望主公能帮老臣照顾小女,老臣也就死而无憾了。”
程岩握着古丞相的手,说道:“古丞相放心,寡人一定会对淑仪好。”
古丞相听到程岩这么说,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无憾地看了这世间最后一眼,然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古淑仪为古丞相守孝一年。一年后,在一个桃花盛放的时节,她嫁给了宁国公程岩,成了宁国的君夫人。
那一年,程岩十六岁,古淑仪十四岁。
一位是血气方刚的一国之君,翩翩君子,胸怀天下;一位是明媚动人的名门之后,花季少女,温婉贤良。这样的两个人在掀开红盖头眼光交汇的那一刹那,注定上演一出撼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那夜,月色正好,桃花正香,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古淑仪没有迟疑地将自己交给了程岩,她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在君王的怀中热烈地盛放。
她是不幸的,从小没有母亲,结果还没嫁人,又失去了父亲。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已经找到了可以让她托付终生的人。那就是程岩,她的夫君。她看着沉睡的程岩,她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将是开启她全新生命旅程的男人。她在跳动的烛火中,憧憬着未来所有的美好。
没有父母的程岩和没有父母的古淑仪,像是世间游荡的孤魂,无意间碰到了一起,然后就拼命地抱住对方,像是找到了这孤寂人间的某种倚靠。婚后的日子,是程岩和古淑仪爱情的见证。
程岩对古淑仪那是极尽了宠爱。他们经常在桃树下赏花品酒,吟诗作对,畅谈人生。古淑仪的才情更是让程岩对她倾心不已。
程岩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国家在手、美人在侧,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惬意的事。
有一次,程岩问古淑仪:“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程度?”
古淑仪没有犹豫,几乎是月兑口而出,“可以为那个人付出一切。”她说完看着程岩,问道:“君上,您说呢?”
程岩喝了一口茶,许久才说道:“寡人不知。”
他们婚后一年,古淑仪始终没有怀上孩子。程岩请了许多药师来给古淑仪瞧。那些日子,古淑仪喝了许多汤药,吃了许多补品,但肚子始终没有一点动静。古淑仪对此十分苦恼,她日日祈祷着上天能给她一个孩子,甚至连续吃了一年的素食以表示自己的虔诚。
但是,天终究是没有遂了她的心愿。两年后,她放弃了。
古淑仪相信自己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了。但她的夫君是程岩,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岂能无后?她开始劝程岩纳妾,时不时地选上几幅美人图送去给程岩。然而,每每这时,程岩总是摇摇头,握着古淑仪的手,“此生有你,就已足够。”
“但是君上怎能无后?”古淑仪问道。
程岩笑着反问道:“无后又怎样?”
是啊,无后又怎样。在程岩心里,弱水三千,也比不上属于她的那一滴水;佳丽三千,也比不上她的一颦一笑。
但程岩又何尝不想要个孩子呢?他打从心里希望他和古淑仪的爱情能开花结果,最好有男有女。他想,如果是男孩子就要立为世子,如果是女孩子就要成为他最宠爱的公主。他无数次在夜里幻想过古淑仪和孩子们在一起大笑的场景,然后孩子们在他的怀抱中叫着“父王”。那是他心头所愿,然而却始终没有如愿。
程岩和古淑仪举案齐眉的故事传遍了大宇各国,成为各国百姓口中的一段佳话。毕竟,男子能专一到程岩这种程度,已经是百年难遇的稀罕事了,更何况程岩还是一国之君。各国的女子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古淑仪一样,遇到一个一心一意对自己的男子。后来,大宇的百姓家有喜事的时候,大家总是这样祝福喜结良缘的眷侣:“门仪情坚若磐石,花好月圆共一世。”
不过,程岩和古淑仪之间的状态倒不像是一国国君和一国夫人,而更像是两个心心相惜的爱侣,在对彼此的爱意中寻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因为对程岩来说,想要美人,那简直比吃饭睡觉还容易。只要他挥一挥手,宁国有多少女人都赶着嫁给他。但如果想要一个能理解自己能懂自己的人,那就可遇不可求。
而古淑仪,正好是这样一个懂他理解他的人。
他想要的,古淑仪懂;他所想的,古淑仪晓。每当他有烦心事的时候,古淑仪总是能在三言两语中化解他的忧愁。他感叹道:“寡人此生有淑仪,是寡人之福。”
“可却非宁国之福。”古淑仪心里还是对不能怀有孩子这件事放不下。
程岩笑,带着一种君王的豪情,道:“寡人之福就是宁国之福。”
当时宁国还只是大宇王朝的一个小小诸侯国,地处大宇王朝的西边。程岩的爵位也只是伯爵而已。但程岩并非等闲之辈,他的心里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想着称霸各诸侯国,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古丞相在世的时候,就曾说过:“主公之才,可平天下。”
多年来,程岩一直怀着这样的信念,等着指点江山、傲视群雄的那一天。他不仅仅是这么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一直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宁国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民为天”是他心中不变的治国准则。也正因为如此,宁国公程岩的名声在外,不仅仅是宁国的百姓,就连其他诸侯国的百姓都对程岩赞许有加。
他的治国之才,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终于出现在他和古淑仪成亲后的第六年。
那一年,大宇王朝西边的蛮夷频繁骚动,不断入侵大宇王朝。程岩为了平定蛮夷,决定亲自挂帅出征。临行前,古淑仪给他缝制了一个护身符,说道:“君上,臣妾等您凯旋归来。”
程岩将护身符紧紧握在手中,然后抱住古淑仪,“放心。”
程岩率领着三军,浩浩荡荡走向了战场。他和西边蛮夷展开了维持六个月的漫长战争。在战争的每个夜晚,他都将那个护身符拿在手里看了一遍又一遍。古淑仪还在等他,这个信念支撑着他,给了他无限的力量。
即使战场的风沙迷了将士们的双眼,即使战争的血泊浸染了将士们的心,但是,宁国的将士们始终是那么的士气高涨。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有一个士气高涨的将领——程岩,这个将领日日都鼓励将士们,“为了家里等着我们的人,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仗,然后活着回去。”
六个月后,当西边蛮夷的首领跪在宁国的大旗下时,最后一场战役结束了。长达六个月的战争结束了,宁国的疆土顿时扩展了上千余里。
又是一个桃花盛放的时节,程岩带着大军凯旋归来。那天,古淑仪早早地站在了城门口,望穿秋水般等待着她的夫君。
在相见的那一刻,古淑仪突然发现,虽然久经沙场的程岩面容有些憔悴,可是倦容再多也遮掩不了他的英姿。而程岩发现,他对古淑仪的思念,在那一刻达到了顶点。那一刻,再多的话语都显得是那么苍白,一个坚实的拥抱比任何都来得真实,也足以说明了一切。
程岩打败了西边蛮夷的消息不日就传到了大宇王朝的宫殿中,大宇天子很高兴,决定亲自前往宁国,检阅三军,犒赏军队。
大宇天子亲自前来犒赏三军,这对任何诸侯国来说,都是天大的荣耀。宁国也不例外。但是程岩却没有预料到,这份荣耀所付出的代价是他这一生所付出最大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