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卷 初到东汉 23 袁耀啊!行事要低调

不知不觉,就要过年了,袁尚看着街上无忧无虑童,不由得感到羡慕。自从李福出殡后次日,李通就带着陈恭三人离去了,他也怕陈恭三人再惹出事来,袁氏可不是好欺负的。自从周直得了虞夕,三公子立即病了,就连自己祖父的葬礼,都未参加。他本也不觉得有什么,世家子有几个爱参加白事的。可从自己看到自己的几位叔父,那种极度吃惊的样子,顿时就觉不妙。事后问了小弟,才知原来三公子经常会参加这种白喜事的。不管谁家有事,都会亲至,也不分贫贱,只要和袁家有关系,李通当时就倒吸了一口气。也不知自己那天在酒宴上的不作为,会不会引起他的反感。今日竟未到来,恐怕老爷子走也走得不安心吧!李通真是后悔不已啊!该死的周直,怎么不去死啊!次日,他再也住不下去了。一个婢女而已,不但无功而返,反而被仇恨到了。李通心里那个恨啊,走的时候看着跟自己不仅白忙活一趟,可能今生也不能完成愿望的幼时好友,无语得很,只能独自咽下这杯苦酒。再看着数车的嫁礼,就知道那婢女在袁尚心中的地位,绝非一般,可自己却帮别人把她从袁尚手里夺回。他看着前方,好像看到了自己不久后的样子,再看看得意的周直和羡慕的陈郃,真想给自己一巴掌。

却说袁尚自病好,也可以说想通后,再去拜见袁闳,袁闳却闭门不见,说自己教无可教,他出师了。那一刻袁尚真的明白了,说什么礼义廉耻,讲什么忠孝道德。那全他妈的是给有实力的人说的。没实力的人随时就可能被人吃掉。就像周直那样的无赖,也能从自己这个大汉高层阶级公子手里,夺走虞夕,实乃作茧自缚。或许会有人说,恐怕是在嘲笑自己无能吧。在这和平年代连一个婢女都保护不好,谈何在乱世保全家人。就算曹操不杀自己,恐怕他的儿子也会要自己的命吧!倒是也不会有人给自己求情。实力,只有实力,才能保证自己不被人伤害。有了实力,自己还会怕周直乱来,恐怕自己席上也不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吧!在这个人吃人的世界里,没实力,懦弱,对什么人都讲义气,只会被人轻易吃掉,没人会同情你。就像项羽,重情重义,还不是被无赖刘邦打败,杨勇也素来仁义,可也不是被狡猾杨广陷害杀死,李世民不也是杀死宽厚的李建成才登上皇位。我也不要求走那么远,只求活下去。那么必须变狠,积蓄实力,广结朋党。

从那天起,袁尚的拳风就变得凌厉起来,陈到、李威、吕蒙,甚至邓当也被他拉来练武。又以“教化”的名义,在坞堡内召集了数十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们都是寒家子弟,家世清白,又让袁春卿为随从。每日早晨练拳,之后读书写字。

期间,袁绍来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要注意安全,并派来护卫一个名叫朱汉,在信中甚是推崇他的武艺。并询问袁尚,想拜谁为师。袁尚突然想到在扬州的蔡邕,于是回信说:“自己想拜他为师,还请父亲周全。”为了好好地活下去,袁尚努力的想前世的那些人名,看有没有自己现在能收拢的牛人。可是自己知道他们的大概地址,谁知道具体在那啊?只能影响身边的人。比如,袁耀。假如袁术在淮南都支撑两年,或者说袁耀在淮南支撑两年,那么官渡之战就算不改变结局,也会推迟吧!于是他一有时间就给袁耀说教:“耀弟啊!行事要低调。”

袁耀不解的问:“三哥为什么啊!”

袁尚说:“你想啊!秦末时,那个诸侯最低调啊!”

袁耀摇摇头。袁尚笑着说:“是高祖刘邦。”

袁耀连忙说道:“不对,不对,三哥,史书上高祖是出现最多的。”

袁尚摇摇头又问:“在那之前,高祖可只是西楚的一个小将,谁能想到他最后能当皇帝,当高祖身在汉中时,门口还有三秦王,谁又能想到,项羽就没覆灭的六国,被高祖灭了。如今又快要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如果你做了诸侯之一···”

袁耀一本正经的说道:“那我就投降三哥。”

袁尚看着袁耀一副正经的样子,只能换个话题说:“耀弟啊!你看这天下将乱,你知道该怎么做才做个好官吗?”

袁耀摇摇头。就听袁尚继续说:“对武将,老的你要尊重他们,礼数不能却,年轻的可以称兄道弟,约为兄弟;文官吗,老一点要当老师一样对待,年轻一点,就经常和他们聚会一下。穷一点的,经常接济他们一下,身份低贱,就算你心里感到厌恶,也要装的高兴,经常接见他们一下,带他们进一些能提高他们身份的宴会。至于那些有大名声的,更不能得罪,你要经常去看望他们,拜访一下,就算他们没有出仕之心,你也要经常带东西去看一下,投奔你的人,不管怎么都要弄个事给他们作。不要冷落人家。”

“三哥好复杂哦!”袁耀皱着眉头说道。

袁尚大笑一阵,严肃的说道:“别人送给你东西时,一定要弄清楚,他为什么要送你东西,有什么原因。你记住了吗?”袁耀拼命地点头。然后袁尚就说起故事来,当然这些故事也和怎么做好一个君主有关。

光和六年十二月(公元183年)冀州巨鹿

巨鹿城内在那个年代最有名的要数大贤良师的府宅,而此时,大贤良师府内的后堂里。大贤良师张角正盘坐着,而堂内有一人跪在他面前。许久才听张角说:“博涵,你起来吧!宁儿的事情我知晓了。你这次去汝南,却是费心了。不过,本教将有大事要做,都在忙碌,不过忙完这一段就好了。”

原来跪着的人是唐周,唐周说:“多谢老师不责之恩。”停了一会又问:“老师我们真的必须要造反。”

张角睁开眼看了看他说:“到了此时,还能不造反吗?”只听他此时的声音,透露着一股无奈之意,再也没有了几年前的意气风发。

回到冀州的一路上,唐周见到到处都是太平教教徒的身影,大肆买粮,打造兵器,甚是声张。尤其是大师兄马元义上个月,竟然聚众数万人浩浩荡荡赶来冀州,真以为天下在他手里吗?在看到张角此时颓废的样子,脑子中再次想起袁尚,及他所说的话。脑中顿时混乱起来,任然不能相信,自己的老师大贤良师也控制不住,太平角的局面。慌张的说道:“老师,您不为小师妹想想吗?”

“博涵,你觉得老师有回头的路么。至于宁儿,我也只能说听天由命了。”张角此时的话中透露的无限的凄凉。长叹一声说:“博涵,我也知道你在教中地位的尴尬,所以我准备派你去京师洛阳联络宦官以及周边的教众,好好地配合你大师兄执行计划,如果成功的话,你在教中的地位会大大的提升,再也没人能小看你。”

唐周看着自己的师傅,令天下人敬仰不已的大贤良师,唐周突然发现他老了,怪不得几位师兄和二位师叔,会用逼宫这招。如果师傅一旦逝去,恐怕没人会有号召天下太平教教众,一同起事的能力。到那时的太平就不可怕了,这恐怕是那些士族和党人早就算好的吧!可他们没想到太平角的人会真的造反吧。

回到自己房间后的唐周,想了许久,终于决定了。顿时觉得天空很美,人也不是那么压抑了。去它吗的,多少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了流芳百世,名垂史册,而如今就摆在我面前了。名垂青史,在这种想法下,唐周迅速的召集自己的心月复力士,然后快马加鞭的向京师雒阳行去。这次,他唐周的名字一定要名扬天下,并且是要借他马元义的人头,告诉天下人我是小白脸,但老子也是要吃人的。

京师雒阳,唐周站在雒阳城西城门雍门门口,见不是有身着太平教衣袍的人,出入城门。顿时冷笑不已,大汉很快就要烽火四起了,想到这里面就有自己的功劳,唐周心中激动不已。他强压住激动的心情,和众人一起入了城。然后直奔太平教在京师的据点,那是一家药铺,京城最城最大的药铺,谁也想不到这是太平角的据点。据说其中还有十常侍之一张让的背景。唐周先是按照规矩进入了据点当中,不久就被掌柜的带入后院大堂里。只见后堂上,马元义跪坐在首位,谁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就是这场浩劫的发起者,以及组织者。分在两旁的,除了京师据点的头目,剩余的全是他用钱财和其他的方法网络来的亡命之徒。他只不过比唐周在来二十天,就做下如此大的事业。却是令唐周吃惊,不过嘛,很快就会化为乌有了。哼

求收藏,求会员点击,求评价,求包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