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四百八十一章 阴阳规则

活着的时候办不了的事情,那就死后解决。虽然听上去有些不靠谱,但是这样的诅咒还是天天发生,而且危险也是天天存在。

要是这么来说的话,这地府的出现,和天宫应该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还不浅啊!还记得当初传说中天宫是为何要建造地府的吗?

“所以吧,我觉得天宫和地府之间有关系,而且那个传说很可靠。”悉达多对于地府是因为天宫而形成的说法深信不疑,尤其是现在分析之后可以看出来,地府的存在,几乎是在为了天宫服务的。

首先是荒古大陆上的亡魂。地府出现之前,这些亡魂存在始终是危害到其他生灵生存的,不仅是因为他们死后没有去处,更是因为他们的执念不曾散尽。

这些亡魂有的是修炼者的,所以他们死后很不满,于是找上天宫要个说法,而长天宫主只得想办法安置他们,所以一来二去,弄一个场所收容这些亡魂,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地府的出现顺理成章。

既然是自家的分舵,那么必须要有自己人来掌管,于是传说中的事情似乎是得到了印证了。只是众人不明白,既然地府和天宫有这么一层关系,为何天宫对于地府不重视,而且从东州大陆的事情来看,地府是不尊重天宫的。

这样的问题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缘由,但是大家还是想要知道这十殿阎罗到底是为何分成的。虽然他们直到地府的庞大机构,但是这么庞大的机构,需要的鬼差也太多了。这么多鬼差。究竟来自何处呢?

“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没有那么多的分支,只不过随着事务越来越多,事情也要具体细化,这样的话就开始增设部门,用人上也开始变多,这么一来,人自然就多了。就拿这十殿阎王来说,他们每个王下面的鬼差。绝对不比咱们傲世天宫的人少!”

吴迪这话并没有危言耸听,因为十殿阎王麾下还有: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馗、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等。他们的手下还有很多鬼将鬼差在帮他们处理日常的事情。就拿孟婆来说,有传言在奈何桥上,有个孟婆庄,专门负责给每一位灵魂送那个名叫孟婆汤的茶水。

整个阴曹地府就是如此的。在吴迪看到的典籍中,是特有的冥神的体系中,还有佛教为了更好的在华夏大地上传教而创造出的一位地藏菩萨。

这个地藏王菩萨的存在,也是吴迪肯定这荒古大陆和他的那个星球没有任何关系的原因,因为这里的佛家圣地没有什么菩萨之说,有的是一种类似于少林寺一样的体制的存在。

相传。地藏王菩萨意欲超渡所有阴间的鬼魂,令世人不再行恶。不再堕入阴间地狱受苦。于是恩准所有的鬼魂,在世虽曾犯过错,如果真诚忏悔、改过,则所做罪业,可以从宽抵罪,免于受诸苦刑。

据说,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将佛家的大慈悲和大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如果阳间不再有杀生等恶行,另一方面地藏王菩萨度尽受刑的鬼魂,那么地狱也就不会再出现受苦受难的鬼魂。

因为地狱是用来惩罚在阳世犯错的人的,地藏王菩萨也就可以功成身就,立地成佛了。所谓的“地狱不空”,单指孤魂恶鬼之属,而非吹毛求疵之人字面上理解的“地狱要空空如也”。

吴迪曾经在古代一本文献中看过一段有关地藏王菩萨的记录,那文中说的乃是一个人行走在地狱中见到地藏王菩萨的情景。书中说:“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所以说,奈河其实是一个让所有鬼魂都心有恐惧的存在。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

而传说中奈河桥也是阴森恐怖之极。那奈河中根本就没什么鱼水之景色,有的也是铜蛇铁狗任争餐,一旦有鬼魂生前作恶,就会在奈何桥上看到自己生前做的那些事,对不起的那些人,那些人的冤魂会上来索命,一个不小心,这些鬼魂就会从桥上掉下去。而这也是那时候常说的,永堕奈河无出路。

至于奈何桥的出处,吴迪更为相信那是源自商周时期的,因为那时候大家已经对于鬼魂有了记载。而至于第一次在文件中说到奈何桥和阳间的事情的,还是要从一本关于佛教的书中看到,那本书上曾有判官对太宗说:陛下,那叫做奈何桥。若到阳间,切须传记!

民间传说:人死亡后魂都要过奈河桥,因为信仰的存在,他们都会说,但凡在人间恶贯满盈者,上了奈何桥之后魂魄会发出一种恶臭,而这种恶臭最是吸引奈何桥下的那些铜蛇铁狗的,不仅仅会有恶鬼索命,这些铜蛇铁狗也会跃出水面撕咬这些魂魄,九成九的魂魄都会在这双重作用下坠落下奈何桥,魂飞魄散。

而这些恶人的魂魄是不会被任何鬼差和鬼将怜悯的,因为这是天生的规律,阳间作恶阴间受罚,要是这点规律都不能坚持的话,那么阳间和阴间的规则将统统无法维持,那样的话,地府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恶有恶报,善自然有善报。

相传在阳间多行善者,死后到了奈何桥都会有有神佛护佑的。有了这些神佛保佑庇护,那些从恶鬼身上发出来的恶臭不会沾染到这些善良的魂魄上,而那些跃出水面撕咬恶魂的铜蛇铁狗也不会攻击到这些善信者的魂魄,从而他们得以顺利的通过奈何桥,到达森罗殿接受阎王的审判和安排。

“所以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的话,代表的不是一种心理,而是一种规则。”(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