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一个礼拜才是开学以来第一堂口语课。任课老师是本院的副院长赵,未婚,兼任经贸英语的口译、笔译、书函、应用文,以及英美概况。赵看起来没那么飞扬跋扈,但也绝不是什么软柿子。年近50的她最大的忌讳,就是未婚的惨况。如果任何人胆敢以任何方式,经意或不经意拨动她这片逆鳞,她便会瞬间狂化,将那个家伙秒杀。
昨天那个一口气教5门的已经让人恐惧,今天又出现一个教七门的,大家的神经都快绝缘了。
赵的课程细分下来有七个门类,七门看来互不不相干,其实各有补充渗透。以阿德的逻辑进行笼统地归纳,可以总结出这七门课程的实质——国贸专业的英语入门版,随课程打包附赠日常生活会话大礼包。
阿德清楚不能因此而轻视赵:张是院长,而精英头领赵是手很长管很宽第一副院长。记得所有任课老师里面还有一位副院长,是个小胡子男人,姓啥忘了,也教不下四五门课。这一届可谓阵容华丽,重装上阵!从另一个角度猜测,也有可能是师资短缺:都下海去了?集体辞职?外语不热门了?反正院里对这班小精英们还真是照顾有加。大家现在明白,不单赵的也要求全英语对话,其它所有老师的所有课程都是!对于这个规定,在张的要求下,对于违反规定,或者出色完成规定,每门课都有相应的奖惩办法,不局限于分数,也可以是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这些复杂的条文由张代为宣布,了解到这些,有些不是那么淡定的同学当场就傻了,然后哭了。
赵在上面抄着板书,底下的同学深知不炒的后果非常严重,只能疲于奔命地抄。不抄的只有阿德,因为他现在爽到没力气抄!这四年完全是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什么鸟规则一概不理,反正就是吹拉弹唱一概别用中文就是,太没难度!有时会变得粗神经的阿德没有去想:如果不是已经被摧残过一次四年,哪能容许他在这里大放厥词?他正在爽,其它同学们开始有恨!他们恨这样太不公平,有个家伙貌似环保,其实是个毒瘤!大家痛苦着,唯一不痛苦的人就成了集体仇恨的对象。反过来,如果大家不痛苦,唯一痛苦的人就只能继续忍受痛苦。所以,人群中太过鹤立鸡群的个体的下场,要么就是被集体仇恨,要么就是独自痛苦。
阿德还不知道自己被惦记上了,正想着要给赵取个啥绰号才好。张就这么定了,或者叫张老板,再简单一点就叫老板。每位老师都得有个独特又有个性的绰号,这些人以后肯定有绰号,自己不先给取了,万一以后被别人捷足先登,万一又不小心流传开来,自己这个教主的面子搁哪儿放?赵发现底下竟有个同学在出神发呆,于是请他起立。
“看来你对这门课很有自信。”赵说话轻飘飘的,羞赧的阿德不敢乱搭腔,此时说没自信就死了,说有自信人家就给你下套子。他发现不知何时已经开始正式上课,刚才不是还在抄黑板?怪事,又穿越?赵让阿德上台拿起粉笔,给他空出一块黑板的面积“怎么称呼你?”
阿德清楚这是个陷阱,大伙儿给自己取英文名的事儿还没开始定下来统一上报,一般会下意识地说出中文名,如果那样,被对方心里再打个大叉,扣分的结果是肯定了。他瞬间提起精神报上大名“朋友都叫我邦德,詹姆斯·邦德。或者您可以叫我吉米,我的小名。”底下同学不管有仇没仇的全都笑了,阿德目不斜视,对老师继续灌迷魂汤,艰难地摆出个绅士礼节——略躬身,一手放背后另一手往下,手掌摊开伸直。抬着头,面容不卑不亢,眼睛死命睁大,嘴要微笑,所有的面部肌肉听从指挥到达预定地点,摆出既温和又带着强大自信的样子。别看就这么一下,这姿势让他摆得蛮辛苦,即使比所有人都多看了很多电影,但这一整套既要瞬间完成,又要分先后次序地协调,确实挺有难度。
赵也笑了“十分钟的时间由你来讲课,讲什么随便。”说完也不理会他反应,直接下台走到阿德的位置边,侧着坐下又道“讲得不好没什么关系,如果大家——包括我——都觉得好,加1分!”
1分!这
赵的出手也太大方了!说什么也要把1分拿下,7门各加1分,不得了!直接旷课事后不补书面说明原因的,也才扣1分啊。换句话说,这一场拿下就能任意旷掉她任意7门课的一门,总累计可达7次!没一点上进心的阿德也不怯了,整个人也了。学张找出根最长的粉笔,抬头往下扫了一眼……瞬间把自己错位到另一个场景里——权当跟书迷朋友瞎侃呗,吓唬我?况且这书迷的数量也太少,太少了!想了足足十秒,在小黑板上写下大大的两个介词:IN和。
口语不是?今天就跟你们讲讲这个。“嗯,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介绍IN和两个形容词的用法。”底下马上不依了,纷纷小声讲“介词啊,天!”阿德不满“亲爱的,别急,我还没开始。”赵不置可否,阿德继续“in呢,是(符合潮流,时尚的意思)的in,表示一个人,或者东西很时尚、够应景儿。当然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对知识常识上的掌握,对生活上各方面的了解都很硬(in)。所以,这些东西既然是借来又经变化过的,怎要么去发挥只局限于我们的想象,没人会去介意你的创新。那作为形容词怎么用呢?很简单,放到前头,中间,后面,随便任何位置。”阿德不考虑赵也得考虑大伙儿的程度,语速尽量放慢“比如这样用……”阿德在黑板上写了几段结构诡异、语法明显错误的句子,继续讲解“不必说明,看这些由浅及深句子大家就了解:
句一复古时尚风所谓的IN,都是以前掉的东西。
句二如果你非老抱着的东西不放,对in的东西却没半点追求,你迟早会被掉,因为你这个人太不IN了。
句三我们祖先掉的东西,很多在国外又IN了起来,甚至还IN回国内。大家很不高兴,说那些本来就是我们的!那么,谁叫早先的我们当初不,还非要把它们?
赵大头现在差不多快把阿德当成自己偶像了,从阿德的桌上拿了他水杯送上,阿德趁擦掉句子的空闲喝水。他的水杯是密封带吸管的,粉笔灰啥的不用顾忌。
“现在大家应该也流行常说酷啊,酷毙了什么的。”底下同学和赵都笑,因为阿德要把酷毙了这句本土中文再翻回原先的英文,他用的是这个句子“冷到了没半点体温,结果直接挂了”来形容,他接着讲“酷和in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酷是一种反主流的生活态度,所以它是特立独行的,和传统的中庸温和谦逊相反,它有点出格,又带些冷漠……”这时,第一节课时间到了,阿德看看走廊外头出来放风的其他班同学,想着要去偏僻处解决一下个人问题。一旦讲到了,以往的习惯就是要顺手点根烟来助兴。全体同学都有了浑然不觉如痴如醉的意思,自己座位上的赵也伸出一根指头点点,示意他继续。赵相当意外,本来打算杀鸡儆猴拉一个上来出出洋相的,现在反倒得先拿出一颗糖给人家“不管后面的部分,先加0.5分,如果有同学反对不用举手起立,请直接说明反对加分的原因。”同学们哪有回去反对的?能跟着台上天马行空的轨迹就已属难得。赵耸肩摊手,意思是,你看,大家都没问题,你可以继续。
阿德是很想继续,被打断了这么一下子,他就忘干净自己刚才前面都扯了些啥,回望黑板,只有孤零零5个字母……台下的诸位不知道主讲干嘛扭头去看黑板,又回身回神傻笑是什么样的状况,还好这时主讲又发动着了“我想起来了,in和酷的区别就是,酷可以去创造出一种in所需要依附的时尚,但前提是你得先in着,不了解如何去反对,是不?所以我个人认为,等什么时候你真正的酷了——不是穿着奇装异服去吓唬小孩子的那种酷,或学古惑仔成天说要打打杀杀那种假酷——到那个时候,in不in只是你选择上的需要,而不是一种必要。”阿德啰嗦的毛病又犯了,他也开始意识到,讲太多万一以后成了习惯,时不时被叫上来表演一场,这区区1分赚得就有些不合算。他的延伸到此打住“与之相反就是。表示过时,不待见了,落伍了。在前面写过的句子都有,用法同样。那么现在总结一下,在刚一开始我说要介绍这两个形容词的用法,怎么用呢?标准答案就是,随便用,你怎么高兴就怎么用!前提是你能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别人也能领会出你意思里的含义。这就是语言,这就是用法,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