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十一章君臣

[[[:::C]]]

到最后这高俅才开始仔细打量起这眼前的这一幅字来,那官家写的是一首唐时王之涣所写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出塞》以官家自创的瘦金体所书,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好似那仙鹤翩翩起舞,又如大漠云烟,清动空灵,给这首那王之涣所写的为了记述戍边士兵的怀乡情,的那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之中又增添了一丝道家玄幻之气,而地下的落款则依旧是官家那变形天下一人的天字画押,看道这里那高俅笑着说道:

“官家如今这瘦金体之书已然大成,那里还需要微臣的点评,当年微臣也曾经在大苏学士府上和王驸马府上待过一段时间,那大苏学士诗书双绝,王驸马山水之画天下闻名,但是那大苏学士虽然书书画双绝,可照微臣看来,大苏学士的苏字比之官家还是稍逊仪筹,而王驸马山水之画天下闻名,但是与之画艺相当者天下尚有数人,唯有官家的瘦金体字和工笔花鸟,天下独步,无人可比,自大苏学士去后,天下善书者寥寥无几,唯有那蔡太师可算书法名家,可民间仍将大苏学士之字排在蔡太师之上,更别说和官家相比了,以微臣看来,官家可算是古今书画第一人也!”

听了那高俅的一番话,那赵佶心中虽然明白难免有吹捧的嫌疑,但是这赵佶心中仍然美的不行,嘴上虽在那里谦虚,说高俅马屁拍的太过,但是却得意的面露笑容,直捋唇边特意留下的那两撇胡子,在一旁的杨戬也心中暗赞那高俅马屁拍的是地方,这杨戬跟随赵佶多年,自然明白这赵佶喜欢的是什么,咱们这位官家,并不稀罕别人说他是帝王至尊,身份高贵,却喜欢别人说他书画的好处,这高俅当年可是自大苏学士府上出来的,又在那王驸马身边待过,看过多少名家书画,所以这高俅这么一说,可是比别人更有说服力,杨戬深知这高俅的马屁可是拍到点子上了,所以也难怪官家这么喜欢他,为了提拔高俅不惜余力,这番圣宠可是有根源的。

正在那杨戬在想些什么的时候,一个小黄门轻手轻脚的走进来,慢慢的靠到那杨戬的耳边,轻轻的说了些什么,那杨戬一听往赵佶那里看了一眼,就手一摆,点了点头,然后那小黄门就转身出去,而后那杨戬看着赵佶又和高俅就这一幅字聊了几句,然后看准机会,这杨戬开口道:

“官家述老奴直言,今日您可是练了一上午的字了,您早膳就没吃多少,午膳又没有有吃,这可怎么是好,就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啊!咱这些下人看着也是心疼,刚才御膳房又准备了几样新鲜的小菜,要不您先吃两口,填填五脏庙,然后再和高大人讨论这书法之事如何?”

这赵佶开始还不觉得什么,可是被杨戬这么一提醒。这才想起自己今天一上午还真没吃什么东西,现在可还真有些饿了,自己虽然自号教主道君皇帝,但是那道家辟谷的本事一点都没有练,再说那写字画画可是需要有凝神静气的,万一等会自己灵感来了,创作热情正高的时候,肚子一饿,坏了性质可怎么好,自己身体吃不消就算了,可是如果毁了一幅自己未来可能的佳作,那可就不对了,想到这里那赵佶开口道:

“这么一说,朕还真就饿了,杨戬宣布他们摆膳!”

正说着那赵佶看了一眼高俅问道:

“高爱卿可曾用过午膳,如没有,不妨与朕一同进膳如何?”

那高俅一听连忙朝赵佶行礼道:

“那就谢过官家了,说起来还真惭愧,一得官家的口喻,微臣就赶了过来,那家中准备的午饭可是一点都没来得及吃,开始看官家的那幅字的时候,臣倒一点也不觉得饥饿,可是得杨公公这么一提,臣倒觉得自己的肚子闹腾起来,想来是真饿了,不过臣真是有口福,可得陛下赐与同食,早知道今天可得官家如此厚爱,微臣就该再饿上几天,然后在今天好好的吃一顿,宫中的美食,一饱口福才是!”

听得这高俅有些无赖的话语,那赵佶笑骂道:

“好你个高俅,不愧是泼皮出身,讨便宜,讨到朕这里来了,也罢,到时候让你吃个够,朕就不相信了,就凭你一人,还能把朕吃空来不是!”

那高俅也合适的露出一幅无赖的模样,而那杨戬更是对这个混混出身的高俅高看了一眼,高俅刚刚的一番话,可不止是为了逗赵佶乐那么简单,还说明了高俅忠于王事,这皇帝一有命令,就不管怎样,连饭都来不及吃,就赶了过来,那当皇帝的能不喜欢么,接下来又有感谢皇帝赏赐的意味,同时又赞赏了皇帝生活的质量之高,要知道这高俅也是一个有品级的官员,是有资格参与那朝会的,而大宋本就优待官员,这高俅什么好吃的没有吃过,如果是为了能在皇宫当中多吃一点,都愿意挨几天饿,可想而知,这皇宫的东西要好吃到什么地步,同时杨戬想起那世人皆以为,那高俅只不过是凭借一脚好蹴踞,才得到官家厚爱,才得以登临高位的,看来世人都错了,那杨戬遥遥头,跟一个小黄门交代一声,然后将赵佶与高俅引到了书房旁边一间稍微大一点的房间。

这是专门用来吃饭的地方,等赵佶在这房间上首的靠背交椅上坐定,而高俅也将半个,坐在那那小黄门搬来放在赵佶左手下方的绣墩上,那杨戬就伸出双手不轻不重的拍了三下,那三声巴掌声,就传了出去。接着就听见一阵嘻嘻梭梭的声音,接着有几个小黄门就走了进来,用熏香的湿巾为赵佶净了手,至于高俅则是从那小黄门所端着的漆盘上,取过湿巾自己擦了擦,然后又有几个小黄门走了进来,其中几个手中提着食盒,有两个身体强壮的抬着一张食案摆在赵佶的面前,还有一个则端了一张稍微小了一些的张食案摆在高俅的面前,接着那几个提着食盒的小黄门则从食盒当中取出几样饭食摆在两人的食案之上,不过高俅面前的饭食摆放是由那小黄门完成的,而赵佶的则是由杨戬亲自完成的。

几色菜汤上了来,那赵佶也不用他人帮忙,自由手中的象牙箸,朝手中的这一羊脂白玉碗中的碧梗米饭,笑着对那高俅说道:

“高爱卿,自从这周家酒楼兴起以来,那汴梁城中的食风大变,那吃面食的少了,反倒吃米食的到多了起来,现在连宫中都受了波及,朕现在倒有些喜欢这米饭的味道了,这御膳房中的几样菜色,也是命周家酒楼进献了食谱,由宫中御厨改良以后,新近制成的,朕不能时常出宫,倒是高爱卿,在宫外居住,这周家酒楼的吃食想来是时常吃到,那就请高爱卿品评一下朕这里的饭食与那周家酒楼的有何不同?”

那高俅一听,连忙称是,开始吃了起来,不过这餐具就比赵佶差的多,不过也全是上好的官窑瓷器,手中的一双筷子也是纯银雕花的,重量十分的压手,几样品尝下来,高俅对那道碧绿鳜鱼卷和清亮乌鸡汤最为满意赞不绝口,鳜鱼肉洁白、细女敕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白质,极易消化,药性甘、平,补气血,益脾胃,治虚劳嬴瘦。乌鸡是中国特有的药用珍禽,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食用乌鸡,可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防治骨质疏松、佝偻病、妇女缺铁性贫血症等有明显功效。而此两道菜不光看着漂亮。洁白的鳜鱼配着碧绿的菜远,色形美观、鱼卷酥滑、菜远脆女敕、鲜香可口;乳白的汤中盛着乌黑的鸡块,还和着几粒白莲子红枣等,吃口更是鲜美,赵佶看高俅吃得狼吞虎咽,分外香甜,自己也胃口大开,不光多吃了半碗碧梗米饭,连汤都多喝了一盏。

饭后那赵佶询问高俅那几样东西好吃的时候,那高俅想了一下,开口道:

“官家这一问,微臣倒是觉得这些样样好吃,不过最好吃的就是那道碧绿鳜鱼卷和清亮乌鸡汤,这两道菜是鲜美异常,就是微臣在那周家酒楼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吃过这样的好菜,还有就是这碧梗米饭米饭,臣在那周家酒楼吃过,可是却没有在宫中吃的香韧可口,而且其中还有一种淡淡的余味,更是让人心醉,不知官家能否让宫中御厨告诉微臣这三样吃食的做法,要不然,等臣出宫之后,再也无法吃到这几样美食可怎么好,那可就要让微臣难受死了!”

边说着那高俅边露出一幅愁眉不展,痛苦万分的嘴脸来,这赵佶一见哈哈大笑道:

“好你个泼皮怎么这么无赖,居然想要朕宫中御厨的秘方,难道你回去以后不吃饭还赖到朕的头上,不过你说的这三样朕也觉得是最好吃的,也罢就告诉你吧,杨戬你就告诉高俅他这菜怎么在做,要不然,等会这高泼皮回去之后,吃不下饭来,传扬出去,倒坏了朕的名头!”

这杨戬随侍赵佶多年,早知道那赵佶的性格,知道这位官家如果吃得高兴,就喜欢传做菜的厨师过来询问那菜肴的制作方法,不过那厨师做菜,经常弄得一身的油烟味,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家畜家禽的血液,毛羽沾在身上,而赵佶本人就有些洁癖,等看到厨师之后,回头自己反倒又吃不下去饭了,于是经过多次这样的事情之后,那杨戬就做好了准备,在每次传膳之前,那杨戬都要问清楚那些厨师这每一样菜肴的制作方法,然后等那赵佶吃的高兴,兴致来了的时候,如果问询菜肴的制作方法,那杨戬就在一边直接回答,这样即节省时间,有不会让赵佶见了厨师,到时候吃不下饭,等回头再给那些厨师赏赐就可以了,今天那赵佶这么一问,那杨戬立刻就回答道:

“回禀官家,这几样的制作方法倒是简单,老奴就告诉高大人就是了,高大人请记了,这碧绿鳜鱼卷,将那周家酒楼所传出的淀粉取少许放碗内加水调出湿淀粉备用;火腿切细丝;姜去皮切细丝,蒜剁细成茸;将鳜鱼肉斜刀切成一起飞片,加盐拌匀,再将鱼片皮向上,平铺在盘上,每件放上火腿丝1条,卷成稠状,拍上干淀粉;将湿淀粉加入高汤适量、香油、胡椒粉,调成碗芡;用旺火将炒锅烧热后倒入油,加盐,落菜炒热,倒在碗内;将炒锅内放油,烧热后,用旺火将鱼卷泡油至熟,倒在笊篱里,随即下姜丝、蒜茸、油菜,烹黄酒。勾入碗芡,鱼卷一齐炒匀,加油上盘便成。那清亮乌鸡汤,先乌鸡剁成小块,并用清水洗净备用;将红枣、莲子、薏米、枸杞子、白扁豆、红扁豆各十粒以及适量黄芪、当归放在一个碗里,用清水泡盏茶,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白扁豆和红扁豆不易烂可以提前用凉水浸泡一个晚上);乌鸡倒入砂锅中,一次性加入足够量的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要撇干净;然后倒入所有的材料和姜片,盖上盖,小火煮一个时辰;而后打开锅盖,调入盐,大火再煮片刻即可。在煮的同时,先取鸡子数枚,单留那蛋清,在煮汤的同时,将那蛋清取少许,倒入,一旦凝结立即捞处,用这种方法祛除汤中杂质,这样反复数次,等汤好之时,就可以得到这清亮的汤色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