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搬城终于进行了,罗欣家搬的时候,整个县城还是比较荒凉的,甚至连各个机关单位都没有齐全,不过,小学是最先搬的,这方便带动新县城的人气。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搬过来了,所以还会有校车专门接送在旧县城的学生,不过,一个学期之后,校车就不见踪影了。
三年级,班上的人事也发生比较大的变动,因为搬家的地理位置的关系,班上转走了几个学生,转来了几个学生,还有一两个同学直接趁这次搬城几乎去了山庆市里。当然,那几个风云人物都没有搬走,不然罗欣前世对他们的印象不会这么深刻。
转来的几名学生里,有一位清秀佳人,名字也很有诗意,叫陈清雨。
陈清雨长得不错,最重要的人,人家气质好;说话细声细语,不显矫情,表情温和有礼,不急不躁,举手投足自带一种诗意。气质和林妹妹有几分相像,但是脾气绝没有那么刻薄。加之,陈清雨的语文成绩很好,写出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才女。如果当时有“女神”这个称呼,陈清雨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前世据班上某八卦女的科普,六年级的时候,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男生暗恋陈清雨,有三分之一的男生对她有好感。
不过,陈清雨也不是公认的班花,一个是她虽然长得不错,不过也只是长得不错罢了,她的制胜法宝是气质;二是因为被过多的男生赞叹,所以班级里有一部分女生看不惯她,认为她是在“装”。
严格来说,罗欣和陈清雨的定位有点像,不过罗欣气质好是因为跳舞,柔美中带点高傲霸气,和陈清雨“月复有诗书气自华”(虽然小学生用这个有点过了)的气质不一样,大家也没有觉得多么维和,而且罗欣因为成绩的原因,地位真的比较超然。黄孟欣和周彦宏在开始一段时间不是很喜欢陈清雨,不过一个学期之后,关系还是渐渐融洽了。
三年级的时候,罗欣在学校明显“忙碌”起来。第一是她和刘姝姝一同进入了校广播站,每周四会为大家再广播里念来稿;第二嘛,就是她终于凭借优越的成绩击溃了偷取网吧的不良印象,获得了班长的职位。
成为班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盛饭事宜。
因为搬城,学生的家离学校不是那么近了,所以交钱的话可以中午可以留在学校吃饭,吃完饭后就趴在课桌上休息。班上只有几个人选择中午回家吃饭,毕竟在学校吃饭,家长比较省事,而且交给学校他们放心。
学校没有食堂,所以学生是在教室吃饭,每天三菜一汤,由每天值日的几个学生去固定的地方把由大桶装的饭菜提到班上来,然后同学排队拿着自己的饭盒等着固定的几个同学打饭菜。
小学的时候,任何时候被老师指使着做事都是一件光荣的事,像这种站在讲台上掌管着同学饭菜这种事,也是一种荣誉。
当然,同样的,基本由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
前世,罗欣不是成绩特别优秀的那一类人,但是她是组织委员,是班干部一员,又和刘姝姝他们玩得好,所以分配了打汤的任务。打汤是除了打饭之外最累的一个任务,因为汤的分量比较多,勺子很大,比较重,班干部里面,想陈清雨这样娇弱的学习委员肯定不能胜任任何打饭菜的工作,唯二的两个男生都管饭,所以打汤这种工作就是女生中比较“高大”的罗欣胜任了。
说真的,前世的时候,她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六年级的时候,打饭菜不再由好同学垄断,打汤也由一个男生接任的时候,罗欣心里还失落了一段时间,就是那种感觉权利一下子丧失掉了的空虚感和惶恐感(……)。不过现在,她学聪明了,这种每次打完手臂都酸痛的事情,给她钱她都不做,所以老师让身为班长的罗欣安排的时候,她直接把机会让给其他人了。
以她在班上的地位,不需要再刷存在感了。
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英语,罗欣知道,这个时候,黄孟欣和周彦宏已经在周末上着英语班和奥数班,前世她和她们关系好,也上了几年的英语班(不过由于不努力,基本是陪衬的命运),奥数班四年级的时候上了几个月之后就没有坚持,六年级的时候当做训练头脑提高数学成绩,又重新上了一学期。
重生之后,小学阶段罗欣当然不会在意这些了。趁有时间,多学点课外技能才是关键。
新县城来了之后,罗欣也有了一项新的课外活动,弹钢琴。
起因还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同班的刘姝姝从一年级就开始学电子琴,如今已经考过了7级。荣成县是小县城,老师的水平没有多高,教刘姝姝的老师是县文化局退休的职员,因为年纪的关系,会的乐器挺多,除了电子琴之外,他也教各种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还有二胡等等。
前世的时候,六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候,罗欣因为羡慕刘姝姝,曾经跟着她一起学过三个月的电子琴。当时,在学生中,罗欣的年纪已然不小,但是连五线谱都不会认,更重要的是,老师有乐感训练,罗欣的表现并不好,抓不准音。记得有一次,老师给她单独训练,照着乐谱了唱了一段之后,就一直让她唱“哆来咪发嗦啦”中的“哆、嗦”,最后老师看她真的有在努力的唱,但是由于天资所限,只能十分无奈。
对于罗欣,更大的打击在后面。她在外面训练乐感的时候,其他的人在房间里练琴,后来他们出来的时候,其中一个学生问:“罗欣,你刚刚为什么一直在说‘火锅’啊?”
罗欣一下子还没有明白:“什么‘火锅’?我没有说‘火锅’啊?”
那人问罗欣:“你在外面干什么?”每个学生学得东西不同、进度不同,所以课程安排也不一样。
“我在练习乐谱,刚才老师一直让我练‘哆、嗦’,”罗欣还自嘲了一下,“唉,花了这么多时间,我果然在这件上没有天赋……”
那个同学突然笑了:“原来你在练乐谱啊,我们都听成了‘火锅’,以为你想吃火锅了呢
罗欣再迟钝也明白了,难堪得脸轰的一下红了。
那么多年,罗欣已经不记得那个同学是谁,甚至连他是男是女都忘记了,往后的岁月里,她曾经给很多人讲过这个笑话——当时难堪到恨不得要消失的场景多年后也会当做笑话轻松地讲出来。不过,对于唱歌的自卑,一直印在罗欣的心中,她听歌的时候从不大声哼唱,也很少去kv,实在推月兑不了和同学去的时候,她也从来是安静地坐在角落,在那些高歌的同学后面热烈的鼓掌,为他们喝彩,然后整个欢乐的时光,罗欣连一次麦都不会拿。
因为是这样的遗憾,这样的痛苦,罗欣才没有在一开始就去报名乐器班,一个人总是很难面对自己的失败。
搬到新县城之后,有一次罗欣和黄孟欣、周彦宏、刘姝姝一起回家的时候,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刘姝姝刚刚考完了电子琴7级,对于她们这种很少接触乐器的人来说,电子琴就觉得很高级了,然后不知怎么的黄孟欣和周彦宏就说起也想去学琴。大家约好周末的时候刘姝姝带着她们去老师那里试一次。
黄孟欣和周彦宏对电子琴的兴趣不大,她们都想学钢琴,因为家里没办法买钢琴,还特意问了老师可不可以平常就去老师那儿练习。老师很爽快的答应了,在他那里学钢琴的人有几个,但是不是个个家里都有钢琴。不过,家里没买钢琴的,也说明他们不是下定决心学习,一般学了几个月就会放弃,老师已经习惯了,所以也没有多大期望,像刘姝姝这种从小就投入很多的孩子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罗欣是和黄孟欣、周彦宏一起去的,黄孟欣和周彦宏她们俩都学了钢琴,罗欣自己也没有非常想学电子琴,而且在她的印象里,钢琴比电子琴还要“高端”一点,所以也跟着学了。也许是因为一下子教了三个人,老师多数时间在教乐谱,钢琴只是示范弹了一会儿,因为整个教学场地(就是老师家)只有两台钢琴,三个人练习也不是非常方便。第二周的时候,黄孟欣和周彦宏就没有去了,说是已经报了英语班,周末没有时间了,倒是罗欣还是去了,因为上个星期老师教乐谱的时候,夸了她,又得知她吹过小号,对她明显重视一点。
这种在音乐上的虚荣感击垮了她,即使知道家里才搬家不宽裕,还是向罗妈妈表达了要学钢琴的愿望。
钢琴和绘画和舞蹈一样,也是每周一次,每次一百块;平时放学了,罗欣也可以去老师家练一会儿琴,相比于弹琴,罗欣更在意乐感训练,这是关系她能不能再kv大放光彩重振旗鼓一雪前耻(汗……)。事实证明,天生五音不全的人是很少的,罗欣不说多出众,但是因为她年纪小一点,老师开始教的时候更耐心,她自己呢,因为以前的经历,也更重视平时练习,所以也能达到还可以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