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正文
第62节第二十章诸葛周瑜争南郡司马曹丕仕许都(4)
曹丕抱着司马师乐的嘴都合不上。
曹叡和曹丕长得像,尤其是和曹丕小时候长得像,司马师是一部分像曹丕,一部分像司马懿。虽然才刚生,但是眉眼间已经看出了良好的底子,比曹叡漂亮,而且不怎么哭闹,省心。
司马懿坐在案旁看书,不时抬起头,冷冷的看曹丕失心疯了一样抱着才满月的司马师傻笑,并且锲而不舍的教他说“爹”。
“丞相回来了,你不要总往这里跑
“仲达,你不要总赶我走嘛,我想多看看师儿,你又不让我把他带回去
“阿师是我儿子!你带回去干什么!”
一看说到这个问题司马懿又有翻脸前兆,曹丕赶忙低声下气的解释:“不是,府里不是还有叡儿呢,我想早点让他们兄弟亲近
“曹叡是你和甄氏生的儿子,跟我没有关系;阿师是我和张春华的儿子,跟你没有关系。哪里论的兄弟!司马家可不敢攀这门亲!”
司马懿的话一点不留情面,曹丕抱着司马师站在屋子中间,就有些尴尬,有些话想说,张张嘴却说不出来。
这时,张春华的声音十分突兀的传来了,曹丕和司马懿都一愣,司马懿放下了手里的书。
张春华的声音很脆,底气足,但是却很少这么尖锐,近乎是尖叫了,高八度像细的不能再细的玻璃险,一下一下的切人的耳朵:“荀令君!未及通报真是失礼!啊不能进!家夫形容恐不便见人!荀令君!荀令君!”
司马懿变了脸色,几乎是连滚带爬的奔回床上去,安逸日子过太久了她也想不到这时候还有人会搞突然袭击,也顾不上狼狈了,曹丕更是忙不迭的说“快快!仲达!被子!盖上!”抱着司马师不太方便,曹丕只能腾出一只手来帮司马懿掩饰。
“不必着忙了门已经被推开,司马懿还没躺好,她只觉得门口的光有些刺眼。荀彧就站在门内淡淡的说着,手里捧着卷册。“丞相钧旨,司马懿,下来吧,不必装了
曹丕张大了嘴巴呆住了,司马懿只犹豫了很短的时间,知道这次逃不过去,索性翻身下榻,走到荀彧面前跪倒,连谢罪带领旨:“罪民司马懿
曹丕这时候回过神来了,他连忙把司马师放回去,几步走上来想要解释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解释不了:“荀令君,仲达这是……她这是……也不是有意……”
荀彧看了曹丕一眼:“丕公子,此事与你无关,丞相专问司马懿
曹丕卡了壳,父亲当然比自己大,何况还是身为丞相,名义上的一人之下,实际上的全国最高领导,怎么说都没有他插话的份儿。
曹丕不敢说话,追上来的张春华站在了门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更不敢多说什么,只好就站在那里,看着荀彧问罪于司马懿。
但是出乎众人意料,荀彧似乎对于问罪这码事儿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只是淡淡的说:“丞相问司马懿,是不是活够了
“罪民不敢
“那明天就到丞相府任职吧
“……”
“不想去也可以。丞相临行有言曰:‘若复盘桓,便收之’
荀彧一直都用淡淡的语气传达着曹操的命令,但说到最后那一句,口气依然轻描淡写,司马懿却出了一身的冷汗,曹操的威胁,不是说说就算的。曹操是真的生气了,再这么下去,就是销户口的节奏了。
司马懿伏地请罪:“罪民明日将亲往相府请罪,拜谢丞相赐职
荀彧把要说的话说完,也不跟司马懿叙话,转身就往外走,曹丕看着依然跪在地上发呆的司马懿,又看看走的无比洒月兑的荀彧,左右为难了一会儿,还是追出去了:“荀令君留步!荀令君!”
荀彧走了一段路,停下来:“丕公子还有何事?”
曹丕愣了一下:“啊,那个,呃,我想问,对了,荀令君,我爹没说把仲达怎么样吧
“丞相的意思我刚才都已经说了。命司马懿明日往丞相府任职
“那就好曹丕放心了,曹操看来没打算跟司马懿计较,不然直接就派人抓了,反正欺君大罪,司马防绝对不敢说什么的,不追究他就算好的了。“荀令君能不能告诉我,我爹让仲达任什么职?”
“丕公子问这个干什么?”荀彧反问道。
“这个……我知道仲达做什么,好提前跟他们……说一声
荀彧看了曹丕一眼,就要走:“不必
曹丕连忙拉住荀彧:“哎,荀令君,别走啊,你就告诉我吧,求你了,你也知道相府里的人那些习气,仲达又得罪了我爹,不提前打点,我怕仲达吃亏
荀彧轻笑了一下:“我都不知道丕公子对自己评价这么低
“呃?”
“丞相本来是很生气的,还要追究丕公子,是我以公子不忍害师为名,遮掩过去。司马懿的官职也是我举荐的,文学椽。她原来不就在司空府教授丕公子,顺便帮帮忙吗?那她原来做什么,今后接着做什么就是了。顺便告知丕公子,明日与司马懿同至丞相面前领命,丞相对公子亦别有任用
曹丕从没想到会有这种事情,所以他反复把荀彧的话咀嚼了两遍才明白什么意思,他的脸上一瞬有狂喜的表情:“多谢荀令君,多谢!”然后他就丢下荀彧,一路喊着“仲达!仲达!大喜事!以后我们可以天天见面啦!”跑回去。
而没得到这消息的司马懿还跪在地上发呆,张春华直到荀彧走了才敢进屋,来到司马懿近前扶她起来,又习惯性的开始挖苦:“恭喜夫君,刚生了,没到一个月又升了,加官进爵,双喜临门啊
“滚司马懿回过神来,条件反射的说。
“你对着我就会说这个字儿了是吧。何苦呢,你又离不开我,只为了嘴上痛快有意思吗?”
“那你天天嘴上痛快有意思吗?”
“有意思啊。夫君你呢?”张春华眨着眼睛,好像在说,“你好意思堕落到我这思想觉悟吗?”
“我觉得没意思,”司马懿冷冷的把张春华推开,“但是让你觉得有意思,也是我的人生乐趣,你该感谢我配合你
周瑜派甘宁占领夷陵之后,和曹仁陷入了苦战。
周瑜倒不太着急,反正知道要打一年。
但是这一年过的真是太难了。反反复复的争夺,周瑜还被流矢所伤,伤的挺重,让吴军一度失去了主心骨,这时鲁肃提议让张飞代为出战,反正张飞也跟着,不用白不用。但这个建议被周瑜直接否决了:不能用。
不能用就白养着,好在张飞自己也不计较这些事儿,每天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攻打南郡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周瑜担心自己的伤影响士气,于是咬着牙盔甲整齐的巡营,做个姿态给士卒看,果然士气大振,但是只有包括吕蒙在内的少数几个人知道周瑜支撑到回了寝帐就人事不知了。
张飞闲着没事就跟士兵聊八卦,说到周瑜对士气的影响自然要大大的称赞一番,称赞完了还不过瘾,到处写信给认识的人,感慨周瑜了不起啊,将帅齐心,军士用命,东吴有周瑜真是好福气云云。
甘宁在夷陵被被曹仁军派五六千人围困,急忙向周瑜求援,众将为了救不救又吵成一团。周瑜左右为难,她为难的倒不是救还是不救,而是她怎么说服这些人去救。反对的人怕曹仁趁机来攻,造成更大损失这也是没错的。而且已经有人不满的说甘宁不是跟都督提议先攻打夷陵吗,现在造成这样进不进退不退的该谁负责?周瑜很清楚这已经不是针对甘宁了,是针对自己来的,毕竟当初甘宁的计划其实就是自己的计划,自己力排众议用了这个计划,现在提议去救,就有包庇之嫌——又回到赤壁之战前那个状态了,一个派系林立胡扯后腿的东吴,能取胜真不容易。
周瑜苦苦思索要怎么说才能让众人信服,正在这时,吕蒙开口了:“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
周瑜颇为感激的看了吕蒙一眼,这是把周瑜不方便自己说的话说出来了,而且提出了留守人员的安排,还把凌统和甘宁的矛盾公开晾到台面上了,暗含着“凌统你要是守不住就不如甘宁“和”甘宁要是出事凌统这派也跑不了“的威胁,派系矛盾一公开,反对者反而不好再说什么。
这只是攻打南郡众多麻烦的一个序曲,后面周瑜还经历了很多次类似情况。带伤巡营之后内部矛盾还有恶化的趋势,连张飞这个来帮忙的外人都在那里叹服周公瑾如何如何,有人感到愤懑,向孙权进了言。
于是本来进攻合肥始终不克的孙权犹豫了。他找鲁肃商议,鲁肃想了很久,对孙权说:“主公,公瑾克南郡,殊为不易,曹仁兵卒甚重,而公瑾能夺夷陵,下江陵,南郡终必克。此时不宜分兵。主公若以为兵力不足,可先往刘玄德处借兵。向曾借兵二千与之,料其必不推辞
但是借兵的使者见到刘备之后,刘备摊开双手,也是一脸的无奈:我的情况贵主公也看到了,江南四郡那么小那么破烂的地方我打着都费劲,还爆发了几次叛乱,桂阳的事儿你们听说了没?我还得分兵防备平叛。贵主公借我那二千人我很感激,但我也没浪费啊,都拿去堵截曹仁退路啦,现在不能动啊!再说我们也派了张翼德带着千把人去协助周都督了啊,里外里这么一算我也没多出多少人啊!不是不想帮忙,困难都明摆着,实在心有余力不足啊!
使者回报,孙权这个气——气也没用,刘备说的没错,两家交换兵马本来就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刘备的困难孙权也看在眼里,要不是刘备没足够的士兵,他早就指向益州了,赤壁之战后两家瓜分势力范围说的就是允许刘备向西发展。
好在这个时候好消息传来,周瑜费尽千辛万苦,总算把南郡,准确说是荆州大部掌控住了。另外一个好消息是荆州四大家族中的庞家后人庞统被周瑜收入麾下辟为功曹。孙权喜不自胜,问鲁肃:既然南郡已经拿下来了,现在可以让公瑾分兵来救了吧?
鲁肃皱眉,其实这个时候巩固战果比什么都重要,最好是不分兵,防备有变,但是合肥打了这么久……鲁肃还是没有反对。
孙权的命令下来的时候,周瑜就知道有人说了“疑谮”,而且,她已经知道始作俑者是什么人了。未来会是什么局面她大略也猜到——虽然具体的方式不见得很清楚,但是最终的指向结果是一样的。
周瑜不得不回兵,虽然她临走之前留下了守卫胜利果实的军卒,并且告诉他们:刘备敢来攻城就狠狠的打,不用客气。
和周瑜的预料差不多,周瑜的人马刚撤走,刘备那“少得可怜”的兵就不知道从哪儿刷拉拉冒出一大堆来,围困了夷陵、江陵、南郡城。自然,相对来说,堵截曹仁后路的任务,就完成得马马虎虎了,曹仁顺利的逃走。
东吴的守城人马对此很愤怒,憋着劲儿要打,他们牢记着周瑜临行那番话,坚决执行。
但问题是刘备这些人马根本不攻城,面对挑衅也不进攻,把城一围,该干什么干什么。
既然如此,那么按照都督的吩咐,这种情况就不能打。东吴士兵气闷的只能忍着,等着。
等来等去,等到了刘备一封书信到了孙权案头,刘备在信中很谦卑的表示:吴侯,在下得辅佐侄儿刘琦做荆州牧,这是天子的任命,自然不能怠慢,要实至名归啊,所以诸葛亮派兵把几座重要的城池包围了,本意是直接取城,我费了好大劲儿才劝说诸葛亮不要动粗,我们是联盟嘛,都要退一步为对方想。这样,按天子诏命呢,整个荆州都应该是我侄儿的,但是现在我们愿意退一步,先要南郡江南这一部分,江北还是你们的,周都督也是南郡太守嘛!怎么能没有办公地呢?希望吴侯认真考虑我的提议,如果吴侯坚决不同意,那我就只能表示遗憾了,诸葛亮说底下将士们看到南郡眼都蓝了,饿狼一样,压也压不住啊,那个时候造成了啥流血事件的,勿谓言之不预也。
如果是平时,孙权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撕得粉碎破口大骂,但是现在正是他西线进攻屡屡受挫之际,此一时,彼一时,他不得不认真考虑刘备的提议。
在孙权召开的紧急政协会议上,周瑜也列席了,但是周瑜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大臣们争论的很凶,孙权问公瑾之意如何?周瑜罕见的只说了个“听凭主公裁处”。
周瑜实在没话可说。一堆人盯着挑错呢。刘备这封信在周瑜看来就是无赖的威胁,是绝对不能同意的。可是她又不能站出来反对,因为刘备那封信里阴险的提到了自己任南郡太守的事儿,这是个原罪,不管她怎么分辨,别人一句“你是不是为你的办公地考虑才反对的?你想自成一派?”都足以压死周瑜。
周瑜觉得心里很哀伤,前两日得到消息说吴夫人已经撑不了几天了,又一个真心疼爱自己的长辈即将过世,里里外外的压力已经快要把周瑜压垮了。
最终是鲁肃建议做个人情给刘备,反正刘备心里要的地方也不算大,荆州大部还是在周瑜手里,我们先集中对付曹军,取下合肥,再回过头来收拾刘备,也不算迟。
孙权点点头。又转头问周瑜:“公瑾以为子敬之言如何?”
周瑜觉得身上像有一座大山一样,累的她都不想说话了。
“刘备要的不是南郡
听周瑜这么说,有人开始窃窃私语。
“他接下来,很快就会要荆州
“刘玄德自称宗室,平素好以仁德自居,此等无赖行径,恐不为也,为之则失天下人望
“他不会,不代表他身边人也都不会周瑜简短的说完,不再说话。
刘备看着诸葛亮:“孔明,这不大好吧?”
“嗯?主公,有什么不妥吗?”诸葛亮耐心的在刘备旁边磨墨。
“刚写了封信给孙权,威胁着说要南郡,这……这么快又要荆州……”
“哦,如果主公嫌两封信间隔太短的话,我们可以先把信写好,等几天再送出去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您的意思是不想要荆州了对么?”
刘备低下头写信。
“主母这些天身体好些了吗?”其实诸葛亮和周瑜还真可称得上难兄难弟,东吴吴夫人病重,公安甘夫人病笃。
刘备笔尖停顿了一下,头也不抬继续写:“不过是挨日子了
作者的话:很多事情,可以倒计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