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正文
第38节第十四章曹丕喜得贵子诸葛收养千金(2)
张春华悄悄来到宴会前看了看,见到司马朗起身走向司马防,便知道要散席了,她急忙折回来去找司马懿,但是在回廊上并没有看到司马懿,张春华想她大概是受不住冷,提前回去了,便向司马懿的房间走去。
但是在阶上走着,张春华突然觉得脚底被什么硌了一下,她停住脚步,从地上拾起断成两截的象牙簪,借着月光她认出那是司马懿素来挽发用的。张春华心里疑惑,走到门前,就听到里面有人说话的声音,她大吃一惊,细细听了一会儿,就什么都明白了,脸当时就又羞又气,涨得通红,她刚要抬手拍门,手又停在了半空中,她犹豫了一下,咬着牙,最终还是转身往前厅来。一路走着,她心里已经有了对策。
前厅这时候一团糟。
几位公子向司马防告辞,感谢京兆尹盛情款待,可是曹植一看,二哥曹丕还没回来,就对司马防说了,司马防吃了一惊,命人四处寻找,但是没找到,正在大家着急慌乱的时候,张春华派人去跟司马防说:丕公子说了,他不胜酒力,今日暂且借宿司马府上,明早再回司空府。他已经在司马懿房里歇下了,一来他和司马懿关系匪浅,起居方便,不必劳动他人;二来长久不见,他借这个机会要恪尽一下学生之道,侍奉先生。其他人不必等他,早早散了吧。
司马防听了大吃一惊,但是他也不能当众把心里话说出来,其他人听说如此,便一面派仆役回报司空府主事,一面散去了。
这一晚,除了曹丕和张春华外,很多人都没睡好。
包括郭嘉。
天气很好,阳光很好,鸟鸣——也很好。这就是曹丕醒来后的第一感想。
他翻身坐起,看看枕边人——是不是第一次放到一边不说,成熟的女人就是比没发育的小姑娘好啊。
当然他意识到自己干了什么的时候也有点懊恼,不管怎么说他是把司马懿的女人给睡了。不过转念一想他倒也有恃无恐,大不了把这女人讨到身边来好了——好像还不错。
贴身仆役都不在身边,曹丕只能自己给自己穿戴,他就站在榻边,一边往身上套衣服一边对榻上青丝凌乱遮住面孔的人说:“我是曹司空次子。昨夜因酒乱性得罪了夫人。如果夫人愿意继续跟着仲达,我日后亲自向仲达解释此事,必不连累夫人;若夫人因此事被仲达怪罪,觉得不如意,随时可以到司空府找我。口说无凭,我留下一件表记为证曹丕说着,解下腰间的螭纹玉佩扔到榻上。
但是榻上的人一点反应也没有。
曹丕叹了口气:“告辞转身就往外走。
“丕公子留步门被打开了,外面站着笑语盈盈的张春华,手里还端着食案:“请丕公子用些糕饼再走,妾特命庖人备了羊肉羹和酒溲饼,羹里加了丕公子喜食的蒲桃汁酿的果酒
曹丕见了张春华,觉得很惭愧:“夫人,昨夜……”
“丕公子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想来仲达不会介怀
曹丕突然想起来了:“昨日仲达一夜未归,如今在何处?”
张春华笑而不答。
曹丕觉得很尴尬:“司空府车驾在否?”
张春华答道:“适才司空命人催公子速归,车驾已在门首
曹丕想这个时候不见司马懿可能更好,便婉拒了张春华送来的点心,走出门去。
“丕公子慢走张春华故意只将右侧房门弄出吱呀的声音,装作关门的样子,实际依旧让门大开着,然后转身来到榻前:“夫君,起来吧,丕公子已经走了,她不知道昨夜是你
曹丕听得清清楚楚,他吃惊的回头去看。
司马懿正扶着榻翻身坐起,怒气冲冲:“闭嘴!少说两句没人当你是哑巴!”
司马懿突然看见了曹丕。
曹丕也看见了司马懿。
张春华嘴角得意的笑又加深了。
建安九年八月,袁尚逃奔中山郡,冀州平定,曹丕纳袁熙之妻,时年二十五岁的甄氏为妾。
人们只知道曹丕纳甄氏的原因是其貌美非凡,史载“披发垢面”“姿貌绝伦”,还有人添油加醋的说曹操也见过甄氏,为甄氏的美貌气质打动,说“真吾儿妇也”。就让曹丕娶其为妻,当然这是胡扯。
曹操对这件事的态度其实很简单:儿子长大了,弄几个女人不算什么,喜欢?那就收了!
曹操对甄氏的事儿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说什么他看重甄氏那不过是后人为尊者讳的习惯而已——既然历史上甄氏是当过皇后的,自然得有点过人之处。
但曹丕自己的想法就很复杂了。
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女人越漂亮越好,一开始纳甄氏就是出于“漂亮妹子睡了再说”的心态。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个妹子除了漂亮,还给了他一个“惊喜”——他要“喜当爹”了。
甄氏彼时已经“有身”,四个月了。曹丕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怒不可遏,他本来要杀掉甄氏的,虽然甄氏自己没什么错。但是这个时候恰巧郭嘉匆匆赶来把他拦住了。
曹丕知道曹操对郭嘉一直另眼相看,并且隐隐流露出托孤之意,因此他对于郭嘉一直很尊敬。郭嘉说的话,他都听。
郭嘉问他:丕公子当初纳甄氏,好歹名义上是面见司空请求过的。换句话说甄氏是司空为公子选的妾室,公子现在说杀就杀了,司空面子上怎么过的去?
曹丕只得悻悻的丢了手中的剑,命心月复人把哭得梨花带雨牡丹泣露的甄氏拖下去。
“先生说的有理,只是我若回复父亲,父亲必然认为我当初草率纳甄氏不妥,我将失宠于父亲。若听之任之,又难消我心头之恨!思来想去苦无良策,先生可有见教?”
“有郭嘉简短的答道,先给曹丕吃了颗定心丸,然后取出一封信来,“这封信就是我来这里的原因。丕公子,你得赶快回一趟许都,不然你儿子可能要出事
信是张春华写给郭嘉的。
曹丕从惊愕到大喜。
纸里包不住火。
隐瞒到九月,瞒不下去了,诊视的医官笑呵呵的恭喜了司马防“您要添个孙子了,只不知道是哪位公子的那位夫人啊”走后,司马防,司马朗,司马孚那明明是震惊还要强装欢喜的脸终于恢复了正常,他们都知道了司马懿的风痹是怎么回事,曹丕“不胜酒力”是怎么回事,以及司马懿现在那状态是怎么回事。
司马防得知真相之后大怒,狠狠的打了张春华一个耳光,张春华扑通跪下,不辩解也不认错。
“家门不幸!”司马防气得连胡须都在抖,“出此逆事!”
司马懿以一种看起来不大舒服的姿势躺在榻上,冷眼旁观这些人发疯。
司马朗劝慰着父亲,对司马防说,这件事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不如悄悄买一帖药落胎。全当没有这回事,是最稳妥的办法。
司马防看着司马懿,后者冷冷的表态:“随便,本来就是个意外
司马孚犹豫了:“父亲,听闻丕公子虽早已娶妻且有多名侍妾,但几年下来仍无一子半女,连彰公子都有了儿子,听说曹公为丕公子膝下无人之事颇为烦恼,也有人说若丕公子绝嗣,恐曹公传嗣他人。若令其落胎,丕公子后继无人,难保日后他不怨恨我们,到时……”
“不妨,”司马朗说,“此事不外传,丕公子如何得知?便知道也无妨,只说也是为了丕公子名节着想
司马防点点头,便命心月复人去寻一贴药来。
“不可!”此时还跪在地上的张春华急了,“丕公子如何不知此事!我已修书将此事告知郭祭酒了!郭祭酒必然不敢怠慢,一定会报知公子!”
司马防看够了张春华,命人将她拖下去。
张春华被拖出去前,向早已安排下的最心月复的婢女使了个眼色,那婢女便趁乱悄悄溜出来,直奔司空府。
张春华想,要是曹丕你运气好,现在就回来了吧。
那名婢女到了司空府,便要通报见曹丕,守门人觉得为难:曹丕倒是刚刚回来了,可是这一个婢女就要见曹丕……没有这样的规矩啊。
婢女于是模出钱和一封锦囊交给守门人:“事关重大,还请费心。若耽搁了,丕公子必然降罪,请速将此信交与丕公子,令他速至司马府!”
曹丕打开木牍,上面就一句话:“曹子桓你要不想你儿子死掉就快点来!”
司马府效率挺高啊,司马懿看着端到自己面前这一碗黑乎乎泛着难闻的酸味和草腥味的药,在心底冷嘲。
她端起了药碗,抬眼看看周围紧张看着的人:“怎么,都围在这里等着看女人怎么生孩子么?我都不知道父亲和大哥这么闲
“不看着,如何能安心!”司马朗也冷嘲回去。
司马懿牵了牵嘴角:“那你们就好好看着,别错过了什么说完就作势要喝。
“仲达——”
所有人都没想到,关键时刻曹丕不经通报就闯进来救急了,他看到司马懿手里那碗药,当时就瞳仁充血,一把抢上前来,把药摔在地上。
“仲达,如此大事,为何不报与我知?”
“报与你什么,这事儿跟你有什么关系?”司马懿继续发动冷嘲技能。
“孩子是我的!”
“不是你的司马懿接话很快,“跟你没关系
“好好,仲达,我不跟你争,谁的都好,保住孩子就行曹丕劝得司马懿不再说话,这才转头看备感尴尬的司马防等人,“司马京兆,你是仲达的父亲,仲达和孩子两条命我就交给你了,请你务必保住。在下感恩不尽。如果你保不住——我曹子桓可是记仇的,张绣,你还记得吧?”
张绣是宛城之战害死曹昂的罪魁祸首,虽然后来投降曹操,曹操待他不薄,但是曹丕始终不给他好脸色,张绣后来想讨好曹丕宴请他,没想到曹丕在宴会上当众翻脸,直接就说起宛城之战的杀兄之仇来,张绣活在曹丕复仇的恐惧之中,竟然自尽了。
司马防觉得自己没有选择。
建安九年十二月,曹操继续进攻袁谭,这一次曹丕没有跟随,他在许都,焦急的等待一个结果。
此次郭嘉跟着曹操去了,走之前她对曹丕说:“本来不必的,但是我会尽我所能让主公回来的晚一点,希望他回来的时候,你们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
曹丕很感激郭嘉,但是郭嘉却长叹一声:“我现在也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了,也许我本意是不该帮你们,但是我不能坐看我认识的人遭遇不测,我什么都想保住,只怕最后什么都保不住了。哎呀我去,我觉得自己好精分
……
十二月初五,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甄氏早产,生下一女。这个孩子是在孕育到第七个月降生的,孩子生下来,哭的声音都很微弱。曹丕连看都不想看见这个孩子,命女医官把这孩子包一包抱出去。
甄氏拖着虚弱的身子一边哭一边在榻边叩头至流血:“公子!好歹为这孩子沐浴!公子答应过要把这孩子送到外面养大,总要洗干净了再送去才不被人嫌弃啊!公子若依妾言,妾此生听凭公子驱使!”
曹丕不耐烦的命人把孩子洗洗,脐带没断也不管了,拿小被盖一裹便送出去。
甄氏在暗室内哭号着自己的孩子,她并不知道曹丕骗了她,她还以为曹丕真的会和她达成妥协:“你过去的作为,我一概不问,你的命我留着,你该有的富贵,我也都给你。但是这个孩子不能留在你身边,孩子出生后,我会把他送到外面交给别人抚养,同时我会交给你另外一个孩子抚养。这两个孩子就算我们二人互为牵制。你若跟人说了真相,不肯善待这个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能活命。若是我伤了你的孩子,你也可以报复。不过,今后但凡有事让你做,你若出了差错,也休想保住你的亲子
主意是郭嘉出的,话是郭嘉教的,郭嘉本意也真是如此。
但是这里面有些内容被司马懿扭曲了。
司马懿说甄氏如何能知道她的孩子怎么样了?她的孩子不必真的活着,只要甄氏自己以为这孩子活着就行。事实上这孩子活着总是个后患。
曹丕觉得司马懿说的很对。
所以曹丕密令将甄氏的女儿处死。从人们入夜之后悄悄将孩子丢在大街上。天气寒冷,这孩子又身体虚弱,绝对活不过一天。
上天有好生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