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五十七章君非君何故(二)
当天我只有幸参观到一个“景点”,就是设置在栎阳制造秦国货币的官坊,也就是在这里,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固守成规的秦国暴政观念发生乾坤大反转的事:那里的徭役们正在领工钱.
是我见识太浅薄,书读的太少了吗?秦帝国官属的徭役不是当牛做马,挨打受骂,不见天日的吗?怎么会如同打工一般,发放工钱呢?
再说,这徭役是什么概念谁人不知?那是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是统治者残酷压榨人民的手段啊。
是哪里出错了呢?难道这个秦王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那个秦王?难道这个秦国与我所处的时空不同属于一个历史体系?
混乱,十分十分混乱,纳纳地敢问一句:到底君非君何故啊?为啥我怎么看你都背了一个大黑锅呢?
正在我脑袋里的问题数不瑕接地地往外跳时,嬴祖宗截住一个背上背着个两、三岁小孩的女人,问她官徭有没有按制免费提供口粮给她的孩子。
黑线,大大地黑线,不干活的孩子还免费管饭?这真的是暴政的秦始皇吗?
却见那女人慰笑着回答:“回大人,我这小儿每月得粮食半石
女人刚一走开,嬴祖宗又问身边的赵高:“秦律所定随母从事杂役的孩童,每月是发粮半石吗?”
只见赵高毕恭毕敬地娓娓道来:“回禀大王,依秦律,无人照料而跟随母亲在官府从事杂役的,每月发粮食半石;没有母亲的婴幼孤儿,每月亦可领粮食半石
看着嬴祖宗还有意再问,赵高精通法律、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的本事彻底显露无余,只听场间就他一人,如同电脑复读机一般,毫无迟逗地颂了起来:
“秦律还规定:欠官府债务无力偿还的人,每劳动一月可得粮食,男二石,女一石,伤病暂时不能劳作的,粮食减半;女人做擅长的工作,如从事针织等,和男人同酬。
服徭役期间官府可以配发衣服,凭券向大内或县领取衣服;每户不允许同时征调两人服役;科季工作量减免三分之一;冬季减轻工作量,三天只需完成夏天二日的工作量。
即使是犯罪以徭役抵债的,农忙也有四十天假,在播种和管理禾苗时节,需各放假二十天回家务农……,等等等等等等
――出处《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仓律》等
呃……越听我越瞠目,犯罪在官府服徭役,一个月竟可以领到两石的粮食或工钱,在农忙时节不仅有假放,还可以承担部分徭役,既可以省下家里的粮食,又能有所收益?
看来,这秦始皇的暴政一说有违史实啊,至少不应该把暴政的帽子倾扣到的他头上才对。
嬴祖宗用赞许的目光瞥了一眼赵高,满意的向金库重地走去。
而我,则感叹于赵高真是个超级无敌精通律法的背书机器,以他的能力来说也算得上是个能臣了。反应速度比我百度还快,估计我重点字还没打完,他已畅颂如流了。难怪赵高犯死罪,蒙毅要杀他时,嬴祖宗不舍得,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还官复原职续用于左右,这样一个活法典用起来确实方便,连手指头都不用动,要查的资料就都有了,如此人才怎么可能不博得了秦始皇的赏识。
只可惜,这个被他法外开恩的赵高,终还是成为亡秦“功臣”里的重中之重。或许此时的赵高并无妄念,并非一开始就是个心怀叵测的人,对于他在秦始皇逝世之后突然的转变,只能说人性太过复杂,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遇下,会表现出人性完全不同的另一面。
跟在嬴祖宗身后进了金库,看到他拿起一块铸好的金饼查看,我也捡了一块沉甸甸的金饼在手里,翻看许久才看明白上面阴刻的篆字是“四两半”字样。
一两等于50克算,四两半就是225克,就算按照200元/克的低价算,这块小金饼也值近五万人民币呢,要是按照向2000美元/盎司挑战的金价算,天啊,这一库的金币得值多少钱啊?
瑾瑜啊,再艰苦奋斗、逢源如你,也不如当皇帝来得爽啊。记得你曾不屑地说过当皇帝有什么好?现在真的很想告诉你,依我看,挺好,要权有权,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只要不亡国,有龙椅坐就是好。
嬴祖宗见我爱不释手的拿着金饼双眼放光,索性送了我一块。
我自是喜不自盛,背着嬴祖宗把金饼放在嘴边咬了一口,嗯,挺纯,都咬出牙印了。
当嬴祖宗不经意间看到我正在进行时的、非常不讲卫生的验金动作时,不禁偏头噎目地被我唬得怔住了,当他紧接着又看到我毫不推却,贪婪地把他说送我那块金饼给放进腰袋里后,再也忍俊不住地嗤笑道:“寡人还真没看出清姬竟如此爱财
我眨巴眨巴还泛着灿灿金光的双眼,并不否认我爱财,且却之不恭地回他一个欣笑,这可是我来到这个世界后拿到的第一块金,以后要想跑路,这块金子搞不好会派上大用处的。
所以,随你怎么想吧,年轻的秦始皇安达!!!
栎阳除了拥有制造秦国货币的官坊,治炼业也十分发达,是秦国一处重要的兵器工业基地,铜戈和青铜剑等冷兵器的生产,栎阳承担了很重要的份额。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发现了一批青铜剑,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剑剑如此。
跟在嬴祖宗身边,看着成品库里排列整齐、组织致密的青铜剑,柄柄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联想到它们其中的某几柄,会在黄土地下沉睡2000多年后,被挖掘出土时依旧光亮如新、锋利无比,不禁感叹这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之可敬,再看向身边的这位帝王,想到他一生的黑白功过,心里又是一阵陈杂。
如果没有他治国执律法的严苛,没有他统治下的不苟铁腕,在那个物质匮乏,意识落后的时代里,秦国的军事、农业、制造业、乃至国力能发达到顶盛之极吗?
我想不能,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在各行各业的官坊里,连续生产劣质品,或达不到验收标准,工人和管工都是要受罚的。
如果非要揪着他的小辨子举例,我只能说:我从没听说过哪个统治者把国家的法律细化到,饲十头成年母牛,如果六个不生小牛要罚,饲十头母羊,其中四头不生小羊也要受罚的程度,就连官制良田里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也要接受每减瘦一寸,受十下笞打的惩罚。
谁会这么做?二千多年前这个千古一帝就这么做了,为了保证民有所养,战可敷出,他真的这么做了。
乍听之下,似乎可笑,可细细思量,这其中的良苦用心又深几许?
财富是一点一点累集起来的,而一统天下也需要步步为营,一分一毫的筹措资本,如若不然,所谓的宏图大业不过纸上谈兵,一句空话罢了。
君乃治国央首,这点铁腕和狠戾还是要有的。要强调的是,人家不只是一味的惩罚,针对各行各业出色的工匠、饲畜等等,也有相应的奖励以示公允,这些在《睡虎》和《里耶》里也是有据可查的。
栎阳不仅治炼业发达,制陶业也很繁盛,秦国的陶器有一定的数量都是这里出产的,第二次得到走出行宫的机会,一上午的行程也基本都是在“兵工厂”和官陶坊之间消耗掉的。
两次出宫,除了观看新鲜的古董出炉,我还挣了一块金子,初解赵高为什么会得到秦王的偏袒,深体秦始皇所治理的国家,并不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而是非常井然的法制帝国。
秦人不仅尚武,更尚法,在以后的深入了解与接触后,我更加确信,秦国的法制之严苛,是两千年后的人们所无法想像的。
君非君何故?
直到如今,我才开始萌生一个念头:或许,苛法才是把秦始皇推上暴君暴政之位的祸首,严律才是让后人曲解他的真凶。
=============
注:1963年,栎阳城遗址区内的官庄村出土了一件铜釜,内装8枚金饼,经专家鉴定,含金量达99%,为战国晚期秦国货币,可为栎阳商贸繁荣之一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