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七十五章 水泥生产

广州城外西郊,石井镇,一座砖混结构的厂房便耸立于此。

嘉华水泥厂,这时还未正式竣工,兴建于1909年2月,预计将于明年1月中旬全部完工,差不多整整耗时两年。

为此,夏万隆可是投入了将近170万元的资本,从购买土地到建设厂房,以及工人的招募和培训,前前后后花费了大笔资金。

“三台回转窑及主要附属设备下个月末就能运抵,届时将由我们美华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指导安装,这点你大可放心

自从与徐文昊结识,夏家就开始积极转型,开始由单纯的渠道商向生厂商转变。在徐文昊的技术支持下,未来的收益前景却是一片光明,因此这时代表夏家陪同视察的夏骏驰也是一脸喜色,“如此甚好!”

一旦工厂投产,以每日800吨以上的水泥产量,夏家便可日进斗金,获得可观的收入!

而且以这时‘洋灰’在建筑业中的重要作用,此举还可打破洋行和外商垄断建材市场的局面,极大的提升夏家商行在本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

又是一月过去,此时正值秋末,凉风中带着肃杀之意。

聚龙河上,一艘540吨的江轮正缓缓而行,载满了货物。而这时,嘉华水泥厂的人早早就在河边翘首以待,其中就有夏家父子的身影。

很快,江轮就靠着岸边停下,在才搭起不久的建议码头上,将船上的货物卸落。

包括三台水泥回转窑、一套旋风预热器和一套篦式冷却器,全都是由美华科技公司出品的高精尖器械。核心部位由徐文昊亲手打造,其余都是画出图纸,由与美华合作的詹姆斯机械厂代工。

水泥回转窑,1877年就由英国人发明了出来,并且在1885年时达到了改进,是煅烧水泥熟料的主要设备。

而徐文昊这时也只是细节上改良了部分功能,整体上还是使用的现有的技术。这种回转窑不仅能用于烧制水泥,并且还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是基础的工业设备,这时的中国还无力制造。

该设备由筒体、支承装置、带挡轮支承装置、传动装置、活动窑头、窑尾密封装置、燃烧装置等部件组成,结构虽然简单,但运转可靠,生产过程容易控制,正适合现在的情况。

一旦投产,就能缓解国内缺乏建筑材料的危局,使得自己能够摆月兑对外国‘洋灰’的依赖,在军事上同样具备极高的战略意义。

而旋风预热器,这时则完全是徐文昊的‘独创’技术,在查阅了一些技术资料之后,很快就通过这时的工业技术复原出来,可以适于各种窑型配套使用。

徐文昊让智脑在原有的技术资料上,研制出了日产800吨、2000吨带分解炉的五级悬浮预热器,后者将在不久后的未来,应用于大中型水泥厂设备的新建和改造。

很快,徐文昊就亲自指挥技术员,协助嘉华公司聘请的国内技师,安装设备和生产线。一些设备要和厂房连在一起,因此这时安装正合时宜。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

比如篦式冷却机就是如此,作为一种骤冷式冷却机,其原理是用鼓风机吹冷风,将铺在篦板上成层状的熟料加以骤冷,使熟料温度由1200c骤降至100c以下,冷却的大量废气除入窑作二次风。

而冷却机主要由一个与水平成5%%u7684斜度,直径为1。5米长度为12米的回转筒体构成。内装有扬料板。

筒体在离两端2。5米的地方借助于托圈支撑在挡托轮装置上,低端托圈和挡轮滚动接触,以阻止其筒体轴向滑动。

筒体的回转是借助于固定在离高端托圈1米处筒上的大齿圈,通过一套传动装置带动。

熟料在扬料区被多次扬起,并均匀地抛撒,冷却空气与热熟料进行强烈的热交换。特别是在低温区,可以通过改善扬料板结构、布置形式以及调整筒体的斜度和转速,来增加熟料与冷却空气的接触时间,控制熟料的移动速度,使熟料内部的热量有充足的时间向表面传导,从而对温度较低熟料的热量充分回收。

这条水泥生产线,完全包含了破碎及预均化、生料制备均化、预热分解、水泥熟料的烧成、水泥粉磨包装等工艺流程,哪怕再过50年也不落伍。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水泥生产线属于干法水泥生产模式,不仅生产流程复杂,且需消耗大量电能,严格来说这时还是湿法水泥生产流程更合适些。

干法水泥生产,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u4ee5上。

其中生料粉磨占30%%u4ee5上,煤磨占约3%%uff0c水泥粉磨约占40%%u3002

因此,对工人的专业程度要求更高,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能够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如此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

但显然徐文昊也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减少热耗,毕竟从污染的角度来看,电能终究比烧煤要好一些,这点上,湿法水泥生产的热耗就太高了,实在难以接受。

而另一点,就是准备修建一座火电厂的徐文昊,这时当然是要打算凭此把夏家捆在自己的战车上。作为能源,电力的技术含量更高,远比煤炭更容易掌控。

徐文昊这时就已经打定主意,要靠着对基础能源的垄断来控制粤州的经济,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从而掌控全局。

广州就是本次征途的起始点,徐文昊对此是志在必得。

……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徐文昊便借着夏家的关系和一些广州本地的中小商户结成了战略同盟,他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而本地商户则是有着广泛的人脉基础,双反的结合,很快就显现出了威力。

几乎是以遍地开花的局势拓展自己的商业领土,美华公司很快就在广州城内外立住了根脚,不仅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了大片土地,而且还招募到了大量的人员。

这时的大清朝,地方大户掌握大量的土地和人力,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默许,你就算有钱也买不了地,雇不到人,举步维艰。

围绕着机械厂、化工厂和火电站等基础产业的纺织厂、面粉厂、水泥厂等轻工产业,纷纷建立起来,一股由中小商人联合兴起的投资热潮,似乎冲淡了股灾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广州自全粤,经济状况逐渐回暖,似乎再次赋予了当地居民新的希望。

大笔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不断创造着新的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口。到1911年初的时候,经过大半年的投资,徐文昊已经成为了广州城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再也无人能够忽视他的存在。

番禺县黄埔区,庙沙围,这时码头已经初具规模,在徐文昊不惜工本的建设下,这里早已不复此前零落残破的形象。

平整的土地,清一色铺上了这个时代国内还很稀罕的‘洋灰’,也就是水泥。从美国运来的大型起重机器也安装了小半,剩下的则堆放在一旁的空地里。

“徐总,工程预计在2月初就能完成,但这样就要多花好几倍的工钱,实在是有些不划算戴志中这时就站在一处高台上,又就此事而向徐文昊建言,“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避开春节这段工期,待工人们回来再开工

实际上,按照戴志中的观点,以这个时代的工人福利标准而言,就算不额外给加班费用,也是可以的。反正美华公司给的薪水已是优渥,没人会愿意丢掉手上这份工作。

但徐文昊考虑得却是更多,钱财反而是小事,关键是名声。

别看工资增加了一倍,实际上相比于这个时代的美国和欧洲,却是连他们的一半都达不到,美华公司在这上面还是有利可图。

因此反不如凭借这个,提升公司在民间的影响力,而这时的广州城内,美华公司的名气正是靠着这口口相传,彻底打响了。

徐文昊深深明白,影响力只有到达基层,并且获得民众认可,才是真正稳固。不然终究只是无根的浮萍,风稍微一吹,就要摇摇欲坠。

虽然还是月兑离不了这个时代的小人物格局,但戴志中这人在建筑上却是有些天赋,经过夏万隆的介绍,很快就被推荐到徐文昊面前,并且获得重用,这时就是负责督建两处码头。

因为拥有了自己的造船厂,徐文昊已经着手收购船只,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中远国际物流公司。

内含中国远东地区之意,目前还不插手大中型海港,因为这是英国人的蛋糕。不过沿着珠江水域,许多河港直接与外海勾连,却也不差。

关键是,一支所罗门群岛的小型舰艇部队,很快就要秘密抵达广州,徐文昊不得不先做好硬件上准备。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