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 化工研究

正忙于尼龙布料的生产、推广和销售的波士顿联合纺织公司很快就开始注意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同类产品,虽然对方主要针对的用户群体与自己并无直接冲突,但这种潜在的商业竞争行为却让公司背后的几位大股东深感忧虑。

很快,事情就被调查得一清二楚,一份厚厚的资料被摆上了弗雷德的案头,其中内容包括了徐文昊和里斯拉拢波士顿渔业协会几位委员一同合资开设工厂的这个举动。

随即,这位洛威尔家族的重要成员,便气势汹汹的找上门来,向着徐文昊兴师问罪。

语气和措辞都极为严厉,声称徐文昊违反了双方早前曾签订的合同,其中就包括尼龙这种化纤技术产品的专利使用权。

“徐,你对此有何解释,我们的纤维中检测出了聚酰胺的成分,也就是尼龙,按照我们的约定,这项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在未来的十年里,都是属于我们洛威尔家族的,你不能未经我们同意,就擅自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这项技术!”

对于弗雷德的怒火,徐文昊自是轻轻一笑,“弗雷德,我的朋友,恐怕这里面有什么误会。你先坐下,我们再好好谈谈这件事

“哼,我倒要听听你要如何解释!”弗雷德气呼呼的坐下,实际上他的生气只是装出来的,身为一家跨国银行的高层决策管理者,他又岂会连这点心性修养都没有?

无非是虚张声势,想要在心理上吓唬对手罢了。

好不容易安抚下对方的情绪,徐文昊这才装作无辜的样子,替自己辩解道:“弗雷德,我确实把尼龙66的专利使用权卖给了你们,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可是严格遵守着合同中规定的一切,我也是有职业操守的啊

心中却是冷笑不止:我可没把其他的聚酰胺产品专利一起卖给你们。

尼龙66便是属于聚酰胺纤维家族中的的一员,化学式为为聚己二酰己二胺,也是可以广泛运用于服装纺织业的尼龙产品,是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尼龙家族中的成员。

而的却是尼龙6,这种化学结构为聚己内酰胺的尼龙纤维产品,因此并不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

恐怕这时洛威尔家族也知道自己被徐文昊给小小的戏耍了,因此才派弗雷德过来虚张声势地恫吓一番,以在气势上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哪知道徐文昊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很冷静地辩解起来,那就意味着洛威尔家族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了。

而这种事,就不是弗雷德能够决定的了,因此他在得知了徐文昊的态度之后,便只好怏怏而退,回去向财团的高层们复命。

波士顿联合纺织公司的几位高层聚在一起,坐在他们身边的则是几位高薪聘请回来的技术员,帮助公司建立一套完整的化学纤维工业生产线。

公司的大股东哈里是一位爱尔兰裔商人前几年才取得美国国籍,如今正在为洛威尔家族服务,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他是个圆头大耳的秃顶中年男人,皮肤红彤彤的,平日里总是不苟言笑,喜欢对下属发号施令。

哈里这时就随着几位技术员参观已经投入使用的化学实验室,家族高层的诘问让他心情并不好,几天来都黑着脸,因小事就解雇了几个办公室里的文职人员。

“迪克逊博士,我对你的研究进度非常不满,我每周付你130美元的薪水,可你是怎么回报我的?你和你的研究团队,甚至连现成的技术都还没吃透!公司付你那么钱,不是让你回来当闲人的!”

目前波士顿联合纺织公司出产的尼龙布料,仅仅能应付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的尼龙丝袜几乎都只能向徐文昊的美华锦纶织造公司订货。

利润的不断流失让哈里异常不满,再加上最近几日又受到了洛威尔家族高层的责难,憋了一肚子火气的他,这时便忍不住撒在迪克逊等公司雇来的化学研究人员身上。

对于这位擅长经商却不了解科学研究的老板的谩骂,迪克逊深深感到屈辱,但却不敢反驳,生怕丢了自己的饭碗。周薪130美元的工作,在这年头可不好找。

“哈里先生,这不能怪我们,化学研究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必须通过重复试验来获得我们想要的知识和成果。而很显然,聚酰胺纤维这个新事物有着太多的难点需要我们去解决了……”迪克逊小声替自己辩解道。

作为基础工业中关键环节的化学工业,目前的发展仍然相对落后。

要知道,原本发明尼龙可是在几十年后的事情,并且还是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工业基础都已经全部具备的情形之下。

而现在,迪克逊凭着一些老掉牙的化学知识就想要吃透这种涉及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技术,就相当于要重新学习一遍,因此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费用可想而知。

没有徐文昊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以及系统性的教育,迪克逊根本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消化目前的新知识,只能在模索中缓慢前进。

历史上,1928年,当时美国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杜邦公司才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并且聘用32岁的卡罗瑟斯博士担任该所的负责人,主要从事聚合反应方面的研究。

他首先研究双官能团分子的缩聚反应,通过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的酯化缩合,合成长链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酯。

在经过两年模索和前进,卡罗瑟斯才在制备线型聚合物特别是聚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高到10000~25000,他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聚合物称为高聚物。

而到了1930年,卡罗瑟斯的助手才发现,二元醇和二元羧酸通过缩聚反应制取的高聚酯,其熔融物能像制棉花糖那样抽出丝来。

而且确认这种纤维状的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拉伸长度可达到原来的几倍,经过冷却拉伸后纤维的强度、弹性、透明度和光泽度都大大增加。

这种聚酯的奇特性质使他们预感到可能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有可能用熔融的聚合物来纺制纤维。然而,继续研究表明,从聚酯得到纤维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

因为高聚酯在100c以下即熔化,特别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只是在水中还稍稳定些,因此不适合用于纺织。

随后卡罗瑟斯又对一系列的聚酯和聚酰胺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多方对比,选定他在1935年2月28日首次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出的聚酰胺66。

数字66中的第一个6表示二胺中的碳原子数,第二个6表示二酸中的碳原子数。

这种聚酰胺不溶于普通溶剂,熔点为263c,高于通常使用的熨烫温度,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在结构和性质上也接近天然丝,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

在无数次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之后,他们才从其性质和制造成本上,认定聚酰胺中它是最佳选择。

接着,杜邦公司又解决了生产聚酰胺66原料的工业来源问题,直到1938年10月27日,才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了,并将聚酰胺66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

尼龙后来在英语中成了“从煤、空气、水或其他物质合成的,具有耐磨性和柔韧性、类似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所有聚酰胺的总称”。

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10年的时间,其中消耗的物资和人力,何其惊人,由此可知在这个时代,化学研究可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

而迪克逊等人从接手实验室到现在,总共也不过是数月,能够基本掌握关键的制造技术,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但生产上一直依赖于美华公司也不是个事儿,因此在几位大股东的催促下,哈里也不得不多番催促,希望花费了大笔资金的化学实验室能够给他带来点好消息。

但现实还是让人颇感无奈,迪克逊他们可没有什么智脑辅助,并且又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化学知识和理论,因此这时都是面露难色。

“哈里,先生,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我一定会完全掌握这项技术,请您一定要相信我!”迪克逊甚至用哀求得语气向哈里说着软话。

哈里扶着额头,有些不耐烦,“该死,半年,你们拥有整个东部最好的化学实验室,难道还比不过一个连大学都没读过的华人么?他自己一个人就完成的研究,你们用十几个人居然还好意思向我要半年!”

同为科学家,迪克逊自然也是心里不忿,但这时却只得苦笑道:“抱歉,哈里先生,我不是徐文昊

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争执并不影响徐文昊的商业活动,凭着连续抛出几个与尼龙有关的新化学配方之后,波士顿财团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并非是对方唯一的选择。

尤其是在老牌化学工业家族杜邦派人过来与徐文昊进行过秘密接触的这一信息摆上了案头之后,波士顿财团五大家族的巨头们,也不得不正视徐文昊的存在。

“把贷款批给他,不管如何,一定要让他闭嘴!”几位家族掌权人几乎是用咆哮的语气喊出了这样的话。

而23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也终于落到徐文昊手中,随之一同到来的,还有聘请徐文昊当化学研究顾问的法律文书。

很显然,波士顿财团的大佬们,已经不能忍受这个不安分的东方人游离于自己的视线之外了。至少在化学纤维制造领域上,他们希望能够长时间的维持垄断经营,以获取巨额财富。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