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 千钧一发

波士顿的春末,正上演着一场疯狂的暴力事件。

大批疯狂的英裔和爱尔兰裔移民,因为失业和减薪等问题,迁怒于当地的华裔劳工。

秃顶的丹尼尔克就站在人群的最前面,他找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台阶,登高而呼:“工友们,正在遭受苦难和不公的欧洲同胞们,是谁害得我们不得不忍受资本家的无情压榨,是谁让我们丢掉了赖以为生的工作!”

“是清国人!”下面的人群情激奋,这时都被鼓动着参与骚乱,将多日来积蓄的怒火,倾斜到眼前的这些华人身上。

临街的商铺被用斧头和棍棒砸开,值钱的财物和现金都被哄抢一空。都被许多躲在家中的华人店员和老板,都被驱赶到空地上,任由在场的白人殴打和辱骂。

丹尼尔克这时却很有分寸,并没有犯下杀人或者这类重罪,毕竟那样做的话,影响就太恶劣了,到时候不好月兑身。

在这时的北美,对华人抱有歧视甚至仇视心态的,并非美国政府,而恰恰是底层的民众。

美国的资本家和政治家们,对于廉价而又任劳任怨的华裔劳工,始终是抱着十分欢迎的态度。而身陷民主体制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客们,为了从多数裔国民中获得选票赢取大选,很多时候都故意引导舆论,将矛头对准华裔移民。

美国排华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华人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一个是与当地社会格格不入。

最初的华裔移民,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成批量涌入美国,那时清国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时期。许多华人都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不得不远赴北美。

而当时的美国,也确实需要一批廉价的劳工,来修建国内的铁路系统,因此在摩根家族的暗中支持下,一万多华人被刻意地运抵美国西部。

修建中太平洋铁路的这万余华工,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相当于1公里就死掉一人,简直是用血肉在铺平美国的铁路系统。

而铁路于1869年建成后,一方面方便大量白人工人涌进西部;另一方面,全部遭到解聘的华工涌入旧金山,与白人展开竞争激烈。

华工吃苦耐劳,要求很低,颇具竞争力,白人宣称华工把工资水平降低到白人男子和妇女不免挨饿的程度,对华工愈发反感抵触。

可见那时的情况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华人是压低当地雇佣价格,而后世某个年代到国外的华人是抬高当地房产价格,外国老板都比较喜欢,但普通百姓都不喜欢,因为华人压低了他们的收入水平,或者增大了他们的生活开支水平。

那时的华工任劳任怨,美国的本地欧裔白人移民则没见过这么能吃苦的,所以英语中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kuli,意思就是苦力,专指中国的工人。

与此同时,当时正值1873年经济危机,加州30%%u5de6右的工人失了业,在旧金山有1500名失业工人,华人移民也达到了十九世纪的最高氵朝。

从1870年至1875年,多达8万多华人来到美国,面对机器生产扩大对劳动力需要的减少,广大劳工陷人更加穷困的处境。

当时,美国民间传说中涌现出传奇式人物,如与气钻机奋力竞赛而赢得胜利但却累死了自己的钢钻工约翰亨利以及宁死也不向机器投降的工人保罗班杨,但他们都输给了机械化大工业。

这一切都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最终,少数裔的华人又因为自身的软弱可欺,而成为了本地民众的出气筒。

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美国的排华现象整整持续了一百余年,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慢慢扭转这种社会风气。

这时,王顺林家中,只有其妻吴氏还在主持局面,母亲早已潜心礼佛,多年不管家中之事。夫妻还育有一对儿女,这时都还年幼,都还是需要大人照顾的年纪。

听着无外头喧嚣的吵闹声愈来愈近,吴氏愈发有些担心,不由心中祈祷着,千万不要闹到自家宅院才好。久居美国多年,她虽是妇人,对于美国的一些情况还算熟悉,知道这又是一次穷苦白人闹的‘骚乱’了。

不一会儿,李士国就找上门来,只见他神色匆匆,才刚进门就焦急的说道:“嫂子,快收拾收拾些金银细软,就和我走,那些白人就要闹到这里来了

吴氏一听,登时惊慌不已,连忙问道:“怎么回事,不是说一般不会闹到唐人街的富人区么?”

李士国这时哪还有时间解释这些,当即催促道:“别问了,嫂子,我这也是刚从社团内部得到消息,你快点带上孩子和伯母和我一起去避一避!”

吴氏这时慌了神,心中没个主意,只好听着李士国的话,简单收拾了一些行礼,就拖着孩子和婆婆随着李士国出门去了。

美国政府对于华人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以及有钱人还是很欢迎的,不然也不会宁愿不要清国的赔款,而非要建起清华大学,专门为自己培养优秀的华裔人才了。

因此,实际上各地政府对于居住在唐人街中高级社区的华裔人口,还是非常重视的,并且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因此大部分的排华事件,都不会牵涉到这些富裕的华人身上,受迫害的都是穷苦华工。

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所变化,丹尼尔克领着群情激奋的码头工人,一路向西而行,很快就围住了唐人街内的富人区。

李士国和王顺林的家人,都被围在里面,进退不得。

情况危急,望着门外凶神恶煞的白人暴徒,区区一道铁砸烂和砖墙,似乎并不能抵挡对方进逼的脚步。

孩子和女人的哭喊声,男人们脸上惶急的表情,都在围墙内不断上演着。

“伯礼,怎么回事?”李士国这时手里拿着一支左轮手枪,填装好了子弹、上膛,目光凝重,和铁门外的白人对峙着,同时问着身旁的一个同伴。

“士国,你来了?”张伯礼这时应了一句,“龙头今早就带着社团里的兄弟出城去了,一时间恐怕赶不回来!”

李士国听了,一拳捶打在石柱上,郁愤道:“怎么在这节骨眼上?现在这里都是老人、女人和孩子,男丁都没几个,怎么办?”

富人社区中的华人,虽然平日里都有些家丁和护院,但终归人数太少,并且缺乏武器。实际上,大多时候,维持治安的都是各地的华人社团。

这也是洪门得以在美国遍地开花的根本原因——华裔富商们都希望能够获得一个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可惜这时都是无用,远水救不了近火,而剩下的人只能抱成团,聚在一起虚张声势。

任谁都明白,外面的暴徒将近千人,一旦破门而入,根本无法抵挡。就算有枪,也无济于事,甚至会被人盯上,瞬间一拥而上,将你淹没在人潮中。

张伯礼和李士国一样,也是洪门中的革命党人,这时还能保持理智和斗志,并没有惊慌失措。腰间同样别着一支小左轮,随身携带武器早就是他们的习惯了,无论何时何地。

以丹尼尔克为首的一伙人,似乎早就知道内中虚实,这时振臂一呼,“工人们,是时候让这些卑鄙无耻的清国人知道一下谁才是美国的主人了,让他们滚出北美!”

“让他们滚出北美!”人群之中,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野兽一样嘶吼着,开始向前涌去。

这些疯狂的白人,正在攀爬围墙和栅门,眼中满是贪婪的目光——光是在外面看着就知道住在这里的华人非富即贵。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发动机的轰鸣声忽由远及近,五辆造型古怪的箱型卡车快速抵近——这时徐文昊自己用买来发动机设计出的轻型卡车,可以用来装人或者运货。

这时用来运送安保学校中的学员,正式合适,能够在有公路的地方快速投送兵力。

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从打开的车尾箱上鱼贯而下,他们身穿统一的黑色护具,顶着头盔,前排手执防爆盾和硬胶辊,后排则全是拿着专门发射橡皮子弹和催泪弹的防暴枪。

这些防爆士兵全都是临时征召而来,原本只是美华公司和威钢公司的员工。但他们大多都在周六、日接受简单的军事训练,因此这时虽有些慌乱和紧张,但还是保持住了队形,面对着人数十倍于自己的暴徒。

而真正的中流砥柱,还是最后一批从车上走下来的深绿色军装士兵,和穿着防爆装的工人民兵不同,他们都是安保学校中的正规学员,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神色坚毅,行动有序,快而不乱,很快就与前面的工人区别开来。

谢剑彪就站在最前排,望着混乱无比的场面,直接端起手中的步枪鸣枪示警。

砰!砰!砰!

春田步枪向着天空发射了数发子弹,而临时充当警卫的华裔工人们,这时也踏着整齐的不乏,按照平日里练习过的样子,结成队列,一步步比上前去。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