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科隆见闻

波士顿的10月,已是入冬,天气微寒。

大街上,行人多穿着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这时的美国,其经济根基的雄厚,从居民的着装上就可看出。

虽然仍有贫穷和饥饿存在,但至少民众身上所展现出的,却是对生活充满期盼的神情。

“徐,我最好的朋友,在理离开的日子里,我会想念你的

人潮涌动的码头上,里斯正在送行,临别前也是用力的抱了抱徐文昊。一段日子以来的相处,彼此间也是建立起了不错的友情。

“你想念的应该是那些自动化设备吧因为熟络,徐文昊现在也常常拍着里斯的肩膀开些小玩笑,调侃一下对方。

里斯听了,却是厚着脸皮笑道:“当然,最好是你和那些设备都能快一点回来,天啊,要知道我一刻都等不及了

对于里斯的贪财,徐文昊却只是笑笑,“放心吧,最迟3个月后,我就会回来的

不知不觉,在这片时空也生活了将近五个多月的时间,从刚开始的孑然一身,到如今有了小小的羁绊的牵挂。

经历了新的事,认识了新的人,唯有心中对梦想的追求,一刻未变。

随着人流,踩在栈道上,徐文昊带着三个跟班踏上了开往巴拿马的旅程。

谢剑彪领着王宣化和董锋,作为徐文昊此次出行的随从,一同前往东方。三人中,谢剑彪年纪最大,且见识和阅历都是丰富,因此自然成为了领队。

“剑彪,你出来之后,就一直没回去过么?”立于船舷前,眺望着无尽的浪涛起伏翻滚,不知为何,徐文昊问起了这么一个问题。

这片时空中的东方历史,自明亡后,就再无使用‘表字’这样的习惯。因此谢剑彪听到徐文昊直呼自己的名,也并无什么异色。

反而被这番话,勾起了心中的乡愁,感慨道:“算起来,我到美国也快7年了,故乡的一草一木,却还是记得。唉,要是可以选择的话,谁又愿意离开熟悉的故土,到陌生的异国他乡辛苦打拼呢

徐文昊听了,心中也是默然,谢剑彪这话确实没错。

人类大多都是喜欢安逸平稳的生活,除非迫不得已,谁又真的乐意远赴他乡?

历史上,欧洲之所以出现大航海时代的疯狂对外开拓和殖民,实质上并非是白人天生就多么优秀,多么有进取心,而是当时的欧洲人口增长超过了落后的农业水平所能承载的极限。

以至于,许多不愿饿死的平民,不得不上船出海,以求得一条活路。

这才是推动欧洲进入海洋时代的根本动力,相反亚洲,却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错过了这条文明发展的道路。

对于谢剑彪的感伤和忧愁,徐文昊也是感同身受,同样都是怀念故土,却再也回不去了。

而船舷上,王宣化和董锋却是满脸好奇的四处闲逛,一直很少离开唐人街的他们,对穿上的新鲜事物都是看个不停,在甲板上追逐嬉闹。

虽然已经16岁了,实际上还只是孩子罢了,因此徐文昊和谢剑彪,都对他们比较宽纵。

他们和谢剑彪不同,是在北美长大的新一代华人,没有老一辈那种深入骨髓的惆怅和眷恋。对于他们而言,中国不过是父辈口中所说的某个地方罢了,缺少着感情的倾注。

“六斤,你说生活在清国的人都留着辫子么?”董锋这时拉着他的小伙伴,问个不停。

王宣化对于董锋一直称呼自己的乳名再次表示不满,不过随即又聊起了辫子的话题,“应该是吧,咱们以前不也留着辫子么

“要不是阿爹不同意,我早就想减掉了,辫子真是麻烦死了,挂在脑袋后面怪别扭的董锋这时又低声抱怨起来。

“对啦,阿锋,你爹知道你这次出来么?”王宣化这时好奇地问道,毕竟董锋是家中的独苗,而像这次跨洋远行的任务,又是存在着一定危险性的。

“放心吧,我和阿爹说过了董锋爽朗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阿爹说徐先生是能耐人,要我以后多跟在他身边学着点,多涨点出息

徐文昊开办‘义塾’的事情,在波士顿的华人阶层中都是传开了,而且关于他和美国人合伙做生意赚大钱的事情,也被传得神乎其神。

不少年轻人都把他当做了偶像,虽不至于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可也代表着徐文昊在波士顿的华人中小有名气了,算是在海外华人团体中,有了一席之地。

日后想要办些什么事的话,也能方便许多。

对于董锋和王宣化他们的军事化训练,也没引起什么争议,毕竟除了军训外,还有着大量的文化教育。

在这个时代,华人也并非都是因循守旧,懦弱麻木之人。尤其是在生存环境并不好的北美地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异常薄弱,各州实际上都是半**状态。

而华人和其他非白人少数裔一样,常常遭受迫害和歧视,因此海外的华人习武之风甚微浓厚,各种武馆林立,无论数量还是规模,比起国内都要好上不少。

徐文昊帮他们训练后辈子弟,不少人家感谢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有异议。

况且徐文昊又没有让他们当兵上战场,在不少当地华人眼里,都以为徐文昊是在训练保镖打手之类的属下,因此多是抱着支持的态度。

只要能有一份不错的薪水,而又看似没有多少危险,不少人家还是乐意的。

船上的日子非常枯燥,茫茫大海中,一艘小小的普通客轮,自然没什么娱乐设施,这可不是豪华游艇。

不过四人一起玩着纸牌,闲暇时聊天谈话,倒也还能消遣一番,不至于太闷。

一周后,客轮终于抵达巴拿马这个南美小国。

徐文昊领着谢剑彪他们三人,在科隆城港口处下船,然后雇了一辆马车,沿着大路前往巴拿马城。在那里,他们将改乘另一艘开往夏威夷的远洋客轮。

科隆在这时已经是一个繁荣的海港城市,往来南北美洲的货船和商人,大多都将这里作为重要的运输中转站。

而巴拿马运河目前也只是修了一半,因此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线仍未开通,不过这丝毫无损于巴拿马的经济繁荣。

在遥远的殖民时代,巴拿马地峡就是连接太平洋与西班牙宗主国的交通枢纽,每年一度的波托弗洛交易会吸引着欧洲各大商行的代理商。

在这里,成吨的秘鲁白银与欧洲货物进行着有利可图的交易,巴拿马因商业和海运日益繁荣。

只可惜,在徐文昊眼中,这里的经济,不过是建立在海洋贸易这一空中楼阁上的假象,一种畸形的繁荣和昌盛,只要稍微一碰,就会消散和破碎。

没有高素质的国&民,没有自己的工业生产体系,就算有再多的钱,也无法改变自己的从属地位。事实上,这时的南美洲,大部分国家仍旧是列强的殖民地,在大国的羽翼下,奴颜屈膝地活着。

19世纪末,美国渐渐成功排挤了英、法两国在该地区的势力,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修筑权。而凭借着这一举动,则得以大大加深了美国对南美洲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为日后建立世界霸权打下初步基础。

进入科隆城内,徐文昊不由对整座城市弥漫着的怪臭味暗暗皱眉,街道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黑色腐殖质,就像淤泥一样恶心,散发着浓烈的腥味,让人反胃。

这些粪便、垃圾和泥土混合而成的东西,恐怕用来做肥料却是最好不过。

不少欧洲和北美的白人,一下港口就雇了辆马车,他们才不愿意在这座脏脏的城市走上哪怕一步。

看到这些,徐文昊也是心生感慨:港口的繁荣不过徒有虚表,基础建设程度和市政管理效率,才更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实力。

但是在这里,徐文昊只看到了一座环境肮脏,管理混乱的城市。

文明的落后,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徐文昊不由替南美地区的未来感到忧心,因为这个时代的东方,也有着类似的情况。

未来世界的徐文昊,早就习惯了干净整洁的生活,对于这样的环境自然是难以忍受,因此也学着那些有钱人一样,刚下码头就顾上一辆马车。

当听到徐文昊打算直接出城,董锋也忍不住问起:“先生,我们不在城中过夜么?”

见董锋这时面对这座粪池一样的城市,还能没心没肺的笑容满面,徐文昊也是感叹:果然不愧是这片时空中的土著,对于恶劣环境的忍耐力不是自己能想象。

“不了,我们到郊外过上一夜,只要肯花钱,找个农庄住上一晚不成问题望着窗外黑乎乎的街道,徐文昊不由头皮发麻。

空气中也不知道飘荡着多少致病性细菌,他实在是不愿意为此而染上什么怪病,哪怕徐文昊最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力有着相当的自信。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