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致读者
第5节第四十四章
离文丰书画慈善拍卖会还有三天,大瑶县就云集了差不多世界上所有的名车,令大瑶县老百姓很是开了眼界,很是长了一盘见识。拍卖会没有任何宣传,做宣传也不起作用,大瑶县不会有人舍得花上百万上千万去买一幅画。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一张纸,还不如一张彩色印刷品漂亮,更不如一张三点式的美女照直接诱人。他们很少有人懂艺术品,也不需要那些玩意儿,那是吃了饭没事干的人玩的,那是有钱人耍的东西,一张纸上百万上千万,够吃上几辈人了。事先没宣传,街上一下子出现这么多外地来的高级名车,自然生出了很多传言,传言最多的也是最流行的词儿,官和钱。不是当大官的不是有钱的富豪,能有这么名贵的车坐吗?这就是官和钱的象征,是不可造假的身份证。
文丰是大瑶县的两个人,一个叫杨文沙,一个叫赵丰收。杨文沙是画家,赵丰收是书法家,两人因得不到该有的重视,一气之下离开了县文化馆,到外面自谋发展去了。走出大瑶县,他们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外面世界的认同,慢慢地,几年后,他们的作品名震了海内外书画界。书画艺术是一门无法用固定标准来衡量的艺术,喜欢的人多,说好的人一多,其艺术造诣就很深,其价值越大。人抬人无价之宝,书画作品也是这个道理。在没有标准来衡量的书画艺术,作品再好,没人捧,没人喜欢,还真是废纸一张,分文不值。杨文沙和赵丰收一出名,其作品价值一路看涨,随着两人年龄的老迈,竞到了一画一字都难求。尤其在他们放出每年只创作二幅作品的话后,他们的作品更成了稀缺品。
虽然杨文沙、赵丰收是大瑶县走出去的人,但大瑶县人拥有他们作品的人屈指可数。以前,什么书法字画不兴钱,他们又没名声,谁都不会把他们的作品当回事,更不会去存心收藏了。在文化馆,工作上就是为配合时事所需画点宣传画,写点标语横幅的人,要想得到重视重用当然有困难了。有些人觉得他们的字画好,或许是装点文雅,也有人向他们求过作品,在家里,在办公室,就是县委招待所也曾挂过他们的作品,可没二年时间,他们的作品很快被艳彩夺目的现代工艺美术品替代了。后来,他们出名了,书画作品兴金钱价值了,他们的作品大多都当废品丢弃了。有人曾凭老乡同事关系,想再去求他们赐作品时,则要按市场价八折还是卖个面子,想如从前那样无偿求到作品的事,已是不复的历史了。就是上任县委书访闵文清,想拿他们作品作为礼品送领导,价格更是不靡。他们懂得,政府允许他们赚更容易更轻松的钱。市场经济,面子和权力也是有价商品嘛。
席远山当县委书记后,格外引起了杨文沙、赵丰收的关注,除对席远山本人的尊敬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大瑶县的未来。要不是席远山,他们有可能走不出大瑶县,杨文沙一辈子或许只能在小镇上给人画画肖像,赵丰收也不过是给人写写对联而以,成为闻名的艺术家,只是一种可梦而不可求的事。是席远山发现了他们,并力排众议把他们荐举到文化馆,吃上了国家粮,当了国家干部,这在当时,仍是令不少人羡慕的事啊!他们能进文化馆工作,与席远山的老师曾令勇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曾令勇当时是县长,如果得不到县长的支持,席远山费九牛之力恐也无济于事。曾令勇的追悼会,他们专程赶回来送了曾令勇一程,连市里好多领导都惊讶不已。他们成名后,也曾想为县里做点贡献,县领导也试图要他们尽微薄之力,可他们所见所闻了一些事后,便打消了这种念头。当他们获悉席远山当县委书记后,尤其看到大瑶县的不断变化,他们商量要为大瑶县成立一个基金会,正遇欧阳国斌的模范事迹。于是,他们从各自名字中取一字命名,取“文丰”楷模基金会,用拍卖字画的方式筹集善款。他们拟定好各种章程制度,便由扬文沙给席远山打电话请示,征求支持和意见。
席远山一听,心里甚是欣喜。他也有这么一个想法,只是苦于没有钱。他心里非常清楚,目前财政不是一般地吃紧,他不可能拿一笔钱出来作为善款闲置。他需要钱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了,他不会鼻涕口水一把抓,他不会到处画饼,他不会遍地开花放空炮,他不会到时抱佛脚去拆东墙补西墙,他不会……什么事都抓什么事都办不好。他必需一件事一件事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他必需量力而为,必需不给所办之事留下后患。他必需要重塑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信心、信赖。信任、信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强大的保障。不怕国家不强大,就怕人民对国家失去信心。
信心和样榜是孪生兄弟,信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目前现状而言,席远山眼下急于摆月兑的困境,是解决低工资者,缩小高低差别过大,又要维持基本生产的发展。两者都需要钱,两者都重要。成立楷模基金,只是席远山的一个想法,并没纳入到计划之中来。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有利减少政府的工作,有利公开公平公正,照章区别办理,公布社会。现在,杨文沙、赵丰收要为席远山想完成的这项计划,席远山怎不喜出望外?他问杨文沙有什么要求和条件,只要不出格,尽管提出来,将尽最大努力来达成协议。席远山懂,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打着各种旗号的赞助慈善者,大都有各自的目的和条件。如果杨文沙的条件有损大瑶县人民的利益,席远山宁肯放弃,不会要这种中看不中用花拳绣腿。好多年好多年前,香港一个号称慈善家的商人,在大瑶县中心广场捐建了一个喷泉,立了四根灯柱,不知道的人说是大善人,知道实情的人,那是政府用县城繁华地带二十亩地换来的,还安排他一个有智障的亲戚进政协。中心广场亮丽了,后来土地兴钱了,前后一算帐,陪了夫人又折兵。
杨文沙说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有条件是对楷模的玷污,就不叫慈善不叫楷模了。不过,扬文沙还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安保工作。席远山说:“这是应该做的本职工作,生活上……”杨文沙知道席远山的意思,笑着打断了电话中的声音说:“席书记!来的不缺钱,缺钱的不会来。所有参会者的食住自理,花不了他们多少钱席远山明白杨文沙的话,要他把拟好的章程发到邮箱,无规不成方圆,该要坚持的还得坚持,白纸黑字,大家放心。
席远山看了条例和章程,不仅提不出任何修改意见,细致且简洁明了,还有新意。其中,有些他都未曾想到。不设专人管理,资金由公共事业管理局代管,县政府监督,银行监管,每一项资金的用途必需三方才能支取,过后需向社会公示。楷模抚血金为五十万(每年递增一万,不再作条例补充),生存者一次性奖励二十万(每年递增五千元),致残者按因工作残享受待遇(按生存者一次奖励外,参加工伤保险者在此不享受工伤待遇)。凡是在大瑶县内诞生的楷模,无论是否大瑶县公民,一视同仁。解决了楷模者日后生活之忧,有利楷模行为弘扬。另一方面,又给政府工作开创了专款专用专管又透明的先河,提高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不失为良策。
杨文沙和赵丰收成立文丰楷模基金会,给席远山带来了一份大惊喜,可在大瑶县举办他们的作品慈善拍卖会,令新世纪拍卖公司很费解,更令藏家们捉模不透,这么多有钱的繁华大都市不去,偏在不起眼的大瑶县来举办。杨文沙可不管这么多,拍卖公司也好,收藏家也好,他没求你们当经纪人,他没要你们来竞拍。这次拍卖会,有二幅作品是绝品,那就是杨文沙作画赵丰收题字,名画名字熔一体,绝无仅有。赵丰收的书法出名,不是他自创一体,也不是他别出心裁指书硬笔另类书法,他的特别之处就是摹仿。他摹仿大名家的书法作品,不是可以以假乱真,简直是炉火纯青。这次作品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竞得者,可根据自己所爱意思来题字,也可根据杨文沙的画意来写内容,摹仿任何名家字体不限。也可在一幅画上写二种以上字体,总之,满足所需。人、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有一个共性,凡是自己喜爱的钟情的东西,富人毫不吝啬要拥有,穷人省吃俭用也想得到。
杨文沙正是揣模透了人性的共有特点,别出心裁搞了这么一个创新。在这个拍卖会上,他要以最少的作品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又为自己的作品制造更大的升值空间,才不愧曾厚爱他作品的人。又体现了“文丰”楷模基金的那种相互团结互助的精神。对拍卖作品的竞得者,善举将载入基金会史册,共存流传。慈善事业,参加的人越多越好,欢迎同行的作品到会参加慈善拍卖,在会上,对个人和单位,捐款十万以上者,同样享有此殊荣。扬文沙的高明之处,没给同行设门坎,实际上把没有影响力同行拒在了门外,画家、书法家,在没出名前,少不了想尽一切办法傍名家,大名家更是可望可求,哪怕是见一下,题个字合个影,便是借以出名的阶梯。不仅是艺术界,所有行业都如此,官场也不例外。人需要捧需要抬更讲究关系,一般般人的画作,一幅想在拍卖会上卖个十万八万,如果预先找不到人来捧场,不是件易事。为打消行善者的怀疑,杨文沙还公示了基金会的各项评选章程及资金用途制度,并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来获得人们的信任。
杨文沙在自己的博客上一消息,凭借自己的名望和公证处的公证,比任何宣传广告效果都好。买画的,要趁此机炒作作品出名声的,要为子孙后代行善积德的,在拍卖会召开前夕,便纷纷沓至到了大瑶县云集。
杨文沙在大瑶县举办作品慈善拍卖会,不是在父老乡亲们面前显摆,他的名声早已家喻户晓了。他选择在大瑶县,目的是把大瑶县介绍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大瑶县,为大瑶县创造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