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章 百密一疏

这种结婚时让旧情人先占“初夜”的“谢恩”婚俗。最早是在安南的北方流行。1975年南北统一后。逐渐流行到安南的南方。

1979年与中国的边境战争结束后。一股潜流就开始在安南北方悄悄流行。民间开始蔓延一夫多妻制。俗称“家常便饭”。令人不解的是。各地基本都是以食物來代替多位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如在安北地区农村。一般称大老婆为“大米饭”。二老婆为“面条”。三老婆为“米粉”。四老婆为“馒头”。

近一个世纪不间歇的战争。特别是越战和1979年与中国的边境战争。导致安南全国男女性别严重失衡。虽然宪法仍然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政府对已经呈流行之势的一夫多妻潮流。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并非每个男人都有尝遍所有“家常便饭”的资格。只有那些有丰厚家产的男人。才可以讨上几个甚至更多如花似玉的老婆。也并非所有的“剩女”都有资格做小老婆。即使是想做小老婆。也是需要条件的。只有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孩。才会有幸让男人相中。找到一生的依靠。从“剩女”成功晋级“家常便饭”。

安南女性传统结婚年龄在16岁-20岁。那些到了20岁依然单身的女性。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往往就会被认为是“剩女”。也就是过了适婚年龄。这些“剩女”。绝大多数都是现役或退役军人。很多从战争中幸存下來的女性。不想孤独终老。无依无靠。于是“求子”就成了安南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題。

所谓“求子”。说白了。就是“向别人要一个孩子”。这些失去结婚可能、失去了为**、为人母条件的退役女兵们。为了能有一个孩子。她们偷偷向男人求助。甚至不惜花钱“借种”。请男人们帮忙怀上孩子。此后就不再和对方有任何來往。

“求子”行为很快蔓延到了全社会。多数嫁不出去的“剩女”都选择通过“一·夜·情”求子。男人成了宝贵的“珍稀动物”。妇女们想搞“一·夜·情”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但成千上万的安南妇女还是通过“一·夜·情”方式生下了孩子。在安南各地。“一·夜·情”如喝一杯凉水一般。极其普遍。非婚生子女难題。一时间成了安南全国又一个更严重的社会问題。

80年代初。为了减少女兵的孤苦状态。更是为了抵御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的威胁。安南政府不得不取消了“不结婚不能生育子女”的禁令。宣布单身母亲和非婚生子女家庭也将被视为家庭单位。并有权获得土地和其它权益。

安南的这一国家政策。有效缓解了严重的单身退役女兵“性压抑”和养老难題。这一“人性化”的国策也走在了很多国家的前面。世界范围内真正认可这一权利。则是到了十年后的1994年。而中国官方。只到笔者写作《铁血幽灵》小说时。仍未正式认可这项权利……

巫婆的解说。让兄弟小队众人对河畔或灌木丛下成双成对的男女“爱情”。已经见怪不怪。他们继续顺河堤游览着夜色。前面出现了一个河畔公园。小广场上很多人在活动。他们从小广场穿过。准备继续顺着河堤走一段。可到了广场中央的亭子边时。却被在亭子内聊天的一群穿着白色奥黛的女孩子。拦住了去路。

“你们是澜沧部族大首领的高级幕僚吧。”一个高个子女孩用英语问道。

“是啊。你们怎么知道的。”郑书文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报纸、电视上都是大首领的新闻。哇。首领夫人和公主们太漂亮了。你们首领携夫人、公主们來旅行。是现在东南亚最大的新闻啊。”女孩兴奋地说。看來。英雅和梅雪等公主。已经成为安南少女的偶像。被炒得越來越热。

一个女孩迫不急待地问道。“四位美丽的小公主。都结婚了吗。澜沧女人结婚难不难。”另一个女孩则说道。“给我们说说龙傣部族吧。听说你们是澜沧最富有的部族。我们毕业后也到澜沧你们部族去工作可以吗。”

原來。这是一群在首都上大学的女孩。她们利用寒假顺着红河旅行。也到了安沛。虞松远五人不想被她们缠上。胡乱吹嘘了一通龙傣部族。才好不容易打发了她们。

回到宾馆时。林柱民到吉普车一看。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果然有一个旅行包。拿到宾馆打开。里面是五套崭新的军官制服。一套士兵制服。还有全套的证件。

第二天。他们留好部族战士看行李。其他人则开着几辆bj212越野车。把安沛小城玩了个遍。吃遍了所有的小吃。大家共同的感觉是。到底是中华文化圈。安南小吃着实厉害。尤其是春卷。与罗城一样。太好吃了。

但小巷钻得深了些。还是看出了名堂。心情也就沉重些。

1979年边境战争后。安南未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就又快速陷入经济萧条之中。1983年是个好年景。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全国稻米产量达到1700万吨。农业丰收。连续多年的经济萧条形势。开始略有了点转机。

可转过年來到了1984年。安南举国大旱。春旱达到五十年一遇级别。到秋季。又连着秋旱。也是几十年一遇。大旱之年必有大灾。一次席卷安北的病虫害浪潮。让安南北部省份水果产业又受到了重创。

安北是水果之乡。山区农民多以果蔬为生。稻米欠收。水果产业又垮了。农民生计艰难。安南经济也是雪上加霜。

安南是典型的农业国。更是一个典型的穷国。农业大灾。各行各业便一片萧条。安沛小城的普通百姓。生活极其艰难。菜高声里捡菜叶的老妇人。面黄肌瘦食不裹月复的孩子们。粮店前长长的等待粜米的疲惫人群……

这些蚂蚁一们为糊口忙碌的人群。几乎都是老人、孩子和妇女。年轻男人基本都当了兵。城市里与年轻女人走在一起的。都是刺眼的绿军装……

百姓的遭遇令小队众人心情压抑。但让他们不解的是。惨淡经营的商户们言谈话语中。几乎全部将经济萧条、日子艰难的责任。归咎于北方强邻中国的“侵略”和“蚕食”。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或许。黎笋集团既不愿从高棉撤军。又与中国在边境摩擦。不惜两面用兵。自陷窘境。其目的正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

从安沛居民的表现看。黎笋集团的这一国家战略显然是“成功”了。可给安南国运带來的长久损害。却沒有人去过问。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作法。让虞松远等人对黎明执政集团十分厌恶。

晚上。五人换上安南军官制服。开着吉普车來到郊外。道路上偶尔出现的车辆。几乎都是各式军车。以中国的解放牌卡车居多。对林柱民驾驶的吉普车。沒有一个人多看一眼。或过问一下。

弹药库建在一个空旷的小平原上。背后是一座小山头。根据老李提供的情报。小山头下面是有洞库的。越战时。中国无偿支援的弹药、装备、大米等等。都是存放在洞库里的。现在。地下洞库基本废弃。物资、装备、军火都直接存放在地面之上的仓库内。

离弹药库二三公里。有一个废弃的、当年被m军飞机彻底炸毁的旧工厂。当年工厂的规模应该不小。现在里面只有断垣残壁。机器设备当年就搬到其他地方去了。工厂周边。则是黑黝黝的菜田和果园。

他们将车子开进工厂废墟。里面长满零乱的矮树和一人高的杂草。漆黑一片。十分荒芜、安静。不时有荧火虫在荒野上飞过。鬼火一般。影影绰绰。荒凉恐怖。刘国栋将车子停进一个大厂房的断壁内。惊起一只宿营的野猫。“喵”地一声。仓皇逃走。

大家跳下车子。离开废墟。穿越果园和菜地。向弹药库接近。离弹药基地约一千余米时。前方全部是平坦的农田。

他们趴在田垅上的草丛中观察。或许是为了确保基地安全。整个大弹药库周边一圈。沒有果园。全部都是菜地。弹药库前边。不时有车队鱼贯进出。他们拿出夜光望远镜仔细观察着。

“幽灵。出库车辆只查验车队第一辆车。可能是验出门证。其余车辆根本看都不看。但进库车辆。每一辆都要仔细检查证件和车厢。我们即使跳进汽车。也不敢保证可以安全混进去。看來。得想办法从围墙偷偷翻进去。”林柱民郁闷地说。

虞松远接连观察了三个进入基地的车队。门岗检查都是一丝不苟。有的车上有押运人员。或站或坐。门卫甚至跳上车。逐一查看证件。两条狼狗。连车底都要嗅一遍。

东河兵站被袭不久。敌警戒级别提高。如何混进基地。成了一个难題。老李曾经专门说过。东河被袭后。安沛弹药库就加强了警戒。整个基地外围都设置了等距明暗哨。想不惊动敌人偷偷翻进去。风险太大。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