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21、劫后余生

“听天由命呗,还能怎么办!”另一位同学耸了耸肩,说完就耷拉下眼皮,情绪变得十分低落。“哎,咱们还得继续挖呀,你们两个别歇下来呀!”扛着镢头走在前面的那位同学回头来叫刘晓他们:“走,换个地方去挖。”

“张清源同学,这都挖10个了,再想挖也没有地方了呀。”刘晓愁眉苦脸地张望了一下四周,满眼都是乌鸦鸦的人,他像是被吓了一跳似的缩了缩脖子。

“刘晓,我们再找找。”

“再找就到危险区域了,如果余震来了,可就有危险了。”

“没办法,只好建议大家注意了!”

“张清源,我们已经要到下班时间了,抓紧时间找地方再挖一个吧。”对于还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他们来说,整天没事干才是最难受的,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活了,虽然是替同学挖茅坑,但也总比呆在那些临时帐篷里发呆要强得多,所以他们还蛮积极地抢着“为人民服务”。

“刘晓,你们快下岗吧,把这个天底下最难做的工作交给我们来做吧。”可惜已经来不及了,没等刘晓他们开发出新的“方便”之地,来换班的同学已经来了,他们接过刘晓和另两位同学手中的工具,继续去寻找地方了。

“大便多,苍蝇多,空气里难闻的臭气多;没有吃,没有喝,为什么屎尿还这么多……”那走了的同学中还有个人自编自唱起来,充满无奈和讥讽的歌词让刘晓再次皱紧了眉头。向来乐观向上,号称阳光少年的他,算起来这些日子皱眉头的次数要比他之前的十多年加起来还要多,现在他无须“为赋新词强说愁”了,他可是真的为眼前的状况发愁呢。

回到他自己班上同学聚集的地方时,看到几位同学还在用各种工具排水,就万分丧气地说道:“我说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这刚排完说不定老天又要下雨了,整天没完没了的跟天斗去,我们实在是斗不过啊。”

“刘晓,大自然是不可战胜的,你只能去适应,而不是战斗。”一位同学到此时还不忘与人争辩,不过也算是为苦闷的集体生活找一点乐趣吧。

“伟大领袖毛主席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困难是人战胜不了的!同学们,加油干吧!干完了好吃饭啊!”跟在刘晓后面的同学竟然学起了当年红卫兵手拿语录本的样子,一手指天,慷慨激昂,看上去滑稽不堪。

“对,吃饭!”刘晓最关心的就是肚子问题了。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他们每天能够吃到的东西当然完全不能用“美味”来形容,而且也不可能让他们像以前那样尽情吃个饱。但他们还是会在饭前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憧憬,大概这样的憧憬也只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吧:“今天中午还有什么东西可吃吗?”

“有。这是菜,还有点米。”负责做饭的同学一手举着几根不青不黄的烂菜叶,一手将蒸饭锅拿过来,让刘晓看。

“就这些?我们7个人,怎么够吃啊?”刘晓瞪大了眼睛,指着锅里的那点稀疏得能见底的米,又一次的期望落空后,不由得悲从中来:“看来,在救援到来之前,我会先被饿死的!”

“先凑合一顿再说吧。”做饭的同学很平静地把锅放回去,开始做饭。

刘晓在同学们面前夸张地开始做挣扎状,然后用悲怆的声音唱起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大豆高粱,还有那亲爱的爹娘!

爹娘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把儿接回家,把大米饭和红烧肉吃个够!

故乡啊故乡,你在哪里?

母亲啊母亲,你快来救我!

如果啊故乡你再不管我,我就会客死在临江他乡;

如果啊母亲你不来救我,儿子呀就会在这里被苍蝇和饥饿消亡……

“刘晓你别唱了行不行啊!烦都烦死啦,还要听你的破锣嗓子乱喊乱叫!”一个同学向刘晓提出了抗议。另外一个同学接上说:“刘晓,你就别在那里做梦了,我们西江人都没有办法进来救我们,你家在东北,那么远,他们能来救你吗……实际点吧!”

正说着,一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传来了。

“别吵!你们听听!那是什么?”刘晓大喝一声,周围一下都安静了,那瞬间,安静得几乎能听到每个人屏住呼吸后剧烈的心跳声。

“是车!”一位同学大喜过望地大叫,并从地铺上一下子弹了起来:“是车!可能有车来了!”

“是汽车喇叭的声音,真的有车进来了!”

他们没有听错,刚才那是汽车的喇叭声。那一声喇叭,就像是战场上吹起的号角一样,清澈,嘹亮,振奋人心。在欢呼声中,师生们都跑出了帐篷,争先恐后向喇叭声传来的地方奔去……亅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