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长孙颖不让李忠想着太子这件事,便是先入为主的以历史上的他为蓝本,本能的觉得他做了太子便只能被废。

现在跟以前一样吗?李忠并不是那个胆小如鼠的女装癖爱好者,他跟着皇后也没有捆绑在一起,甚至由于自己的原因,他一定程度上跟皇后还属于敌对,所以他当太子的话,有几成把握以走下去?

脑洞一旦开开,就关不上了。太子能不能成为太子,除了血统出身外,最重要的还是利益。

从李治的计划来看,李忠的条件其实符合他的要求。身份低微的母亲注定了他不会有外戚的援助,世族对于他的影响已经被压低到了最小。而另外一方面,长孙颖这个养母的存在,让他跟真正的寒族出身的皇子相比,却也跟世家多了几分香火情。

李治的这一票,李忠是以拿到的。他在这里唯一的减分项就是,李治不喜欢他。

对于皇子来说,能不能当上太子,在一定程度上皇帝的喜好很重要。君不见历史上那么多废长立幼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偏爱小儿子。而另外一批太子则是栽在了“不类己”上。具体案例以参考汉武帝对戾太子,如果不是汉武帝一直觉得儿子仁善文弱不像自己,那么就算是有人诬告,太子也不会倒台的那么利索。

但是皇帝的喜好,并不是绝对的。毕竟国事即家事,朝廷大臣的意见以及“民心”,很大程度能左右皇帝的判断。很多时候即使皇帝不喜欢,但如果太子能占到民心所向这条,皇帝就算是再想废掉他,也得掂量掂量。这种案例见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就算是刘邦再宠爱小儿子,但看到商山四皓所代表的民心时,还是放弃了。于是哪怕惠帝羸弱不堪到司马迁写史记都懒得给他立传,直接写吕太后本纪,但他仍然做了皇帝。

所以说,如果李忠想要成为太子,要么自己帮他在李治面前刷好感度刷到李治愿意立他,要么就谋求朝臣们的支持。

对于朝臣们来说,李忠的加分点是他是长子,无嫡立长在如今李治没有长子的情况下还是很能得到传统儒家人士的支持的。但减分项则是,他没有外家这桩天然的支持,有人不介意锦上添花,但是却未必愿意为他拼上性命。

这也是为什么几次提到立他为太子时,虽然看起来闹闹嚷嚷,但李治一坚决拒绝,大家也都偃旗息鼓了。

因为犯不着。反正不是自家孩子,到时候好处也落不到自己身上,那么卖力做甚么。

一内一外的两条路,李忠都有加分项和减分项,看上去想要攻略成功的难度都差不多,但是长孙颖还是选择了从外部争取朝臣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长孙颖自己都不敢完全信李治了,又怎么会把自己和李忠的前途押在他身上?

利益比喜好更靠。

对于长孙颖来说,李忠不仅是从自己角度来说最好的选择,对于国家来说,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诚然,李忠不够聪明,不是天赋神童,但他很认真,很豁达,并且难得的有一颗容人之心。

李唐经过三代帝王的开拓,等到李治晚期后,面临的不是开疆扩土的外患,而是内忧重重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开拓进取之辈,而是能放缓步子调理自身的守成之君。

武周的存在,对于某些人来说,或许是一项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对于长孙颖来说,却是一个倒退。

虽然唐朝衰亡转折点是的是安史之乱,从安史之乱之后,蓬勃的大唐被彻底的折了元气,后代帝王们无论如何努力中兴,藩镇之患已经积重难返,但这祸根的埋下,却是从高宗晚期就开始了。

府兵制的崩溃,王朝赖以生存的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继任者们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让这个问题愈演愈烈,于是几百年之后,一个失地的农民带领着义军一把火的烧了大明宫,让这个灿烂的时代彻底结束。

从这个角度看,武则天跟着唐朝整体的皇帝并无太大区别,不能将着历史的责任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但是这也说明,她跟着其皇帝一样,并无特别值得夸耀之处,因为她也未曾将着这月兑轨的车轮掰向正处。

她之所以千古留名,是因为她是唯一的女帝。作为女人的长孙颖在年幼时十分崇拜她,因为这种天命所归的主角实在是太合玛丽苏小女生的口味了,但是等着长大,等她真正爱上一个时代时,她忽然就对这个人物失去了热爱。

武则天的成功,其实与她女人的身份关系不大,这是一场政治家的胜利,或者说姨太太的胜利,而非女人的胜利。她当女皇之前,女人过着那样的日子,她当女皇之后,女人们也过着那样的日子。她并未为女人做过什么,女人的地位并未因她而得到提高,反倒是无数普通的女人,用着自己的吃苦耐劳,一点点扭转着人们的印象,在世俗中为着女人赢得了地位。只有唐朝女人地位普遍高,才会有女皇这种事情,所以与其膜拜这种偶像,不如膜拜女人们自己。

等后来熟悉她的作为之后,长孙颖对于她更是从喜爱变成了厌恶。因为她一个人在败坏时代风气方面,实在是功高劳苦。

礼崩坏,或许是孔夫子哭这四个字太厉害了,倒是很多人都将着它当成了一个笑话,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的礼仪道德对于社会的潜移默化以及危害,远远超于人们的想象。

武周之前的世风,皆以清廉为美德。宰相尚书之类的大官去世时,家无余财的比比皆是。而武周之后的宰相,夸豪斗富已经成习俗。武周之前的皇帝,皆崇尚俭朴,武则天当皇后时,为了讨好皇帝,甚至裙子都不超过八幅,但是等着武周以及武周之后的时期,武则天,太平公主,安公主韦后乃至再晚些的杨玉环,衣裙之奢华,再几千年后仍然被人津津道。

在着生产力不够达的时代,她们的享耗费的都是民脂民膏,当她们宫苑连成,一座别庄好几个山头时,百姓却都快活不下去了。

当皇帝节俭时,不管是真心也好,做作也好,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当一个时代,以奢华腐化为荣,以骄奢yin逸,争权夺利为荣时,你觉得它还能成为一个最好的时代?

除了奢华糜烂的生活,她给时代带来的最大后果,莫过于告密以及酷吏的横行。为了维护统治,她鼓励告密,不需要确凿的证据,诬告无罪,如果“查证”真实,以有高官厚禄。想想吧,一个以随意诬陷他人而不用负任何责任的时代,那是有多么的怕?

你唯一要做的,只是揣摩那个人的心思,将着矛头对准她想要对付的人就够了。

时代的风骨需要许多人铸就,但毁掉却十二分的容易。当一切敢于反抗的人被杀掉之后,自然都是跪着的人了。

诚然,她统治时期大唐仍然有条不紊的展着,但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着前几代的积累,继任者哪怕是李显那种昏庸无能之辈,国家不也是欣欣向荣?

人才的蓄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偶像言情电视剧,要不然每个朝廷的朝臣中最中流砥柱的,恰恰是那些四十余岁的中年人。因着这个时间差,太宗时期的人才高宗时期用,高宗时期的人才武周与玄宗初期用,但是等着姚崇宋璟这帮人辞世之后,朝廷还有多少用之才?这天下的治理,是要靠口蜜月复剑的李林甫,还是欺上媚下的杨国忠?

当栽赃陷害成为晋升的阶梯,当阿谀奉承成为官员必备的品德,这样的时代能够培养起忠贞贤良的人才?连她称之为国老的狄仁杰,都险些在酷吏下丧命,不得不承认对自己诬告保命,那其他不够圆滑的人,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当宰相都要为她的男宠牵马执辔,那这样的宰相又有什么气节和风骨?

她死后引的夺位之乱以结束,但是她在风气上的败坏却无法消除。而后窃国弄权者纷纷上台,大唐自安史之乱之后,唯一能形容的,也就只有“苟延残喘”四个字了。这与初唐诗奔放刚健的画风截然不同,经常会让人怀疑是否是一个时代。

武则天为帝的奢华与腐化,在历代帝王中都是十分观的。若一个男人为帝,用酷吏管理国家,给自己的男宠封侯拜爵,好大喜功,只怕早就被骂成了昏君吧。是当她是一个女人时,就成了值得赞扬的事情?双重标准也不是这么来的吧。

身为帝王的文治武功,她做了多少?原本缓和的边境问题,在着她当政时因为错误的政策而变得尖锐,民生的惨烈,更是因为上层沉溺于享受和争权无人问津。而那段狂欢的来源,却只是源于一个女人的私欲。

长孙颖并不喜欢武则天那样一个自私到连亲情都以抛却的女人,人们津津道的杀女栽赃王皇后,毒死李弘之类的充满戏剧性故事其实多半是谣传,但是她对于儿子李贤,李显,李旦的手法,却是实打实的残酷。在这个时候,她完全是以对手而非母亲的形象出现的,这样灭绝人性的事情,也只能用极度自私来解释。

虎毒尚且不食子,若一个人为了利益连儿子都以除去,那你还能指望她能爱别人?别笑了,爱民如子,爱的跟她那几个儿子一样,那百姓也真是没什么活路了。

武则天的被吹捧,大约就是成王败寇的光环。因为是胜者,所以无论多么自私冷血,都以被包裹为金光闪闪的神像,被人跪舌忝。是无论是作为女人,还是作为皇帝,她都是不合格的。她唯一的成就,也许就是将着所有技能点都点在了宫斗上,于是以一路踩着血淋淋的尸体上位,然后让自己的私欲膨胀到最高。

长孙颖不想把她妖化,却也不想神话她。她当女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举,在着永徽四年,也就是她刚被立为皇后的那年,有个叫陈硕真的平民女子睦州举兵造反,自立为女帝,比着武则天早了四十多年。而哪怕是靠着巫术等愚昧的方式,陈硕真登基也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而非老公儿子,于是要真论起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个乡野村妇的觉悟明显比一代女皇高多了。

于是,要蝴蝶掉一个能出现的女帝时代,长孙颖觉得并没有什么惜的。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文明昌盛的国度,让百姓吃饱穿暖,不但给女人,是给所有人以一个体面的方式有尊严的生活,让所有人都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美好的生活,让着大唐雄健开朗的风格持续下去,那哪怕是牺牲掉一百个武则天也划得来。

作者有话要说:我一直不觉得武则天是女权的代表,实际上她应该是女权者最讨厌的那类女人才对。因为她得到的一切,都靠着谄媚男人获得。她的权利来源于她的丈夫儿子,并非她自己。没有谄媚皇帝的那类人,早就被她干掉了。她是宅斗高手,但实在不是一个好人。

武则天的故事,如果剥去皇帝的外衣,有几个女人喜欢?有谁敢跟她做朋友?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