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卷 医人 第九十五章 说志

“既然是姿子将先生想请,张沽怎敢不从。”张沽对楼上的许邵拱了拱手,转身吩咐典韦看住这几个人,然后转身上了楼。

“袁绍,袁术两位也请上来吧。”许邵对袁绍、袁术点了点头,向身后需请一下,转身进了房间。

袁绍狠狠的瞪了被制住的樊稠一眼,转身大步上了楼。袁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玩味的看着袁绍的背影,跟着也上了楼。

待三人进了房间关上房门,各自落座后,许邵目光在三人间来回游走,许久才说道:“许某本是汝南一普通文士,与友人做了这月旦评也不过是偶然,并未曾想到会有如今的名声,这点想必袁绍、袁术两位公子都知道。”

袁绍点头说道:“绍在汝南学习时便知许先生大名,只是当时才疏学浅不敢登门拜访,许先生之为人,绍也有耳闻,绝非贪慕虚名之辈。”

许邵笑了笑,继续道:“在汝南时,许某也听说袁绍公子从我门前过时都会下马步行,这倒让许某惭愧了。遥想昔日历历在目,但天下终无不散之筵席,许某决定离开汝南,四处游历,前不久才到了洛阳。许某本不想多事,拜访几位名家后便悄声离开,但不想却弄出了这个事情,实在非许某本意啊。”

“子将先生宅心仁厚,其中为难之处我等也明白。”张沽接口道。

许邵微笑回应,话锋一转,“但今日既然开了这月旦评,又定了三关比试,就必须要分出个结果,否则虎头蛇尾,许某和三位恐怕都会成为天下人的笑话。”

袁术轻轻点头,应和道:“说的正是,虽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但今天必须决出个雌雄,分出个高下。”

许邵微微摇头,笑说道:“比试自然要比,但许某希望此次比试结果三位不要外传,免得伤了和气。”

张沽点头应是,但是袁绍和袁术却都沉默不语,没有表态。

这里张沽现在和袁绍已经是对头,和袁术却是敌我不明,不过想来做朋友的机会很小。而袁绍和袁术虽说兄弟,但势同水火,袁术的第一是整天挂在脸上的,袁绍虽然表现的很大气,但心里何尝不想狠狠挫挫这个自诩为袁氏嫡子的弟弟。

这三人各怀心思,让他们和解难于上天。而且袁绍、袁术都是四世三公袁氏的子弟,心高气傲,此次来这里争夺这月旦评名额就是为了扬名而来,胜了却不说出去,打死他们也不干。

许邵看出了几分,轻声道:“两位袁公子,不知你们意下如何?”若是寻常子弟,许邵也不用这样低声下气,好歹也是一方名士,可现在这三个都不是寻常人,袁绍、袁术都是士家子弟,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可说门生故旧满天下,不可轻易得罪。而张沽呢,切不论许邵对张沽心存好感,就单单说他太子少保的身份,将来是帝师无疑,而且还有金牌令箭,这也是绝对不能得罪的。许邵心里也是苦笑连连,虽然早就猜到这次月旦评不会好开,但也没想到会这么让他为难。

袁绍要装出一副正派样子,便沉默不语,他自然知道袁术会说话。果然袁术开口了:“子将先生这话就不对了,既然不用宣布结果,那还做什么比试,你索性每人都评一番皆大欢喜多好。”袁术也就是这么一说,他早就知道许邵月旦评只评一人,过去在汝南也是,偶尔月旦评会多评一人也是其他名士评价,许邵永远是只评一人。

果然许邵眉头微皱,为难道:“许某一次只评一人,这规矩是不能破的。”

“既然如此,那就比试,这结果也是要宣布出去,否则才是贻笑大方。”袁术嘿声笑道。

许邵看向袁绍和张沽:“你们二位是何意见?”

袁绍点头道:“既然许先生的规矩不能破,那就按照公路的话吧。”

张沽表情不咸不淡,“随意,张沽没有意见。”

许邵眉宇解开,点头道:“既如此,那就开始最后一考吧。”

张沽三人整了整架势,正襟危坐,听许邵接下来的题目。

“这第三题本是‘君子之心’,但是经过刚才一事,许某临时改了这一题。”许邵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推开窗子,看着下面的人群,朗声对下面道:“现在开始第三考,题目变更为‘说志’。”

“说志?”众人议论纷纷,乔玄代替众人开口询问,“子将,你这‘说志’二字和解?”

许邵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立在窗前,大袖一挥,道:“闯过前两关的三人大家已经知道,他们分别是,袁氏大公子袁绍袁本初,袁氏二公子袁术袁公路,还有那位南阳寒士知名不具的张沽张子谋。这少年人都是少有的青年才俊,都是我大汉以后的根基柱石,我这第三考就是让他们说说自己志向,无大志者,纵文才武功第一,也是个废物。有大志者,纵手无缚鸡之力,心无玲珑之巧,也是个大大的人物。而这次评判由诸位的掌声评定,谁的掌声大,谁就是胜出者。”

“说志,好,我也想听听他们的志向如何。”

“是啊,这三人都是我辈翘楚,我也想知道他们志向与我相比,孰优孰劣。”

“成大事者必有大志,他们的大志与我等大志有何区别,实在是让人期待。”

楼下一众文士纷纷响应。

“这许邵倒会移花接木,把这评判的难题丢给了这群人,我恐怕没有什么优势了。”袁术心里正暗自寻思,忽然听到许邵叫他的名字。

“袁术,既然是你提出来的,这第一个就由你来。”

袁术脸色阴沉下来,盯着许邵,许邵仍然谈笑自若,似乎没有发现袁术的敌意。袁术起身走到窗边,心里盘算如何说出一个大志。却听许邵再度开口大声道:“希望三位说出自己真实的志向,不要弄虚作假,如果我和乔老断定你们之中有人说假话,会立刻剥夺他的资格,希望三位自重。”

袁术听后,脸色更是黑了下来,几乎赶上了锅底。但生气归生气,他还是要说,于是索性不再想其他的,就把自己的志向大声说出来。

“我袁术凭生志向乃是继承我袁氏门楣,把我袁氏发扬光大,四世三公又如何,吾要我袁绍每世每代都有公且不止一位,让我袁氏成为天下文士之标榜,士林之典范。要我袁氏子弟遍布天下四海,袁氏之名流传千古!”袁术一口气说完自己志向,脸上禁不住多了几片潮红,这些话他一直憋在心里没有吐出来过,这次当众说出,心中顿时无比痛快。袁绍算什么,不过一个庶出的杂种,我袁公路才是嫡出的正子,才是我袁氏当之无愧的长子。袁绍啊袁绍,你有我这等志向吗?整日跟在何进身后,我袁氏的脸面都让你丢尽了,只有我才能光耀门庭,只有我才能为公为相,只有我,袁术,才能让袁氏一族屹立千古。

袁术的话音落后,整场寂静,不久响起掌声,不过掌声虽然不小,人数却是不多,都是些袁术的亲近友人。袁术的志不可谓不小,他要把他的家族推到第一,但他的志向是狭隘的,受益的只有他袁氏子弟,这种狭隘的志向怎么能说是大志,又怎么能引起众人的共鸣。

看到众人的反应,袁术冷哼一声,阴着脸走回去坐下,你们早晚要为今天的行为付出代价,袁术心中发出强烈的诅咒。

“咳咳。袁术的志向果然不同于寻常人,发扬广大自己的家族无可厚非,接下来袁绍,说出你的志向吧。”许邵开口继续第三考。

袁绍走到窗前,看着下面的人,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我袁绍之志很简单,就是名吏治,安国邦,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旺昌隆。如今奸臣当道,朝廷污浊,黄巾之乱后各地暴动更是时有发生,从未止歇,百姓流离失所,难以苟活,此诚我大汉危机存亡之秋也。袁绍愿倾尽一己之力,洗涤朝堂,镇压暴动,还我大汉子民一个朗朗乾坤,我要这天不再阴暗,地不再龟裂,风不再凛冽,水不在滔天,为国而战,虽死何惧!”袁绍字字铿锵有力,任谁听后都能激起无比的信心,都能感觉到他说的不是空话、套话,而是真的发自内心,让人敬佩。

“哗~!!!”一片热烈的掌声响起,众人齐齐鼓掌,袁绍说出了他们心中所想却又不敢说的话,十常侍当道,作为文士无不悲伤痛恨,但两次党锢牵扯之广,涉及之深,实在是让文士们害怕了,虽然心里有多般愤恨,但却有口难言,今日袁绍却说了出来,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这怎么能不让他们共鸣,不让他们使劲鼓掌来抒发自己激动的心情。

袁绍感受着热烈的掌声,暗暗点头,刚才一番话确实是他心中所想,只不过他的志向也只说了一半,另一半却没有说出来,那是他心中的秘密,那才是他真正的志向,这个志向只不过是那个志向的附属,必要时是可以抛弃的。

“袁绍之志让人钦佩,看来大家都很赞同,还有最后一人,张沽,上来说出你的志向吧。”许邵似乎也被袁绍的话感染,脸上有了一丝激动。

张沽缓缓起身走到窗前,看着下面情绪依然十分激动的人群,心里感慨,若是袁绍的话真的是他的志向,那自己也不必和他再都下去了,可是知道历史的他自然不会去相信。

“哎。”张沽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一声叹息。众人的热情纷纷被压下,目光紧紧盯着这个少年,这个少年从进入人们眼帘开始就披上了许多光环,他的一切似乎都是个迷,如今这第三考袁绍已经暂居了绝大的优势,几乎可以断定他就是胜利者。而这个少年他又当如何,是急流勇退,还是力挽狂澜?

众人翘首以盼。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