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卷 医人 第八十八章 月旦评

第二日傍晚,张沽和典韦从宫里出来,张沽走在路上便想着和曹操见面该如何说,虽然现在的曹操还很年轻,但对曹操他可不敢掉以轻心,见过了这么多三国的名人,哪个是省油的灯?谁把别人当傻子谁就是傻子。

正在前面走着,忽然就听到前面有吵闹的声音,这声音似乎有些耳熟,向典韦点点头,两人加快脚步走过去一看究竟。

一直走到前面,发现是一个小茶馆,但是茶馆大门紧闭,门外站了一群人,都是士人模样,三五成堆聚在一起,对着茶馆指指点点,互相议论着,而吵闹声就是从茶馆门口的几个武将模样的人传出来的。

“开门,再不开门就砸了你这破茶馆!”

“爷几个过来是抬举你,你关上大门不敢见,我看不过是浪得虚名。”

“一月一人,今天刚好月初,快点开门。”

几个武士穿着不同于中原模式的盔甲,他们身上的都是轻皮甲,操着一口浓浓的外地口音,外面的士人们眼中全是愤怒,却迟迟不敢上前。

“这位兄台,在下有礼了,请问这里出了什么事?”张沽想旁边一个衣服朴素但很干净的年轻人问道。

“有礼有礼。”那年轻人忙回礼,上下打量了张沽一眼,回道:“我看兄台也是读书人,是刚来京城的吗?”

“在京城已经住了些日子,只是不常出来走动。”

“哦,难怪,这也是这几日的事情,今天是月初,是子将先生月旦评的日子。”年轻人笑说道。

“子将?月旦评?”张沽顿了顿,“可是汝南郡的许子将许邵先生的月旦评?”

“正是。”年轻人点头。

张沽疑惑问道:“子将先生不是在汝南郡吗,怎么到了京城来,门口这几位人士喧闹又是怎么回事?”

“子将先生本来是在汝南,只不过不知为什么半年前忽然停止了月旦评,最近才到了京城,听说本也不想再开月旦评,但我京城士人轮番去请,才请子将先生开了这月旦评,只不过就这一次,这次月旦评之后,听说子将先生就要动身离开京城。”年轻人说着脸上有向往,也有惋惜,然后看向门口这几个武士打扮的人眼里也燃起一股怒火,恨恨道:“这几个都是西凉的人,最近来京城公干,听到子将先生开月旦评就来要子将先生评一评,他们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资格,子将先生关了大门,他们就在外面吵闹,刚才有几个朋友上去理论却被他们打伤,喏,就在哪里,这些人也忒的粗鲁。”年轻人指了指不远处坐在地上的几个衣衫脏乱的男子。

张沽看了看,几个人都是鼻青脸肿,这些西凉人下手不轻。西凉?那不是董卓的势力吗,怎么现在就有人来京城了,只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张沽正在沉思,就忽然听见门口方向传出一声叫痛,“敢打本大爷,兄弟们卸了他!”

张沽抬眼望去,就看到几个西凉武士正围攻一个身材不算高大的人,这人手里提着一个婴儿手臂粗的木棒,在几个西凉武士的围攻下却不落下风,偶尔还会反击几下,木棒每次下去都会让一个西凉武士痛呼一声。

“这人看上去怎么这么眼熟?”那提着木棒的人因为被对张沽,张沽一时也无法看清,但就觉得很眼熟,当下对身旁典韦说道:“去帮帮他吧,但下手不要重。”

典韦答应一声,迈开虎步,几步就走到西凉武士身旁,也不见他使什么招式,只是简单的伸出两只大手,一手提起一个,抡了一圈双手靠近,“咚!”两个西凉武士顿时撞到一起,典韦手臂一震,直接丢了出去,“嘭!嘭!”几个呼吸后,刚才还飞扬跋扈的西凉武士一个个趴在地上来回痛叫着,一旁的士人们纷纷叫好。

“哈哈,我说是谁这么厉害,原来是典壮士。”那人把木棒丢掉,抬手锤了锤典韦的胸口,爽朗笑道。

一听声音,张沽就知道是谁了,心想这是说曹操曹操到,此人正是曹操。“曹大人,没想到这里也能遇到你。”张沽哈哈一笑,上去寒暄道。

“张大人也在这里,正好,相请不如偶遇,今日我做东,请张大人进去喝杯茶。”说着曹操走过去用力拍了拍大门冲里面喊道:“那几个不长眼的已经被教训了,开门吧。”

过不多时,大门打开一条缝,小二看到外面倒地的几个西凉武士顿时舒了口气,把大门彻底打开。

“张大人、典壮士请。”

“曹大人请。”张沽曹操两人携手走进了茶馆,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让小二上了壶茶,开始闲聊起来。

“张大人也是为子将先生的月旦评来的?”曹操开口先问道。

张沽看了看周围的桌子已经坐满了士人,摇头道:“曹大人还是叫我子谋吧,我这次只不过是恰好路过,并不知道子将先生已经到了京城。”

曹操呵呵一笑:“那好,子谋也不要再叫曹某大人,叫我一声孟德就好。这次子将先生经不起京城士人们的轮番骚扰,才开了这一次的月旦评,曹某却是知道这次月旦评之后子将先生就要离开京城,去四处游历,这月旦评以后恐怕是再也没有了。”

“原来如此。”张沽点点头,“孟德来也是为了这月旦评?”张沽心想曹操这次莫非就是为了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来的。

曹操摇头,喝了一口茶,笑道:“曹某早在以前就在汝南请子将先生评过了,说来惭愧,当时还使了点小手段,哈哈。”

张沽佯作不知问道:“那子将先生的评语是?”

“曹某软磨硬破,子将先生就是不愿评价,曹某最后发了点狠,这才让子将先生做了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曹操说的很平淡,但脸上却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孟德得此一句足矣,来,张沽以茶代酒,敬你一杯。”张沽举起茶杯。

曹操笑着一饮而尽,看了看四周,上身向前靠了靠,压低声音道:“子谋,对这次月旦评可有意?”

张沽放下茶杯,“听说这次也是只有一个名额,张沽虽然也想见识见识子将先生的风采,但恐怕很难。”

曹操眼里一丝精光闪过,低声道:“子谋要不要用曹某上次的法子,虽然有些粗鲁,但这最后一次的月旦评可非比寻常,若是能得到,对自己的名声大有好处。”

张沽摆了摆手,笑道:“孟德美意张沽心领了,只是张沽对这月旦评也并不太在意,顺其自然吧。”

曹操坐回身子,点点头:“子谋有这心态已是难能可贵,不过说起来,如今京城就数子谋风头最盛,你来做这月旦评人选也是名副其实,其他人也和你没什么可比。”

张沽眼睛忽然一亮,向曹操身后怒了努嘴:“孟德言重了,京城人才济济,卧虎藏龙,这不就有一个众望所归的人吗?”

曹操转头看去,只见一人身材壮硕,面容雄伟,身后跟着一群士人,正从外面走了进来。“袁绍?”曹操低吟道。

“是啊,袁氏四世三公,门生子弟遍布天下,得这月旦评不也是实至名归吗。”张沽淡淡说道。

曹操听后,皱了皱眉,忽然又看到门口进来了一人,这人样貌有些尖刻,双眼似乎冒着邪气,看着袁绍的目光里有鄙夷,也有忌惮,“袁术也来了?”

“这就是袁术?”张沽举目望去,仔细打量,这袁术的样子真的不能和袁绍相比,袁绍有大家之气,而袁术却更像是市井之徒,一双眼睛看向谁,谁都会不舒服,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这两个袁氏兄弟面和心不和。

曹操收回目光,语气有些低沉,“袁绍和袁术都来了,看来对这月旦评也是志在必得。”随后叹了口气,“这袁绍终究按捺不住心思,终于来了。”

张沽听后,疑惑道:“孟德,什么意思?”

曹操抿了抿嘴,说道:“之前我曾与袁绍一起在汝南学习,但并不太熟,那是月旦评一直都有,袁绍虽然对子将先生很敬重,但却一直没有去求子将先生评价,直到后来到了京城洛阳,我也是在这之后才与袁绍相熟,曾也问过他为何不去参加月旦评,他说‘吾之才识,不用他评。’当时我还曾为他这气度赞叹过,不过现在看来却是假的。”

张沽听的暗自点头,后世对袁绍的评价也是好面子,学而无用,看来袁绍这次是向来靠月旦评为自己争得名声。

曹操转而笑道:“若是袁绍一人前来,子谋也许要与他一番龙争虎斗,但袁术袁公路也来了,那就好办了。”

“孟德此话何解?”

“袁绍袁术两人内斗由来已久,袁术更是说过袁绍不是家中子,只是个家仆,这次袁术前来必然也是来争这月旦评名额,子谋正好可以等他们两人相争,得渔人之利。”

张沽微微点头,忽又问道:“听孟德话中意思,这月旦评名额还要竞争,不是子将先生点选吗?”

曹操低声笑道:“以前汝南时月旦评一直就有,那里不比京城,有识之士之间大多谦让,此月不得便等来月。只是如今这唯一一个名额,还是在京城,子将先生擅自选人只怕会让各方都心生不满,于是这次是竞争名额,只不过子将先生里了一个规矩,只允许青年才俊争夺。”

“原来如此。”张沽点点头。

“看,子将先生出来了。”忽然有人叫道。

张沽和楼下的士人们,齐齐抬头望向二楼,只见一个中年文士负手而立,一身赭石色衣袍,面容威仪,两条眉毛微微斜翘,唇上蓄了两道长长的胡须垂下,头上扎了一个方巾,目光冷峻,从下面的士人们身上一一略过。

“许某承京师各位朋友邀请,再开一次月旦评,此次只有一个名额,许某立下三题,全部答对者便可入我房得许某一评。”说完许邵转身回了房间关了房门。

“题目在此,诸位请看。”一个文人在二楼另一边挂上了三个裹起来的条幅,手里一拉,第一个条幅打开,众人急忙看向这第一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