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卷 第三十八章 花开花谢 (二)

从家里得不到温暖,反而还被家里爸爸和妈妈的事情搞的内心抑郁,赵亦中格外珍惜赵嫣云对自己的喜欢。

从她那里,赵亦中可以品尝到与家人完全不同的滋味。它是甜美的,是温暖的,是充满阳光的,是唯一可以让赵亦中忘却那些烦恼的,是唯一能让他感受到被认可的。

从她那里,赵亦中第一次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一切,都有了意义。他不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而是为了他和她而努力的生活着。

家人的感觉,已经糟透了,爸爸时常的醉酒,妈妈因此而来的冷战,这样的家,让赵亦中迫不及待的想要逃离,但他没有足够的勇气离开。他还有妈妈,妈妈是那么的需要自己,为了自己,她承受了爸爸太多的无理取闹,他不能抛下妈妈而一走了之。

他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告诉自己,这是上天给他的磨难,他生来就是要受苦的,或许只有经历了这些,他才能在将来成就大事。尽管,他对所谓的“大事”还不懂,只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他们说好,那便是好。

小孩子学会隐忍自己的情感,学会忍受大人的无理取闹,并不是一件好事。他忍下来,不是因为他愿意承受,而是他无法反抗。

若是妈妈从小没跟他讲那些话,或许他后来会变的叛逆,会改变这一切也说不定。但他听了太多妈妈的话,看了太多爸爸的“探戈”,他自以为是的,理所当然的,主动承担了这些事情。

这样的结果,便是让他变的胆怯,懦弱,没有主见!

一次次的压抑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表达自己意愿的主动性。他会成为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建议者。

妈妈的遭遇,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自己应该承担家里的一切,但他又没有能力去改变,一切都寄托在看不到希望的将来。

悲观,在这时,于他的心底生根发芽。

爸爸太固执了,他很难听从别人的意见,一切都是他说了算。这样的日子,赵亦中不知道要承受多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在倾听别人的过程中,他慢慢的学会了照顾别人的想法,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妈妈受了委屈,他便装作大人一样,像妈妈所期盼的那样,紧紧的和妈妈站在一起,企图通过这样的行为,给妈妈以力量,让妈妈不再那么悲伤。

或许,赵亦中应该感谢爸爸和妈妈对他的教育。

在他们的教导下,赵亦中没有变成一个暴力狂徒,他严谨的按照大人们都在认可的道德准则,处事方法,处理着自己内心的矛盾,委屈,悲伤。可他自己的感受呢?他自己的意愿呢?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该怎么办,他在这个家里就像无根之萍,爸爸的“探戈”如狂风怒浪,爸爸的严肃如威严的山峦,妈妈的委屈如绵绵暴雨,他只是一个小不点,随时都可能倾覆,随时都可能被毁灭,唯一可做的,就只是不触怒爸爸,安慰妈妈。

这样的家,他并不留恋,并不依恋。他的变化,爸爸妈妈都没有察觉,二姐和大姐也无暇顾忌他,即使顾忌到了,她们也不会懂。

赵嫣云的出现,给他打开了一扇窗,带来了灿烂的阳光,温暖的希望。他格外珍惜,从不想失去。

他小心的保管着他和她之间的秘密,这是他快乐的源泉,是漫漫寒夜中唯一的温暖。

赵亦中很羡慕大姐,更佩服大姐的勇气。那是一年秋天,大姐突然离家出走了。

他不知道大姐因何而离家出走,只知道她一个人买了火车票,从乡火车站,坐上了去岛青的火车。

事发前,没有人知道。到了晚上,大姐一直没有回家,爸爸妈妈才惊觉,大姐是不是出事了。

爸爸联系了学校,又告诉了三叔和大伯,还告诉了二大爷和三大爷,呼啦啦一群人都去找。

妈妈一直在哭,眼泪止不住的流。赵亦中和二姐被亲戚看着,没有人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只让他们在那里呆着,不要乱跑。

爸爸打了许多电话,妈妈逢人便说,哭个不停,赵亦中和二姐已经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可没有人告诉他们,没有人向他们解释。

学校经过调查,发现二姐在失踪的那天下午便没有来学校上课。爸爸和妈妈找遍了整个乡址,整个村子,所有可能的地方都去过了,但依旧没有任何线索。

第二天,派出所也出动了,警察们发了寻人告示,还开着警车到附近村里探访,但直到晚上也依然没有任何线索。

后来,他们找到了火车站,知道有这样一个女孩买了一张去青岛的火车票。

妈妈知道后,差点儿哭晕过去。家里人都急了,一个女孩单身去青岛,这要是遇到了坏人,没有人敢想下去。

那两天,赵亦中和二姐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大姐不见了。没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他不知道二姐怎么想的,但他一直很担心,上课一直都心不在焉,他想问妈妈,可妈妈见到他,都是以泪洗面,他想问爸爸,可他看到爸爸的样子,便再也问不出口。

爸爸既着急又生气,整个人憔悴了许多,他不敢说话,只能憋在心里。他不想因为自己的问话而让爸爸更伤心,或者更生气。

到了第三天晚上,大姐突然回来了。

她从火车站出来后,并没有回家,或许,她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爸爸妈妈,又或许,她觉得自己想要的,还并没有得到。

大姐是被人在路边找到的,她不知道该去向何方,正迷惘间,被一直在坚持寻找的亲戚发现了。

赵亦中不知道大姐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她为何要离家出走,没有人告诉他,没有人再谈起这件事。

他只记得,大姐回到家的时候,痛哭不止,一直在哭泣,什么话也不说,见到妈妈后,便与妈妈抱在了一起,紧紧的抱着,片刻不停的痛苦。

后来,再也没人提起这事。只有爸爸喝醉时,偶尔会谈到这点,爸爸会骂大姐,骂她长能耐了,还会离家出走了。

大姐比他大八岁,很快,大姐便不在家了,她考上了中专,在学校住了,家里只剩下赵亦中和二姐。

曾经,赵亦中也想着要跟大姐一样,他非常想离家出走。

他不知道,大姐当初为何而离开,但他知道他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他想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得到爸爸的关心。但他永远忘不了,妈妈在那时的哭泣,忘不了妈妈痛彻心扉的嚎哭。妈妈把他当作了她生活的希望,他是妈妈的依靠,赵亦中不忍心这么做,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妈妈伤心不已,不想因此,而让旧日重现。

他也不想因为自己这么做,而让爸爸和妈妈,把自己的过错,都归咎在大姐身上。大姐的事虽然过去了多年,妈妈剩下的,只有后悔和难过,爸爸剩下的,则是气愤。或许,爸爸也有伤心,但赵亦中并没有发现。

爸爸虽然不会提起那件事,但他在醉酒后,还是提过几次大姐离家出走的事情,每一次都愤怒无比。

赵亦中想但多了,他为了妈妈,为了大姐,放弃了自己离家出走的冲动。

后来,上了初中后,赵亦中学到了朱自清的《背影》,他想到了自己的爸爸,想到了曾经给他父亲般感觉的老师。他忽然觉得,爸爸或许也是爱他的,只不过,爸爸和朱先生的爸爸很像,他们的爱是隐晦的,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到罢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更没有决心离家出走了。可是,又有谁来体谅他的不满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亦中也慢慢的强壮了一些,这给了他一丝异样的安全感。他觉得,自己变强壮后,一般人就不能再随便威胁自己,或者伤害到自己了。

看到爸爸依然在践踏他自己说过的话,看到爸爸依然在疯狂的不知何时是个头儿的醉酒,赵亦中在那一刻,真的很想离家出走。

他想通过这样的办法,让爸爸清醒清醒,让他不要在喝醉,让他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平常话语,爸爸已经听不进了,在赵亦中想来,也许只有通过如此激烈的方式,才能让爸爸回心转意吧?

可那时,赵亦中心里的羁绊也更多了。他看到了妈妈变老的痕迹,看到了妈妈这么多年一直在承受的痛苦,他不忍心妈妈为了他的举动而落泪,而悲伤欲绝。

他更担心,爸爸不仅会把他的出走归在大姐身上,还会把他的过错归在妈妈身上!

他不知道自己的出走会不会让爸爸回心转意,但他能肯定的是,爸爸一定会在喝醉后,对妈妈变本加厉。

他不敢,真的不敢去尝试。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在乎爸爸喝醉与否了,他唯一在乎的,只有妈妈。

爸爸好像意识到儿子已经长大了,他再想如小时候般在醉酒后打他已经变的不太可能了,他唯一能欺负的,就只有妈妈了。

在这场没有希望之日的漫长斗争中,赵亦中早已经把这当作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磨砺,早已不在乎自己变的怎样,他只担心妈妈。

但是,没有人察觉到,赵亦中的变化!

以前,赵亦中保护妈妈,是基于寻求家庭的爱,家庭的温暖。

现在,赵亦中已经变了。他的出发点,变成了完全为妈妈,为二姐,为大姐考虑。只要爸爸醉酒后跳“探戈”,他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她们。而他自己呢?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完全的局外人!

局外人!

他的潜意识中,已经不再是家里的一员!

又或许,

他的潜意识中,已经把这当成了自己的磨难!已经把这当成了自己活该要承受的!

幼时的无法反抗,爸爸的酒后暴力,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爸爸就是他永远都无法跨越的一座大山!他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不是爸爸的对手,认为自己不可能对抗得了爸爸,不可能赢得了爸爸。

但爸爸这个人很奇怪,他跟外人在交往时,总是秉承以理服人,以礼相待,以德报怨的理念。爸爸的做法,让赵亦中觉得自己的爸爸太软弱,不够男子汉气概。

但他自己连爸爸都比不上,那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有时,他对别人的表现和做法,会非常愤慨,但他也只是去跟人讲道理。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早就在小时候被憋在了脑海中。跟人斗嘴,他很难取胜。打架的事情,赵亦中基本没想过,他没那个胆量,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可以战胜连爸爸都不敢去挑战的人。

赵亦中就是在这样的时间里,这样的事情中,学会了忍,学会了让。他不仅对他看不惯的人忍,对自己的朋友忍的更厉害。

他的底线就像无底洞,有时候,他也会想,想自己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想自己到底会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奋起反抗。

这样的自己,让他感觉,他就是历史课上老师说的那些麻木不仁的人。

家庭的故事,不仅仅让他变得对自己漠不关心,还造成了另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正是他后来一切遭遇的重要转折原因。

而他在学校的经历,却是掩盖、催生他性格走向歧途的帮凶,即使学校里的他,看起来那么令人羡慕。

(PS:求推荐求收藏,拜求支持啊啊啊)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